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峽穀徒步回來以後,一個匹克球友拉我去打正式比賽。這個球友就是一開始教我打匹克球的朋友,所以應該說是我的師父。他的球齡比我長幾個月。我們經常在一起打球,兩個人年齡都是60歲,水平也差不多。我們沒有參加過美國匹克球協會主辦的官方比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麽水平。所以想出去參加一個正式比賽,看看自己大概是個什麽水平。
匹克球業餘選手的ranking有1.0-5.0之間的很多級別。專業選手都在5.0以上了。
當然也可以根據匹克球協會的標準給自己做一個評估。但是這些紙麵的評估很難反映真實水平。根據這些標準,我自己的判斷是:我的水平在3.5和4.0之間。有次跟一個5.0的女子匹克球員打球,打完了我問她:怎麽知道自己的ranking?她說要多出去和有ranking的人打比賽。她說:我看你的水平至少是3.5。
我們一起經常打球的球友裏也有水平比較高的,他說我有4.0的水平。聽了高手們評價,我心裏有點飄飄然了。
去參加正式比賽的話,我們必須選某一個ranking的年齡組比賽,所以首先要決定參加什麽樣ranking級別的比賽。我和師父商量了一下,一致同意我們應該在3.0, 3.5, 4.0三個級別中選一個。我喜歡挑戰高手,寧可輸了也不在乎,所以我傾向於4.0或者3.5。師父比我謙虛得多,他傾向於3.0或者3.5。這樣,3.5可能是兩人都能接受的級別。
然後我們就開始在網上找附近的比賽。當然想找參賽人多的,這樣可以多打幾場。結果很快就找到了10/25-10/29的休士頓公開賽,有500多人報名了。這是一個很高級別的大比賽,估計相當於馬拉鬆裏波馬這樣級別的吧。現在回頭看: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等我們申請好了匹克球協會成員,設好帳戶去報名的時候,發現60歲3.5的那個級別全部報滿了。看看比較接近的級別,還有兩個:一個是50到59歲3.5的,另外一個是60歲3.0的。其實這兩個都是可以考慮的,但是60歲3.0的那個組隻有一個隊。如果我們報名的話,隻打一次就完了,這太不過癮了。報名費每個人都要100多刀,怎麽也得多打幾場吧。於是我們決定報了50到59歲3.5的那個組,連我們在內總共有5個隊。按規則是單循環,所以應該可以打四場球。
以60歲的年齡去跟50歲的人打,好象有點吃虧。跟球友們說起這個事,他們都鼓勵我們:沒事的,你們平常不也是都跟我們這些四十幾歲的人打嗎?也沒有覺得體力上有什麽差別呀。我也覺得3.5就是3.5,跟你50歲還是60歲應該關係不大吧。
比賽前一周,球友們讓我們倆配對,他們陪我們訓練。訓練時我們打得還不錯。比賽那天,信心滿滿地開車到了休士頓Memorial Park。簽到以後,在旁邊球場練了一會球。練球的時候看到一位以前一起打過球的女球友,跟她簡短地交流了一下,發現她報了60歲4.0的小組。
練完球以後,我們就去找球場。進了休斯頓公開賽的網頁以後一查,發現我們組有一支隊伍退出比賽了,剩下四個隊,隻能打三場比賽。略微有點失望。
再看比賽的安排,我們的三場比賽前麵有三個號碼,分別是1,3,6。我不知道那些數字是什麽意思,就去找工作人員問:是不是場地的號碼?工作人員也不清楚,說可能是吧。然後我們就去找一號場地。找到以後發現這是個中央球場,非常專業,旁邊都是電視轉播的各種設備。
我和師父看了都笑了:我們兩個菜鳥業餘選手不至於上來就在中央球場打一場吧?我又找了一個旁邊的選手問了一下,他比較有經驗,說那個數字不是場地。1,3,6可能指小組的第一場第三場和第六場比賽(後來知道他是對的)。他說具體的場地會發短信到你的手機,你就耐心等待吧。
比賽前十幾分鍾的時候,收到了短信要我們去14號球場報到。裁判讓雙方挑選場地以後,給了幾分鍾練球時間。11點比賽正式開始。開打不久我就意識到對方水平挺高的,首先很少有明顯的失誤,第三擊吊球幾乎每次都成功,我們很難進行第四擊進攻。而在網前互相輕吊時,我們也賺不到便宜。稍微打高一點,對方就開始猛攻。我們發球的時候,我嚐試了第三擊強攻,他們處理地也很到位。我試了第三擊吊球,他們也很有耐心,跟我們網前互相吊球。倒是我們久攻不下心裏著急,自己失誤多了。
我還被裁判叫了一次腳踩廚房線犯規,兩次發球犯規。
我覺得裁判叫得還挺嚴。踩廚房線那個,我自己根本沒有看到。擊球以前兩腳肯定在線後麵。擊球以後她叫我犯規時,我看我的腳也在線後麵。可能在擊球過程中碰到了一點廚房線。
第一次發球犯規,裁判說我擊球點超過了腰部。我看過一些油管視頻,這樣的犯規其實很難判斷的。我看一些專業選手擊球點也都在腰部附近,裁判從來不叫。裁判叫了我一次發球犯規以後,為保守起見,我就開始讓球顛地以後再擊球,這樣不容易犯規。結果裁判又說我有向下扔球的動作。這個我確信她看錯了,我根本沒有這樣的習慣。如果想球彈高一點的話,把手的位置放高一點就可以了,沒必要往下扔吧。
雖然我們有很多失誤和犯規,但是第一局實際上比分還不算太難看:11比6輸了。交換場地以後,可能因為風向的原因,我們一上來就失誤頻頻連續丟分,結果11比1大敗。這場球對方水平確實比我們高一截,我們一著急自己失誤也太多。唯一的亮點是我兩次發球直接得分。看來前一段時間苦練發球是有效果的。
在比賽休息的時候,我們也看了旁邊60歲以上3.5那個級別的比賽。發現那些人的水平比我們剛才打的對手水平要低一些。當初我們如果早幾天報名,參加60歲以上的小組,我們應該不會輸得那麽慘。
因為第二局大比分輸掉,我們兩人的情緒都受到影響。中午吃飯以後,第二場比賽又開始了。這次對方的水平看上去不比我們高,比第一個隊的水平明顯要差些。他們也象我們一樣有不少的失誤,甚至有三次發球失誤。而我們又有兩次發球直接得分。我有一次在網前和對方互相快攻了五六拍以後,最後一拍打死,非常解氣。打完了我也是怒吼一聲,有點象張本智和了。當時覺得我們拿下這個隊應該問題不大。第一局大部分時間我們在領先。但是最後因為幾個無謂的失誤,11比8輸掉了第一局。局麵占優的情況下輸球,非常影響情緒。交換場地後又連續丟了幾分。這時開始下大雨。停賽一個多小時以後,再回到球場,還是沒找到感覺,稀裏嘩啦又以11比3敗下陣來。這樣懸殊的比分輸給一個看上去水平還不如我們的隊,真的非常令人沮喪。
我和師父總結了一下前麵的比賽,覺得我們自己的失誤太多。在對第一個球隊的時候,我們水平不如他們,那個時候其實應該在發球上多下功夫。但是我們往往是發球得分以後,下一個保守起見發個菜球。還有,第一個對手很顯然經驗非常豐富,他們打了幾個回合後,很快就叫了一個暫停,兩個人互相嘀咕了半天,可能是在商量要怎麽打我們的弱點。而我們在兩場比賽中都忘了叫暫停。有時候連丟四五分的時候,真的應該叫暫停,穩定一下情緒,也可以把對方的勢頭緩一緩。
下一場比賽爭取要贏一場。時間一到,我們到場地報道,先開始練球。結果5分鍾以後裁判把我們叫去,說對手棄賽了,判我們以2比0獲勝。我們很生氣,交了100多塊錢,大老遠開到這裏來,隻打了兩場球,還都沒打好,這就完了!
因為輸球,也沒有心情去看其他的比賽,我們就開車回家了。開出來半個多小時以後,手機收到了短信:請你們到領獎台來領你們的銅牌。我們總共打了兩場比賽全都輸了,但是因為另外兩個隊退出了,最後一名也就得了銅牌。這個銅牌可以說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因為我們參加了比賽,周日可以拿兩張免費的票,看那些專業選手的比賽。我和領導專門開車去看了。
首先看了專業組男單比賽,兩個大學生,二十來歲的樣子,打得很激烈。兩個人風格完全不同。一個是每次上網,另外一個愛打後場。打後場的那個球打的又準又狠,經常能把網前的人打穿,最後他以懸殊的比分獲勝。專業組的決賽確實不一樣,場上兩個半場各有三個邊裁加上主裁共七個裁判。
女雙比賽也很激烈,最後兩個30來歲的中年人戰勝了兩個20來歲的年輕人。
https://youtu.be/t9G0MAoKkdk?si=mfqn5YPUxDw250hf
比賽開始前,我去場邊照相。背後那個是女雙亞軍,大長腿,個子起碼一米八五。
接下來是混雙。
https://youtu.be/K2kw9r6uvdo?si=ycaBxjkHte61W_LI
剛才女雙比賽的冠軍中的一個人又參加了混雙比賽的決賽。結果她和同伴以懸殊的比分勝出。其中有一局是11比1。看到這樣的比分以後,我感覺到其實我們前幾天以這樣的比分輸了,也不應該太喪氣。這種專業組的冠亞軍,其實水平非常接近,但是也能打出11比1這樣的懸殊結果。所以以後我們不應該被某一局的懸殊比分影響情緒,這也是經驗的積累過程吧。
我找了工作人員,他們還把銅牌補發給我了。在獎台上照張相,輸球過了幾天後,情緒已經好一點了,掛著銅牌不覺得侮辱性很強了。隻是下決心絕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打了兩場比賽,看了三場比賽,我覺得有很多體會。第一個是一定要減少失誤,第二是要控製情緒,第三,以後應該找一些小型的比賽先積累經驗,然後再來參加這樣的大型比賽。在選參加的小組時,應該選合適的年齡,這個比3.5還是3.0更重要。這一點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我以為3.5就是3.5 ,和60歲還是50歲應該沒有關係。但是根據這次比賽的觀察,60歲3.5的那個組水平要比50歲3.5的組低一些。打完以後,我也好奇我們同城去的那個女球手打得怎麽樣。她的水平還不如我,居然去打4.0那個級別,會不會很慘?查了一下比賽結果,也跟我們差不多,雖然全輸,但是有幾局比分還是很接近的。所以我覺得同樣ranking的,同齡女子組的水平又比男子組的要低一些。
經過這次比賽,我覺得需要更多時間練習。有不少基本的技術好象都掌握了,但是其實沒有掌握好,失誤很多。多練習,把成功率提高以後,水平就能提高。
從比賽結果看,賽前有點膨脹,高估自己的水平了。真實水平可能在3.0-3.5之間。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