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是複活節主日,我們和普天下的主內弟兄姐妹以及受洗的新人一同歡喜快樂。初代教會主要有三部分關於複活事實的經文:哥林多前書15:5-8與馬可福音16:1-8(馬太和路加引用了馬可);以及約翰福音20:1-30。一般認為,約翰福音20章綜合了前兩者的基本信息(空墳墓與複活基督向門徒顯現),並向更深更廣的舊約背景延伸,同時更適用於教會的複活節崇拜。我們將用兩個主日傳講約翰福音20章。這是我們今天的證道經文:
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
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5低頭往裏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隻是沒有進去。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裏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卷著。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9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複活。10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11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麵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12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什麽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裏。
14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15耶穌問她說,婦人,為什麽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他。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複活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是整卷聖經啟示的中心。正因為複活至關重要,證據不可缺少。約翰福音20:1-18實際上正是可以按證據的不同方麵結構如上:馬利亞的見證(1-2;14-18);兩位使徒的見證(3-8);兩位天使的見證(11-13);整卷聖經的見證(9-10)。這些見證以教導世人相信並歸入基督的複活。正如約翰福音20:31所說的,“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阿門。
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Τ? δ? μι? τ?ν σαββ?των,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這句話也可以翻成創世記1:1的“起初”。這是宇宙的新開端。這是一年之計的春天(逾越節;約翰福音12:24);這是一生之計的青年(耶穌三十三歲);這是一周之計的第一天(新創造,從安息日到主日);這是一天之計的清晨。“天還黑的時候”,漸漸更新之際,“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創世記1:2)。這是“主日崇拜”的開端(使徒行傳20:7;哥林多前書16:2;瑪拉基書4:2;詩篇19:4-9,羅馬書10:8-10;KJV使徒行傳12:4)。
新世界是從墳墓開始的,或者說,新世界是從勝過死亡開始的。μνημε?ον,這個字本意是指“紀念”,這是基督之外人類對死者唯一能作出的反應或自我安慰。猶太人的墳墓一般是鑿在山洞裏,“山頂洞人”的門口由非常沉重的大石頭堵住。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42次;僅在約翰福音20章就出現了7次。魔鬼及其差役藉著死亡恐怖以及死者遺傳統治人類(馬太福音8:28;23:29);而耶穌複活就是要徹底廢除死亡的權勢。舊約用?????指埋葬和墳墓,最早指向亞伯拉罕的死(創世記15:15)。亞伯拉罕的死已經蘊藏了複活的信息:“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約翰福音8:56);“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希伯來書11:16);“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裏複活。他也仿佛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希伯來書11:19;創世記22:5)。請注意“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與約翰福音20:17之間的關聯——神是永生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馬太福音22:32)。“石頭”這個字λ?θος在新約中出現了60次(馬太福音3:9;4:3;4:6;21:42等)。馬太福音16:18中的“磐石”用的是另外一個字π?τρα(彼得前書2:8等)。石頭主要指與生命對立的事物或打人的刑具。約翰福音6次提到“拿石頭”打死人(約翰福音8:7;8:59;10:31;10:32;10:33;11:8)。動詞“挪開”在這裏是被動語態,這不是人力所為,乃出於神或天使。α?ρω的意思主要不是挪開,而是舉起來,或先舉起來然後再移開:to raise up, elevate, lift up;to bear away what has been raised, carry off(參考馬太福音4:6;9:6等)。這符合事實,如果是滾動和拖曳,就可能驚醒看守的士兵。
這裏有一個神學難題:耶穌複活前在墳墓裏做什麽?這是彼得前書3:18-21的信息:“18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麵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複活了。19他借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20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借著水得救的不多,隻有八個人。21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借著耶穌基督複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隻求在神麵前有無虧的良心”。另外可以參考彼得前書4:4-8,“4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5他們必在那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麵前交賬。6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叫他們的肉體按著人受審判,他們的靈性卻靠神活著。7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8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大衛鮑森等學者的解釋顯然是不對的:大洪水前的人類有理由抱怨,因此耶穌前往解釋。這不是事實。一方麵,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抱怨的理由:“5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11世界在神麵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創世記6:5-11)。另一方麵,彼得後書2:5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挪亞時代也有傳道人,挪亞就是“傳義道的”——挪亞隻能是靠著基督的靈在傳道。而我們隻能這樣理解,墳墓中的基督,祂的靈“穿越時空”在十字架之前向包括大洪水時代在內的所有世代傳福音。實際上“舊約”就是耶穌的靈在向人類傳道。而所謂“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應該是說:就是末世審判之時已經死了的人,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也有福音傳給他們。正因為如此,沒有人可以在末世審判之時抱怨。
這裏提到三個人,是新人類的代表。首先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然後是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他們分別代表蒙恩的罪人、教會的石材或貴重的器皿,他們共同的特征是蒙恩的罪人,因此謙卑侍奉神。彼得就是石頭,就是建造教會的石頭(馬太福音16:18)。他剛剛三次否認主。約翰把彼得放在前麵,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這句話,徹底顛覆了人的中心主義這種魔鬼惡習。約翰的謙卑與所有福音書作者的匿名,讓蛇說所聚焦的“你們”(創世記3:1),徹底讓位於基督。人算什麽,“我是誰”從此不再成為精神生活和文化關懷的中心;重點是我們所信的是誰,重點是耶穌是誰。“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30)。不過我們今天應該重點認識一下馬利亞,幫助我們理解她為什麽成了複活最重要的見證人。βλ?πω,看,看見。她是複活的目擊者。
Μαρ?α這個名字本指“背叛”(???????,rebellion),這是對夏娃和米利暗事件的翻轉。抹大拉(Magdala,????)是地名,應該位於加利利海(基尼烈湖,革尼撒勒湖,提比哩亞海)西岸的一個漁業中心;從迦百農向南約3英裏(有聖經版本將之等同於馬太福音15:39的“馬加丹”,Μαγαδ?ν)。抹大拉的意思就是“塔”。這個名字在新約聖經出現12次。而希伯來字????????最早就指巴別塔(創世記11:4-5)。因此,上帝在基督裏真正要顛覆或拯救的乃是所有具有巴別塔精神的罪人。實際上,每一個地球人都是一座要肉身成道,泥土通天,吃人自義的巴別塔。抹大拉的馬利亞跟隨基督,也讓我們看見,那因為驕傲自大而分散到全地的罪人開始回歸。抹大拉的馬利亞到底是誰,實際上我們知之甚少。中世紀以來不斷有人說她曾是一位妓女,甚至有人說她和耶穌有男女關係。唐崇榮牧師說這個淫者見淫的東西隻能是“神經病中的神經病”;我認為唐牧師侮辱了神經病。我們不知道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誰,恰恰證明了她是一個非常謙卑順服的女人。如果她起來做女牧者,如果她靠著自己的經曆到處作見證,初代教會不可能不知道她是誰。誰不認識屬靈偉人和教會名人呢?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伯大尼的馬利亞,以及抹大拉的馬利亞,這三位馬利亞實在是基督教偉大的女性,她們不僅讓舊約的米利暗無地自容,更讓今天的女牧者、女傳道們無地自容。
第一個複活節閃爍著新人奔跑的身影。首先是馬利亞的奔跑(τρ?χω);然後是彼得約翰的奔跑。馬利亞不是跑進城市和人間傳福音,而是跑回教會找使徒。包括唐崇榮等牧師在內,竟然用這段經文為女牧者背書,這個“豈是真說”真是“豈有此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誤讀,就是錯解詩篇68:11,讓大衛和保羅互相矛盾:“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這節經文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 ???????????? ??????????????? ????? ????,The Lord gave the word: great was the company of those that published it(KJV)。原文中根本就沒有“婦女”什麽事兒。動詞???????????????的主語確實是指向女性或陰性,但更可能是指教會,而非女人。而這一點,恰恰可以通過詩篇68:13得到有力的見證:“你們安臥在羊圈的時候,好像鴿子的翅膀鍍白銀,翎毛鍍黃金一般”。這個“女人”隻是比喻主牧養的羊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3-8中沒有提及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可能表明,當保羅起來侍奉的時候,馬利亞已經隱藏自己了。與此相關,除了四福音書,新約聖經其他書卷完全沒有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而福音書之後的聖經,都關乎教會的建立和發展。不是你有見證你就能講道,無論馬利亞還是拉撒路,都不是牧者。
最重要的是,聖經首先讓我們知道,她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全然敗壞的罪人;然後成了蒙恩的罪人,侍奉主的人。路加福音8:1-3,“1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2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3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另參馬可福音16:9)。我不排除這種可能:伯大尼的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可能是一個人(路加福音7:36-50;馬太福音26:6-13;約翰福音11:1-2;12:1-8)。現在的問題是,七個鬼是什麽意思呢?
七個鬼可能指箴言6:16-19中的七重罪惡:“16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17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18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19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另參箴言26:25)。女人應該向馬利亞學習謙卑,一個女人若自以為自己比男人、比牧師、比會友、比丈夫更懂真理、更有生命、更有聖靈、更加重生,她就應該求神趕出她裏麵的七個鬼,或者神憐憫,終可得救。她可能已經向人改了淫亂罪,卻沒有向神向人悔改這七重罪——這七重罪比淫亂罪更令神憎惡。一個表麵重生的女人,不過是用七個鬼取代了一個鬼。以經解經,我們就更能明白七個鬼是什麽意思了:“43汙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44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裏去。到了,就看見裏麵空閑,打掃幹淨,修飾好了。45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裏。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馬太福音12:43-45)。這也是一些女人信主之後更加不可一世、更麵目可憎、甚至以重生的名義吃人自義的原因。她們更不可能帶領丈夫歸主、甚至敗壞教會。她不是重生了,而是重死了,衣錦還鄉回埃及。這種重死現象不僅僅表現在女人身上,也表現在一些教痞和名牧身上。隻有抹大拉的馬利亞,那個被趕出七個鬼的女人,才是基督事件的見證人:釘十字架、埋葬、複活和升天的見證人(馬太福音27:55-56;27:61;28:1;馬可福音15:40-41;15:47; 16:1;16:9;16:11;路加福音24:10;約翰福音19:24-25;20:1;20:11;20:15;20:16;20:18)。
馬利亞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我們”這個主語表明,馬利亞是和其他女人在一起的;這與符類福音書的信息一致。“我們”不知道死是什麽,也不知道死者去了哪裏。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人類在死亡麵前是完全無知的,而且無能為力。馬利亞看見和相信複活之前,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異教徒”。換言之,以複活為信仰中心的基督教即將誕生,而那將是完全不同的新宗教。
在基督複活之前,人類對死亡一無所知,無神論者不可能知道,佛教等異教隻是假裝知道,所謂輪回。而這種無知無畏、不懂裝懂的狀態,乃是出於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沒有人曾經死過又活過來,的的確確沒有人知道。所有異教所崇拜的領袖都是死人。而即使耶穌複活神跡所拯救的那些人,也沒有經曆耶穌這種複活:拉撒路複活之後還是要死的,隻有耶穌複活了,並且永遠活著。請參考啟示錄1:17-18,“17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他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18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我們是中國人,我們首先需要將基督教和佛教分別出來:第一、佛教是無神教,基督教是一神教。第二、佛就是悟道,人尋找和經曆真理;耶穌說,我就是真理。第三、佛教不知道死是什麽,更不知道死後人在何方;基督教最為精準地預告了死亡的終結和死人的方位。第四、佛教眾生平等隻是漂亮的大話:被造平等是真的,但責任平等隻是謊言……人類需要基督的真理,特別是複活的真理。
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5低頭往裏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隻是沒有進去。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裏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卷著。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摩西律法確定了兩三個人的見證才有法律效力這個原則(申命記17:6;19:15;馬太福音18:16;18:20;哥林多後書13:1);這是理解兩門徒見證複活的知識背景。彼得和約翰是耶穌最早呼召的門徒之二,他們是加利利海上的漁夫;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他們是普普通通的小民。他們分別是11位門徒中唯一跟隨耶穌走進大祭司的院子和髑髏地的門徒。相對來說,他們比其他門徒更多一些勇氣(約翰福音20:19)。教會領袖應該在危難之時,特別是麵對政治恐怖,表現出更多的責任感和勇氣出來,這是彼得和約翰所見證的。動詞?ξ?ρχομαι常指從會眾當中或某個地方出來,這一點很重要。但是這些勇氣不是來自他們自己,而是來自他們剛剛經曆的功課:雞叫三遍,以及十字架上的呼喊和百夫長的見證。他們二人也比其他門徒更多經曆了耶穌的教導和神跡,如登山顯榮以及醫治神跡——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正如馬利亞比11位門徒更有勇氣,乃是因為她比眾門徒更多經曆了耶穌的赦罪和救恩,更深經曆了耶穌的受難。這是主為她們作的見證:“所以我告訴你,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加福音7:47)。人若非感恩,不可能真正活出愛和勇氣來;若非出於赦罪感恩的愛和勇氣,隻是強盜的愛和勇氣——這些假使徒要向人攫取更多的禮物。
當時整個耶路撒冷可能還在沉睡,耶穌的門徒開始了“晨跑”。動詞τρ?χω(run,約翰福音20:2)是imperfect,他們一直在跑。這不是一小段距離,而是從城裏跑到城外,可能是從馬可樓跑到各各他。這裏特別強調是兩個人一同奔跑;?τρεχον δ? ο? δ?ο ?μο?,So they ran both together。在危險的時候,二人同工更加重要。應該是彼得先出來的,約翰跟隨其後。可能是因為約翰更年輕力壯,後來跑到前麵去了。προτρ?χω,to run before, to outrun。路加福音19:4也用了這個字:撒該“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裏經過”。有一副名畫描述了這個場景,我很欣賞畫家所表現的兩位使徒的表情:急切又充滿焦慮。奔跑可能出於兩個目的。第一、急切盼望確認事件的真偽。彼得和約翰代表整個人類去見證人類曆史上獨一無二的神跡,因其關涉每一個地球人命運:死亡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對死亡的勝利是唯一的勝利。第二、仍然被政治恐怖所驚嚇,驚魂未定。希望快去快回。這種恐怖氣氛直接導致了另外兩個門徒亡命在以馬忤斯的路上。約翰先到達了墳墓,注意“墳墓”這個字在這裏出現了4次。墳墓是他們也是人類奔跑的終點,問題是,在那裏要發現什麽。請注意創世記最後一節經文:“約瑟死了,正一百一十歲。人用香料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裏,停在埃及”(創世記50:26)。
先到墳墓的約翰沒有進去,他在等彼得。我不知道這是出於恐懼還是為了謙讓,或者出於謹慎。關於耶穌的安葬,需要回到約翰福音19:38-40。這裏的信息不僅僅強調了空墳墓,更反複強調了“細麻布”(?θ?νιον,the linen clothes;出現3次)以及裹頭巾(σουδ?ριον)。細麻布就是較好的裹屍布,這個字在新約中出現了5次,1次在路加福音24:12;另外四次都在約翰福音(約翰福音19:40;20:5,6,7)。如果考察這個希伯來字(?????)的象形含義,這個字則指“死死”——使死亡死亡。約翰是空墳墓真正的目擊者;路加可能是采訪了彼得之後才這樣記錄的。裹頭巾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4次,也指“手巾”(路加福音19:20;約翰福音11:44;使徒行傳19:12)。隻有約翰福音記載了裹頭巾,很有可能是用來包裹耶穌頭上的傷口的,因為祂曾被人強加了荊棘冠冕。動詞“放”(κε?μαι)出現3次,連同動詞“卷”(?ντυλ?σσω)用的都是被動語態——這些衣物不是自己打開和脫落的;這是外力的工作,是神或天使的工作。第7節在強調細節,細節顯出真實。空墳墓中對衣物的強調和聚焦令人印象深刻,這應該不是偶然的。
首先,衣物是非常重要的物證,見證了耶穌的複活。其次,衣物從始至終有重要的神學含義。這一點我們需要返回創世記,並檢索貫穿聖經的相關信息。在亞伯拉罕啟程之前,實際上地上發生了三起扒皮事件、脫衣事件或揭露事件。第一是亞當夏娃犯罪,他們扒下了樹的衣服,給自己作衣服(創世記3:7;約翰福音1:48)。罪人一定要扒身邊人的皮才能遮蓋自己。第二次是耶和華神扒下羊的衣服,給亞當和夏娃披上(創世記3:21)。我們應該記得施洗約翰是這樣為基督作見證的:“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裏,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約翰福音1:29,36)。約翰所說的神的羔羊,不僅僅指逾越節的羔羊,更指創世記3:21那遮蓋罪人的羔羊。第三次就是迦南的父親含揭露挪亞肉身,以及閃和雅弗遮蓋挪亞的事件(創世記9:21-23)。盡管是挪亞自己赤裸的,但含仍然興奮莫名。但從那裏開始,迦南人陷入咒詛和死亡中。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啟程進入迦南,從他的族裔中預備著從迦南開始的彌賽亞及其遮蓋(馬太福音1:1;創世記12:1)。迦南是世界的地理中心,如今這個地理中心進一步聚焦為迦南一座空墳墓,而空墳墓裏放著耶穌送給迦南人或地球人的遮蓋。我們當然不會將之引申到聖物崇拜,我們在這裏強調的乃是空墳墓衣物的神學含義。這個神學含義可以參考以弗所書4:20-24:“20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21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22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23又要將你們的心誌改換一新。24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也應該參考加拉太書3:24-29,“24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裏,使我們因信稱義。25但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來到,我們從此就不在師傅的手下了。26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27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28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29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耶穌死而複活,將“羊皮”留給我們。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理解“聖衣”的意義。第一、永遠不要作揭露黨人。第二、我們靠著基督的遮蓋已經勝過魔鬼的控告。第三、既然我們已經披戴基督了,我們就應該追求漸漸更新,追求真理、仁義和聖潔。
但是,這是如何可能的?“大東亞共榮”如果不藉著入侵和揭露,你讓東方情何以堪,你讓教痞何為?這涉及教會的真理。“8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或作陰毒)毀謗,並口中汙穢的言語。9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10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8-10)。一方麵,所有揭露事件不過出於“惱恨,忿怒,惡毒,(或作陰毒)毀謗,並口中汙穢的言語”;另一方麵,這種苦毒隻能漸漸更新,而漸漸更新是靠會幕或教會生活支撐的。正因為如此,“細麻”是會幕最基本的材料(出埃及記25:4;26:1;26:31;26:36;27:9;27:16;27:18;28:5;28:6; 28:8;28:15;28:39;28:42;35:6;35:23;35:25;35:35;36:8;36:35;36:37;38:9;38:16;38:18;38:23;39:2;39:5;39:8;39:24;39:27;39:28,39:29),也是祭司服裝的基本材料(利未記6:10;16:4;16:23;16:32)。與此相關, 請注意約翰福音與符類福音在“潔淨聖殿”事件上記載的不同:約翰福音將事件記在第2章,即約翰福音的開始,這似乎是為了與20章的“細麻布”和“裹頭巾”形成呼應關係,共同指向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
包括唐崇榮牧師在內,很多改革宗的聖經學者用第8節來強調使徒約翰“看見就信了”所表現出的“偉大信心”。約翰這裏的“信”不是指他相信耶穌複活,而是指他相信馬利亞所言不虛。否則,你們讓第9節情何以堪:“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複活”。此時此刻,約翰隻是相信了馬利亞的話,但還沒有、至少沒有完全相信聖經的話。人的信心、特別是對複活的信心是有一個過程的。而所謂約翰比彼得保羅偉大,都是假見證,假問題。因此我們才能明白,包括約翰在內,由於不相信耶穌複活,所以他們仍然害怕猶太人(約翰福音20:19)。與此相關的一個話題是:不要崇拜“聖徒”,他們不過就是人,天主教高舉彼得,改革宗高舉約翰,都是一種過度解釋。天主教高舉彼得支持教皇製,改革宗高舉約翰支持邪教徒——在他們的觀念中,使徒約翰似乎更加“德藝雙馨”,因此不需要悔改和赦罪,隻需要吃人自義。他們忘記了約翰不過是雷子,怎樣慫恿或默認他的母親要謀取在耶穌身邊的高位,更在撒瑪利亞村莊幾乎成了殺人的屠夫。主耶穌的的確確吩咐使徒作祂的見證,特別是做祂複活的的見證。如路加福音24:48,“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使徒行傳2:32也說:“這耶穌,神已經叫他複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另見使徒行傳3:15,“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神卻叫他從死裏複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但是,這種見證的信心和能力,不是一天就建立起來的。
加爾文主義者宣稱約翰聽信馬利亞的話就信了複活,這與他們的神學教義密切相關:他們不相信或輕看主藉著聖禮的同在並借此建立門徒的信心(約翰福音20:19-29;21:12-14;路加福音24:11-31,36-48)。“信”確實是約翰福音特別重要的主題,也是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20:31)。於是約翰福音首尾呼應著拿但業的信和多馬的信(約翰福音1:50-51;20:29-30)。這兩個事件恰恰在強調,“聖徒”的信心在內容和強度上都是有限的,需要主藉著施恩之具不斷擴展我們的境界,增強我們的信心。沒有誰一看見就信得好為人師的程度。我們需要基督,我們需要教會。另外,約翰福音20:29中多馬的“看見”(?ρ?ω)與那些人的“看見”(ε?δω)用的不是一個字;前者是仔細研究中的看見;後者是常用字,就是“眼見”。在聖禮型教會中經曆主的同在,不是憑眼見,而是憑信心(哥林多後書5:7;希伯來書11:1,6)。如果你過度鼓吹約翰的偉大信心,你就會拜偶像,跌倒很多持續相信或正在收拾信心的人(將殘的燈火和壓傷的蘆葦),漠視聖禮型教會;並且會製造很多虛假的信心偉人,發酵發胖的基督教,以及不要教會的屬靈表演藝術家,麵對教會自相矛盾的布道家,指著屬靈偉人或指著自己的屬靈,到處吃人的保羅華許們。改革宗以降的教會盛產假人和教痞,原因也在這裏。
9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複活。10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這裏說的很清楚:彼得和約翰都沒有相信聖經關於耶穌死而複活的見證。人不相信複活,就會生活在恐懼、特別是政治恐懼之中:“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他們回去,大門緊閉,以策安全(約翰福音20:19)。實際上他們成了耶利哥城,等候耶和華破門而入(約書亞記6:1)。由於我們是中國人,安全、食物、驕傲和理性並列成為四大偶像,分別或共同攔阻我們成為基督的門徒,把我們關進活死人墓。原文中並沒有“住處”這個字,而是?αυτο?ς,himself, herself, itself, themselves。他們又回到自己裏麵去了。不僅如此,請注意這個詞組:?π?λθον ο?ν π?λιν,went away again。這個詞組應該包含著這樣的意思:他們再一次地離開了耶穌,如同再一次棄絕了主或聖經啟示的真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就在多瑪事件之後,他們再一次回到海上重操舊業(約翰福音21:3)。人的信心,特別是對複活的信心的建立,真是非常艱難,一波三折。耶穌隻能再一次去找他們,向他們顯現,才能慢慢建立起他們的信心。聖經記載了耶穌複活之後40天在地上,10次向門徒顯現,講論神國的事。他們就是我們,我們時刻需要基督和教會。
隻有靠教會不斷傳講的聖經,靠聖靈的寶劍,靠指向複活的真理,我們才能勝過四大偶像的攔阻,歸入基督的複活。約翰福音20:9再一次清楚地強調了聖經神學的基本原則:一方麵,整卷聖經都在講耶穌基督,並且聚焦基督的複活。教會不要離開基督靠著聖經自己在那裏尋找永生的智慧。另一方麵,整全聖經都在講耶穌基督的死而複活。請重新檢索這些經文:馬太福音26:24;路加福音24:44-46;約翰福音5:39;使徒行傳3:18;17:2-3;26:22-23;哥林多前書15:3-4。從今以後,人若問你聖經是什麽意思,你就可以用這一節經文得勝有餘:“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複活”。這個偉大的啟示不僅能讓我們徹底脫離人本主義的釋經學,更讓我們能夠勝過很多的舊約難題。比如所謂舊約聖經中殘暴的殺戮——這些事件不過在講一個基本真理,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複活。不僅如此,門徒不斷返回自己,就需要聖靈帶領他們不斷返回聖經;教會的教導,特別是以基督死而複活為中心的講經,對每一個人持續得救至關重要。所以“31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32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31-32)。
11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麵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12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什麽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裏。
這三節經文可以放入交叉結構中,首尾呼應的信息是馬利亞的哀哭,中間則是天使的顯現。如果耶穌沒有複活,哭泣和哀悼以及逃避就是我們麵對死亡唯一的反應方式。這不僅是為了悼亡,也因為對死亡的無知和恐懼:“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裏”。馬利亞的哀哭也是顯明罪和死亡對人有史以來的勝利,對人類的絕對專製。“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羅馬書5:14)。隻有從天上來的信息,才能為悼亡者提供安慰。馬利亞沒有跟隨使徒們離開,或者說兩位使徒竟然把馬利亞一個人留在墓地“倉皇”逃走了。也可以說馬利亞更加勇敢,也更愛主。因為她領受的赦罪更多。但是,愛在這裏遭遇了死亡的嘲笑:人麵對自己所愛的人的離去完全無能為力。馬利亞的墓地狀態是“一邊看墳墓,一邊哭泣”。人類的悲劇集中在這個事實上:死亡讓相愛的陰陽永訣。人到中年,先與父母訣別,後向兒女訣別。除了基督,人麵對死亡束手無策,唯有嚎啕。“哭”這個字在這裏重複三次(Present,imperfect,Present),表明人麵對死亡完全的悲痛和絕望,她正在哭,她一直在哭,她正在哭。κλα?ω,to mourn, weep, lament;這個字在新約中正好出現了40次。她需要安慰,但沒有人能安慰,也不肯受人的安慰。馬太福音2:18用這個字描述拉結或伯利恒的母親哭泣她們的兒女。而啟示錄21:4則說:“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基督複活是宇宙間的大事,不僅是地上的新聞,也是天國的喜訊。於是有天上的使者來作見證,為了見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於是有兩位天使。符類福音對天使顯現的描述略有不同,但並不矛盾(馬太福音28:2-7;馬可福音16:5-7;路加福音24:4-7)。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兩位天使,其中一位是少年人(νεαν?σκος,a young man, youth)的模樣,他們以人的形象顯現。但四福音書對天使的使命所強調的重點不同。馬太、馬可強調天使傳遞耶穌給門徒的命令,而路加強調耶穌複活應驗耶穌自己的預言,其中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為什麽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裏,已經複活了”。約翰福音強調兩位使者在耶穌屍體的位置,更偏重見證的意義。?γγελος,a messenger, envoy, one who is sent, an angel, a messenger from God。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186次,新約時代是一個天使頻繁顯現的世代。不過這個字可以指使者,信使,也可以指天使。值得強調的是,在約翰福音中,有一個首尾呼應的結構安排。約翰福音1:50-51:“50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51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神的使者果然降臨了,而耶穌的複活就是要重開天國的門。這個真理也可以參考提摩太前書3:16,“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或作在靈性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
約翰福音對天使的話隻記載了一句:“婦人,你為什麽哭?”這句話非常重要,意味深長。這正是約翰福音的特色了。也許你以為天使和複活的基督(15)不近人情或多此一問,但這個問題是給全人類的神聖追問。首先,人麵對死亡的哭泣充分表明,死亡是不正常的,正常和原初的狀態乃是永生。否則,哭泣是不合邏輯的。你為什麽麵對死亡哭泣?因為人本來是可以不死的。無神論麵對死亡的態度是偽善和矛盾的,一方麵習以為常,一方麵鋪張葬禮,另一方麵宣告永垂不朽,死皮賴臉照汗青。馬利亞的眼淚戳穿了人類“不怕死”、不信複活的謊言。其次,人應該思想死亡是從哪裏開始進入世界的,特別是讓人思想第一個婦人,所謂“眾生之母”當初幹了什麽。神明明說:“隻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7)。死亡是這樣進來的:“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6)。很多學者強調複活節黎明女人們的蒙愛,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第一個複活節對女性的重視更應該帶領我們上溯到起初,夏娃的背叛(馬利亞)是怎樣讓罪和死亡進入世界的。“婦人,為什麽哭?”約翰福音20章,或複活節這一天這兩次強調也在提醒全人類,在複活之後,在新世紀開始的時候,人類不要重蹈第一個婦人的覆轍。最後,馬利亞的哀哭表明,人麵對死亡需要安慰,所有的眼淚都是向人、更是向神流出的,正在等候基督,等候擦拭(列王記下20:5)。所有的人都盼望複活,並在心裏相信複活。換言之,所有人都是罪人,渴望被稱義(羅馬書4:25)。
14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是耶穌。15耶穌問她說,婦人,為什麽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他。16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婦女們在墓地,這一幕幾乎再現了夏娃的誕生:“21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22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創世記2:21-22)。上帝讓末後的亞當沉睡,為要給他造一個新娘,就是教會。教會的曆史從馬利亞們開始,但如何避免夏娃的悲劇呢?首先,馬利亞需要認識、或重新認識複活的耶穌,或基督的複活。14節顯示馬利亞並不認識(ε?δω)耶穌,特別是複活的耶穌。這也意味著,今天一些教會所傳的並不是複活的耶穌,而隻是十字架上或十字架以前的耶穌。換言之,耶穌複活的意義被忘記了,耶穌複活使我們稱義。於是教會在本質上陷入兩種迷途“永遠的律法主義者”和不要複活升天隻要今生今世的成功神學。其次,假教會不認複活的耶穌,也不認識自己。教會不知道自己在夏娃的試探中。正因為如此,複活的耶穌將天使說過的話重新強調給馬利亞:“婦人,為什麽哭?”不僅如此,主耶穌又加了一句話給她:“你找誰呢?”我們信的到底是誰。所以最後我們看見,馬利亞、世人和教會對耶穌有一個最普遍的誤解:“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亞當就是第一個園丁(κηπουρ?ς,a keeper of a garden, a gardener;創世記2:15),馬利亞以為耶穌是亞當,是人。如果把耶穌看成人或人類英雄,或者什麽偶像,基督教信仰之路就會墮落成異教的路,不是基督來尋找我們,而是我們尋找神:“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α?ρω,to raise up)他”。這就是所謂的“高舉基督”的人本主義神學,十字架神學。道成肉身變成了肉身成道。
請注意在這段經文中,馬利亞對耶穌的三重誤認:園丁(人)、先生(κ?ριος,令人尊敬的人)和夫子(?αββουν?,道德教師)。但是最後,她宣告“我看見了主”!另外注意馬利亞的兩次轉身(στρ?φω,14,16);這兩次轉身中,第一次誕生了文化基督徒;第二次誕生了天主教、改革宗和靈恩派。事實上,複活節的清晨,在馬利亞和眾婦女的“尋找”中,耶穌麵臨更嚴重的試探。留在世界被世人和婦人以及個人“高舉”,還是升天之後藉著聖靈建立教會。夏娃的試探在約翰福音前後都在,而且更為殘酷、隱蔽和險惡。目的隻有一個:不僅讓耶穌徒然死了,也讓耶穌徒然複活了:罪仍然沒有赦免,信徒仍然不可能稱義,世界永遠阻擋天國。首先請注意這個首尾呼應的結構安排:約翰福音2:4,“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什麽相幹。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翰福音20:17,“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這是兩個馬利亞,而馬利亞的名字就是夏娃犯罪的本質:背叛。正因為如此,耶穌不再叫她“婦人”,而在16節則直呼其名:“馬利亞”。如果馬利亞以耶穌是亞當,她就要重複夏娃的故伎:要摸耶穌。這是夏娃虛構和未盡的理想,“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創世記3:3)。所謂摸複活的耶穌,至少有兩方麵的含義:第一、以為耶穌還沒有複活,因此拒絕罪人因信稱義的真理;第二、強吻耶穌,強抱耶穌,利用耶穌謀取各種世界利益。這是當代基督教的兩條基本歧路。
我並不認為?πτομαι這個字翻譯成“摸”完全錯了,因為這個翻譯更能讓我們回想起夏娃起初關於“摸”的“領悟”。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出現了36次,基本上都是摸(touch)的含義(馬太福音8:3;8:15;9:20;9:21;9:29;14:36;17:7;20:34;馬可福音1:41;3:10;5:27;5:28; 5:30;5:31;6:56;7:33;8:22;10:13;路加福音5:13;6:19;7:14;7:39;8:44;8:45;8:46;8:47; 18:15;22:51;哥林多前書7:1;哥林多後書6:17;歌羅西書2:21;約翰一書5:18)。當然這個字的含義很豐富,也有緊緊控製、抓縛之意(to fasten one's self to, adhere to, cling to)。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馬太福音28:9,“忽然耶穌遇見她們,說,願你們平安。她們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抱”這個字更“狠”:κρατ?ω,to have power, be powerful,to get possession of,to hold。“可抓住你了,你是我的!”這節經文也提醒我們,不僅僅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要抱住耶穌,而且一大群婦女抱住了耶穌的腳(約翰福音20:27用的是φ?ρω)。強抱除了貪愛世界、“狐假虎威”之外,更顯示一種靈性的自私:神是我的並且隻屬於我;我比你們任何別人都離耶穌更近,更願意為耶穌義憤填膺,更不能容忍別人信主,更不能容別人和我一樣屬靈……這種唯我獨愛的信徒必然導致替天行道、吃人自義的暴虐。然而這些猶大強吻耶穌並非屬靈,隻是為了賣主換取錢名。我們的主了解這種人心。所以在約翰福音的開端,耶穌掙脫的不僅僅是祂的母親馬利亞的控製,掙脫了所有人的控製(約翰福音2:23-25)。約翰福音2章和20章前後呼應一個共同主題:道成肉身的耶穌和死而複活的耶穌掙脫人的強抱。
唐崇榮牧師將“不要摸我”這句話解釋為耶穌是為了在“男女關係“上避嫌,而Carson認為馬利亞出於“熱心”,耶穌是“婉拒”:先別抱我,先去傳福音給門徒;等我從天上下來再抱。他們忘記了下文多馬的“摸”完全是另外一個字。“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馬利亞所代表的人類和教會,要捆綁耶穌服務他們在世界上的目的和個人性的目的;但耶穌拒絕成為這樣的神,拒絕作世界的王。事實上,讓耶穌成為世界的王,一直是魔鬼的目的,起初曠野試探,撒旦“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但耶穌怎樣說呢?“36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隻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37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約翰福音18:36-37)。一方麵,耶穌的國不在這世界;另一方麵,耶穌進入世界隻有一個目的,就是為真理作見證。耶穌並不關心人事。人事無非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但隻有施洗約翰關心國事(同時傳道的耶穌並沒有批判希律王的罪惡,相反,耶穌責備前來控告政治罪惡的人,路加福音13:1-5);耶穌對家事都寧願置身事外(路加福音12:14);而天下事無非錢那點兒破事兒,香膏事件(義利而已)和登山顯榮(安逸而已)都表明了耶穌的超然態度。耶穌更清楚人間的革命和分家都是罪的循環,而祂來不是謀利要滅命定罪的,而是要救贖(路加福音9:56;約翰福音3:17)。
捆綁基督定罪他人的基督教何等叛逆呢?那麽複活的耶穌接下來的工作是什麽?首先是升天,是凱旋回家,宣告祂的勝利(“成了”);也是為要聖靈賜下來建造教會。基督不是某個馬利亞獨占的神,“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以弗所書5:23)。耶穌雖然製止了馬利亞們的捆綁,但仍愛她們,就把她們帶進教會。當耶穌吩咐馬利亞說“你往我弟兄那裏去”的時候,祂賜給這些靈恩浪子的不僅僅是一個使命,也等於將她們歸入教會:而隨即耶穌也要與教會同在——複活的基督藉著教會與馬利亞同在!這其中的美意首先臨到祂母親馬利亞:“26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27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約翰福音19:26-27)。約翰福音20:17b-18也可以交叉結構,前後信息強調的都是馬利亞回到門徒那裏去了。而耶穌讓馬利亞向門徒傳遞的信息位於交叉結構的中間,這是特別重要的信息。首先,複活和升天的信息是為了安慰門徒,讓他們都知道主已經複活了。其次耶穌藉著複活和升天來完成罪人與上帝的和好;因著基督神成了我們的神,我們的父。這至少包括幾個方麵的真理。第一、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馬太福音22:32;約翰福音1:12-13;參考下文引用的羅馬書4:17-25)。第二、神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末了;三位一體的上帝要藉著教會與我們同在。第三、我們有共同的父和共同的神,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如同“我弟兄”(路得記1:16-17);那是一種生死與共、禍福相依的愛。最後,教會見證的中心是耶穌的複活,並守望耶穌從天上複臨。
親愛的弟兄姐妹,耶穌複活了,這是一個可以得到法庭支持的事實。我們擁有八或九份目擊者證詞(新約聖經作者);我們也可以訴諸如下旁證——教會崇拜從安息日到主日的轉變,從膽小鬼到殉道者的生動曆史,以及聖餐和洗禮的2000年實踐。複活對耶穌的意義是:“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複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馬書1:4)。那麽複活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麽呢?保羅在羅馬書和哥林多書中兩次重點論述了複活的意義。其中在羅馬書4:17-25中論述了複活肯定方麵的意義,而在哥林多前書15章論述了複活否定方麵的意義。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麵展開討論。
羅馬書4:17-25,“17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複活使無變為有的神,他在主麵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18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正如先前所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19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20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裏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裏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21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22所以這就算為他的義。23算為他義的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24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之人寫的。就是我們這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裏複活的人。25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複活是為叫我們稱義。(或作耶穌是為我們的過犯交付了是為我們稱義複活了)”。(羅馬書10:9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從死裏複活,就必得救。10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麵認識複活的祝福:在今生稱義,向永生複活(羅馬書4:25)。複活使罪人因信有一個新的開始,使教會因信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兩大福分是不信的世界不可能有的。首先,複活就是我們赦罪和得救的確據,我們的罪因信基督複活就真的赦免了,耶穌不僅為我贖了罪;而且也勝過了罪和死亡。其次,我要用我的複活和稱義去見證基督的複活和基督的義。正因為如此,隻有曾經死過、並且終日被殺並且複活著的基督徒和牧者,才是真正的基督徒和神的仆人,才可能是神拯救和使用的貴重器皿,才可能見證基督的救恩,才可能尊重和相信別人的複活和重生,才可能期待必有榮耀的冠冕在遠方為他存留。再次,我因複活,就不會丟棄勇敢的心;我從這個黎明開始,隻是要選擇一個最有尊嚴、最有意義、最勇敢的死法。我不再怕死亡,而連死都不怕的人,才能活出神所造的形象出來。最後,恰恰是基於對複活的信仰,我們更應該堅持教會的生活。堅持教會生活乃是因為需要教會,是出於更深刻、更誠實的謙卑,是對持續複活真正的信仰——我們時時刻刻需要外在而來的神恩,我們時時刻刻向罪死,向基督複活。隻有教會才能確保和見證這個真理:複活不是我們自己的善工,而是神的義舉。
正因為如此,在論述“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複活是為叫我們稱義”之後,保羅立即轉向教會的洗禮:“3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4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裏複活一樣。5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複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馬書6:3-5)。路德教會特別強調:洗禮在形式上是一次性的,但在神學上,每一天我們都在洗禮中,就是向罪死,向基督複活。保羅在羅馬書7章中談到基督徒痛苦的肉與靈的爭戰,轉到第8章將出路轉向神的靈的引導,在第9章轉向因信稱義,在第10章轉向信道聽道傳道;而羅馬書11-16章全部在論述神的教會。這個教會真理與彼得前書3:21的啟示是一致的:“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借著耶穌基督複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隻求在神麵前有無虧的良心”。我信複活,所以我在教會。
哥林多前書15:17-22,“17基督若沒有複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18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19我們若靠基督,隻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20但基督已經從死裏複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21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複活也是因一人而來。22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複活”。
現在我們從否定方麵看複活的意義。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1-16論述了複活的證據之後,開始批判不信複活的人。簡而言之,不信複活的教會包括兩類。第一種是“仍在罪裏的教會”;第二種是“比眾人更可憐的教會”,或“隻在今生有指望的教會”。前者可以稱為撒旦一會,或邪教徒,極端加爾文主義和保羅華許、死亡季刊們屬於這一類。第二類以靈恩派為代表,除了裝神弄鬼求神跡的靈恩運動,也包括政治基督徒和文化基督徒以及新紀元運動等等。靈恩派的錯誤已經被他們的同行冤家體無完膚了;因此我們今天隻需要提醒馬大-大兒子-法利賽人-犯人甲,即“仍在罪裏的教會”。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在犯罪,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可憐,還不知道自己仍在罪裏因此也死死捆綁別人在罪裏。他們需要重新聽信福音。
教會中最可怕的人就是這些從未死而複活的人,他們總是魔鬼的兒子。一方麵,他們自己沒有經曆過真正的認罪、赦罪和重生;他們隻認小罪以便在真理上當眾敷衍了事。另一方麵,他們一定控告已經或正在艱苦重生的弟兄。這些人自以為一生沒有犯過什麽大錯,就像大兒子和法利賽人,因此他們隻負責教訓、控告和棄絕弟兄。他們裏麵有那七個鬼,周而複始。無論是在使徒時代,還是教會曆史上,上帝從來不會大大使用“自以為義”、“從未大錯”的人。耶穌呼召和使用的都是罪魁:稅吏馬太、膽小鬼馬可、三次否認主的彼得、雷霆萬鈞的約翰、殘害教會的保羅、七個鬼捆綁過的馬利亞;後麵還有拜過異教、犯有奸淫的奧古斯丁,以及天天因為看見自己罪、認為自己不配活著隻能下地獄的馬丁路德……加爾文是唯一的例外,但我個人從不相信是神重用了他。如果這個人從始至終德行天地有口皆碑治學做人德藝雙馨,基督的死而複活和他的生命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他即使偶然輕描淡寫承認自己也是罪人,也隻是紙上談兵,也隻是為了更好地吃人自義。神沒有辦法使用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怎樣指著自己傳講救恩呢?
上帝使用蒙恩的罪人,魔鬼使用“寡恩的義人”。這是真的。初代以來有一群特別詭詐和虛榮的人,特別愛高舉哥林多前書2:2,或盜用路德的十字架神學,來裝裱加爾文主義的律法精神。如今這些人在“中國教會”身上借屍還魂——他們一兩年就打著“基督並他釘十字架”聚集很多愚妄人和外女,將福音變成咒詛。他們聚會在墳墓,而不是在馬可樓。到底誰知道和相信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呢?所有人都相信,無神論者、猶太人、希臘人、羅馬人、外邦人、耶和華見證人等等,都知道都相信耶穌並他釘十字架。這有什麽希奇呢?正如雅各書2:19所說:“你信神隻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然而保羅的意思根本不在這裏,因為?σταυρωμ?νον的用法如此清晰:Tense: Perfect;Voice: Passive!保羅說的不是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而是:基督並祂已經釘了十字架!換言之,無論這世界如何控告我們,無論死亡、罪和魔鬼在世界上(猶太和外邦世界)怎樣貌似掌權,但我們的主基督,我們複活的主基督已經釘過了十字架,祂已經複活了(啟示錄1:18),為我們勝過一切黑暗的權勢,哈利路亞!
十字軍“基督徒”和“牧者”絕對不會憐憫接納罪人,更不會感恩基督。相反,因為手持聖經,這些加爾文主義者對軟弱的弟兄隻有火刑柱一樣的殘忍。而今,這樣的假基督徒翅膀刷刷,鋪天蓋地。竟然有“基督徒”看見教會裏坐著曾經的罪人而離棄教會,這種醜聞生動見證今天基督教已經不再是相信複活的基督教了。魔鬼的兒子們總是擁有世界上的理由和群眾要調查和審判弟兄的重生。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如果你不承認你是罪人,耶穌與你何幹:如果你承認你是罪人,那把你的重生證明給我看!但我憑什麽相信你的證明足以證明你“真的悔改”了?而我又有什麽資格和經曆要論斷別人是否重生了?這就是魔鬼的網羅。除了法利賽人的果子一目了然,除了咒詛法利賽人,主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怎樣說呢,祂怎樣麵對罪人呢?路加福音9:56,“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說著就往別的村莊去了”;約翰福音3:17,“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是的,那些指著別人悔改重生的見證控告弟兄的,果然就是敵基督和魔鬼的兒子了。
在某種意義上,靈恩派是一種異教,是江湖術士,因為他們根本不關心死而複活這個真理,隻關心在世界裏的醫治神跡和成功神跡。而改革宗是一種邪教,是墓地兵痞,因為他們雙重預定了自己已經完全複活,因此不再需要施恩之具和教會;而他們“活著就是罵”——隻需要負責教導、監督、揭露、審判和鑒定別人是否複活。靈恩派要神跡要騙人,改革宗要榮耀要吃人,我們信複活信稱義。我們信耶穌已經複活了,使我們稱義,那日夜控告我們弟兄的人,就被摔下去了。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我的重生;“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羅馬書8:16);“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作他所交托我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後書1:12)。親愛的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禱告:“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2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3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4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穀,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5在我敵人麵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阿門。
任不寐,2016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