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正文

讀萊辛的《去十九號房間》

(2018-02-20 07:28:44) 下一個

花了一天時間,在孩子、家務事不斷地打擾下,斷斷續續地讀完了。

  這是一個西方中產階級的標配。丈夫有份體麵的工作,妻子從前也是白領,婚後,有幢大房子,有幾個孩子(蘇珊和馬修有四個)。妻子辭職回家,當了全職母親,照顧整個家庭。一開始,她雖然忙,但是心裏有個信念,等孩子們大了就好了,她就自由了。可是,等那一天真的到來時,她發現完全不是這樣。她仍是不安,慌張,她不知道該怎麽辦?因為她失去了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有大把的時間,反而不知如何度過。

  這篇小說裏,蘇珊先是要求在自己的家裏有一間她自己的房間,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但她仍然感覺到外部的幹擾,於是,她到外麵租旅館房間,先是一周三天,後來一周五天,躲到房間裏,什麽也不幹,放空自己,將孩子家務交給外人打理。我覺得蘇珊有抑鬱症,可惜沒有人意識到,她自己也未意識到。她隻是想:I’m a different person. I’m simply not myself. I don’t understand it.

  這個房間與伍爾芙所提的房間完全不一樣,可說正好是兩個對立麵。伍爾芙所說的婦女應該有一間帶鎖的房間,這房間象征著女性獨立自由的精神空間,在裏麵能讓女人不受幹擾地有所追求;其前提是女人是自我的、獨立的、有追求的。而小說中,蘇珊要一間帶鎖的房間,是想逃避,躲到房間裏,躲避那個魔鬼, 那個敵人。我不認為她是在尋求自我。相反,她沒有了自我,她隻是在逃避。 
  那個敵人是誰?“She sat defeating the enemy, restlessness. Emptiness. ”沒錯,就是不安,就是空虛。剛開始時,她還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她對自己說:I have to learn to be myself again。可惜她並沒有找到解決之道,最後病情嚴重,她早已忘記defeating,她隻想逃避。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她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生活,空閑的時間讓她不知所措。 She ought to be thinking about her life, about herself. But she did not. Or perhaps she could not。

  可憐的蘇珊,婚姻將她變成這樣。要知道,她婚前可是the woman who has lived her own life—and above all, has earned her own living,可惜婚後,她完全變了,沒了自我。成了一個is now dependent on a husband for outside interests and money。當丈夫意識到蘇珊有點不對勁,問她是不是想出去工作時,她卻趕緊說:“no, no, not really。”她裝作梳頭,隻看鏡子中的自己, so as to be oblivious of丈夫不安的目光。事實是她已失去外出工作的能力了,她根本沒有這種想法,她甚至都不知道怎麽辦,她唯一想的是逃避,逃避一切。她無法獨立,雖然家裏日子不錯,還能雇個幫手,但當蘇珊想出去租房子時,她拿不出一分錢,每用一分錢,都必須向丈夫要,要解釋這個錢的用途。

  萊辛以女性視角,將蘇珊的變化寫得細膩傳神,一步步,最終走向自殺。想想,同樣的婚姻,為什麽男人沒有得抑鬱症,沒有男人抱怨?要說女人因為婚姻因為家庭因為孩子,從社會上退回家庭,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男人為了家庭肯定也有付出,比如跟朋友泡酒吧,看體育比賽、參加party,搞搞豔遇,現在因為婚姻家庭孩子,全都得收斂起來。但是為什麽男人沒事,女人卻這麽大的震蕩,導致蘇珊最後的自殺?我想,男人在婚姻中放棄的隻是一小部分,雖然他得在外打拚,努力掙錢,有壓力,但他還是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馬修的婚外情可算一例),不至於因為結婚而迷失自我。什麽時候男人會受打擊?男人退休後。當男人退休回歸家庭後,不適應感大增,所以很多男人死在女人前麵,因為沒有了工作,沒有了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天天呆在家裏無所事事,衰老立即加快。相反,如果蘇珊有幸熬過了這段不適期,她其實是會比馬修活得更好的,隻可惜這十二年的婚姻生活徹底改變了她。

  為什麽蘇珊會變成這樣?文章一開始就說了,他倆都是知識分子,婚姻、孩子、蘇珊辭職,一切都是理性的選擇。他們的愛是intelligent love。他們理性過了頭。理性的結果是克製、內斂,不會發泄,更不溝通,隻會彬彬有禮、點到即止。“Intelligence barred, too, qurrelling, sulking, anger, silences of withdrawal, accusations and tears. Above all, intelligence forbids tears.”多麽冷冰冰的文雅,是多麽可惡!當丈夫坦白自己的外遇時,妻子不吵不鬧,原諒。文中隻提到蘇珊衝雙胞胎發過一次無名火,其他時候她都是壓抑、壓抑、再壓抑,連眼淚都沒有,最後導致自己心理、精神出了毛病。典型的抑鬱症。小說裏沒有提到蘇珊有任何親人、朋友,她沒有依靠支撐,一切全在這個家上。要是換了我這種俗人,我要麽找親友哭訴一番,要麽直接衝老公發火。似我這般的粗人,應該不會得這種病,幾時看到過賣苦力的人得抑鬱症的,正所謂飯都吃不飽,哪有時間想這個。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Michael Cunningham的《The Hours》裏那個自殺的媽媽。跟蘇珊好像。要說與伍爾芙有什麽關聯,就是這點關聯吧。

  萊辛老太太真能寫,雖然讀得不耐煩,但最後覺得隻有這樣,才能寫出一個女人的迷失、恐懼。這裏也看不到冰山理論, 作者將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全都展現在你眼前,甚至將自己的想法用括號表達出來。

  可憐的蘇珊,婚後家庭成了她的世界。她的生活像荒漠, life had become a desert, 萊辛老太太用了好多主觀的詞語,aridity, resentment, emptiness, pressure,但願所有的妻子母親不要這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