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保衛戰後都被日軍占領
上海保衛戰,亦稱淞滬會戰(第二次上海抵抗)失敗之後,日軍很快占領了整個上海。隨後,日軍在1937年11月占領上海後乘勝追擊蔣介石國軍,並於同年12月占領南京。雖然蔣介石國軍發動了南京保衛戰,但僅八天後就被日軍占領了這座蔣介石國民黨民國政府的首都城市。 號稱有170萬左右國軍的蔣介石政府早早地在軍隊保護下躲退到中國內地重慶的峨眉山上。而派出保衛南京的將士們死傷慘重後剩下的四處逃命。繼而發生了《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萬南京市民。
在上海失守 以後,蔣介石國軍敗退一直向中國內地逃竄。日軍通過在上海的翼側包圍,導致蔣介石國軍從上海向南京逃亡。
1937年11月12日,日軍占領了上海。占領上海後,日軍直接向南京進發。在1937年12月,日軍攻陷了南京,並對南京市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
1937年時蔣介石國軍有多少?
據資料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國軍兵力大約170萬左右。抗戰期間,“淞滬會戰”頂住了日軍三個月的進攻,最後三十萬國軍將士戰死沙場。結果是:上海失守,全城被日軍占領。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國民黨軍隊在屢戰屢敗,屢敗屢退的節奏下迎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
在抗戰爆發之後,蔣介石仍然在利用各種機會兼並地方軍閥。例如在整個抗戰期間,蔣介石先後兼並了川軍部隊和滇軍部隊。尤其是兼並滇軍部隊的過程中,一係列手段讓滇軍官兵非常不滿。由於蔣介石不斷兼並其他軍閥的部隊,晉軍集團、桂軍集團、察綏軍集團、西北馬家集團等。
在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之後,蔣介石國民黨擁有的軍隊人數達到了將近800萬,擁有這麽龐大的隊伍,能夠支撐給日軍喝一壺的。
1948年,蔣介石擁有22個兵團的兵力。這22個兵團的兵力差異非常大。第2兵團、第9兵團、第12兵團等兵團,屬於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幾個王牌軍或者整編師,編入了這些兵團。其中,第9兵團下轄新1軍、新3軍、新6軍、49軍、52軍和71軍,總兵力達到了15萬以上。在這些部隊中,新1軍和新6軍屬於五大主力王牌。此外,新3軍的戰鬥力也不弱,一部分官兵是新6軍抽調過去的。
第12兵團,下轄了第10軍、14軍、18軍、85軍等部隊,總兵力在12萬到13萬之間。其中,第18軍屬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第2兵團下轄第5軍、第12軍、第70軍、第72軍、第74軍、第116軍等部隊,兵力達到了10萬餘人。其中,第5軍屬於五大王牌主力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其中新1軍和新6軍隸屬於廖耀湘兵團,在遼沈戰役時被全殲。第5軍和第18軍在淮海戰役時被全殲。整編74師早在1947年的孟良崮戰役中就被全殲。
由此可見,蔣介石幾個主力嫡係兵團的兵力,基本上都在10萬人以上。不得不說,這些部隊確實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很難打。在遼沈戰役中,圍殲第9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圍殲第2兵團和第12兵團。
除了蔣介石的嫡係兵團之外,各地軍閥的部隊,也獲得了兵團的編製。不過,這些兵團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頂著兵團的空招牌。”例如西北軍閥的青海兵團,一個兵團才下轄了2個軍。兩個軍都嚴重缺編,一個兵團才3萬餘人,還不到第9兵團的零頭。西南地區軍閥下轄的兵團,情況稍微好一些,不過,也是幾萬人的規模。
蔣介石雖然下轄了22個兵團,但各個兵團的兵力差異很大。大體上,從3萬到15萬人不等,差距明顯。不得不說,曆經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一係列大戰役之後,蔣介石的嫡係兵團,要麽全部被殲滅,要麽被打得殘缺不全。隨著四大野戰軍向西南、西北、華南挺進,蔣介石剩餘的兵團,先後覆滅。
總計22個兵團中,21個兵團,要麽被殲滅,要麽投降和改編。最終,隻有雜牌第21兵團撤走。起初,整個團、整個師的部隊,開始向解放軍投降。到了戰爭的後期,出現了整個軍、整個兵團集體投降的情況。
戰爭失敗隨蔣介石逃往台灣的兵力大約60萬左右,其中陸軍30餘萬,海軍4萬餘人,空軍在抗戰時基本損失殆盡。還有千餘輛坦克車,五百餘架飛機,軍艦七百餘艘。連同家屬及民眾共計約200餘萬人。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蔣介石國軍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抵抗日本侵略軍進攻的戰役。
1937年,上海的《淞滬會戰》失敗後,日軍繼續西犯南京,妄圖以武力優勢徹底摧毀中國軍隊戰鬥意誌,迫使中國以最屈辱的條件講和。
1937年11月18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宣布遷都重慶。日軍未到,國軍主力先保衛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而先後退。
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率11萬軍隊守衛南京。
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麵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右路日軍主力沿滬寧路西進;中路由宜興經溧水、句容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側西進,先攻廣德,趨蕪湖,截斷南京守軍退路,再向南京合圍。
12月4日,右、中兩路日軍向南京外圍陣地進攻。
至12月8日,先後攻陷淳化鎮、湯山、龍潭等地。
此時,日軍左路也攻陷蕪湖,向南京逼進。南京外圍陣地守軍退入複廓陣地固守。
從12月9日起,日軍對複廓陣地展開猛攻。
12月12日,日軍主力先陷雨花台,後占光華門、中華門。同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離開南京,並下令各部分路突圍,主力向浙西、皖南撤退。
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緊接著,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餘萬中國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隊官兵被害。
南京保衛戰中,敵我雙方投入兵力達幾十萬,戰況空前慘烈。中國守衛部隊中大部分是入伍不久的新兵,在武器裝備低劣的情況下,並沒有被凶殘強大的敵人所嚇倒。
嚴格說來,南京保衛戰是從12月5日日軍發動進攻到12月12日守城的蔣介石的中國軍隊宣布撤退時結束。在這場為期僅八天的戰鬥中,敵我雙方投入數十萬兵力。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在上海的八字橋打響第一槍後,南京政府就十分清醒地知道,一旦日軍占領上海後,決不會停留,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京。果然,11月8日淞滬會戰結束後,日軍便兵分兩路直逼南京:一路以上海派遣軍第9、13、16師團主力尾隨國民黨軍隊沿滬寧線西進,一路以第10軍的第6、18、114師團和國崎支隊全部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結。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在淞滬會戰結束後的撤退中,國民黨軍隊未能如蔣介石所願,節節防守、逐次抵抗,相反自一開始撤退就幾乎潰不成軍。11月19日,日軍攻占常熟後,吳福線難以防守,國民黨軍隊主力繼續向錫澄線及太湖西南等地潰退,蔣介石原來以為“有良好地形,堅固陣地,可以扼守”的錫澄線同樣沒有發揮作用。11月20日,蔣介石調集第23集團軍川軍的5個師、2個獨立旅,由四川趕赴皖南廣德、浙西北的泗安、長興一線。不過,也沒有未發揮多大作用。11月25日,無錫失守。26日,位於太湖南岸的吳興失陷。29日,日軍侵占宜興。30日,日軍攻陷廣德。從東南、西南兩個方麵對南京形成包圍之勢。12月1日,江防要塞江陰失守。至此整個外線幾乎全部淪陷,南京處於被包圍之中。南京的第一道防線江寧、牛首山、淳化、湯山,龍潭之線也暴露在日軍的麵前。
12月3日,各路日軍已逼近南京外圍。5日拂曉,日軍開始進攻南京外圍防線的守軍,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南京守軍雖奮力苦戰,卻屢戰不利,損失慘重,被迫節節後退。蔣介石民國政府守衛南京的總方針是作“短期固守”。也就是說,南京的失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部隊總兵力15萬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剛從淞滬戰場撤下來的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沒有受過訓練,許多連槍都沒打過。據各方數據綜合分析,中國軍隊在南京保衛戰中損失大約10萬人是可信的數據。而在戰鬥中真正陣亡的人數並不多,多數官兵死於混亂的撤退中以及被日軍俘虜後殺害。南京保衛戰中,高級軍官在組織撤退時混亂無章是造成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國軍的軍官指揮員們連自己的兵都管不好,還能保衛南京市民嗎?
首都南京市民都保衛不了,還能保衛全中國民眾嗎?
但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是內行,破壞了國共第一次合作,五次剿殺井崗山的中國工農紅軍,打了十年內戰。在抗日戰爭中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來抗日,但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間,在一九四○年、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三年,它發動過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每一次都準備發展成為全國範圍的內戰,僅僅由於共產黨的正確政策和全國人民的反對,才沒有實現。
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八年來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之下,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解放了廣大的國土,抗擊了大部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由於我們的堅決抗戰,英勇奮鬥,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才沒有受到日本侵略者摧殘,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才沒有被日本侵略者占領。
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前麵有給他守衛的,這就是解放區,就是解放區的人民和軍隊。我們保衛了大後方的二萬萬人民,同時也就保衛了這位“委員長”,給了他袖手旁觀、坐待勝利的時間和地方。時間――八年零一個月,地方――二萬萬人民所在的地方,這些條件是我們給他的。沒有我們,他是旁觀不成的。
那末,“委員長”是不是感謝我們呢?他不!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
蔣介石是怎樣上台的?是靠北伐戰爭,靠第一次國共合作,靠那時候人民還沒有摸清他的底細,還擁護他。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謝人民,還把人民一個巴掌打了下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內戰的血海。
蔣介石《此人曆來是不知感恩的》!怎麽辦?
毛澤東又說《時局和方針》:從整個形勢看來,抗日戰爭的階段過去了,新的情況和任務是國內鬥爭。蔣介石說要“建國”,今後就是建什麽國的鬥爭。是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呢,還是建立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這將是一場很複雜的鬥爭。目前這個鬥爭表現為蔣介石要篡奪抗戰勝利果實和我們反對他的篡奪的鬥爭。這個時期如果有機會主義的話,那就是不力爭,自願地把人民應得的果實送給蔣介石。
公開的全麵的內戰會不會爆發?這決定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因素。國內的因素主要是我們的力量和覺悟程度。會不會因為國際國內的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經過我們的奮鬥,使內戰限製在局部的範圍,或者使全麵內戰拖延時間爆發呢?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蔣介石要放手發動內戰也有許多困難。第一,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一百萬軍隊、二百多萬民兵。第二,國民黨統治地區的覺悟的人民是反對內戰的,這對蔣介石是一種牽製。第三,國民黨內部也有一部分人不讚成內戰。目前的形勢和一九二七年的時候是大不相同了。特別是我黨目前的情況和一九二七年時候的情況大不相同。那時候的黨是幼年的黨,沒有清醒的頭腦,沒有武裝鬥爭的經驗,沒有針鋒相對的方針。現在黨的覺悟程度已經大大地提高了。
除了我們的覺悟,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覺悟問題以外,還有一個人民群眾的覺悟問題。當著人民還不覺悟的時候,把革命果實送給人家是完全可能的。這種事在曆史上曾經有過。今天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也已經是大大地提高了。我黨在人民中的威信從來沒有過現在這樣高。但是,在人民中間,主要是在日本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中間,還有相當多的人相信蔣介石,存在著對於國民黨和美國的幻想,蔣介石也在努力散布這種幻想。中國人民中有這樣一部分人還不覺悟,就是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還做得很不夠。人民的覺悟不是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腦子中的錯誤思想,需要我們做很多切切實實的工作。對於中國人民腦子中的落後的東西,我們要去掃除,就像用掃帚打掃房子一樣。從來沒有不經過打掃而自動去掉的灰塵。我們要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認識到中國的真實情況和動向,對於自己的力量具備信心。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