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波

閱讀量低於一百,刪除!
個人資料
正文

有諾獎潛力的中國作家:《平原上的摩西》

(2025-11-24 11:00:02) 下一個

廢墟上的彌賽亞:《平原上的摩西》

“這是我見過最幹淨的刀。” —— 殘雪(評雙雪濤)

 

如果你隻讀一本當代中國小說,那就讀《平原上的摩西》。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世界對中國文學的期待停留在莫言式的紅高粱地,或是餘華式的苦難狂歡。直到雙雪濤出現。他不像是在寫作,更像是在這片古老土地的傷口上,用一把冰做的手術刀,進行著一場極度冷靜的解剖。

這部出版於2015年的短篇小說集,不僅是“東北文藝複興”的最高峰,更標誌著中國文學終於擁有一部可以與博拉尼奧《2666》、卡佛《大教堂》同席而坐的世界級經典。它不僅屬於沈陽,它屬於每一個經曆過繁榮崩塌的現代靈魂。

一、 鏽帶廢墟中的“幽靈敘事”

《平原上的摩西》書寫的不是鄉愁,而是“被拋棄的現代性”。故事的背景是沈陽鐵西區——曾經的亞洲最大工業區,後來的巨大廢墟。雙雪濤筆下的東北,沒有趙本山式的小品幽默,也沒有漫天大雪的浪漫濾鏡。這裏隻有“緩慢的腐爛”。

並不是凶殺案,而是“時間的謀殺” 表麵上,書中的核心故事涉及碎屍、殺警、連環案。但這些隻是引爆裝置。

真正的主角是時間。 是從1990年代的大下崗到2000年代的野蠻市場化,這二十年間,工廠、學校、家庭、希望,如何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悄無聲息地倒下。雙雪濤寫的是一種“隱匿的暴力”:它不是刀光劍影,而是被時代列車拋下的人們,在互相消耗中產生的無聲憤怒與羞恥。

荒涼的成年禮 書中充滿了18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偷東西、喝酒、打架、在破敗的公交站發呆。他們渴望溫暖,但溫暖總是來得太遲。 比如那個叫李斐的女孩,她等待著那場許諾的煙火,等來的卻是一場足以毀掉終身的意外。這就是雙雪濤筆下的青春:一種破碎的、帶有鐵鏽味的詩意。

二、 零度情感與“冰碴子”美學

雙雪濤的出現,徹底洗刷了中國文學那種“泥沙俱下”的豪邁傳統。他是極簡主義在中文寫作中的一次完美著陸。

語言像被冰碴子磨過。讀雙雪濤的文字,你會感到一種生理上的寒意。他不煽情,不解釋,不開上帝視角。

“雪下得很大,像要把所有聲音都埋了。”

 “街燈像被擰壞的眼睛。”

這種語言質地是冷硬的,像雷蒙德·卡佛,也像丹尼斯·勒翰。每一個字都精準、克製,像一刀見血的傷口,沒有一絲多餘的脂肪。

電影般的“留白”。小說采用了極高難度的多聲部敘事。一個案件,七八個視角,每個人都隻掌握真理的一塊碎片。讀者必須像偵探一樣,自己在這些冰冷的獨白中拚湊真相。 在這個過程中,情緒是靠“空白”來傳遞的。他寫父親的瘋癲,不寫嚎叫,隻寫他沉默地站在雪地裏。這種“啞火”的悲劇感,比任何嘶吼都更震耳欲聾。

三、 偉大:全球“鏽帶”的通用語法

為什麽《平原上的摩西》能讓A24買下改編權?為什麽它的法語版銷量能超越莫言?為什麽《紐約客》和《格蘭塔》對它不吝溢美之詞?

從“中國東北”到“世界廢墟”。雙雪濤無意中打通了全球化時代最隱痛的共鳴:Rust Belt(鏽帶)經驗。 無論是美國的底特律、英國的謝菲爾德,還是前蘇聯的工業區,全世界都在經曆同樣的衰敗:工廠倒閉、父權崩塌、階級跌落。 西方讀者震驚地發現,原來沈陽鐵西區的故事,就是他們身邊的故事。雙雪濤寫出了“後工業世界的孤獨”,這讓他的作品超越了民族誌,成為了普世的寓言。

廢墟上的彌賽亞。小說題為《平原上的摩西》,這是一個殘酷的隱喻。 《出埃及記》裏,摩西分開紅海,帶領族人逃離苦難。但在沈陽的豔粉街,沒有海,隻有封凍的平原。摩西沒有來,紅海沒有分。 原本承諾保護女孩的少年成了警察,原本等待救贖的女孩斷了雙腿。這是一個關於“救贖失敗”的故事。

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人們曾以為未來會更好,但雙雪濤冷冷地告訴我們:對於某些人來說,未來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就已經結束了。

真正的21世紀文學

如果說傳統的經典文學是在書寫人類的上升與輝煌,那麽《平原上的摩西》則是在書寫人類的下墜與碎裂。

它不再需要向世界解釋“中國特色”,因為它書寫的是全球共有的傷痕。讀完這本書,你會明白為什麽西方評論界突然意識到: 原來真正的21世紀文學,不在紐約、倫敦或巴黎的咖啡館裏,而是在沈陽鐵西區的廢墟之上,在那些沉默、寒冷、被遺忘的角落裏。

那裏的雪,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冷,也更真實。

[推薦閱讀]

  • 入門: 《平原上的摩西》(中篇,收錄於同名集)
  • 進階: 《飛行家》(尤其是《北方化為烏有》一篇)
  • 挑戰: 《聾啞時代》(自傳體長篇,沈陽少年的精神編年史)

 

關於作者

這是一個關於“逃離與回頭”的故事。雙雪濤的生平,本身就是一部現實版的《平原上的摩西》。他不是坐在象牙塔裏幻想出那片廢墟的,他是從那片廢墟裏生生“爬”出來的。

以下是這位“東北文藝複興”領軍人物的素描與人生履曆。

作家檔案

  • 姓名: 雙雪濤
  • 出生年份: 1983年
  • 出生地: 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
  • 前職業: 國家開發銀行信貸員
  • 現身份: 職業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碩士,當代中國極簡主義/冷硬派文學代表人物。
  • 代表作: 《平原上的摩西》、《飛行家》、《聾啞時代》、《刺殺小說家》。

一、 生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前夜

(1983–1990s:童年與鐵西區)

雙雪濤出生在沈陽鐵西區。要理解他,必須先理解這個地方。 曾經,這裏是亞洲最大的重工業基地,擁有數百家國營工廠,工人們擁有令全國羨慕的“鐵飯碗”,住赫魯曉夫樓,享受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但雙雪濤的童年,恰好撞上了這艘巨輪撞向冰山的時刻。 90年代中後期,國企改革大潮席卷東北,鐵西區瞬間崩塌。幾十萬工人下崗,工廠變成廢鐵,家庭破碎,犯罪率飆升。

  • 他的視角: 他不是那個下崗的父輩(那是被生活擊碎的一代),他是那個躲在角落裏看的孩子。他親眼目睹了身邊同學的父親從勞模變成酒鬼,母親離家出走,鄰居為了幾十塊錢去偷電纜。
  • 文學的種子: 這種巨大的落差——昨日的輝煌與今日的苟且——成為了他日後寫作的底色。他在采訪中說:“我寫小說,是為了把那些被大雪掩埋的人和事,重新挖出來。”

二、 銀行裏的“潛伏者”

(2000s–2010:平庸的精英生活)

雙雪濤大學讀的是法律。 畢業後,他進入了多少東北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國家開發銀行遼寧省分行。

  • 錯位的生存: 在銀行,他擁有了父輩失去的“體製內安全感”,拿著高薪,穿著西裝,每天和幾億的資金打交道。但他感到窒息。窗外是衰敗的豔粉街,窗內是精致的報表和虛無的會議。
  • 精神危機: 這種生活過了六七年,他覺得自己像個“騙子”。他在《聾啞時代》裏寫過這種感覺:所有人都在假裝正常地活著,隻有他聽到了某種崩塌的聲音。
  • 秘密寫作: 為了對抗這種虛無,他開始在上班摸魚時看書、寫字。那時候他還沒想過當作家,隻是為了不瘋掉。

三、 一場賭博般的出道

(2011:20天寫出的天才處女作)

雙雪濤的出道故事極具傳奇色彩,像極了武俠小說裏的無名小卒誤打誤撞成了武林盟主。

  • 動機是“錢”: 2011年,他偶然看到台灣的一項文學獎(首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在征稿,頭獎獎金高達20萬台幣(約合人民幣4-5萬)。當時他正處於人生低穀,極度厭倦工作,心想:“如果贏了這筆錢,我就能給自己贖身,稍微喘口氣。”
  • 20天的奇跡: 距離截稿隻剩20多天。他請了年假,關在家裏,沒日沒夜地寫。他把自己對鐵西區的所有記憶、幻想和壓抑,全部傾注進去。
  • 結果: 這部用20天寫出來的處女作《翅鬼》,直接拿下了首獎。評委張大春(台灣著名作家)驚為天人,認為此人筆力老辣,完全不像新人。

這次獲獎不僅給了他錢,更給了他一個信號:你屬於文學,不屬於銀行。

四、 北漂與“為了父親的寫作”

(2012–至今:職業作家的誕生)

拿獎後,雙雪濤做了一個讓所有沈陽親戚都覺得“瘋了”的決定:辭掉銀行的金飯碗,去北京寫小說。

  • 孤獨的北漂: 剛到北京時,他住地下室,籍籍無名,除了那個台灣的獎杯,一無所有。為了提升技藝,他去中國人民大學讀了創意寫作碩士(MFA),師從閻連科等名家。
  • 風格的確立: 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平原上的摩西》。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語言——那種混合了沈陽方言的幽默、海明威式的極簡、以及東北冬天的寒冷的獨特語調。
  • 關於父親: 雙雪濤曾提到,他寫作的一個核心動力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曾是工廠裏的技術大拿,下崗後變得沉默、酗酒、無所適從。雙雪濤在小說裏無數次重塑“父親”這個形象(如《平原上的摩西》裏的莊德增),既是審視,也是和解。他試圖在紙上,幫那一代被剝奪了尊嚴的男人們,把腰杆挺直一次。

五、 這個人的性格與評價

  • 性格: 雙雪濤本人長得不像那種脆弱的文人,更像個東北哥們兒。他說話慢,聲音低沉,帶著濃重的沈陽口音,幽默感十足,但眼神裏有一種極其冷靜的疏離感。
  • 評價:他很“狠”:對自己狠,辭職北漂;對文字狠,刪繁就簡。他很“真”:在這個流行宏大敘事的時代,他隻盯著那些“失敗者”看。

雙雪濤的一生,是從“幸存者”到“記錄者”的轉變。他雖然逃離了鐵西區的破敗街道,逃離了銀行的枯燥格子間,但他從未走出過那片精神上的冰天雪地。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一直覺得我寫的東西,是替那些沒法開口說話的人說的。那些被風雪掩埋的人,他們需要一個證詞。”

這就是雙雪濤,一個把東北廢墟背在身上行走的作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變態的文字和心態,就像一塊發臭的冬筍幹一樣,吸引諾獎那些幹癟的目光和風化的靈魂。我倒是不希望這樣的中國作品獲諾獎。那是中國文學和文明的悲哀。無論是高行健的靈山還是莫言的性欲蓬發,都令我惡心得把兒童時代吃的飯都吐了出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