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簡化字的一個段子

(2017-05-03 09:46:49) 下一個

關於簡化字的一個段子

網上流傳過一個批簡化字的段子:“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裏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

“親不見”,因為,有電話了,還有視頻

“愛無心”,因為,知道心是什麽了,心跟愛沒關係,如果,以後科學又發現心跟愛有關係了,還可以再加上嘛,畢竟漢語不是拚音語言,單詞發音不變,寫法也變不了多少

“產不生”,因為,有各種各樣的產,資產、財產

“厰空空”,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廠了,廠也就是個地方,是放東西的空間

再說啦,有個“敞”就不空了嗎?“敞”是什麽?“敞"不是機器設備也不是工人,特別是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中國人應該學過《道德經》,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如果,“空空”等於“無”,也是“有生於無”,所以,反而是空著更好,可以放任何東西,可以是任何廠

“麵無麥”,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麵了,不隻是麥子做的麵

“運無車”,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運,幾千年前就有船運,現在還有空運

“導無道”,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導,導電,導熱,導彈

“兒無首”,因為,有別的兒,用在兒話音就不是人,板凳兒

關於“兒”,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甲骨文(隻長出兩顆門牙的嘴巴)(人),表示剛長門牙的人,小孩。造字本義:長牙換齒階段的人,即幼孩。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將甲骨文中的門齒寫成臼齒形狀,進一步明確“兒”的“長牙換齒”年齡特征。篆文 承續金文字形。俗體楷書省去正體字的“臼”

明擺著的,原來的“兒”也沒“頭”,有的是下顎,因為隻描述了兩顆門牙,眼睛、鼻子和耳朵都沒有,所以,本來“兒”就沒頭

“飛單翼”,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飛了,不僅單翼可以飛,沒翼也可以飛,讓子彈飛一會兒,古代都有火箭

“有雲無雨”,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雲,有雪的雲,有冰雹的雲

“開関無門”,因為,有各種各樣的開關,如電燈開關,機器開關

“鄉裏無郎”,因為,好男兒誌在四方了,工業化了,不再像農業時代那樣受土地的束縛

“聖不能聽也不能說”,因為,聖能聽?能說嗎?孔子是聖人,也是曾經能聽能說,他能聽能說的時候還不是聖人,自從孔子成了聖人就不能聽也不能說了,老中本來就沒神嘛

“買成鉤刀下有人頭”,因為,中國古代商業不如西方發達,對商場如戰場理解不夠

“輪成人下有匕首”,因為,知道輪下死的人太多了,高速公路上車輪下死的人都比得上戰爭了

“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因為,“進”本來就不都是越來越佳,可以是越來越佳,也可以是越來越不佳,比如還有“轉進”呢,“轉進”可不是轉的越來越佳啊,而且有時就是往陷阱裏走了還以為“越來越佳”了呢,所以提個醒,再說啦,往井裏走也未必就一定不是越來越佳,因為井裏也可以有寶藏,比如各種礦的礦井

本來,中國人的思維比較辯證,不絕對,或者說比較相對,進退相依,禍福相依,“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嘛,老子早就說過“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中國人應該知道

老中沒神本來就沒真理,不像西方有神的人們有真理,西方思維進退是絕對的,好壞也是絕對的,中國人知道好壞相隨,進退同樣相隨,進中有退,退中也有進,就算“進”是“越來越佳”,“進”也不就一定是越來越好,想當年龐涓追孫臏那可是一路“進”啊“進”,盡往井裏走

總之,簡化是為了容易書寫,目的還是普及教育,讓更多的人識字,因為,“魔鬼偷騙貪毒黑賭”這些字寫的不多了,簡化也省不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也就用不著簡化了,所以,“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

今天,漢字的概念是簡體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幾千年一路走來到今天的,曆史上,漢字的字形一直都在簡化,教育也越來越普及,識字的人也越來越多

反正,還是,中國人的思維比較辯證,不絕對,簡繁也是相對的,比較過去,繁體曾經也是簡體,比較篆體,繁體就是簡體了,曆史的整體的看漢字,漢字就是一直在簡化中,比如,倉頡肯定不認識繁體字,老子和孔子還有秦始皇也不認識繁體字,劉邦都夠嗆

所以,這個段子不是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中國人寫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