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2025 (28)
《教育產業化》了少數人能先富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革》時期的那個時候毛澤東及那一代的知識分子們咋就不懂得"教育產業化"呢?! 那個時候走資派鄧小平和劉少奇還在中共中央作為一線領導在指揮各行各業,咋不進行"教育產業化"呢?!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上台複辟資本主義了,《教育產業化》了隻是為讓少數人能先富。《教育產業化》為割學生家長的血汗錢。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尤其是《文革》時期的老師教人識字咋不能也不準收錢呢? 看看走資派特色政府今天的"教育產業化"了,一些教育機構私校外資學校的老扳資本家以及投資者除了給老師一部分工資外多能賺錢掙錢先富了。
然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後堅持在全中國推行免費掃盲免費教育:堪稱人類奇跡!
今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裏的免費醫療、教育、八小吋間工作製、可負擔住房等許多社會福利都是從前蘇聯學來的。
在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這麽多人,全國 5.5億人口中80%是文盲,5個人裏有4個人是文盲。而到 2000年的時候,50年裏中國文盲率下降到 6.72%,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做出的傑出貢獻。這樣巨變的背後,是堪稱“世界奇觀”的文化普及方式。
在延安時期,
毛澤東在教兩個小八路識字: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這些記錄著中國文化曆史的老照片,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在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這麽多人,全國 5.5億人口中80%是文盲,5個人裏有4個人是文盲。而到 2000年的時候,50年裏中國文盲率下降到 6.72%,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做出的傑出貢獻。這樣巨變的背後,是堪稱“世界奇觀”的文化普及方式。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1952年的全軍運動會上,
賽跑不用發令槍,
誰先寫出規定的字誰起跑: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掃盲被當成戲劇來演出: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演員一下台還沒來得及卸妝
就開始練習寫字: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戰士行軍時背包後麵
都有注音符號,
方便後麵的人邊走邊看: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牛童在牛背上學知識: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婦女在船頭練習寫字: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還有這張照片很有名,
在延安時期,
毛澤東在教兩個小八路識字: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這些記錄著中國文化曆史的老照片,
來自新華社微紀錄片欄目
推出的紀錄片《國家相冊》。
1949年到1969年,
中國先後四次開展掃盲運動,
這才有了現今的成績。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大規模的孩子教大人識字
也創造了世界文化奇觀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毛主席時代的掃盲:堪稱人類奇跡!
識字是文化的起點,
全民重教氣氛的形成
正在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是新中國教師崇高的信念,他們亦視為神聖的職責。即從數以十萬計的民辦教師紮根全國各地,辛勤耕耘,孜孜以教半個世紀,而不計報酬,而無怨無悔,就知道這個群體的道德操守是何等地高尚,他們的行為努力是何等的值得尊敬了。
那時,有過像大地震吋老師範跑跑這樣的老師界敗類嗎?至於借師道尊嚴而行離經叛道之事遭受批判,根結恰恰在於離經叛道違背傳道授藝解惑的師德,誤導學子,貽害國家,損傷事業,對之撥亂反正豈非理所當然?
在那被譏為"窮困潦倒"所謂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的文革時代,教育的普及程度與提高幅度卻能達到史無前例,不僅是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更與教師這個群體的甘於艱苦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
所以,人們才說那時的老師才是頭發是被粉筆灰染白的,是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操心日思夜想愁白的。那時基本上在中小學稱老師, 在大學裏稱教師, 嚴格上講沒有什麽區別, 但學生和家長們習慣上的愛稱亦是尊稱。
尤其是中小學的老師不但教學生們德, 智, 體全麵發展, 還要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況, 做家訪, 找學生談心, 找學生家長談話, 交流了解學生在校內校外的日常表現。表揚好的學生, 幫助學生的實際困難, 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從不計較名利得失, 老師們視為老師的本職工作, 應該擔起的責職。因此, 老師在毛澤東時代是個崇高的受到所有人尊敬的職業。
現在倒好, 阿狗阿貓都稱老師。叫聲老師必須紅包送去的勢利地步了。
轉載《一個工農兵大學生談推薦上大學》
作者:篝火
1973年底,我是國家實行社社辦初中、區區辦高中的首屆高中畢業生。
實話實說,如果不是毛主席辦教育的方針向下、向低層延伸,如果高中隻有縣城才有,那我是上不到高中的,因為那至少要徒步翻越我鎮巴縣的名牌大山——星子山,一百二十裏。
毛主席辦教育是向下延伸,發散型延伸。
有一天放學後,我出去走走。
走啊走,不知不覺走到一裏外的公社,隻見靳老師正在公社牆上貼上大學的報名名單佈告。這山外之山想上大學的人還不少,我望著布告,心道。
“李老師,你咋不報名?”靳老師問。
我慢悠悠的,玩笑地說:“你那布告上名字就寫滿了,哪有我的位置?”
“添個不就得了。”靳老師說著就轉身進屋,拿出毛筆,在縫隙中塞上了我的名字,原本整齊的版麵頓時顯得別扭,真個是“名不正”。
選拔結果,不料靈濟公社布告名單中勝出的是僅有的所在兩個高中生——我和同學,隻要求上交一篇作文作為考試。
實話實說,要是硬考,我是考不上大學的,大學還為我們補習了半年的初等數學。當時我認為,我們這一代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所謂不幸,立於今天的高度看是微不足道的,是小見識,是淺見。因為我所指的不幸是指上初中數學課本就沒有,隻有老師手中有一本教材。記得那教材同類題很多,隻要作會一道,其它的也照貓畫虎會了。
又實話實說,對於廢除高考,推薦上大學的政治性我還從未去思考過。直到近日看了揚一光同誌的文章《毛澤東為什麽要廢除高考?》才一語驚醒夢中人,雖然我並不缺乏敏銳性和真知灼見。
我們進入大學校園,便有了一個響亮的綽號——工農兵學員,也是時代的政zhi標簽。
人總是最熟悉身邊的事物,向外延伸著交往觸角。從我最了解的我們數學班看,有一個縣革委會副主任的女子,且用今天的話說是班花,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我看來她上嘴皮黑乎乎地有胡茬。盡管當時與我要好而不是相好,我有自知之明;有兩個同學是原大隊黨支部書記,其中一個是我同縣的老鄉,學習也好當的班長,後留了校。不過他的高等數學畢業考試成績比我少七分,隻有七十八分。除此外,全班其它同學大都是來自農民出身的農村子女。
我是一個工農兵大學生,來自老百姓!
那種認為“工農兵上大學,哪個不是走後門上的?大多數也是當時的權貴子弟,也有後門問題,絕不如高考公平。”是在用今天的腐敗衡量那時代,一種先入為主的成見。正如我在其它文中所說的那樣,這些人沒有經曆比較,以為中國社會從來就是這個樣子。
就以我為例,是走後門上的嗎? 大多數是權貴子弟嗎?我最有發言權,我們是先報名經上級挑選。至於“絕不如高考公平”,形式上是,性質不是。
記得,我們數學班約有四個初中畢業上大學的,還有兩個小學畢業生。我不知地方領導是怎麽想的,太欠理智決擇了。對於抽象的大學數學知識,這類同學的確是騰雲駕霧,上中文係還可以將就。就我縣這一屆十幾個工農兵大學生而言,畢業後的確有一個連小學講台也站不穩的,並因此成了名人,其餘皆一直穩在了初中講台上,傳承了一代教學曆史任務,而僅有我與另三個化學係的同學在高中講台直到將日落西山。
但,我想,小學講台就站不穩的個別極端現象,這並非推薦上大學之過。
毛主席的創舉,是一種創新,是一種向舊製度挑戰的革命性嚐試,難免有不成熟的粗獷性,毛主席難道會要下麵推薦又傻又壞的人上大學嗎?定是希望德智體全麵兼顧,擇優推薦,今天看來也可行。
從來,有哪個領袖如此心懷勞苦大眾?
毛主席不偉大,誰偉大呢?
毛主席為的是改變少數富人壟斷文化,以愚弄大眾百姓的現象。
毛主席為的是工農大眾,我們就叫工農兵學員!
從來,高分低能者普遍,“書讀得越多越反動”並非打胡亂說。偉人更是看到了書呆子的迂氣之弊,提倡學工學農學軍、學製要縮短,教育要革命,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些,正是偉人高屋建瓴處!也與當今成了人們口頭禪的“素質”教育異工同曲。
越研究毛澤東,反芻越有味,越覺得毛澤東不是普通的人,是位大菩薩轉世。
毛主席獨具穿透力,看出了知識份子因有知識的弱點。更看出了傳統教育的弊端。
毛主席是知識份子,卻未染上書呆氣,保持了果敢性。
毛主席沒有今天的大學一本學曆,卻是人類光明的導師……
一九七九年秋,我們作為最後一撥工農兵牌大學生邁出了大學校門,哪來哪去,社來社去,一張張麵孔由陌生到熟悉,又由熟悉到陌生,聚散離合皆是緣。我先回本公社當民辦教師,兩個月後調入楮河下遊一個老牌中學,開始了正式粉筆生涯。
而我,當年在大學課堂上,學習至多中等偏上程度,反應靈敏度與尖子生們比較差遠了去了。說實在的,當時我的特長在哲學。但聰明不等於智慧,學曆不等於能力,這人潛能的伸縮性,又勤能補拙,畢業當中學教師的第二年,國家對我們這另類大學生重新考核認定,我竟然是漢中地區之冠,幾乎應該是滿分一百!雖然一直未得用武之地。
推薦上大學的人,其課本知識考分往往不及尖子生們,也就是說課本知識接受能力遲鈍一些。但人類科學文化史上有一種“反常”現象,有創見、創造發明的大都不是考試分數最高的。例如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小時候在學校都不是尖子生。這就說明一個道理,考分高的多是成為了知識的奴隸,而半拉子人往往思想活躍,有後勁、有潛力。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人類既成理則並非絕對。
這並不等於說考高分不好,隻能少說明比分數低者記得多一些,不能代表所有。
單憑考試上大學隻看重了筆試理論考分,似乎這就足夠體現一個人的能力了,卻沒看出高分低能現象很普遍,理論與實踐還有一大段距離,或者隻能掌握一門專業,用來工作生活,談不上創造。我們從初中到大學的教育尤其中學嚴重脫離實踐,塑造運用型人才而非創造性人才。
當年毛主席廢除高考,推薦上大學的嚐試可“德能”兼顧,並打破權貴壟斷文化的現象,為了平衡工農大眾與權貴掌握文化知識的比例、兼顧實用性教育,毛澤東毅然向傳統科舉宣戰,廢除高考,推薦上大學。
但,在今天我們要克服推薦與科考二者的弊端,將兩者的優勢都發揮出來,我粗淺地覺得,涉及方方麵麵的配套完善:
一、必須複興社會主義公有化、集體化
二、平衡師資力量,應著力向下延深辦教育而不是收縮,恢複毛時代偏遠教學點、村村有小學、鎮鎮有初中、間辦地域性高中
三、大學錄取方式必須德、智、體三方麵按比例錄取,而不是走過場,實際上隻看考分。高中學製應當有深入實踐鍛練的時間,德育評定由有德有閱曆的教師組成,初、高中切實抓體育而不是放羊式、簡單式。
如此,改革傳統單一的答卷科舉考試模式,踐行以上三條,將更能顯示出教育生氣,一定是人類曆史上又一次偉大的具有先進生產力的變革!
不妥處,請高手補充,大家集思廣議,拳當閑聊天下事。
1925年10月,毛澤東在廣州就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任職時提出圍繞革命進行宣傳計劃,組織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培訓農民運動骨幹。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在廣州辦了一至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農民運動講習所實際上是由共產黨人負責,如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一至六屆主任或所長都由共產黨人擔任,教員也大多由共產黨人擔任,武漢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主要由毛澤東主持工作。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一至六期和武漢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1600多名學員,有力促進了全國農民運動的發展。
毛澤東親自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負責人時,在教學中更是注重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1926年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決定把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擴大為培養全國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決定任命毛澤東為第六屆農民運動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由前五屆的主任製改為所長製)。
毛澤東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後,農講所氣象更新:第一,嚴格了招生條件。第二,培訓內容更係統。第三,加強課外理論研究。第四,注重學員從事實際農民運動工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實習。第五,為了使學員更深刻地認識中國農村狀況,注重培養學員調查研究的本領。第六,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
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培訓內容更係統的表現是,總共開設25門課程:《三民主義》《中國國民黨史》《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中國政治狀況》《中國財政經濟狀況》《經濟學常識》《蘇俄狀況》《中國史概要》《地理》《中國職工運動》《廣東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決議案》《廣寧高要曲江農運狀況》《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法律常識》《統計學》《農業常識》《農村合作概要》《各國革命史》《革命畫》《革命歌》等。同時,課程講授質量大有提高。毛澤東親自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和《地理》。他還聘請共產黨人周恩來、蕭楚女、李立三、惲代英、彭湃、於樹德、羅綺園等分別講授有關課程。此外,毛澤東還邀請瞿秋白、陳延年、林伯渠、吳玉章、郭沫若、譚平山、何香凝等到農講所講演,擴大學員對革命知識和革命形勢的了解。
在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還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發展黨員和團員,壯大共產主義力量。
在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期間,毛澤東同時在思考中國革命的重大理論問題,他著重研究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農村各階級的狀況及其對革命的態度。“毛澤東為《農民問題叢刊》所寫的序言《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是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的農民問題理論形成的標誌。在這篇引起國內外政治家和學者注意與研究的論文中,毛澤東第一次提出農民問題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提出了發動農民奪取地主、軍閥政權,建立農民革命政權的極端重要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為推開地主政權、建立革命政權而鬥爭。”
1927年1月,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勝利,廣州革命政府遷到武漢。在毛澤東倡議下,湘鄂贛三省農民運動講習所擴大成立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1927年3月,毛澤東、鄧演達等在武昌負責第七屆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設置29門課程,目的是加強對學員進行國民革命知識、農民運動理論及策略和中國農民運動及趨勢的教育,認識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作用,懂得解決農民問題的理論、策略及方法,同時把軍事教育放到相當重要的位置。課程增設了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重要內容。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員畢業後,深入各地農村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自衛軍,對推動全國農民運動迅猛發展,對組織廣大農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農村大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遊擊戰爭播下了革命種子。
“一切工農勞苦群眾及其子弟有享受國家免費教育之權,教育事業之權歸蘇維埃掌管,應取消一切麻痹人民的反動教育宣傳。”
毛澤東關於共產黨奪取教育權的思想,在他與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開創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終於實現了。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第十二條規定:“中國蘇維埃政權以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受教育的權利為目的。在進行國內革命戰爭所能做到的範圍內,應開始施行完全免費的普及教育,首先應在青年勞動群眾中施行並保障青年勞動群眾的一切權利,積極地引導他們參加政治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發展新的社會力量。”
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宣言》第八條規定:“一切工農勞苦群眾及其子弟有享受國家免費教育之權,教育事業之權歸蘇維埃掌管,應取消一切麻痹人民的反動教育宣傳。”
大會通過的《關於紅軍問題決議案》的相關條款提出:“改造紅軍的質量(按照現代戰術條件去組織戰鬥單位,創辦紅軍學校,出版軍事法令書籍等),以提高紅軍戰鬥力去戰勝革命的敵人。”
並且,大會通過的《關於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規定:“蘇維埃共和國必須特別注意落後民族共和國與自治區域內生產力的發展與文化的提高,必須為國內少數民族設立完全應用民族語言文字的學校、編輯館與印刷局,允許在一切政府的機關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盡量引進當地民族的工農幹部擔任國家的管理工作,並堅決的反對一切大漢族主義的傾向。”
這些法律、法規條文充分體現了擔任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在奪取政權之後讓廣大人民獲得教育權、享受教育機會的思想。
此外,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時設立了教育人民委員部,下設成人教育局、社會教育局、初等教育局以及高爾基戲劇學校、中央農業學校等機構。臨時中央政府還製訂、頒布了《教育行政綱要》等22個重要文件,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臨時中央政府有關教育的法規和文件有戰時特點,一切都是為奪取革命勝利服務。1933年4月,政府頒布的《省、縣、區、市教育部及各級教育委員會的暫行組織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第一條規定:省、縣、區、市教育部及鄉教育委員會的任務是在正確執行中央政府及中央教育人民委員部關於文化教育的政策等,提高群眾的階級覺悟、文化水平與政治水平,使能有力的動員起來加入戰爭,以爭取蘇維埃運動在全中國的勝利。《綱要》還規定了各級教育委員會的職責,如鄉教育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掃除文盲,進行廣泛的識字運動,建立識字班、夜學、列寧小學等。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毛澤東闡明了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利用地主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來發展文化教育,發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毛澤東的教育措施包括:注重紅軍教育、幹部教育,又關注職業技術教育、業餘教育,普及兒童義務教育;注重教學管理和效率,注重編寫新教材,改革教學方法。毛澤東先後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沈澤民蘇維埃大學、蘇區中央局黨校、列寧師範學校、紅色通訊學校、紅軍衛生學校等,他還親任紅軍學校政委、沈澤民蘇維埃大學校長。
毛澤東倡導尊師重教,在保障前方作戰的物質需要的前提下,盡量保障各類學校的經費供給,提高教師待遇。因此,中央蘇區教育得到了空前發展。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不僅辦起了不少大學和職業學校,又努力普及小學義務教育,成績突出。從性質與功能看,中央蘇區教育不僅同革命戰爭、同勞動相結合,更同未來共產主義目標相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