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正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The Fountainhead》 讀後

(2017-04-29 06:11:47) 下一個

《源泉》是蘭德客觀主義哲學的具體化,她認為利已主義是絕對好的道德,任何阻礙個人自由和才華的個人、組織、或體製都是邪惡的。《源泉》是客觀主義的寓言,書裏每個人都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善與惡。

男主人公洛克的英文是Roark,是Hard 和 Roar的合寫。蘭德借洛克提出自己的價值觀是:人生不是用來服務別人的,而應該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

洛克從不屈服或變更他的原則。作為作者筆下的“理想人”,洛克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崇尚創新,一心做自己風格的建築,並且從工作本身中獲得快樂。他不在乎金錢,如果不能堅持自己的設計,身無分文,建築事務所破產也無所謂。他情願去做苦力,也決不出賣自己。那些在常人看來無法容忍的卑鄙行徑(比如剽竊他的創作)傷害不了他。他刀槍不入,因為他自己自足,他隻在乎自己的感受,他將自己放在他人之上。他傲然獨立,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不在乎任何人的誤解,他從不解釋,他我行我素,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像聖人,雖然他並不信教。但他對自己原則的堅持,又像極了宗教人物,並影響了一批人,他有自己的追隨者。多米尼克對洛克就有一種宗教狂熱。在某種意義上,洛克像耶穌,他的敵人想要迫害他,盡管全世界都憎恨他,他依然我行我素,繼續按蘭德的想法活著。對了,蘭德介紹書裏每個主人公時,都從他們小時候寫起,寫成長經曆,隻有Roark,像從石頭裏蹦出來的,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任何負擔與牽掛。

關於自私與無私、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蘭德肯定人作為個體的價值,認為一個社會應該是人人爭先創造價值,而不是人人庸碌卻追求所謂的平等,將自己托庇於群體。讀完,讓我這個從小在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熏陶下長大的人,對世界有了一種新的視角。

這本小說裏提出了一個詞“二手貨”,作者認為那些無私的人是二手貨,他們看似高尚,實則打擊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阻礙社會進步,他們像寄生蟲,依靠別人活著。洛克說,二手貨的最大敵人就是獨立精神。沒錯,無私、公平、集體主義,說白了就是大鍋飯。小說結尾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洛克沒有改變地活下來了,雖然這個世界並未改變,相反集體主義和無私利他主義還在興旺發展,以托黑(Toohey)為首的集體主義已經自成體係,並開始掌權。然而,洛克堅持下來,他沒有改變地堅持下來了,這就是勝利。更重要的是,那些邪惡力量並不能摧毀洛克。蘭德的哲學並不企圖改變這個世界,改變別人的思想。她隻想將她的信念傳達給那些喜歡她哲學的人,並鼓勵他們繼續前行。洛克並沒有贏得這個世界,他隻是努力保衛他自己的思想,激勵和他相似的人保持自己的信念。這就是這本小說唯一的勝利。

書中另外兩個重要角色華納德和托黑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有鑒賞美的能力和強大的權利欲。華納德是媒體大亨,從前也像洛克一樣奮鬥過,然而在他獲得財富後,卻選擇屈服於這個社會來保持財富,他順從民意而罔顧自己的良心。在結識洛克後,他從前的心被喚醒,他與洛克成了好友。然而在洛克遇到困難時,最終還是屈從於民意,拋棄了洛克。

至於反麵典型托黑,作者借其之手,把通過“出賣靈魂”獲取權力的模式闡述得很透徹:統治者通過構建利他主義價值觀、頒發獎章,獲得被統治者者心甘情願的臣服。操縱大眾,同時又無視真相和理性屈服於他們;公眾想要什麽樣的言論,就給他們什麽言論,讓他們滿意。統治者俯首帖耳,坐享其成;人民擁有一切,被奴役而渾然不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想統治世界的托黑們(左派們),他們的精神和人格,同樣被千千萬萬民眾奴役著——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相互奴役。世界上不存在獨立的人格,人人都是某個他人的奴隸,“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語)。

如果這樣說你還不明白,那麽請看看我們的報紙、雜誌、電視吧。在這個時代,“忽視民意”的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東西卻更加可怕,那就是“順從民意”的狂潮。政客們為了撈選票,不都是取悅民眾嗎?

說實話,剛開始時我還沒明白,隻以為托黑是個很高尚的人,因為他也像洛克一樣,不在乎金錢。實際上,他利用集體主義、打著無私的幌子,阻撓那些有才華的人,網羅一批庸才為其鼓吹叫好。而他的目的,是權利嗎?

小提一筆的奇葩愛情

書中女主人公的愛情觀我很難理解。多米尼克愛洛克。但是他們隻是私下裏見麵,表麵上,公開場合下,她不擇一切手段地破壞他的職業生涯,她不顧一切地想摧毀他?!為了懲罰自己對Roark的欲望,她甚至嫁給了Roark的對手。她的想法是,她愛這個人,她懂他,明白他的偉大,但是她要搶在這個社會摧毀他之前摧毀他。這種愛情我不理解。

蘭德的書從未得過什麽文學獎,然而在美國卻曆久不衰地暢銷,號稱僅次於《聖經》的銷量。不足:文學藝術性不強,人物臉譜化,二維化,人性的挖掘並不深刻。其備受推崇的原因還是在於其思想性。我想這類小說主要吸引的是年輕人,充滿激情的年輕人,算是勵誌讀物。

蘭德的思想在當今左派橫行的西方國家裏可能快被遺忘了。讀她的作品,想像她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大聲疾呼的樣子,真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夕陽影裏一歸舟 回複 悄悄話 博主讀的書也是偏曆史、哲學類的,莫非你就是那個博士中的博士?:-)我也去找來讀讀。佩服你的堅持,不合流是要點耐力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