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丫評孔明
《三國演義》這部書,不知道怎麽的就是看不下去,就像有人看不下去《紅樓夢》,應該是一個道理。而我又好奇為什麽有那麽多人對此書如醉如癡地迷戀,就比如我的大哥,從十多歲就開始讀《三國》,而且百讀不厭。我四歲的時候,二哥每天糾纏著大哥講《三國》,而大哥也以此為樂,小哥倆每天有自己的小說連播。遺憾那個時候我還小,興趣都在高爾基名著改編的小人書上,但是我相信大哥講的《三國》一定繪聲繪色非常有趣。
我上中學的時候,大哥正上大學,放寒暑假的時候我們一起讀他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世界文學名著,一邊讀,一邊交流彼此的感受。同時,他讀《三國》,我讀《紅樓》,各讀各的,在此一節,沒有共同語言。後來大哥也讀了《紅樓夢》,並且讀出了很多我不曾讀懂的深意,而我卻一直不能讀《三國》,那卷首的一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知道看了多少回,就是沒有進展。
最近,為了補足這顆好奇心,在做廚娘的時候一邊剝蔥拍蒜,一邊聽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老先生講的真好,從評書藝術上看,他把這個故事講得讓我能夠聽下去,可見其藝術魅力了得。
看得出來,《三國演義》的作者偏愛劉備他們這一夥人,先不說曆史是什麽樣的,也不提故事裏的各種計謀或者陰謀,單單從人物的角度來看,我就偏偏不喜歡那個被吹捧的天花爛墜的諸葛亮。我也不喜歡關羽,今天放他一馬,隻說諸葛亮。
作者把他寫得那麽無所不能,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掐會算,勘測天機。可在我看來,他不過是故弄玄虛,有跳大神的嫌疑。在隆中時,本來就是一個村夫,偏要自比管仲、樂毅;既然有鴻鵠之誌,劉關張三人去請他,又假裝不貪圖仕途避而不見,半推半就地扭捏作態。他不出家,卻假模三道地打扮成道人的模樣;腿也不瘸,非要學孫臏坐著四輪車,真欠有人打折他的腿。
說諸葛亮能排兵布陣,神機妙算,可是他怎麽偏偏把個關羽放在華容道,而且事先早知道關羽會心軟,會念及曹操當年的恩情而放了他,那麽為什麽不換個人在華容道呢?當時的曹操已經被前麵幾陣追殺打得落花流水,隻要一個會點三腳貓功夫的將士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曹操除掉。而諸葛亮非得讓關羽守華容道,還立了個毫無意義的軍令狀自欺欺人。
依我看,諸葛亮這樣安排的原因隻有一個:他不想曹操死。
他諸葛亮才出山不久,名氣還不夠大,如果此時曹操就死了,天下很快太平了,無論是無能的漢獻帝在忠臣的擁戴下繼續當皇帝,還是劉備取而代之,他諸葛亮都沒有機會成名立腕,所以曹操不能死。這樣他才有機會繼續和曹操鬥,和地方割據的勢力鬥,而每一鬥都是他揚名的好機會。諸葛亮虛榮心過盛,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傭兵八十萬,號稱百萬南下,來勢洶洶,嚇得沒有立錐之地,隻會耍嘴把式的的劉備不知所以。東吳一方,盡管武將要戰,文官願降,但畢竟孫仲謀(我更喜歡他的字,而不是他的名 – 孫權)早有從父兄那裏繼承的基業,百姓生活富足,又有長江天險。劉備想要有活路,隻能是聯合東吳。既然要聯合,誠懇的魯肅請了諸葛亮去東吳,他還非得百般作態,不說出自己這一方想要和東吳聯合,而非要東吳一方開口,好像他們是來解東吳的圍,而不是借著東吳的力量來保自己的命。如此機關算盡,令人不恥。
赤壁之戰,以周瑜為主帥的東吳軍兵打敗了曹操八十萬大軍。後來,劉備想得荊州,諸葛亮自知沒有這個能力,就等周瑜帶兵去打。結果周瑜打敗了曹軍守將曹仁,諸葛亮又趁著東吳軍追擊曹軍的時候搶占了荊州。後來,魯肅三次去見劉備和諸葛亮索要荊州,諸葛亮每次都用各種伎倆哄騙魯肅,其做法簡直就是無賴。
到後來,諸葛亮根本不念當初結盟的情義,三氣周瑜致死。他為什麽一定要至周瑜於死地?等周瑜死了,他又去貓哭耗子假慈悲。是不是他嫉妒周瑜有漂亮的小喬,而他隻有一個黃毛阿醜?所以由妒生恨,害死周瑜。或者是他害怕,害怕哪一天周公瑾技高一籌,識破他的伎倆?諸葛孔明,何其陰險毒辣!
再說說諸葛亮的用計,他最喜歡用險計,其實也不過都是些雕蟲小技。空城計再好,也隻是給戲劇提供了一個題材,為後人留下一段京劇經典而已。如果真有本事,怎麽會失街亭?既然知道馬謖驕傲自大,不會聽王平的勸阻,為什麽一定要派馬謖去?結果弄得自己首尾難顧,唱一出空城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還聽說,他有什麽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的故事,我還沒有聽到那裏,猜想也不過是些亂七八糟的花架子。
從華容道和街亭(這個是看戲看來的)就足以讓人看出諸葛亮的破綻。假如他真的如水晶先生所說,有得天下的才能,而他的所為就是故意而為之了。因為,一旦天下太平,馬放南山,沒有戰事和糾紛,他的那些詭計也就沒有什麽地方施展了,所以他不肯讓天下太平。原來,曹操、劉備、孫仲謀,都隻不過陪著諸葛孔明玩了一場遊戲。
《三國演義》還沒有聽到結尾,已經無法忍受諸葛亮的虛偽和狡詐,在這裏數落他一頓,以解小女子心頭之怨氣。
俺從小就看了三國演義,後來看過兩個版本的電視劇,對於其中大部分典故耳熟能詳。
年輕時對小說反映的諸葛亮非常欽佩,以為他之所以鞠躬盡瘁,還壯誌未酬,主要是運氣不好;後來隨著年齡閱曆的增加,感覺諸葛亮是個心機很重的人,這個從他排斥四川當地官員可以看出;至於後人津津樂道的軍事才能就更可議了,除了樓主所說的用人不當失街亭外,更關鍵的是,他沒有聽從魏延提出的出兵子午穀的奇招,而是不顧師老兵疲,采用穩紮穩打的戰術,所以盡管九出祁山,但是功敗垂成,最後連性命也丟在途中,雖然成全了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名,但是他其實耗盡了天府之國的國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謂是蜀漢王朝的掘墓人。
三國除了謀略詭計外,主要是忠和奸的矛盾,就象紅樓夢除了勾心鬥角外,主要有個情和欲的主題。
人生的智慧就是將生活過得隨意自在。不玩“城府”,無求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