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正文

2017年 3月讀書觀影筆記

(2017-04-01 03:46:14) 下一個

閱讀:


《A ROOM OF ONE’S OWN》 by Virginia Woolf
讀這本書,我想到獨立與自由。金錢、空間、時間,似乎不能缺。但有這些,並不能保證你寫出好作品。人的經曆似乎最重要?還有天賦,字大家都會寫,文章大家也寫過,能成為作家的真不多。好多因素決定。有時間有房間的人一大把,成為作家的少而又少。為此以“這房子就是我的心, 此心不留客”為標題單寫了一篇讀後感。

《Plot v. Character》 by Gerke
仔細讀完了。很容易讀的一本書,記了不少筆記。是一本速成通俗小說寫作指南,教的全是套路。不過也有些收獲,至少它幫助我理清了寫作時的思路。這麽說吧:它解剖一部通俗小說,小說全可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人物塑造,一方麵是情節編排。人物塑造是小說的裏子,而情節是呈現在外部的東西,情節用於展現小說人物,人物性格體現於各種情節事件中。有機會我要照他的說法試著創作一篇故事。

《ATLAS SHRUGGED》 by Any Rand
我孤陋寡聞,才知道這個作者,實在不應該。這本大部頭的書要終結我這個月的讀書計劃了。但是小說挺好看。這個女人,再次讓我生出感慨,同是女人,差別怎麽這麽大?!不說她的哲學,單論她的小說,說宏篇巨製不為過,人物眾多,場麵宏大,縱橫捭闔,全在她的掌控裏。號稱在美國僅次於《聖經》,銷量排第二的暢銷書,暢銷了幾十年。而反觀我自己,嚐試寫小說,吭哧吭哧,一點點擠,都很難擠出來,怎麽這麽難。到月底才看了三分之一。一千多頁啊,字那麽小,排版還那麽密!四月份估計就全看她了。

簡單說說安蘭德:蘭德鼓吹“人為自己而活”、“人的最高目的在追求理性的自利”(rational self interest)和“自私的快樂”,蘭德主張“理性”(reason)、“自我”(egoism)、個人主義,她對“自由放任”的推崇,正迎合了美國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new money們,於是迅速成為熱門。而曆史永遠在重演,如今的川普及其支持者據說都是安蘭德的信徒。

再來點她的八卦:安蘭德有個入室弟子,N. Branden。布蘭登與蘭德從“入室”到“上床”,致其妻芭芭拉下堂;後來,芭芭拉將這段靈肉交纏的“欲史”寫成《蘭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yn Rand),1999年拍成同名三級電影;三級電影!天啊,居然將大師拍成三級電影。另,格林斯潘也是蘭德的弟子,但他擔任美聯儲主席後就宣布與蘭德劃清界線了。唉。

《Exit Right》 by Daniel Oppenheimer
If You Are Not a Liberal at 20,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 Are Not a Conservative at 40, You Have No Brain.

我其實對政治並不感興趣,然而,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尤其出國後,更為敏感,也開始關注起政治來。從加拿大總理選舉到川普成功當上總統再到關於MSL的紛爭,我才發現自己原來偏右,原來天真地以為,從紅色中國出來的,定然是左的。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我實在是個政治盲。這本書看看也就是看看,根本談不上了解美國政治,當然我也沒時間沒興趣去做全麵深入了解,我感興趣的是他們如何從左到右的,是什麽讓他們左,然後又是什麽讓他們右。作者是個左派,但他基本以中立的態度寫了六位左派知識分子是如何從左變右的。時間跨度從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到現在克林頓時代。更準確點說,是五位知識分子外加裏根總統,因為一般很難將裏根總統劃歸知識分子。

決定就此單獨寫一篇文章。此處不贅言。


電影

本月沒看什麽特別好看的電影。

《美國牧歌》 改編自普利策得獎作品,菲利普•羅斯的同名小說。伊萬 麥克格雷格自導自演。
可惜沒有獲得太多好評。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美國反戰運動如火如荼。個人的命運與社會政治緊緊相聯。瑞典仔(SWEDE)本來有著成功的人生,事業成功,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女兒。可惜女兒成了激進分子、極端分子,極左。最後製作炸彈,殺死幾個人,與家人失去聯係,在外逃亡。他們這個家因為這個女兒而毀滅掉了。妻子先是痛苦到精神病發作,病好後,徹底放棄了尋找女兒,甚至與他人出軌。隻有這個父親一輩子尋找女兒,看到到處躲藏,活得不像個人的女兒,知道真相仍不肯放手。最後撒手人寰。

正如他說的,女兒被那些極左思潮洗腦了。那個年代的美國跟現在的美國有點類似,曆史總在重演,看來沒錯。

《五十度黑》
跟風看電影果然不行。莫名其妙、不知所雲、故弄玄虛的電影,無法評價。唯一想感歎一下的是金•貝辛格,美人遲暮,好歹當年也是性感豔女一枚,何必把自己弄的這麽不堪,接拍這樣一個角色。

《INVITATION》
翻譯成《複仇盛宴》有點搞,不如譯成《致命邀請》。
邪教害人的故事。

《20th CENTRURY WOMEN》
簡單說,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加州聖芭芭拉三位女性探索愛和自由的故事。我現在喜歡看這種能讓人睡著的電影,慢慢的,沒有大場麵,不會看後嚇得睡不著,也不會讓你太投入而哭得不能自己,挺好。三個女人,三個年代的女人, 中間穿插著兩個男人。有各人的自敘。我的切入點是母親與兒子的關係。眼看著我和兒子也即將步入電影裏的那個年紀。我希望能繼續跟兒子做朋友,雖然現在我一張口,他就嫌我煩。好在是笑著說的。

安妮特•貝寧,怎麽老得這麽快。又一個美人遲暮。好萊塢花花公子娶的妻子,不應該這麽快地老去。

《John Wick》
基努•裏弗斯憑借此片,以50歲的高齡成功地重返大銀幕。我以前對他的印象是《My Own Idaho》和《Matrix》。我覺得他沒有突破。

據說2017的《John Wick 2》以4千萬的成本,賺了1.6億的票房,現在可能還不止了。我找來第一集來看。殺、殺、殺,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地下世界裏,沒有太多規則,隻遵循最原始的一條:有仇必報!看基努裏弗斯一路殺過去,據說總共殺84人,殺得痛快!它不談教義,不會企圖向你灌輸什麽,在現實生活中失意無聊的屌絲看這樣的電影,他多少能獲得些彌補。

我看政治書籍正看得無趣,這電影讓我徹底放鬆。因為你知道導演不會讓主角死掉,無論他遭遇什麽困難,他總會絕境逢生,你就放心地看好了。

看完得出的唯一一個結論:Do not kill a grieving man's dog. 後果不是你能承擔的。


本月雜感:

關於寫作,李敖說:真正的作家不能靠靈感寫作,就像妓女不能靠性欲接客。好像是那麽回事。但有一點,一定要動手,至於是寫自己想寫的,還是寫自己能寫的,這並不矛盾。從後者開始,慢慢向前者轉,是進步,最後達成自己的願望。

坐我旁邊的同事居然喜歡Raymond Carver,他的電腦桌麵就是一張超大的卡佛,我沒想到。讓他意外的是,我居然知道這個作家。嗬嗬。於是我們時不時聊一聊文學。問他之後,知道多倫多有家連鎖的二手書店BMV,可惜大部分都在DOWNTOWN,但不管如何我還是要去一趟的,等候合適的時機到來中。

民謠歌手周雲蓬的首部詩集《午夜起來聽寂靜》出版,收入1999年至2016年間的詩作。大約是去年民謠歌手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後續效應。他提到他喜愛的詩人,基本我都喜歡,可惜他沒有提裏爾克。

本月最重磅的新聞,對我來說,應該是紐約書評主編Robert Silvers於3月20日去世。他於1963年與愛潑斯坦共同創辦《紐約書評》,並擔任主編長達五十三年之久。《倫敦書評》也是他們創辦的,不過因為營運成本問題,讓其獨立了。

自己的寫作:
做了個《作家書房》係列,本可以寫好多的,但寫了幾個最有名的之後,其他 的作家的熱情就淡了,有時間隨時可以接著寫。
寫了《活埋》初稿。先讓它冷靜下,有時間再改。
更多精彩文章及討論,請光臨楓下論壇. 網址: rolia.net/zh
(#158@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夕陽影裏一歸舟 回複 悄悄話 “至於是寫自己想寫的,還是寫自己能寫的,這並不矛盾。從後者開始,慢慢向前者轉,是進步,最後達成自己的願望” ---- 有道理!筆要磨是肯定的,創作欲望也是要有的,為了寫而寫硬擠我是擠不出來的,或者一塌糊塗:-)喜歡你獨具一格的自言自語,以後會常來逛逛。
Astrologer07 回複 悄悄話 好棒,能從你的文章中學到不少東西,而且這些書籍信息我一般都要一個不落全部收藏下:)
cxyz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原來也是多倫多老鄉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