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這麽多人會一致向錢看?

(2025-02-10 09:50:53) 下一個

為什麽這麽多人會一致向錢看?

 


我想不明白當今的社會,為什麽會變得這樣物欲橫流,為什麽這麽多人會一致向錢看。

人不是商品,人活一口氣。當大學畢業生以收入為唯一衡量,把自己作價,選擇出價稍微多一點的公司就業的時候,我真的是非常不理解,身邊的世界變得陌生。

我有時候想,是不是世界變化太快,我老了真的跟不上了。我怎麽就不理解,連我身邊的人,連我一些同事、同學和朋友,我都理解不了。我不知道這個社會怎麽了,我們的關注點太不可思議的狹窄了。

中國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像我們一樣幸運,他們很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每一個幸運的人,關注他們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今天在座的人一起努力。

轉載《清華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作者:施一公

清華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告訴我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

不是說金融不能創新,但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管理學在清華、在北大、在整個中國都很熱,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一件事情。專科學校辦學的理念,是培養專業人才,為行業輸送螺絲釘,但大學是培養大家之才,培養國家各個行業精英和領袖的地方,不能混淆。

如今我們的 GDP 已經全球第二,但是看技術革新和基礎研究的創新能力,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排在20名開外。

有的人或許會懷疑,認為我說的不對,會說我們都上天攬月、下海捉鱉了,怎麽可能創新不夠,我們都高鐵遍布祖國大地了,怎麽可能科技實力排在 20名開外。

我想說的是,你看到的指標和現象,這是經濟實力決定的,不是科技實力決定的。我們占的是什麽優勢,我們占的是經濟體量的優勢。

在海外的時候,隻要有人說我的祖國的壞話,我會拚命去爭論,因為我覺得我很愛國。

四月份,我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他很不屑一顧,我覺得很委屈、很憤懣,但是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麽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但他回敬了一句,讓我說不出話。

他說: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在國內,我覺得自己是個批判者,因為很難容忍我們自己不居安思危。我們對國家的科技實力和現狀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怎麽發展,怎麽辦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並形成一定的共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爭論來爭論去的層麵。

首先我想講,大學是核心。我想講的第一個觀點就是,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從來不該在大學裏談就業。就業隻是一個出口,大學辦好了自然會就業,怎麽能以就業為目的來辦大學。

就業是一個經濟問題,中國經濟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提供多少就業,跟大學沒有直接關係。

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培養國家棟梁和國家領袖的地方。讓學生進去後就想就業,會造成什麽結果?就是大家拚命往掙錢多的領域去鑽。

其次,學不以致用。你們沒聽錯,我們以前太強調學以致用。我上大學的時候都覺得,學某一門課沒什麽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實在大學學習,尤其是本科的學習,從來就不是為了用。

但這並不意味著用不上,因為你無法預測將來,無論是科學發展還是技術革新,你都是無法預測的,這個無法預測永遠先發生,你預測出來就不叫創新。

大學裏的導向出了大問題,那麽怎麽辦?其實很簡單,大學多樣化,不要一刀切,不要每個學校都就業引導,每個學校都用就業這個指標考核,這對大學有嚴重幹擾。

我對基礎研究也有一個看法。我們國家非常強調成果轉化,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加強轉化”。但我想問一句,轉化從哪兒來?

我們的大學是因為有很多高新技術沒有轉化成生產力呢,還是我們根本就不存在這些高新技術?我認為是後者。我們的大學現在基礎研究能力太差,轉化不出來,不是缺乏轉化,而是沒有可以轉化的東西。

當一個大學教授有了一個成果,無論是多麽基礎的發明,隻要有應用前景和產業轉化的可能,就會有跨國公司蜂擁而來,我就是個例子。

十四五年前,有個簡單的連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發現,就被一家公司盯上了,主動來找我。這些公司就像那些禁毒的狗一樣不停在聞,在看,在聽,他們非常敏感,不可能漏掉一個有意義的發現。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麽呢?是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大家沒聽錯,今年在人大會議我聽到這個話後,覺得心情很沉重。

術業有專攻,我隻懂我的基礎研究,懂一點教育。你讓我去做經營管理,辦公司、當總裁,這是把我的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人不可能一邊做大學教授,一邊做公司的管理人員,一邊還要管金融。

我們應該鼓勵科技人員把成果和專利轉讓給企業,他們可以以谘詢的方式,和科學顧問的方式參與,但讓他們自己出來做企業就本末倒置了。

我可以舉個例子,Joseph Leonard Goldstein 因為發現了調控血液和細胞內膽固醇代謝的 LDL 受體,獲得 1985年的諾貝爾獎。他是美國很多大企業的幕後控製者,包括輝瑞,現在非常富有,應該說是最強調轉化的一個人。

他兩年之前在《科學》周刊上寫了一篇文章,抨擊特別強調轉化。他說轉化是來自於基礎研究,當沒有強大的基礎研究的時候,如何能轉化。

他說,當他意識到基礎研究有多麽重要的時候,他就隻是去做基礎研究,轉化是水到渠成的。當研究成果有了,自然轉化是非常快的,不需要拔苗助長。

他列舉了他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正是九位學醫的學生做基礎研究,從而改變了美國醫療製藥史的過程。

我們一定要看看曆史,不僅僅是中國現代史,也要去看科學發展史,看看各個國家強大的地方是如何起來的,而不是想當然地拔苗助長。

創新人才的培養,也與我們的文化氛圍有關。當一個人想創新的時候,同樣有這個問題。什麽是創新,創新就是做少數,就是有爭議。

三年前,我獲得以色列一個獎項後,應邀去以色列大使館參加慶祝酒會。期間大使先生跟我大談以色列人如何重視教育,我也跟他談中國人也是如何重視教育。他笑眯眯地看著我說,你們的教育方式跟我們不一樣。

他給我舉了前以色列總理 Shimon Peres 的例子,說他小學的時候,每天回家他母親隻問兩個問題:第一個,今天你在學校有沒有問出一個老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第二個,今天你有沒有做一件事情讓老師和同學們覺得印象深刻。

我聽了以後歎了口氣,說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兩個孩子每天回來,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今天有沒有聽老師的話?

但我想說我並不是悲觀,其實我很樂觀,我每天都在鼓勵自己,我們的國家很有前途,尤其是過去兩年,我真切地看到希望。 現在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在教育領域深層次的思考和變革,這個大潮真正的開始了。

在這樣的大潮中,我們每一個人做好一件事就夠了。實事求是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我們的貢獻。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大有前途。

我們缺什麽?

我出生在河南鄭州,但成長在河南省駐馬店。為什麽我要特別提駐馬店呢?因為這個地方特別具有代表性。

駐馬店相對於河南,就像河南相當於中國,就像中國相對於世界。從地理,從經濟,從科技,從文化,都是這樣。我恰好是在開始有記憶、對社會有感觸的時候成長在駐馬店。

我在駐馬店小學升初中的時候,當時的小學常識老師對我說了一句話:施一公啊,你長大了一定得給咱駐馬店人爭光。

大家可能想不到,這句很簡單的話,我刻骨銘心記憶至今。從那以後,每次得到任何榮譽,我都會在心裏覺得是在為駐馬店人爭光。

今天,我同樣想說:老師您好!我還在為咱駐馬店爭光。我中學去了鄭州,大學到了清華大學。我常常很想家、也很想駐馬店的父老鄉親,止不住地想:我的父老鄉親在過什麽樣的生活?過什麽樣的日子?

1987年的一件事對我衝擊非常大,把我的生活和世界觀幾乎全部打亂了。在此之前,雖然我受到了傳統教育,雖然我的父親告訴我要做一個科學家、工程師,其實我心裏並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幹什麽,和能幹什麽。

1987年 9月 21日,我的父親被疲勞駕駛的出租車在自行車道上撞倒。當司機把我父親送到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時候,他還在昏迷中,心跳每分鍾62次,血壓 130/80 。 但他在醫院的急救室裏躺了整整四個半小時,沒有得到任何施救。因為醫院說,需要先交錢,再救人。

待肇事司機籌了 500塊錢回來的時候,我父親已經沒有血壓,也沒有心跳了,沒有得到任何救治地死在了醫院的急救室。這件事對我影響極大,直到現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抑製不住對父親的思念。

這件事讓我對社會的看法,產生了根本的變化,我曾經怨恨過,曾經想報複這家醫院和見死不救的那位急救室當值醫生:為什麽不救我父親?

但是後來想通了,我真的想通了:中國這麽大的國家,這麽多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經曆著像我父親一樣的悲劇。如果我真有抱負和擔當,那就應該去改變社會,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2012年的清明節,我回駐馬店參加小學同學聚會,很感慨。同班同學中兩個已經不在了,一個患心血管疾病,另一個是癌症。當時還有一位同學在接受癌症晚期的化療,現在也不在了。

我常常在想:同樣是人,我真幸運,不愁吃、不愁穿,受過高等教育。出過國、留過學,擁有一份鍾愛的工作,可是中國有很多人沒有我這麽幸運。

我的父老鄉親和他們的孩子也沒有我這麽幸運。盡管他們不像我這麽幸運,他們卻一直很為我自豪,他們為我鼓勁。

我有些地方和很多執著的科學家們不一樣。哪點不一樣?他們因為興趣驅使在做科學研究。我有興趣,但最初並沒有那麽強烈的興趣做研究,我的興趣是很晚才培養起來的,驅使我更多的反而是責任和義務。

我成長於駐馬店,是地地道道的駐馬店人,那裏的鄰裏鄉親也從沒有把我當外人,這種親情常常讓我感動。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創造回報我的父老鄉親,哪怕是取得成績讓他們為我驕傲。

這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我真的很感恩,想回報。

然而不知不覺間,我的觀念似乎很落伍了。

我想不明白當今的社會,為什麽會變得這樣物欲橫流,為什麽這麽多人會一致向錢看。

人不是商品,人活一口氣。當大學畢業生以收入為唯一衡量,把自己作價,選擇出價稍微多一點的公司就業的時候,我真的是非常不理解,身邊的世界變得陌生。

我有時候想,是不是世界變化太快,我老了真的跟不上了。我怎麽就不理解,連我身邊的人,連我一些同事、同學和朋友,我都理解不了。我不知道這個社會怎麽了,我們的關注點太不可思議的狹窄了。

中國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像我們一樣幸運,他們很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每一個幸運的人,關注他們的生存環境,需要我們今天在座的人一起努力。

我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形式化的社會實踐,但很支持他們選擇中國欠發達的地區去看看、去體驗,比如去支教等等...

我舉一個支教的例子。2008年我全職在清華工作,我的一個本科生從陝西農村的一所希望小學支教回來。

在我的辦公室,他痛哭流涕。他說:施老師,您知道嗎,盡管是希望小學,那裏的孩子,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很瘦,一天隻有兩頓飯,早上十點一頓,下午四點一頓。

為啥?沒錢!

他們沒有肉吃,隻能吃飽兩頓飯。他們早上不能起得太早,晚上又要盡量早點睡。因為要節省能量,要把能量用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的上課時間。

但他們都很滿足、很開心…

我不曉得,我們做基礎研究的,我們能做什麽,我們能改變什麽。

我受中國傳統教育很深,作為一個敢擔當的讀書人,不僅應該風聲(電視劇)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也需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隻可惜自己的時間精力實在太有限,總想找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做點事情,總想有機會回家鄉給父老鄉親做點什麽。我挺慚愧的,其實我既沒有照顧好我的母親,也沒有照顧好妻子和孩子。

我們缺什麽?我們缺這份對社會的責任感,我們缺這份回報父老鄉親的行動。

在清華大學,我每次給生命科學學院的新生做入學教育的時候,我都告訴他們:千萬不要忘了,你來到清華,你不止代表自己和個人,你也同時代表一個村,一個縣,一個地區,一群人,一個民族。千萬不要忘了,你肩上承擔了這份責任。

我真的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學生,還是我的同道,我們每個人真的要承擔一點社會責任,為那些不像我們一樣幸運的人和鄉親們,盡一點義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三個裏程碑 








從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曆程來看,出現了三個裏程碑。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三個裏程碑,繼續革命的理論則是毛澤東思想的璀璨明珠。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三個裏程碑。是從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三個裏程碑,是《紅旗》雜誌編輯部、《人民日報》編輯部為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七日公開發表“五一六通知”起草的文章《偉大的曆史文件》中提出來的。這篇文章經毛澤東審定、修改後,分別於一九六七年第七期《紅旗》雜誌和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報》上發表。

這篇文章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列寧和斯大林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解決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一係列的問題,解決了在一個國家內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毛澤東同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了當代無產階級革命的一係列的問題,解決了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進行革命、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三個偉大的裏程碑。”

從中可以看到,馬克思、恩格斯構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要取代資本主義的曆史規律,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一個裏程碑。在帝國主義時代下,列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提出一國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理論和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列寧去世後,斯大林繼承、發展和進一步完善了列寧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裏程碑。毛澤東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在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的鬥爭中,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了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如何反修防修,進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等一係列重大理論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三個裏程碑。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前兩個裏程碑。馬克思主義是第一個裏程碑。馬克思、恩格斯限於當時曆史條件的限製,除了從巴黎公社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外,主要的還是從理論上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構建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

一八四八年二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工具。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創立了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從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製這一基本矛盾出發,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剩餘價值論,揭示了資本家發財致富的秘密,闡明了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曆史規律,為無產階級革命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就是運用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係統研究的基礎上,論述了由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方式,以及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夠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就是要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砸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主要闡明了社會主義必然要取代資本主義的曆史規律,通過無產階級革命的方式來完成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成為第一個裏程碑的標誌。

列寧主義是第二個裏程碑。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到帝國主義時代。時代在前進,馬克思主義也在發展。一九○三年,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召開為標誌,將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形成了布爾什維主義,標誌著列寧主義的誕生。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在帝國主義時代,列寧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據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提出了一國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理論,隨後又提出了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在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利用一戰造成的有利時機,在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俄國,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接著又進行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活動。列寧針對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後出現的官僚主義作風和腐敗現象,從理論上進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意見,製定了相關的措施。

由於列寧很快去世了,這種探索也就停止了。列寧去世後,斯大林成為蘇聯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以斯大林為代表的蘇聯共產黨在實現蘇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方麵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完成了蘇聯工業化,實現了農業集體化,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順利地實現了戰後的經濟恢複,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到了“半壁江山”。但是由於斯大林沒有運用唯物史觀對於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以後的矛盾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沒有能夠提出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以及如何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問題,致使人們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喪失了必要的警覺性,沒有在體製上做出相應的構建,埋下了後來資本主義複辟的嚴重隱患。

由此可以看到,在時代變化的情況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體現在列寧主義的誕生上。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在列寧主義指導下,建立了一個紀律嚴明富有戰鬥力的布爾什維克黨,通過無產階級革命的方式奪取了政權,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不僅在蘇聯一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而且還建成了社會主義,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這樣就使得科學社會主義從抽象的理論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從革命實踐上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正確性。這是列寧主義成為第二個裏程碑的標誌。

馬克思主義是第一個裏程碑,列寧主義是第二個裏程碑。不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列寧主義,解決的都是建立無產階級政黨,通過無產階級革命的方式來奪權政權,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等問題,但是都沒有能夠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在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如何防止無產階級政權變質和資本主義複辟等問題。這個問題是關係到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製度生死存亡的大事。

毛澤東思想是第三個裏程碑。馬列主義是前兩個裏程碑。但是,在無產階級奪得政權,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如何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保持政權永不變質方麵,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索。這是關係到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生死存亡的大計。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要求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對此做出新的回答。

時代召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從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曆程中可以看到,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雖然他們參加和領導了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活動,但是在這方麵卻沒有能夠取得實質性成效,他們最大的貢獻是在理論上,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創立上。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後,馬克思主義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實質性突破。馬克思主義不僅從理論上發展到了列寧主義階段,創立了一國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理論和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而且還從實踐上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使革命精神轉化成了現實的物質力量,使理想轉化成了客觀存在。

在無產階級奪得政權,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如何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就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麵臨的新的任務。這是時代提出的要求。這就要從社會實踐出發,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不僅要從理論上還要從實踐上對這個問題做出回答。從曆史的角度看,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局部的問題,而是與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麵臨的共同的問題。

當時由於列寧去世的比較早,沒有對這個問題展開研究,解決這個問題。列寧去世後,斯大林雖然繼續了列寧的遺誌,將蘇聯建設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把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事業推向了前進,但是卻也沒有能夠從理論和實踐上將這個問題予以解決,沒有認識到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會給社會主義的發展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可是,這個時候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暴露出了問題,存在著嚴重的隱患。如果這些隱患不能得到解決,那麽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就會遇到很大困難,甚至會造成資本主義複辟的出現。這就要求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此做出有力的回答。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隻是全盤否定了斯大林,卻沒有運用唯物史觀對斯大林錯誤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然後提出社會主義健康發展的方略來,反而提出了“三和兩全”的修正主義路線,要建立一個“三無世界”,踐踏了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原則,推行大國沙文主義,給社會主義陣營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後來的勃列日涅夫等人雖然將赫魯曉夫趕下了台,但是卻與赫魯曉夫的路線並沒有什麽差別,執行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路線。[2]這樣在蘇共領導集團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情況下,又怎麽能夠指望他們在探索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道路上取得成就呢?

其實,這個問題在當時是社會主義發展麵臨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比如,這個時候有一個名叫吉拉斯的南斯拉夫人在《新階級》一書中就談到了這個問題。吉拉斯早年追隨鐵托革命,一起領導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反法西斯武裝鬥爭,戰後擔任過南聯盟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是南共主要領導人之一。後來卻主張實行多黨競爭的民主製,批評所謂南斯拉夫黨內的斯大林思想。在被捕入獄後,吉拉斯寫了《新階級》一書。手稿秘密帶到西方後,立即被奉為至寶,半年之內就再版了十次。為了批判吉拉斯的修正主義觀點,中國世界知識出版社於一九六三年在內部出版發行了中譯本。

吉拉斯在《新階級》一書中寫到,在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共產黨掌握了國家政權以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個新的特權階級。他們掌控了國家的一切資源,結果“與以前的革命相反,共產主義革命是以取消階級為號召開始,但最後竟造成一個握有空前絕對權威的新階級。”

當時在中央文革小組的戚本禹看了以後,覺得吉拉斯所說的情況與我們國家出現的情況是很相似的,說得也是對的。可是為什麽要把吉拉斯的觀點作為修正主義進行批判呢?他向同在中央文革小組工作的關鋒請教。關鋒說,這不矛盾。吉拉斯是說在社會主義裏麵出現特權階級是必然的,並以此來整個地否定社會主義。我們則認為這並不是必然的,可以通過文化大革命來阻止特權階級的發生和發展。

從中可以看到,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如何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麵臨的共同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要求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不僅要從理論上還要從實踐上對此做出有力的回答。吉拉斯雖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他不是運用唯物史觀來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新途徑,卻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社會出現的必然現象,最終會導致資本主義複辟。這就否定了社會主義,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否定了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因而就要展開對於吉拉斯修正主義觀點的批判,確立社會主義必將戰勝資本主義的信心,從理論和實踐上來探索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新途徑。

赫魯曉夫雖然沒有公開否定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領導,但是他全盤否定斯大林,實際上也就否定了斯大林時代蘇聯黨和國家的曆史。雖然他也進行了某些改革,但是卻沒有運用唯物史觀,以批判斯大林的錯誤為切入口,對蘇聯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峻問題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分析,通過係統的剖析,提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建設社會主義發展的方略。這樣就使蘇聯及東歐國家社會主義的發展陷入了迷茫。

由此看來,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以後,馬克思列寧主義也要隨著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這就要求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要運用唯物史觀,從社會主義發展的社會實踐出發,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大膽探索,進行爭辯,產生共識,找到方案,做出對策,付諸行動,使世界社會主義能夠得到健康發展。斯大林晚年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後來蘇共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人也沒有完成這個任務。這樣曆史的重擔就落到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獨裁資本專製橫行霸道民主在哪






上任20 天,世界已經天翻地覆。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導議題更引領全球政治與經濟走向,讓盟友、對手、投資者,甚至普通百姓都目不暇給。

《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什麽叫《這兩位非典型領袖》?而《典型領袖》又是什麽東西?《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國家“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普世價值》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國家“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領袖“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和“獨裁“怎麽不高喊了?《反共華人》將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僅有的“民主“和“獨裁“的,怎麽又冒出了個《這兩位非典型領袖》?《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一個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另一個資本領袖是不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嗎?獨裁資本專製橫行霸道民主在哪?隻《上任20天 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四年!獨裁資本專製橫行霸道民主在哪?忍著,四年!


新聞:《川馬上任20天 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 Newtalk 於 2025-02-10

川馬上任20天 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

馬斯克(左)和川普。 圖:達誌影像/美聯社

川普與馬斯克上任滿 20 天,世界已經天翻地覆。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導議題更引領全球政治與經濟走向,讓盟友、對手、投資者,甚至普通百姓都目不暇給。

川普:行政命令狂人,政策翻天覆地

川普以行政命令橫掃各大政策領域,從經濟到外交,從移民到科技,幾乎無一倖免。這些命令當中,有些涉及稅製改革、關稅壁壘的調整,甚至大膽要求重新談判美國與盟國的安全協議,顯然是要為“美國優先”的承諾兌現。然而,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實,仍受到國會與司法體係的製衡考驗——畢竟,美國的民主機製並非僅靠總統一人運作。

馬斯克:政府效率部(DOGE)揭開內幕

與此同時,馬斯克這位科技狂人竟以政府僱員身份,領導全新的“政府效率部(DOGE)”,專門揭露美國政府的低效與冗員問題甚至貪腐與浪費。他不僅利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公開政府內部的浪費與低效運作,甚至傳出要將某些官僚機構完全自動化,直接用 AI 取代公務員,減少公務員,降低聯邦預算。這場“科技版文官大清洗”在美國內部掀起極大爭議,令傳統政治菁英與公務員體係如臨大敵。

政策究竟是“煙霧彈”還是“除雪機”?

然而,川普的行政命令與馬斯克的“政府透明革命”是否能長久,仍然是一個疑問。一方麵,許多行政命令需要國會立法才能真正落地,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可能對某些爭議政策做出釋憲裁決,使部分命令遭到推翻,甚至執行端州政府是否買單?另一方麵,馬斯克的 DOGE 計畫雖然聳動,但能否真正改革美國政府的效率,仍然存疑——畢竟,政府機構的運作涉及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與法律框架,並非企業可以單方麵決策的問題,也是一場大的政治試驗場。

國際格局將如何變化?

在國際關係上,加拿大變成51州、拿下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甚至接管加沙,議題足夠佔領版麵。關稅貿易戰似乎相對順利,被關稅掃到的國家幾乎都買川普的單。川普的新貿易政策與馬斯克的科技政策可能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若貿易戰再次升溫,全球供應鏈將受到衝擊,各國經濟可能麵臨巨大不確定性。同時,馬斯克的影響力已經超越科技產業,他推動的新能源、太空探索計畫,甚至可能改變國際能源市場與軍事科技的競爭格局。

美國內部的政治製衡機製將如何反應?

然而,無論川馬如何攪動世界,美國的政治體製仍具備強大的自我修複機製。在野黨、國會、大法官、州政府,甚至華爾街與矽穀的精英,都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反擊,試圖重新拉回政治的平衡點。最終,這場政治與科技的風暴,究竟會摧毀現有秩序,還是催生新的政治模式,仍需時間觀察。

20 天過去了,世界仍然混亂,而真正的變局,或許才剛剛開始。等成風暴之後,塵埃落定,才能看清楚川馬背後真正的意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獨裁資本專製橫行霸道民主在哪






上任20 天,世界已經天翻地覆。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導議題更引領全球政治與經濟走向,讓盟友、對手、投資者,甚至普通百姓都目不暇給。

《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什麽叫《這兩位非典型領袖》?而《典型領袖》又是什麽東西?《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國家“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普世價值》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國家“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領袖“去哪兒了?《反共華人》習慣稱謂的“民主“和“獨裁“怎麽不高喊了?《反共華人》將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僅有的“民主“和“獨裁“的,怎麽又冒出了個《這兩位非典型領袖》?《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一個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另一個資本領袖是不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嗎?獨裁資本專製橫行霸道民主在哪?隻《上任20天 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四年!獨裁資本專製橫行霸道民主在哪?忍著,四年!


新聞:《川馬上任20天 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 Newtalk 於 2025-02-10

川馬上任20天 世界已天翻地覆 真正變局才剛剛開始

馬斯克(左)和川普。 圖:達誌影像/美聯社

川普與馬斯克上任滿 20 天,世界已經天翻地覆。這兩位非典型領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主導議題更引領全球政治與經濟走向,讓盟友、對手、投資者,甚至普通百姓都目不暇給。

川普:行政命令狂人,政策翻天覆地

川普以行政命令橫掃各大政策領域,從經濟到外交,從移民到科技,幾乎無一倖免。這些命令當中,有些涉及稅製改革、關稅壁壘的調整,甚至大膽要求重新談判美國與盟國的安全協議,顯然是要為“美國優先”的承諾兌現。然而,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實,仍受到國會與司法體係的製衡考驗——畢竟,美國的民主機製並非僅靠總統一人運作。

馬斯克:政府效率部(DOGE)揭開內幕

與此同時,馬斯克這位科技狂人竟以政府僱員身份,領導全新的“政府效率部(DOGE)”,專門揭露美國政府的低效與冗員問題甚至貪腐與浪費。他不僅利用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公開政府內部的浪費與低效運作,甚至傳出要將某些官僚機構完全自動化,直接用 AI 取代公務員,減少公務員,降低聯邦預算。這場“科技版文官大清洗”在美國內部掀起極大爭議,令傳統政治菁英與公務員體係如臨大敵。

政策究竟是“煙霧彈”還是“除雪機”?

然而,川普的行政命令與馬斯克的“政府透明革命”是否能長久,仍然是一個疑問。一方麵,許多行政命令需要國會立法才能真正落地,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可能對某些爭議政策做出釋憲裁決,使部分命令遭到推翻,甚至執行端州政府是否買單?另一方麵,馬斯克的 DOGE 計畫雖然聳動,但能否真正改革美國政府的效率,仍然存疑——畢竟,政府機構的運作涉及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與法律框架,並非企業可以單方麵決策的問題,也是一場大的政治試驗場。

國際格局將如何變化?

在國際關係上,加拿大變成51州、拿下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甚至接管加沙,議題足夠佔領版麵。關稅貿易戰似乎相對順利,被關稅掃到的國家幾乎都買川普的單。川普的新貿易政策與馬斯克的科技政策可能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若貿易戰再次升溫,全球供應鏈將受到衝擊,各國經濟可能麵臨巨大不確定性。同時,馬斯克的影響力已經超越科技產業,他推動的新能源、太空探索計畫,甚至可能改變國際能源市場與軍事科技的競爭格局。

美國內部的政治製衡機製將如何反應?

然而,無論川馬如何攪動世界,美國的政治體製仍具備強大的自我修複機製。在野黨、國會、大法官、州政府,甚至華爾街與矽穀的精英,都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反擊,試圖重新拉回政治的平衡點。最終,這場政治與科技的風暴,究竟會摧毀現有秩序,還是催生新的政治模式,仍需時間觀察。

20 天過去了,世界仍然混亂,而真正的變局,或許才剛剛開始。等成風暴之後,塵埃落定,才能看清楚川馬背後真正的意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