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郎普聽司法的還是司法聽他的
毛澤東曾經對生活秘書發牢騷:“有人說,我的話一句頂一萬句,言過其實,說過了頭嘛。不用說一句頂一萬句,就算一句頂一句,有時也辦不到。我說要把有的人攆出政治局,分道揚鑣,硬是攆不動,分不開嘛!”
“孟夫子,如果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我和江青離婚的消息會怎麽樣?”
不等小孟回答,接著便自問自答了:“孟夫子,你是答不上來的。離婚,我到哪裏去起訴喲。離婚,總要辦個手續吧。到那時,不知道是法官聽我的,還是我聽法官的,那可能要大大熱鬧一番。”
這個小故事告訴了人們,司法獨立不獨立,都是一句空話。
司法不獨立,依法治國就是一句空話。因而,走資派特色政府喊了四十多年了,還是在喊。一個國家如果以權為大,最終會走向腐敗,進而政權滅亡,更替。中國的曆史就是這樣循環了幾千年了。
走資派特色政府中國的亂象是官員犯法,先有中紀委調查,真不知道檢察院是幹什麽的?官民遵守的不是同一個法。司法不獨立,權力幹擾司法,是曆年來冤假錯案的罪魁禍首。權力幹擾司法,也讓司法不專業化。
走資派特色政府中國的法律多如牛毛,而司法在中央領導之下。是由中國人大,政法委直接領導。誰聽誰的?
再看:特郎普聽司法的還是司法聽他的?
新聞:特朗普上任首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涉及TikTok、出生公民權、馬斯克,還退出兩個國際組織。
1月20日,宣誓就職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正式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
從大選勝利到正式就職的73天裏,特朗普持續發表驚人言論——從上任第一天就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征關稅,到對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的主權聲索,再到聲稱加拿大是美國的第51個州。
這些言論都為這位非傳統的總統帶來世界級的關注度,尤其是他上任的第一天——他的驚人主張將多大程度上在當天兌現?
舉行完宣誓就職儀式後,特朗普開始簽署一係列行政命令,該過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華盛頓第一資本競技場(Capital One Arena)——這裏也是NBA華盛頓奇才隊的主場——當著2萬名支持者簽署各種行政命令。隨後,他回到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在少量記者的見證下,繼續簽署了第二批行政令。
BBC北美記者安東尼·澤克爾(Anthony Zurcher)介紹,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將一項常規的總統行為——撤銷前政府的行政命令——變成了浮誇的表演秀。在發表又一場繞來繞去的演講(這是他當天的第三次)後,特朗普走到體育場舞台上的小桌前,著手凍結新聯邦法規和招聘、撤銷拜登政府指令、強製聯邦員工全職到崗辦公,並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儀式結束後,特朗普將簽字用的筆拋向人群——再次展現了他標誌性的浮誇作風。
“關稅將讓我們變得非常富有”,特朗普在體育場的演講中表示,現場響起熱烈掌聲。特朗普告訴人群,在詞典中最美的詞匯中,上帝排第一,宗教排第二,愛排第三,關稅排第四。在整個競選過程中,特朗普曾承諾在其上任第一天就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征收高額關稅。但特朗普的官員周一告訴美國媒體,他將發布一份廣泛的貿易備忘錄,暫不立即征收關稅,而是專注於調查美國與這三個國家的貿易關係。
隨後,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繼續簽署行政命令時,包括涉及TikTok(海外版抖音)的行政令,此時現場記者詢問這位前總統:為何此前警示TikTok存在安全隱患,如今卻改變立場——特指其承諾推遲實施在美國封禁該應用的相關禁令法律。
特朗普回應稱“要看交易情況”,表示可能達成也可能不達成拯救TikTok的協議。他聲稱若“不進行交易”,該應用將“一文不值”;但若達成協議,TikTok估值可能達萬億美元,而美國通過合資企業“應分得一半”。他強調:“美國實際上應該為此獲得報酬——TikTok價值的一半”。
特朗普隨即簽署了針對TikTok的行政令,指示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在75天內不得執行《外國對手控製應用法案》(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並禁止對任何在此期間違反該法案的實體(如蘋果、穀歌等)實施處罰。當被問及該行政令的效力時,特朗普稱這將賦予他“出售或關閉該應用”的權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就職演說中,特朗普暗示中國在巴拿馬運河的操作意味著對這一中美洲水道的某種程度擁有權,並指責巴拿馬違反了將運河轉交給其管理的條約。
在演講中,特朗普稱將撤銷拜登政府“激進”行政令,隨後在體育館的看台上,他簽署的第一項行政令就是撤銷78項拜登時期的行政令,隨後特朗普舉起文件夾,向歡呼的人群致意。
他談到在拜登政府領導下成本如何增加,稱“你買不起培根”。然後簽署的行政命令包括,指示其內閣每位成員“動用一切力量”來減少通貨膨脹並降低物價,以及鬆綁對傳統能源的限製和對新能源的促進政策。“通脹危機是由大規模超支和能源價格上漲引發的,這就是為什麽今天我將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特朗普表示,“我們將終結‘綠色新政’,並撤銷電動汽車強製令,拯救我們的石油工業。”
當天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還簡化了能源生產的環境許可流程,以促進美國國內能源開采。
在白宮,唐納德·特朗普繼續簽署行政命令,其中最新一項被稱為“保護女性免受激進性別意識形態侵害”(Combating Radical Gender Ideologies)的政令已正式生效。他在簽字時宣稱:“這是捍衛美國傳統價值觀的關鍵行動。”
在競技館,特朗普表示他將結束他所說的司法係統的“武器化”,並提到“這些討厭鬼”。他說:“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受到更多調查。”總統隨後批評他的前任喬·拜登(Joe Biden)在離任前赦免了他的家人。“你能想象嗎?”特朗普說道,人群中發出噓聲。背景信息是,在今天早些時候,拜登預先赦免了幾名家庭成員,包括他的兄弟詹姆斯·拜登(James Biden)和弗蘭克·拜登(Frank Biden),以及妹妹瓦萊麗·拜登·歐文斯(Valerie Biden Owens),並表示這些赦免是為了保護他們免受出於政治動機的攻擊,不應被誤解為承認任何不當行為。
特朗普表示,他對喬·拜登赦免其家族成員感到驚訝,稱此舉開創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先例”。他聲稱“現在每位離任總統可能都會赦免他們見過的所有人”。當被問及是否會效仿時,特朗普稱“現在我有先例可循了”,但表示自己不願這麽做:“這種行為(赦免親屬)會讓你顯得很有罪”,並補充說這讓拜登看起來“糟糕且軟弱”。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未提及自己在任期間曾赦免其女兒伊萬卡·特朗普(Ivanka Trump)的丈夫賈裏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之父——房地產商查爾斯·庫什納(Charles Kushner)。該赦免令於2020年12月簽發,涉及查爾斯·庫什納2004年的稅務欺詐和非法競選捐款定罪案。
特朗普表示將赦免那些在2021年騷亂中被判有罪的人。他在演講中表示這些人沒有做錯任何事。在華盛頓特區監獄外——這裏關押著涉嫌參與2021年國會騷亂的被告——大批支持者冒著嚴寒等待近一整天。當聽到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第一資本競技場(Capital One Arena)宣布即將在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簽署對1月6日“人質”的赦免令時,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自由!”一名女性高喊。現場民眾相信赦免令簽署後數小時內,被告就可能走出監獄大門。特朗普將因衝擊國會大廈而遭監禁者定性為“政治犯”,並承諾予以赦免,但尚未明確赦免範圍是否包含暴力襲擊定罪者。“我們將釋放偉大的人質……他們中的多數人沒犯什麽大錯。”特朗普對現場支持者表示。
隨後,他回到白宮,簽署了行政令,正式赦免約1500名國會騷亂支持者。除了赦免外,特朗普還對14名個別被定罪者的刑期進行了減刑,其中包括極端組織“驕傲男孩”(Proud Boys)和“誓言守護者”(Oath Keepers)的領導人。被赦免和減刑的人中包括斯圖爾特·羅德斯(Stewart Rhodes),他因叛亂陰謀被判處18年監禁。
批評者指出赦免騷亂者傳遞錯誤信號,把當天受傷的大量警員視為背叛。
前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稱之為“對我們司法係統的驚人侮辱”。
除了能源外,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還宣布在美國南部邊境實施國家緊急狀態,以便調動聯邦資源和軍隊支持邊境執法。
特朗普簽署命令終止了拜登政府實施的人道主義假釋計劃,此計劃允許來自古巴、海地、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移民因人道原因進入美國。這意味著數十萬原本可以獲得臨時居留的人將麵臨不確定未來。
受到更廣泛關注的是,特朗普提出要限製出生在美國孩子自動獲得公民身份權利,此權利根據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案規定。此提議預計將麵臨法律挑戰因為它涉及憲法根本原則。他還取消了拜登政府推出CBP One應用程序,此程序允許近100萬名移民合法入境美國並申請工作許可。
移民權益倡導者艾米莉·拉普(Emily Rapp)向BBC表示,“這些政策不僅是對無證移民攻擊,也是對所有追求更好生活的人們攻擊。”
特朗普簽署的其他行政命令還包括,地理更名方麵:
1. 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特朗普命令內政部長將“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更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
2. 德納裏峰恢複舊名:特朗普命令將阿拉斯加“德納裏峰”(Denali)恢複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以紀念他推崇關稅政策的美國第25任總統。奧巴馬任內為尊重原住民稱呼將其更名為德納裏峰。
毛澤東:“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就學工學農而言,那是走與工農想結合道路,是毛主席的一貫想法說法做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毛主席覺得還沒有讓所有人想得通,因此還要繼續做工作,否則也就談不上培養真正“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毛澤東:“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麽做標準呢?拿什麽去辨別他呢?隻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於工農群眾,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轉裁《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是不是對“教育方針”的深化?》
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正式提出“教育方針”是在1957年,在這之前毛主席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探索研究,後來在1966年的《五七指示》裏,毛主席就教育方針的實踐作了更加具體的指導,這可以算作對教育方針的理論深化,也可以叫做深化的理論。毛主席經常在經過了一個階段實踐之後,對以前提出的理論作一些完善或補充,這也可以算作毛澤東文化裏獨特的道器變通之變。
“教育方針”與《五七指示》
毛主席製定的“教育方針”,從字麵上看,在培養“有文化”的人這一點,恐怕是任何社會教育方針的共性特征,而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一點上,是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特點。除此之外,突出培養的人定位於“勞動者”則是毛澤東文化的特性。
對於這個“教育方針”,我們還是看一看毛主席當年是怎麽提出來的,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1957年2月27日)裏,毛主席是在“五 知識分子問題”中提出的。這一段的原文:
根據時代背景,毛主席提出了一個真問題:知識分子(包括未來的學生)如何適應新社會需要和我們如何幫助他們適應新社會需要的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集中起來可以體現在教育方針上。
毛澤東文化裏,習慣講“路線、方針、政策”,由道而器的過程,有抽象到具體。
方針,介於路線和政策之間,比較多體現是方法論意義。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有一段專門針對學生講的:
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這是不是對“教育方針”的深化呢?
學工學農學軍,這是器層麵的具體措施;批判資產階級,上升至道層麵的思想意識培養,也可以說是一項具體的措施。現在我們常說批判性思維如何重要,這不就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辦法嗎?
就學工學農而言,那是走與工農想結合道路,是毛主席的一貫想法說法做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毛主席覺得還沒有讓所有人想得通,因此還要繼續做工作,否則也就談不上培養真正“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早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就鮮明地指出:
“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麽做標準呢?拿什麽去辨別他呢?隻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於工農群眾,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
(《青年運動的方向》(1939年5月4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544頁)
戰爭年代從兒童團開始,學軍是理所當然的,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學軍逐漸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
學軍,對於培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裏的“武德”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芝加哥大學教授何炳棣先生,1972年他訪問祖國後寫的《從曆史的尺度看新中國的特色與成就》一文,專門講了回國看到的“武德”。
1974年3月11日《參考消息》分5次連載何炳棣的文章
武德的培養,與傳統的男子漢培養息息相關。
男子漢,就是有武德的男人。
1970年我上小學一年級,我第一次當班幹部,就叫“軍體委員”(體育委員)。
我們那個時候最時髦的服裝就是軍裝。
男生最喜歡看得電影就是打仗的電影。
學唱樣板戲,楊子榮和趙勇剛這樣藝術形象,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大智大勇。
我們那個時候學英雄見行動,可是由器而道,有道而器,道器變通的。
《何炳棣:從曆史的尺度看新中國的特色與成就》:
一、人民的真正解放
二、組織能力與思想教育
三、民族“武德”的重現
堅持研究毛澤東文化
毛主席《五七指示》發表以後,那在全國範圍內貫徹執行,可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名副其實的文化氛圍就形成了。
古今中外罕見的文化現象層出不窮,我自己覺得學英雄的效果特別突出。
英雄輩出是自然而然的。
毛澤東文化裏的“學英雄見行動”風氣,那算得上實實在在的道器變通——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社會風氣。毫無疑問,這是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的結果,可究竟如何走到“蔚然成風”這一步的,這需要從道器結合來認識、理解和解釋。其中有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那就是普遍化的誦讀“老三篇”活動。
而誦讀“老三篇”,則是包括貫徹《五七指示》的一個強有力的措施。
這就在毛主席“教育方針”之上,必須考量路線問題了。
從“教育方針”到《五七指示》,都是毛主席革命路線這一大範疇裏的道器變通之變。
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
到了毛主席發表《五七指示》這個時候,老人家的教育思想體係,就已經相當圓滿了。在全社會這個大環境裏培育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已經成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想法說法做法,並且還真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無疑這呼應了時代的需要,那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既體現了共產主義世界觀,又是培養無產階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方法論。
《拜登的司法》是美國的司法獨立?還是《川普的司法》是美國的司法獨立?《反共華人》來為美國的“司法獨立“洗白一下?
美國人說,《總統極具權力,但不是國王,無法用一支筆改寫憲法。》可總統川普就是用一支筆改寫憲法。上台第一天簽下了無數的法律文件。通過立法程序了嗎?用民主的方法了嗎?
新聞:《特朗普第一天都幹了什麽,重點是針對誰?》特朗普第一天宣布撤銷拜登政府的78項政策,其中兩項恢複了拜登四年前通過行政命令廢除的移民政策。
他赦免了參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襲擊而被指控的1,600名人員,還減輕了幾人的刑罰,如“誓言守衛者”民兵組織創始人斯圖爾特·羅茲。這些赦免不僅涵蓋了當天被控低級別、非暴力犯罪的人,還包括了那些實施暴力行為和襲警的人,其中有直接引發國會騷亂的前“驕傲男孩”組織領袖恩裏克·塔裏奧。
與此同時,特朗普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包括凍結大部分聯邦政府招聘、暫停新聯邦規則製定。
特朗普簽署了兩項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退出的理由包括世衛組織“對新冠疫情的處理不當”和“未能采取迫切需要的改革”。他還表示,世衛組織要求美國支付“過於苛刻的費用”,並抱怨中國支付的費用較少。
退出世衛組織將帶來一係列影響,其中之一是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將無法獲取世衛組織提供的全球衛生數據。比如,2020年中國確認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後,將信息提交給世衛組織,世衛組織隨後與其他國家共享了這些數據。
世衛組織的年度預算約為68億美元,美國通常貢獻了很大比例。美國退出需要一定時間。美國國會在世衛組織成立時通過的一項聯合決議規定,美國需要提前一年通知世衛組織退出意圖,並支付當前財年的財務義務。
特朗普兌現了廢除拜登2023年關於人工智能安全行政命令的承諾。拜登的命令為聯邦政府使用人工智能設立了安全標準。特朗普的這一行政命令留下了聯邦層麵人工智能監管的空白。
特朗普撤銷了拜登此前簽署的一項執法改革行政命令。拜登命令旨在禁止聯邦執法人員使用鎖喉動作,並減少“不敲門突襲”搜查令的使用。這種突襲式進入住宅的做法曾多次導致暴力衝突。
特朗普還撤銷拜登的一項逐步終止司法部使用私人監獄的行政命令。
特朗普還加速對白宮工作人員的安全許可審查程序。根據命令,任何由白宮法律顧問提交名單上的人員,將“立即”被授予為期六個月的絕密/安全隔離信息級別的許可。
特朗普命令行政部門的所有機構廢除涉及“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相關的項目、目標、要求和計劃,以及所有環境正義項目。所有相關辦公室將被關閉,持有類似“首席多元化官”(Chief Diversity Officer)頭銜的工作人員將被解雇。
特朗普發表就職演講期間。聯邦官員關閉了一款允許移民預約使用入境口岸的政府應用程序CBP One。這個應用程序在運行期間為將近100萬移民提供了服務。
作為一係列針對非法移民的行政命令的一部分,特朗普宣布美墨邊境的移民入境問題構成國家緊急狀態。不過根據政府數據,自去年高峰以來,非法入境人數大幅下降,2023年12月降至約47,000人。
去年6月,拜登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在非法入境持續高企期間,從南部邊境非法入境的移民申請庇護。這一政策旨在遏製非法入境,並引導人們通過新的合法途徑入境,比如使用CBP One與移民官員預約。然而,特朗普周一突然終止了這款應用的使用。
除了在南部邊境采取的措施外,特朗普還發布了一項命令,要求軍方製定計劃,利用軍隊“封鎖”與加拿大接壤的北部邊境,聲稱是為了應對“各種形式的入侵,包括非法大規模移民、毒品走私、人口販運以及其他犯罪活動”。
特朗普也撤銷了拜登在2021年簽署的旨在恢複對合法移民製度信任的行政命令,那項命令意在直接反駁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傳遞的“不歡迎移民”的信息,並推動新移民融入美國社會,還呼籲製定接納新移民的策略。
特朗普結束了一項允許古巴、委內瑞拉、海地和尼加拉瓜移民進入美國的項目。根據這個項目,移民在擁有經濟擔保人並通過安全檢查的情況下,可以在美國停留長達兩年。自2023年項目啟動以來,已有超過50萬名移民通過這一途徑進入美國。
特朗普已啟動一項行動,可能最終恢複他第一任期內對幾個主要穆斯林國家公民的入境禁令。他發布了一項命令,要求進行為期60天的研究,以製定一份名單,標明“全球範圍內因審查和篩查信息嚴重不足而需要部分或完全暫停接納其國民的國家”。
特朗普恢複了一項2017年的行政命令,那項命令旨在加強國內的移民執法,並切斷對拒絕與移民執法合作的地方機構的聯邦資金支持。此外,他還恢複了一項與難民項目相關的命令。拜登在四年前廢除了這項命令,當時拜登希望減少特朗普對難民重新安置申請的嚴格安全審查要求。
特朗普還撤銷了拜登簽署的重建美國難民項目的行政命令。白宮官員表示,難民接收計劃將暫停至少四個月。
特朗普政府同時廢除了拜登設立的一個專門任務小組,該任務小組旨在幫助南部邊境分離的移民家庭團聚。根據去年發布的報告,該任務小組在運作期間成功讓近800名兒童與父母團聚。
特朗普還努力大幅擴大快速驅逐程序的適用範圍。這一程序允許美國政府在沒有完整聽證會的情況下,將某些無證移民快速驅逐出境,特朗普計劃對無法證明已在美國居住超過兩年的無證移民,將不提供完整的正當法律程序聽證。目前,這種政策僅適用於剛剛越境被捕的人員。這一計劃是否符合憲法尚不明確,可能會麵臨法律挑戰。
特朗普就職後不久,就解雇了四名相關的高級官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行動發生在特朗普宣誓就職後不久,顯示出特朗普計劃通過重塑移民法院體係來推動其更嚴格的移民政策。
被解雇的四名高官包括移民審查執行辦公室的代理主任瑪麗·程(自2009年以來一直效力於這個部門),首席移民法官希拉·麥克納爾蒂,政策負責人勞倫·奧爾德·裏德(在這個機構工作了14年),以及總法律顧問吉爾·安德森。
美國移民律師協會的高級政府關係主管格雷格·陳表示,解雇這些資深官員將嚴重影響法院的高效運作。當前,移民法院的積壓案件已經超過三百萬宗,移民部門迫切需要經驗豐富的管理員來加快案件處理。
特朗普周一簽署的行政命令,將聯邦政府對TikTok的禁令延遲75天,不過相關法律已於周日正式生效。
第一步報複
特朗普確實第一天就開始報複自己討厭的人,他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撤銷了51名前情報官員的任何剩餘安全許可。這些官員在2020年總統競選期間簽署了一封信,暗示共和黨人士獲取的亨特·拜登的筆記本電腦,可能是俄羅斯的虛假信息。這封信成為特朗普對所謂“針對他的選舉幹預”指控中最主要的不滿之一。
命令還取消了特朗普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可能仍然擁有的安全許可。命令指責博爾頓出版了一本關於他在特朗普政府期間工作的“魯莽”書籍,書中包含敏感信息。
針對司法機構
特朗普還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譴責司法部在拜登政府期間的“政治化”。他指示司法部長審查聯邦執法機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工作,尋找任何政治偏見的跡象。
同一命令還要求國家情報總監對情報機構進行類似審查。這些審查將最終形成一份提交給白宮的報告,並附帶“糾正措施”的建議。不過命令沒有說明審查或報告的具體時間框架。
命令中也未明確將進行何種類型的審查——是像司法部監察長通常進行的道德調查,還是由檢察官主導的刑事調查。此外,命令中所提到的目標,即“確保對前政府將聯邦政府武器化針對美國人民的行為負責”,也缺乏具體定義。
這項名為“結束聯邦政府武器化”的行政命令,開篇列出了一係列針對拜登政府的虛假指控,稱拜登政府“不公平地”使用刑事司法係統對付特朗普、其支持者以及保守派群體。命令中寫道:“拜登政府及其全國範圍內的盟友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世界式的檢控權政治化,企圖顛覆民主進程。”
文件的語言暗示(但未明確說明)特朗普政府的審查,可能會涉及地方檢察官或州政府官員的行動,比如曼哈頓或佐治亞州富爾頓縣的地方檢察官,或紐約州總檢察長,這些人都曾對特朗普提起訴訟。
總統令還指控司法部“無情地”起訴了超過1,500名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大廈騷亂有關的人員。
跨國企業
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質疑拜登政府談判達成的一項國際稅收協議。這項協議旨在阻止大型跨國公司將利潤轉移至低稅率國家避稅。特朗普指示通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這一協議未經國會批準在美國不具法律效力。
2021年,超過130個國家簽署了這項協議,要求跨國公司在運營的每個國家至少繳納15%的最低稅率。
特朗普的命令可能不會立即影響跨國公司的稅收情況,這一國際協議在美國早已麵臨阻礙。共和黨人長期以來反對,而民主黨在掌控國會期間也未能修改美國稅法以符合協議要求。
這一未能合規的結果,使美國公司容易受到協議中關鍵執行條款的影響。根據協議,由於美國未實施15%的最低稅率,美國公司可能在海外麵臨更高的稅收。例如,歐盟等地區已經推進實施最低稅率。這種情況引發了共和黨人的憤怒,他們威脅對執行該規則的國家征收報複性稅收。
特朗普的命令要求財政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是否有國家對美國公司實施針對性的稅收,並製定相應的經濟反製措施。這可能會引發新一輪關於國際稅收的談判。
這項行政命令可能加劇美國與其主要經濟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尤其是在特朗普威脅對他們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大幅提高關稅的情況下。這也為圍繞國際稅收問題的多年爭議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以上內容整理自BBC和紐約時報。
新聞:《川普整頓前朝人事 美國務院外交官掀“跳船潮”》
美國總統川普宣誓就職後,立即對前朝人事開鍘,透過社群平台發文點名四名由前總統拜登任命的高層官員已被他炒魷魚。與此同時,匿名官員透露,美國國務院多名資深職業外交官已在川普助理的要求下,於川普廿日回鍋當天請辭。
新聞:《特朗普新政府將美國首位女性軍種首長解職》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的行政當局星期二(1月21日)解除了美國首位女性最高軍事首長--海岸警衛隊司令琳達·費根(Linda Fagan)上將的職務。
新聞:《川普命令取消在美出生即享公民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首日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在美出生即享有公民權,多州檢察長與民間人權團體今天陸續提出違憲的法律訴訟。川普團隊早前指出,已準備好處理官司。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統計,包括麻薩諸塞、科羅拉多、夏威夷、緬因、馬裏蘭、密西根、明尼蘇達、內華達、紐澤西、新墨西哥及加州等18個州檢察長,狀告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拒絕承認非經許可入境美國人士,在美產下的嬰兒即為美國公民的權利,開啟挑戰川普政府移民政策的漫長法律戰。
紐澤西州檢察長普雷特金(Matthew Platkin)與加州、麻州州檢察長都認為,川普意圖限縮出生即有公民權,是不尋常與極端作為。他批評:「總統極具權力,但不是國王,無法用一支筆改寫憲法。」
「總統極具權力,但不是國王,無法用一支筆改寫憲法。」
「總統極具權力,但不是國王,無法用一支筆改寫憲法。」
再看看尼克鬆改變中美兩國敵對狀態的想法是何時產生的?
1967年10月,美國參議院尼克鬆在《外交》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越戰之後的亞洲》的文章。
在文中,尼克鬆彈了老調。他依舊按照美國的邏輯,強調了中國的“威脅性”,力促美國人意識到“來自共產黨中國的當前以及將來的危險”,並提出美國從越南撤軍後,亞洲須建立包括“日本、韓國、台灣、泰國”等在內的“地區軍事集團”應對中國這一“亞洲迫在眉睫的威脅”。
毛主席對於尼克鬆“彈的老調”不怎麽在意,倒是對於尼克鬆在文中新的說法給予了足夠關注。
尼克鬆說:“ 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經不起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來助長它的狂熱,增進它的仇恨,威脅它的鄰國。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十億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之中。”
尼克鬆這個說法出現在1967年下半年,中國怎樣,世界怎樣?
如果中國不影響世界,那麽那個傲慢的美國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嗎?
後來尼克鬆作為總統來華訪問時,我們發現他對毛主席的著作,甚至對毛主席詩詞非常熟悉,難道那是他臨時抱佛腳的結果?
《尼克鬆回憶錄》這樣記述他啟程來中國的情形:“1972年2月17日10點35分,我們離開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飛往北京。當飛機加速,離開地麵時,我想到馬爾羅(法國哲學家)講的話。我們正在開始一次在哲學上爭取有所發現的旅程,這個旅程正像很早以前在地理上發現新大陸的航行一樣不可預卜,並且在某些方麵一樣危險。”
馬爾羅何許人也? 安德烈·馬爾羅(AndrMalraux,1901~ 1976),是社會活動家、介入政治的小說家和哲學家。從1926年起,他放棄了傳統的人道主義觀念,力圖從藝術哲學的角度將人們引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界中。他不懈地透過人文作品的藝術形式來探索信仰的實質和含義,或者至少力圖表現人類與命運進行抗爭的強烈願望。他以非常獨特的充滿文化哲學思辯並且有時還是抒情的方式,探索了人性中蘊涵的藝術財富,頌揚了那些能夠戰勝死亡並嬗變成永恒的各種形式的藝術創造,因為對馬爾羅來說藝術即反命運。
1965年8月3日,毛主席會見了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特使國務部長安德烈·馬爾羅。
毛主席和馬爾羅交談時講了一番話,繼續折射了毛主席重上井岡山後這段戰略思維的厚重痕跡。
馬爾羅是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反法西斯老戰士,也是一個中國通,早在中國大革命時期,他曾來中國進行過活動。他向毛主席講到參觀延安後的一些感悟。
【馬爾羅:我認為在毛主席之前,沒有任何人領導農民革命獲得勝利。你們是如何啟發農民這麽勇敢的?
毛主席:這問題很簡單。我們同農民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使戰士們感到我們不是一個特殊階層。我們調查農村階級關係,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把土地分給農民。
馬爾羅:主席是否認為重要的是土地改革?
毛主席:土地改革、民主政治,此外還有一條,要打贏仗。如打不贏仗,誰聽你的話?打敗仗總是有的,但少打一點兒敗仗,多打一點兒勝仗。】
毛主席特別強調了民主政治,意味深長。在談到蘇聯的現狀時,毛澤東主動聯係到我們國家,談到走馬列主義道路和走修正主義道路的兩重性。談到中國存在修正主義廣泛的社會基礎。
馬爾羅:我感到赫魯曉夫和柯西金使人想到似乎不是過去所理想的蘇聯了。
毛主席:他是代表一個階層的利益,不是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
馬爾羅:他們甚至改變了政府行政管理方法。
毛主席:蘇聯想走資本主義複辟的道路,對這一點,美國是很歡迎的,歐洲也是歡迎的,我們是不歡迎的。
馬爾羅:難道主席真正認為他們想回到資本主義道路?
毛澤東:是的。
馬爾羅:我認為他們在想辦法遠離共產主義,但他們要往哪裏去?去找什麽?連他們自己思想上也不清楚。
毛主席:他們就是用這樣一種糊裏糊塗的方法迷惑群眾,他們也有自己的經驗。……
毛主席:黨是可以變化的,普列漢諾夫和孟什維克過去都是馬克思主義者,後來就反對列寧,反對布爾什維克,脫離了人民。現在是在布爾什維克內部發生了變化。中國也有兩種前途,一種是堅決走馬列主義道路,一種是走修正主義道路,我們有要走修正主義道路的社會階層。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走修正主義道路,但誰也不能擔保,幾十年後走什麽道路。
馬爾羅:現在中國修正主義階層是否廣泛存在?
毛主席:相當廣泛,人數不多,但有影響……
馬爾羅:主席看,在反對修正主義方麵,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麽?我指的在國內方麵。
毛主席:那就是反對修正主義,沒有別的目標。我們反對貪汙、盜竊、投機商人,反對修正主義的一切基礎。不隻是黨外,黨內也有。】
從毛主席和馬爾羅的對話,可以看出兩人談得很投機,可以想象在馬爾羅來華前,毛主席肯定研究過馬爾羅。目前還不知道老人家如何評價馬爾羅的思想。
不過,我們進一步了解馬爾羅的一些觀點,也許對我們理解戴高樂派這位哲學家兼藝術理論家來華的意圖,以及理解尼克鬆重視這位法國人的原因,進而對毛主席、戴高樂、尼克鬆這三位20世紀中、法、美三國領導人的深入了解,進而理解當年的世界格局,都是不可或缺的。
訪華前,尼克鬆特意請教法國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長馬爾羅,希望獲得更多更準確的毛主席的印象。馬爾羅坦誠地告訴尼克鬆,不要為政治信仰所迷惑,因為,中國人“首先信仰的是中國”,“中國人行動是它國內需要的反映”。在談到毛澤東時,馬爾羅說:“你將會晤的是一個命運奇特的人,他相信他正在演出自己一生中的最後一幕。……總統,你去中國跑一趟是值得的。”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曆史細節之後,是否該思考一下:
這難道還不算毛澤東文化對西方文化的深刻影響嗎?
不得不承認,毛主席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在道器層麵,深刻影響了西方世界。在道層麵的思想意識方麵,毛主席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發展者,西方有識之士提出“毛澤東主義”這個概念,不是偶然的。在道器結合方麵,隨著新中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就日以舉世聞名,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方青年讀到毛主席著作,毛澤東文化在西方世界變成了生動的現實的東西。在中外文化,或者確切地說在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這對矛盾中,是“東風壓倒西風”——毛澤東文化居於矛盾的主要方麵。毛主席逝世後,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麵發生了變化。西方世界又轉頭影響了中國的一些人,其中很多人或者缺乏獨立自主精神,或者對曆史缺乏了解,所以搞了不該搞的曆史虛無主義。
因為深悟西方文化之道所以才有那麽大影響力。這裏追溯一下毛主席青年時期接觸並研究西方文化的曆史。毛主席比較係統讀西方啟蒙思想家著作,是在1912年,19歲在湖南圖書館自學的時候。
紀錄片《毛澤東》 第五集書山有路片段。青年毛澤東訂了一個自修計劃,他說:“我非常認真地堅持執行這個計劃。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中午我僅僅休息片刻,買兩塊米糕吃,這就是我每天的中餐。我每天在圖書館一直閱讀到閉館的時候。”
青年毛澤東到了湖南圖書館後,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正是辛亥革命後的一年,我已經19歲了,不但沒有讀過幾本書,連世界上究竟有些什麽樣的書,哪些書是我們應該讀的,都一點不知道。乃至走進湖南圖書館,樓上樓下滿櫃滿架都是書,這些書都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真不知應該從哪裏讀起。後來每讀一本,覺得都有新的內容、新的體會,於是下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盡量多讀一些。我就貪婪地讀,拚命地讀。正像牛闖進了人家的菜園,嚐到了菜的味道,就拚命地吃菜一樣。”
那時毛主席在湖南圖書館看書的數量既多,種類也複雜,而興趣最大,收獲最多的是西方十八至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近代科學著作。主要有亞當·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盧梭的《民約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論》。對嚴複翻譯的《天演論》諸書,毛主席認為立論新穎,譯文暢達,更是反複閱讀,不忍釋手。這些西方名著,使他集中地受到了一次西方啟蒙思想的教育。
後來在陝北毛主席與斯諾的交談中,回憶說那時他讀了“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一部關於倫理學的書”,即《穆勒名學》,從此對邏輯知識有了掌握,也形成了時刻檢查自己思維和表達邏輯性的好習慣。
青年毛澤東在湖南圖書館自修期間,除了主要閱讀上述書籍外,還穿插閱讀了小說,中國詩詞,世界地理、曆史,古希臘、羅馬的文藝著作。
青年時期,毛主席就在研究西方文化的廣度、深度上下了非同一般的功夫,達到了非同一般的高度。
毛主席並不是就此止步不前,而是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地研究全人類的曆史,時刻關注世界正在發展變化的過程。
毛主席的政治敏感性,無與倫比。毛主席對外國的情況,尤其是對說英語的國家和地區的情況,有著非同一般的了解,可以說達到了透徹程度,這當然與他非凡的理解能力有關,再深入一步分析,為何他有那樣非凡的理解力呢?這就不得不從他道器變通之根——從道層麵的理想信念來分析。的確,在毛主席小時候主要受母親的影響,對弱者有著深入到骨髓的慈悲心理,在青年時期他從觀察到的現實社會狀況出發,樹立了和曆史上仁人誌士一樣拯救窮苦老百姓的情懷,後來讀馬列的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真理。此後,由器而道,毛主席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在器層麵從常識入手,開始了他為人類最美好的理想——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革命性的探索。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裏,有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或者說是他道器變通的獨特優勢——他總是有獨特的說法,哪怕是別人說過的話,他再說一遍,同樣的內涵,唯獨他的說法,中國的老百姓就聽得懂,而且常常感到毛主席的說法格外親切。這又是為什麽呢?因為毛主席的說法常常是圍繞常識來說的,例如“打土豪分田地”,普通農民一聽就心領神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小學生聽一遍就不會忘記;“抓革命促生產”,工人師傅聽一遍就牢記於心,還有很多例子,這裏不一一列舉。毛主席的說法來自他對常識的把握,這些說法往往又會成為中國文化的新常識。有個典型例子,就是paper tiger ,這是毛主席根據常識發明的英語詞組,結果“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不僅在中國成為常識,而且這個英語詞組在英語世界也成了一個常識。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毛主席對世界裏的人,對國際社會有著非凡了解,所以他關於人,關於人所處的這個世界的一係列想法說法做法,自然就顯得非凡。這個世界理所當然包括英語世界了。所以,毛主席成為世界級的領袖,不是偶然的,世界各國人民隻要了解了毛主席的說法,都會情不自禁表達對他的敬意。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出來,毛主席一生從來就沒有停止學習研究,從1954年開始,已經過了花甲之年的老人家,開始勤奮學習英語,並且達到能夠精讀英文《共產黨宣言》的水平,不得不令人驚歎!
這張毛主席在飛機上學習的照片,是毛主席和秘書林克一起研究英文的情景,桌上有兩個茶杯,另一個是林克的。
據林克同誌回憶說:他還講過一個故事:我們可以想象,當毛主席可以讀英文版《共產黨宣言》的時候,他的英文閱讀能力達到什麽樣的程度?老人家完全可以獨立閱讀外電新聞稿了,那他作世界範圍的調查研究,是不是如虎添翼?老人家對英語世界的信息,是不是可以更直接掌握一手資料了?也就是說,在處理國際事務上,老人家的道器變通之基是不是更加牢靠呢?
當年我們的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之大,恐怕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想象。我們需要多向他們介紹這方麵的曆史。當初我們能夠如此果斷迅速對國際事務發出我們的聲音,因為有毛主席掌舵,與毛澤東文化業已形成有著直接關係,否則哪來那麽大的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