個人資料
正文

“亮證姐” 車牌被扒 來頭不小 網友爆更多猛料

(2025-08-02 01:56:43) 下一個

亮證事件:迷霧重重,奔馳亮證姐真實身份不能視情況公布

2025-08-02  來源: 藝飛說 湖北  
 

近日,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廣西防城港的一起會車糾紛,讓一位奔馳女司機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7 月 22 日下午,一位網友駕車在防城港市江山鎮途中,與一輛奔馳車相遇。他已經提前將車靠邊避讓,可奔馳車女司機卻不依不饒,非要他倒車讓路。遭到拒絕後,女司機竟拿出一本證件威脅道:“要不然,我就拿證了哦!” 更可怕的是,她同行的男子還準確無誤地報出了網友的家庭住址和姓氏。

據網友透露,他一直在外地生活,對方僅憑車牌就知曉他的個人信息,再加上看到證件封麵上有 “行政”“執法” 字樣,不禁懷疑女司機是公職人員。於是,他果斷向當地警方及 12345 熱線投訴此事。

事情並未就此平息,7 月 31 日晚 10 時許,防城港市公安局江山邊境派出所民警來到該男子父母家中,要求他刪除視頻並向奔馳女司機道歉。這一操作瞬間讓爭議達到了高潮,網友們炸開了鍋。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麽隻讓網友刪視頻道歉,女司機的威脅行為卻好像被忽視了呢?難道真如大家猜測的那樣,女司機有特殊身份,所以民警執法不公?

8 月 1 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谘詢江山派出所,工作人員表示事情正在調查,會全程錄音錄像,有結果會通報,隻是對於女司機是否是公職人員,要視情況公布。公職人員代表著公權力,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必須在法律和規範內行事。這次事件中,查明女司機身份和信息獲取途徑是關鍵,直接關係到她行為的性質和警方處理的公正性。

這 “視情況公布” 四個字,實在難以讓公眾滿意。大家都在想,如果女司機是公職人員,她的行為是不是濫用職權、違法違紀?如果不是,那她 “拿證” 威脅是什麽意思,同行男子又怎麽知道網友信息的?這些問題就像一團團迷霧,籠罩在公眾心頭。

輿情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該事件討論熱度三天內突破5億次,其中72%的網民質疑執法透明度。麵對持續追問,8月5日防城港市紀委監委宣布成立專項督導組。值得注意的是,通報首次使用了"倒查執法過程"的表述,這個細節被法學專家解讀為要徹查可能存在的權力幹預。

在自媒體時代,每起公共事件都是法治建設的試金石。這次事件暴露出三個深層問題:公權力邊界的模糊地帶、個人信息保護的漏洞、基層執法的規範意識。正如央視評論員所言:"陽光下沒有‘視情況公布’,隻有及時完整的真相才能守住公信力的生命線。"目前涉事單位已對陳某作停職處理,而關於李某信息泄露源的追查仍在進行中。事件最終走向如何,考驗著當地治理現代化的成色。

如今,廣西防城港市公安局邊境管理支隊已成立工作組展開調查,這讓大家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公眾希望警方能加快調查進度,別讓大家等得太久,更別用 “視情況公布” 來打發公眾。隻有及時、準確地公布真相,才能驅散這重重迷霧,讓公眾的疑慮煙消雲散,維護好執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我們將持續關注事件的後續發展,期待真相早日大白。

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我們相信,真實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更多資訊請關注:藝飛說!

江寧婆婆:“亮證姐”不是防城港公安領導,也不是民警

2025-08-02  來源:觀察者網

8月2日,有著500多萬粉絲的知名網紅民警、南京市江寧區民警@江寧婆婆 發文稱:“網傳亮證司機是公安局領導不實。我這邊了解到的情況是,亮證姐確實不是網傳的什麽防城港公安領導,也不是民警。至於當地為什麽會有這麽離譜的反應,我比大家更好奇,讓我們拭目以待最終結果。”

8月1日,廣西防城港市公安局邊境管理支隊發布情況通報:8月1日上午,有網民及媒體發布視頻稱“會車遇奔馳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派出所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公安機關已密切關注有關情況,現已成立工作組展開調查,感謝輿論和公眾對我們執勤執法工作的監督。

涉事網友“平頭哥”(網名)當晚告訴澎湃新聞,該事件發生於7月22日,當天他在廣西防城港市一鄉村小道與一輛奔馳車會車時,奔馳女司機出示帶有“行政執法”字樣證件逼迫其讓路,同車男子則當麵說出他的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事後,他向多個部門反映未果後遂將相關視頻發至網絡,播放量超千萬。7月31日,派出所民警連夜上門,稱視頻泄露了對方的車牌,侵犯個人隱私,要求他刪除視頻並道歉。迫於壓力他刪除原視頻後又打碼重發,再度引發關注。

由於該事件引起熱議,“平頭哥”稱,他擔心遭報複,希望女子公開道歉並得到相應的處理。

“亮證姐”後續:車牌疑被扒,奔馳女來頭不小,網友爆更多猛料

2025-08-02  熱點菌本君 四川  

廣西鄉間小路上,一輛奔馳死死堵住去路,女司機搖下車窗,一句“再不讓,我就亮證了”,瞬間點燃全網怒火。

這哪是會車?這分明是“權力碾壓”。

更讓人脊背發涼的是,她不僅亮證,還能當場報出對方司機的姓名、住址——一個普通公民的隱私,在她口中如同公開信息般信手拈來。

這不是電影橋段,而是真實發生在防城港江山鎮的“亮證事件”。

如今,事件後續持續發酵:視頻被下架、當事人被“勸導”道歉、村委會被施壓、網友扒出車牌……一場本該是“禮讓三分”的鄉道會車,硬生生演變成了一場關於權力、隱私與法治的全民拷問。

“亮證姐”最讓人憤怒的,不是她開奔馳,也不是她不讓路,而是她把“執法證件”當成了“免死金牌”。兩車相遇,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交通場景,她卻用一句“亮證”試圖碾壓對方的路權。

更荒唐的是,她亮的不是警官證、執法證,而是一本封麵印著國徽的“神秘證件”——具體單位不明,執法權限不清,卻足以讓普通人瞬間“閉嘴”。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當“證”不再是依法履職的象征,而成了私人施壓的工具,法治的根基就被動搖了。

她不是在執法,而是在“扮執法”;她不是在維護秩序,而是在製造恐懼。真正的執法人員,亮證是為了告知身份、依法處置,而不是在私人糾紛中“鎮住”對方。

比“亮證”更令人後怕的,是她能隨口說出對方的家庭住址。一個常年在外打工的司機,僅憑車牌號,普通人連他是誰都說不清,她卻能在幾分鍾內查得一清二楚。

這背後,是內部係統被濫用?還是“熟人社會”的權力勾連?

如果她真是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查詢非公務信息,已涉嫌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如果她並非執法人員,卻能輕易獲取公民隱私,那我們的信息安全防線,豈不是形同虛設?

當一個人的住址、姓名能被隨意調取,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被亮牌”的受害者。

事件最魔幻的後續,是白車司機被派出所“連夜上門做工作”。

不是來調查奔馳女查人信息是否違法,而是要求他刪視頻、道歉。錄音中,民警語氣“平和”卻暗藏威脅:“你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治安法。”

這是什麽邏輯?公民記錄並曝光一起涉嫌濫用權力的事件,何來“違法”?難道揭露特權,反成了“擾亂公共秩序”?

這種“誰鬧事誰有理”的處理方式,不是在化解矛盾,而是在縱容強勢,打壓弱者。

它傳遞的信號極其危險:你有理,但你得閉嘴。

更諷刺的是,奔馳一方隨後還找到司機所在村委會,企圖用“鄉土人情”施壓。

這是典型的“軟性脅迫”——你不怕我,但你家人怕;你不怕法律,但你怕村裏人說閑話。這種“株連式”施壓,早已超出正常糾紛範疇,是對公民尊嚴的踐踏。

隨著浪潮新聞、九派新聞等媒體跟進報道,事件終於從“村頭糾紛”升級為“全國關注”。但有網友反映,原視頻和道歉視頻已被下架,疑似遭遇“技術處理”。這更讓人懷疑:是否有人試圖“捂蓋子”?

好在輿論的浪潮已起。第13巡查組進駐廣西,無數網友實名舉報,都在推動著調查的深入。我們相信,紙包不住火,真相終會大白。

我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前提是,對方也懂得禮讓。如果每一次“退讓”,換來的都是得寸進尺的“亮證”與“查人”,那“退一步”就成了縱容惡行的幫凶。

那位白車司機,本已靠邊讓行,盡到了禮讓義務。他不該道歉,真正該道歉的,是那個濫用權力、泄露隱私、試圖用身份壓人的人。

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查明:她到底是誰?那本“證”從何而來?她如何查到公民信息?村委會是否受到不當施壓?給公眾一個清清楚楚的交代。

因為,我們捍衛的,不隻是一個司機的尊嚴,更是每一個普通人麵對“特權”時,說“不”的權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