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去的是勞倫琴樹頂步道(Sentier des Cimes Laurentides) 。車開到景點,看到的是一個漂亮的花園,哪有什麽樹頂木屋?
看到不少人往一個樓走去,我們也跟了過去,原來是售票處。20幾塊錢的門票。買票時問了一下: 裏麵要走多久。答:一個多小時吧。買票後進門,看到的是大約一百米長的徒步道,高架在地麵上,然後是一個三四層高的木屋。
看了這個,我們大呼上當:二十幾塊門票就看個這個?但票也買了,隻好硬著頭皮去爬這個小木屋。上去才看到,這個小木屋僅僅是個開始,後麵還有很長的高架木頭徒步道。徒步道是木頭做的,一路小上坡,離地麵越來越高。旁邊是細長的樹木,高度和徒步道差不多,樹頂在徒步道旁邊隨風起舞,難怪叫樹頂木屋。
有一段路邊上還有挖空的地板(其實下麵有鐵絲網,即使踏空了也不會掉下去),在上麵走會考驗人的恐高。
這一路走來,我們倆都有點眩暈的感覺,就好象坐在行駛的車裏或船上看書那樣,很容易暈。後來發現隻要不看旁邊的樹木,隻盯著眼前的木板地就沒事了。沒明白這是什麽,有暈高(不是恐高)這麽一說嗎?網上查了一下,是高處生理性視覺不穩定(Physiological visual instability at height),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經曆到。
走了一公裏多後,終於來到了真正的木屋前。木屋大約有十層,上去不是走台階,而是沿著螺旋式上升的步道一直走到頂。後來在網上查到,觀景塔高度是40米。當時感覺一百米都不止。可見人對高度的估計有多離譜。
螺旋式往上爬時,看到一個工作人員吊在空中,在布置什麽東西,好象是某天有個表演會,估計表演者要做些空翻或走鋼絲什麽的。雖然他身上有保險繩,看著還是危險。
快到頂時,發現頂上有個網子,人可以坐到網上去。
看到這,我的興趣頓時來了,加快步伐衝到頂,迫不及待就想”上網”。第一腳邁出去還真要點勇氣,上去以後就沒事了。 後來下了觀景塔才想起來,應該在網子中間拿大頂照相,晚了。
領導也在網子邊上坐了一會兒。
在頂上,可以看到勞倫山脈連綿起伏的丘陵以及蒙特朗布朗的壯麗景色。風很大,有點涼。
第一天的走馬觀花就這樣結束了。
第二天起了大早開車到魁北克市。主要的目標是蒙特莫倫西瀑布(Montmorency Falls) 和魁北克市市區。蒙特莫倫西瀑布離魁北克市區很近,由蒙特倫西河從高的山壁落入聖羅倫斯河形成。有上下兩個停車場,我們選擇了下麵那個,準備徒步上去再下來。
在大廳的廣告上看到有滑索和攀岩。滑索就算了,搞過幾次就不新鮮了。四處看看也沒見到有人攀岩,時間也可能來不及,也就算了。
從遠處看,瀑布不太起眼,沒有尼亞加拉大瀑布那麽寬。但落差83米,是尼亞加拉瀑布的1.5倍。
可以坐纜車上去,也可以爬樓梯上去。我們當然選擇了爬樓梯,共計487級台階。走得離瀑布越來越近,它看上去也越來越壯觀,到後來,轟鳴的水聲震耳欲聾。
太陽照在濺起的水珠上,在空中灑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到了頂上,看到玩玩滑索的從瀑布的一頭滑到另一頭,不過對我們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離瀑布這麽近,真壯觀,甚至有點可怕。剛才從遠處看,還覺得這個瀑布不起眼呢。距離真的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感知,對人又何嚐不是如此。
從瀑布頂上鳥瞰聖羅倫斯河
從瀑布頂上下來,看到有一條通往瀑布附近一個平台的台階(照片左下角)。
偶爾有一兩個人往那裏走,出來都淋得落湯雞一樣。我覺得蠻有意思。領導不想去,說在上麵給我照相,我就一路小跑下到了瀑布附近的平台。
https://youtube.com/shorts/G4EeRYYeTx8
從遠處看或者在相片裏,平台附近隻是霧蒙蒙的。到了平台上,發現用霧來形容偏差太大了,實際上是瓢潑大雨,而且瀑布打起來的風速很大。在台階上站了不到一分鍾就全身濕透了。在離瀑布最近的地方,狂風夾著暴雨打在臉上,呼吸都有困難。
感覺雨水直往嗓子眼裏灌,呼吸進去的連水夾帶著空氣,一不小心都會嗆著。風雨實在太大了,我隻好跑到一堵牆後麵躲一躲。狼狽逃跑過程被領導留下證據。
這麽大的風雨我還是第一次經曆到,真的非常震撼。在尼亞加拉大瀑布玩的時候,我們也坐著遊輪到了瀑布附近。但是可能沒有這個近,所以當時雖然也每人發了一件雨衣擋雨,但是絕對沒有這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如果天氣不冷的時候去看這個瀑布,強烈建議去領受一下這種狂風暴雨中呼吸困難的感覺,一定讓你終身難忘!據說這裏在冬天時都會結成冰,不同的景色,一樣的壯觀。
走出瀑布,已經象穿著衣服衝了個淋浴一樣。還好,我帶了一身換洗的衣服在車裏,取了衣服到廁所換好,開車去魁北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