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01)
2007 (101)
2011 (62)
近日,警方公布了肖傳國在看守所中接受審訊的錄像,麵對民警,肖傳國說,自己法律意識淡薄,沒想到後果會這麽嚴重。肖傳國的獄中“懺悔”折射出他什麽樣的心理,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
陳述動機重罪輕脫
對於自己的行為,肖傳國解釋說:“當時沒有從法律上認識到,有這麽重的嚴重性,以為就是你欺負了我,我家的人出麵幫我打你兩下,我覺得這不是太大的問題,就是我自己見了麵,我也許會打他幾耳光。”言外之意,肖傳國理直氣壯地認為,他隻是“讓家人出麵幫著打兩下”,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花10萬元雇凶,會是打兩個耳光的事?”李玫瑾教授對此深表質疑,認為肖傳國對自己的犯罪動機如此輕描淡寫,有洗脫自己的嫌疑。
肖傳國所授意的“教訓一頓”似乎是個模糊說法,但其實,即使肖傳國沒明確授意傷害程度,10萬元雇凶也足以說明他是要下狠手,並對傷人的嚴重程度是有所預期的。所以受雇者行凶時,才會使用鋼管、羊角錘擊打受害者的頭部。
自稱“不懂法”不可信
談到襲擊方玄昌、方舟子,肖傳國歸結於自己法律意識淡薄。事實上,肖傳國在武漢、北京以及美國先後起訴過方舟子,他熟知法律,運用過法律手段,因此他的說法無法讓人信服。
李玫瑾對此分析說,心理學上有一個歸因理論,人在給任何行為一個理由的時候,都會傾向於對自己有利,成功時歸為自己的努力,失敗時歸到外部上去。
肖傳國的話也體現了這一點,他並沒有深入表白,對於犯罪原因,他越往輕了說越好,隻說法律意識淡薄,沒想到後果。
過於自信連傷兩人
肖傳國襲擊方玄昌和方舟子隻時隔兩月,手段相似,嫌疑明顯,他為何敢鋌而走險?
案情顯示,肖傳國雇凶並非“一時氣憤”,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時間跨度長達數月。首先,肖傳國自己不出麵,他找了遠房親戚戴建湘,而戴建湘也不出手,又雇傭龍光興、許立春等3人下手,襲擊過程肖傳國並未參與,置身事外,隻等事發後站出來指責方舟子報假案,是為賣書進行炒作,以此混淆視聽。
“肖傳國為逃避偵查,進行了精心策劃,要想找到確鑿證據,鎖定行凶者,難度極大。”李玫瑾分析說,不排除肖傳國有充分自信,即使自己被懷疑,也不會被抓到把柄。刑事偵查中,警方就算是有懷疑,但沒有事實依據,也無法破案,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遇挫折易不擇手段
在陳述和二方的矛盾時,肖傳國說,他和方舟子、方玄昌有多年的仇恨,實施報複是氣憤之下忍無可忍所為的,他覺得沒有別的渠道能解決問題。
李玫瑾說。“一個人在心理不成熟的背景下,如果認定對方是帶來挫折感的人,首先的想法是把阻礙物除掉。”
肖傳國覺得除了雇凶傷人,沒有別的渠道能解決問題,體現出他一貫的行為模式和選擇方式,也反映了他不擇手段的品德本質。李玫瑾認為,學問與人品無關,肖傳國的言行體現了他本人的成長存在問題。
有意思的是,根據肖傳國在看守所中的“自白”,他原本竟打算主動承認雇凶——“你就打他個鼻青臉腫都可以,然後我會在網上說,這就是我幹的,我派人去揍的他。”不過,事件自始至終,肖傳國也沒顯出如此的磊落,這隻不過又成為他言行不一的一個注腳。 (記者 邱偉)
專家簡介
李玫瑾,犯罪心理學專家,二級警監,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被譽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