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領袖收到禮物都怎麽處理
轉載《毛澤東家庭財產真相》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劉 暢 《 環球人物 》(2008年第14期)
《 10塊金表和31.5公斤燕窩》
吳連登“管家”的範圍,還包括管理毛主席的禮品。“外賓來訪贈送的禮品,再珍貴的主席都要交到禮品庫,從不據為己有。主席說,這些東西不是送給他的,是送給中國人民的,如果你吳連登在這個位置上,人家也會送給你的。”
這些禮品中,珍珠瑪瑙、金銀翡翠都有。“送給主席的金表我就收過10塊,都是外賓來訪贈送的瑞士的高級貨。但這些重要的禮品,主席一律要我送到中南海禮品庫登記、備案。禮品如果要用,要打借條。”
吳連登和毛主席的禮品對賬,都是晚上主席在院子裏散步時進行。“我按慣例把禮品擺在藤椅上,逐個給主席匯報。一般吃的東西主席就讓拿到食堂去賣,再把錢寄還給送禮的人。數量少就送給司機班,或是別的地方,但沒有一次是給李敏、李訥的。他的孩子偶然好奇,拿起來看一看,然後就放回去了,從沒有一個孩子要過。”
吳連登說,1945年以前,毛主席沒有手表。重慶談判時,一下飛機,郭沫若發現了。“為了讓主席掌握好談判的時間,他就把自己的表從腕子上摘下來,主席欣然接受,這塊表一直用到1969年。表越走越慢,有一天主席說:‘我這個表要拿去修修了。’我就向禮品庫借了一塊表給主席暫用,汪東興從禮品庫中拿了塊金表,主席說:‘借東西要打個借條,等表修好了再還回去。’主席借用了金表兩個月,我就還回去了。”
吳連登還記得,幾乎每年金日成主席都會給毛主席送來幾十箱乃至上百箱的蘋果、梨和無籽西瓜,“大的西瓜重達五六十斤,也沒法退,他就讓秘書開一個名單,將水果分送中央各位領導人。”
“1964年前後,印度尼西亞掀起了迫害我國僑胞的浪潮,政府義不容辭地出麵保護。僑胞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給毛主席送來了重達31.5公斤的燕窩。那種極品燕窩,現在真是難得一見,且不說今天每斤需萬元以上,就是在當時,也得四五百元一斤。”
毛澤東毫不猶豫地指示:“把它們全部送到人民大會堂招待外國人。”秘書試探地問:“主席,是不是家裏留點?”毛澤東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一點不留,全部送走。”於是,31.5公斤燕窩一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會堂。
10多後的1975年,吳連登看到年邁的毛主席咳嗽哮喘,心力漸漸衰竭,身體非常不好。他就向張耀祠提出要給毛主席增加營養,最好能弄點燕窩燉湯。“張耀祠找到了人民大會堂黨委書記劉劍,這才發現當年的燕窩尚有7兩。經汪東興批準,我打了收條才取回中南海。我每次瞞著毛主席在湯裏加一點,直到他去世,他也不知道他自己終於享用了那31.5公斤燕窩中的7兩。”
吳連登大概估算了一下,他管賬期間,主席買書共花去8000元,家裏的錢一直比較緊張。
為了節約開支,毛主席的飯也是和江青以及孩子們分開的。“主席有個小灶,他對家裏人說,小灶是人民給我安排的,你們都無權享用。他的女兒都和我們一樣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隊打飯,全家一個星期團聚一次,在周六晚上。”
吳連登感慨,當毛澤東的子女很難,“主席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每周末吃飯,孩子們要和爸爸交流讀書心得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緊接著布置任務,還要讀什麽書,下個禮拜再來講。”
“毛主席還教育孩子,說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是他的同事,都要叫叔叔阿姨。李訥比我大,但現在還叫我叔叔,我說快別叫了。她堅持說,‘那不行,這是我爸立下的規矩,不能變。’”
在國內中國共產黨的開國元勳是怎樣對待禮物的:婉拒 付款 交公。
培養共產黨人的清廉作風應從何入手?種種根本措施之基礎,則在於思想教育與防微杜漸相結合,注意從平時的一點一滴抓起。禮物一事看似雖小,但論其本質卻蘊涵不小。在這一方麵,毛澤東等開國元勳堪稱典範。無論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建立新中國後的和平建設時期,他們一貫倡導清廉之風,始終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並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淡泊名利,甘當公仆。當禮物從四麵八方紛呈而至時,他們總能頭腦清醒地果斷妥貼處置。這分明體現了他們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行為準繩的崇高風範。
毛澤東:錢寄上,以後再不要向中央領導人寄贈任何物資,這是我們的黨紀所不能容許的。
1929 年2 月9 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來到江西瑞金大柏圩,住在王家祠。當晚,毛澤東和朱德正在油燈下研究作戰計劃,一名戰士進來報告說,有幾位過去飽經兵荒馬亂之苦的商人送來一包東西,留下一張紙條就走了。毛澤東等打開包一看,竟是令人眼饞的白花花的銀元,紙條上寫著:“紅軍長官尊啟:貴軍大駕光臨,有失遠迎,不勝惶恐,為表薄意,敝商號特奉上銀元四百五,敬懇收下,勿辭……”落款是大柏圩小商號鄭某、陳某和曾某。
毛澤東看後說:“這些商人把我們看成是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以為我們紅軍也會搶他們的商店,侵犯他們的利益。這都是敵人放謠言破壞的結果。我們紅軍剛開到贛南,一定要執行保護商人利益的政策,維持地方正常秩序,把革命根據地建立起來。”
於是,毛澤東、陳毅一行人提著馬燈,頂著風雪,挨家挨戶地尋訪,終於找到了送銀元的商鋪老板。陳毅將那包銀元放到桌上說:“老板,我們是特地給你們退禮的,這錢請收回吧!”商人惶惑不安地連忙答道:“長官,千萬別嫌少,我們可以再加點!”
毛澤東和藹地說:“老板,這錢我們一個也不能要,請收回吧!”接著又耐心細致地向幾位商人宣講了紅軍各項紀律和政策,用事實說明了紅軍和白軍的根本區別,使商人放下心來,高高興興地收回了銀元。
當紅軍撤離大柏圩時,當地老百姓包括那些小商人,紛紛來到村口夾道歡送。望著遠去的隊伍,人們感慨地說:“紅軍真好嗬!紀律嚴明,自古未有。”
1949 年3 月,毛澤東在新中國即將成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為此他告誡全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誌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並提出:不祝壽、不請客、不送禮,不用人名作地名。
1953 年12 月26 日,毛澤東適值60 歲大壽。事先,老家湖南的一些親友紛紛寫信給他要求進京為他祝壽。毛澤東一概婉言謝絕。10 月4 日,毛澤東在給韶山老地下黨員毛月秋的信中說:“為了了解鄉間情況的目的,我同意你來京一行”,而不是“為了祝壽,此點要講清楚”。毛澤東在信中還囑咐毛月秋,隻邀請他和另外二位親友來京,“除你們三人外,其他沒有預先約好的同誌一概不要來。”還特別強調“你們來時,不要帶任何禮物”。10 月25 日,毛澤東寫信給家住湘鄉大坪的表侄文九明說:“你有關於鄉間的意見告我,可以來京一行。”並再次提醒說:“來時不要帶任何禮物。至囑,其他的人不要來。”
新中國成立後,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出於對偉大領袖的愛戴,曾給毛澤東送過一些禮物,這種舉動本是發自內心的平常禮數,但毛澤東總是婉拒,實在無法拒絕的就或者依價付款,或者交公。
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給86 歲高齡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寫去一信,字裏行間充滿著敬老尊賢的謙和之情,還邀請他以無黨派民主人士身份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齊白石讀信後興奮不已。
為感謝毛主席的知遇之恩,1950 年國慶節前夕,齊白石從自己珍藏多年的國畫精品中,挑選出一幅立軸《鷹》和一副對聯贈給毛澤東。這兩件作品均是他多年前所作的上乘佳作。其中《鷹》作於1941 年,對聯是作於1937 年7 月的“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這次饋贈時,齊白石特意加上“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璜”及“九九翁齊白石畫藏”的題款。同時,還把自己收藏的一方端硯、一方歙硯和自己用了近半個世紀的一方發墨快而滋潤、石質堅硬、視為傳家寶的花崗岩圓石硯贈予毛澤東。
毛澤東收下這些珍貴禮物後,很是感動,便派人給齊白石送去了取自毛澤東工資或稿費中的一筆豐厚的潤筆費,以示酬謝。
後來,毛澤東將齊白石送的這些禮物連同其他人送的許多珍貴禮品一律上交國庫,由國家有關部門統一收藏管理。
湖北省蘄春縣有一座海拔1244 米的雲丹山,山麓附近的鄭家山一帶,盛產一種被稱作“水葡萄”的優質稻米。用它做的飯潔白透亮,鬆軟可口,香味撲鼻,而且營養特別豐富。
1951 年10 月,當地農民王金龍與王金和等人一起,為感謝黨中央、毛主席並表達敬愛之情,就萌發了把優質水葡萄米當作“禮品”向毛澤東寄送的想法。人們一呼百應,紛紛找王金龍,找土改工作隊,要求把自己家裏剛剛收到手的新鮮水葡萄米寄給毛澤東。盛情難卻之下,土改工作隊答應了大家的要求,把各家拿來的水葡萄米,湊成整數寄到北京中南海,送給敬愛的領袖毛澤東。
50 斤水葡萄米寄出後的第46 天,王金龍到武漢參加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會議期間,湖北省領導張體學找到他說:“你們寄給毛主席的水葡萄米,毛主席收到了。毛主席委托中央辦公廳給你們寄來了錢和信。”說著就把錢和信交給王金龍。王金龍收下了信,可說什麽也不肯收錢,他著急地說:“沒有共產黨、毛主席就沒有我們窮苦農民的今天,他老人家吃這麽一點我們自產的大米還要付錢?不行不行,這錢我不能收,鄭家山人都不會收。”當時毛澤東像剛剛發行,還遠未傳至縣城。張體學見王金龍堅持不肯收下毛澤東寄來的米錢,就用這筆錢買了一大包領袖像交給王金龍,王金龍隻好遵命,喜滋滋地收下了這份貴重禮物。
王金龍開完會回鄉後先到了王金和家,迫不及待地一古腦兒講述了毛澤東委托中央辦公廳寄款複信的事。王金和高興得像孩子一樣合不攏嘴,拿起毛主席像翻山越嶺送到鄭家山家家戶戶。鄭家山人高高興興地把毛主席像端端正正地掛在堂屋牆上,並奔走相告:“毛主席來到我們家啦!毛主席來到我們家啦!”
翌日,鄭家山召開群眾大會,王金和宣讀了毛主席委托中央辦公廳的回信:“……錢寄上,以後再不要向中央領導人寄贈任何物資,這是我們的黨紀所不能容許的。”
建國初,毛澤東對西藏問題特別關注。每次達賴、班禪來京,毛澤東總在頤年堂會見他們。有一次,西藏頭麵人物托人送來一塊金表,那表看上去金光閃閃,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含金量很高。
工作人員收下金表後,想要毛澤東把金表戴上,好讓他把原來的舊表淘汰掉。
可是,毛澤東對金表毫無興趣,吩咐工作人員說:“不換,明天就把這塊表上繳特會室去。”特會室是專為中央領導同誌管理經濟的,也管禮品。
第二天,工作人員就遵命把這塊金表上繳到特會室了。
1959 年9 月,毛澤東又收到一份寄自湖北鄂城縣靈泉寺住持融廣之手的禮物東坡餅。融廣為報答共產黨對被戰亂所毀壞的該寺廟多次整修之恩,授命寺僧用最好的原料,采用傳統工藝,精心製作了12 個當地名吃東坡餅,同時請鄂城縣京劇團的同誌代寫一封書信,寄給毛澤東。
不久,毛澤東委托中共中央辦公廳給靈泉寺寫了回信,大意是
寺僧親手精製的東坡餅已收到,現寄來東坡餅款,並向你們表示感謝。中共中央早有明確規定,禁止任何集體或個人向中央領導贈送禮物,希望今後不要再寄。
10 月份,融廣住持收到中央辦公廳的信件後,立即組織全寺僧尼傳閱,並激動地對大家說:“毛主席如此廉潔,老衲佩服,佩服!”
此後,融廣親自將此信件用鏡框嵌好掛在廟中大堂的右側牆壁上,表達對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1959 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耳聞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收了地方一些諸如水果、茶葉、絲綢等土特產後,十分生氣。當天,他就將跟隨他長征、時任江西省副省長的汪東興召上廬山,指示道:你回來吧,主管第一辦公室,你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風!汪東興回到中南海後,通過調查研究、批評和自我批評,摸清收受土特產的具體情況,形成一份材料呈報毛澤東處置。毛澤東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的話你們就是不聽,遇到暫時困難都過不去,脫離了群眾,你們還是回到人民群眾中去吧!”不久,在汪東興的主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人員調整。對情節較嚴重者,毛澤東不管這個人在他身邊工作多年,仍果斷決定將其調離中南海,另行分配工作。同時,為了挽回造成的不良影響,毛澤東還決定:凡是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收受的土特產,一律作價從他的稿費中向有關省、市退賠,共計3 萬多元。
《老師》:師道尊嚴,嚴師出高徒,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然而,在《老師》隊伍中,應該說,絕大多數是好的。少數的《老師》有沒有不自重。恐怕沒有人敢保證:沒有!偶見於媒體的學生槍殺《老師》,學生割喉《老師》,學生毒殺《老師》,最最被炒作控訴幾十年不放過的是文革中幾個高幹子女學生打死一個校長。顯然這些都是犯罪,應該嚴懲凶手。
今天這裏不講這些的個案犯罪。講講《文革學生批老師》。這不是個案,幾乎每個學校在一九六六年下一學期開始的文革,是從《文革學生批老師》開始的。這些《文革學生》的年齡從十六歲到二十二歲左右。這是一個普通的現象。也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學生讀書要用《錢》。有《錢》才能去上學,有《老師》教。而學生和《老師》之間,如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不可以讓學生批《老師》的。所以說,《開天辟地頭一回文革學生批老師》。
為什麽《文革學生批老師》?
這要從中國共產黨說起,這幫由工人農民及窮人們在一批讀書人成立的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勝利了,成立了新中國。新中國要掃除文盲辦各類學校,需要大量的《老師》。
這些中國共產黨和工人農民及窮人們就延用了舊中國留在大陸的所有讀書人來當《老師》。
這些《老師》幾乎都是有錢人家出身的。受的教育均是私校私教及家教,而且在共產黨土改時及公私合營時都被分了財產土地。
雖然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下,這些《老師》中絕大多數都是全心全意為窮人及窮人家的孩子教書的。
但這些《老師》的教育方法是《舊式的私教式嚴厲的》,當然不排除個別《老師》對這些窮人家的學生進行階級報複的行為。
在一九六六年上學期之前的新中國的學校中存在著這幾種行為:
一,罰站。學生在聽《老師》上課時,稍有分心如開小差同桌小聲說話被《老師》發現時,立即被《老師》大聲嗬質,並開始罰站一節課時間。
二,關門外。學生遲到那怕在關門後一分鍾也不行。隻能在門外等一節課,被關在門外。
三,打手心。《老師》提問時,回答錯了要打手心。有吋狠的《老師》耍學生的手放在台角上被打。
四,占便宜。收學生禮物,當然學生家長知道的。耍學生為《老師》做私活。
五,厚此薄彼。《老師》有喜歡的學生,和不喜歡的學生。
六,男老師對漂亮女學生的特殊待遇。
七,教育內容:理論脫離實踐。教育方法:死記硬背。有的學生背不出來就被罰抄罰寫等。
八,考試時把學生當敵人。
而學生們都是在反叛的年齡段。所以在《文革》的開始時,學生首先批判的是《老師》。
對這些舊的教育製度,教育內容,教育方針要不要改變一下?這正是《文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革命。
毛主席說:“現在的考試辦法是對付敵人的辦法,而不是對人民的辦法。實行突然襲擊,出偏題,出古怪題,還是考八股文章的辦法,我不讚成,要徹底改革。我主張公開出考題,向同學公布,讓同學自己看書,自己研究,看書去作。例如對《紅樓夢》出二十道題,有的學生作出一半,但其中有幾個題目答得很出色,有創造性,可以給一百分。 另外有些學生二十道題都答了,是照書本上背下來的,按老師講的答對了,但沒有創造性的,隻能給五十分或六十分。“
毛主席說:“曆代狀元都沒有很出色的。李白、杜甫不是進士,也不是翰林,韓愈、柳宗元隻是二等進士,王實甫、關漢卿、羅貫中、蒲鬆齡、曹雪芹也不都是進士和翰林。蒲鬆齡是一個提升的秀才,要高一等,還不是舉人。就是當了進士、翰林都是不成功的。明朝搞得好的隻有明太祖、明成祖兩個皇帝,一個不識字,一個則識字不多。以後到嘉靖,知識分子當政,反而不成了,國家就管不好。李後主文化多了亡了國。書讀多了,就做不好皇帝劉秀是大學士,而劉邦是個大草包。”(1964年2月13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我早就說過,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於緊張狀態。
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並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勞動。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辦法,我不讚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
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獲,為什麽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製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讚成。
孔夫子出身沒落奴隸主貴族,也沒有上過什麽中學、大學,開始的職業是替人辦喪事,大約是個吹鼓手。人家死了人,他去吹吹打打。他會彈琴、射箭、架車子,也了解一些群眾情況。開頭作過小官,管理糧草和管理牛羊畜牧。後來他在魯國當了大官,群眾的事就聽到了。他後來辦私塾,反對學生從事勞動。
明朝李時珍長期自己上山采藥,才寫了《本草綱目》。更早些的,有所發明的祖衝之,也沒有上過什麽中學、大學。美國的佛蘭克林是印刷所學徒,也買過報。他是電的大發明家。英國的瓦特是工人,是蒸汽機的大發明家。
高爾基的學問完全是自學的,據說他隻上過兩年小學。現在一是課多,一是書多,壓得太重。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麽是語法,什麽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課程講的太多,是煩瑣哲學。煩瑣哲學總是要滅亡的。如經學,搞那麽多注解,現在沒有用了。我看這種方法,無論中國的也好,其他國家的也好,都要走向自己的反麵,都要滅亡的。書不一定讀得很多。
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麵,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整個教育製度就是那樣,公開號召去爭取那個五分,就有那麽一些人把分數看透了,大膽主動地去學。把那一套看透了,學習也主動了。
據說某大學有個學生,平時不記筆記,考試時得三分半到四分,可是畢業論文在班裏水平最高。在學校是全優,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優。中國曆史上凡是中狀元的,都沒有真才實學,反倒是有些連舉人都沒有考取的人有點真才實學。不要把分數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不要隻是跟在教員的後麵跑,自己沒有主動性。
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麽不反?隻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麽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麽多幹什麽?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教員就那麽點本事,離開講稿什麽也不行。為什麽不把講稿發給你們,與你們一起研究問題?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
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現在這種教育製度,我很懷疑。從小學到大學,一共十六、七年,20多年看不見稻、菽、麥、黍、稷,看不見工人怎樣做工,看不見農民怎樣種田,看不見商品是怎麽交換的,身體也搞壞了,真是害死人。我曾給我的孩子說:“你下鄉去跟貧下中農說,就說我爸爸說的,讀了幾十年書,越讀越蠢。請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師,向你們來學習。”其實,入學前的小孩。1歲到7歲,接觸事物很多。2歲學說話,3歲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點就拿小工具挖土,模仿大人勞動。這就是觀察世界。小孩子已經學會了一些概念。狗,是個大概念。黑狗、黃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裏的那條黃狗,就是具體的。
人,這個概念已經舍掉了許多東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區別,大人、小孩的區別,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隻剩下了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點。誰見過“人”?隻能見到張三、李四。“房子”的概念誰也看不見,隻看到具體的房子,天津的洋房,北京的四合院。
大學教育應當改造,上學的時間不要那麽多。文科不改造不得了。不改造能出哲學家嗎?能出文學家嗎?能出曆史學家嗎?現在的哲學家搞不了哲學,文學家寫不了小說,曆史學家搞不了曆史,要搞就是帝王將相。要改造文科大學,要學生下去搞工業、農業、商業。至於工科、理科,情況不同,他們有實習工廠,有實驗室,在實習工廠做工,在實驗室做實驗,但也要接觸社會實際。”
《下海經商》特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改革開放以來,走資派篡權後為了先富在國家幹部的位置上,采取留職留薪或停薪留職等的方式下海經商。在大走資派鄧小平等的黑箱操作下創下了很多發財的商機,走資派和太子黨都紛紛下海經商,由此這些人在幾年之後都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大資本家。通過《官商勾結》達到先富, 大富之後就高喊著《在商言商》。《在商言商》就成了"創業教父"、"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推動美中關係傑出貢獻個人”、“時代領跑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全球最具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跨國經營商業領袖"、“中國傑出貢獻企業家”、"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為啥?
《官商勾結》走資派篡權後不管黑白道摸石頭大步快進爭取先富號召下, 出台了官員可以下海經商的優惠政策。在當時能勇敢下海經商的官員中幾乎都是還有在職在位有實權的後台當官背景的。某市市委決定在走資派官員中開展“離職鍛煉、建功立業”活動。當年公務員,在“保留身份、保留職務、保留待遇”的政策承諾下,帶薪下海經商。某省政策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可以領取工資補償,到私營企業上班。事實上,全國上下很多地方都出台了諸如此類的“經濟”下海政策。形成了《官商勾結》的合法地位。
《在商言商》人們所熟知的李嘉誠,他從一個修表店的店員一直到華人首富,這足以證明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他曾連續15年蟬聯華人首富,多少商人將他視為偶像,改革開放為李嘉誠提供了巨大的商機。李嘉誠是這受益者中的一員,他賺了中國人的錢,去幫英國搞建設、投資,有人稱他是“買下半個英國的人”。對此,李嘉誠也做出了回應:他是一個商人,在商言商,他有商人的判斷和選擇,不要用常人的道德來綁架他。
有媒體報導. 廣州市有6名處級以上幹部辭職下海經商,其它地方也有幹部辭職下海經商。吃皇糧的國家幹部下海經商, 甚至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全民經商潮”。10億人民9億商,還有1億待開張。走資派鄧小平的改革初期,下海經商風起雲湧,幾成全民皆商之勢。這一口號尚有若幹版本及衍生版本,比如“10億人民9億倒,還有1億在尋找”,等等。那是一個隨便在路邊擺個攤都有望成為“萬元戶”的時代, 以官員下海經商先富為誘惑, 那也是一個迷亂不已的時期,僅一“倒”字足以道破個中奧秘。財富那麽讓人陶醉,“投機倒把”的大蓋帽卻又如此冰冷地被走資派從文革的垃圾桶中翻了上來。很快走資派就把“投機倒把罪”從刑法中廢除,而萬元戶的民眾早就用腳投了反對票。“沒有什麽能夠阻擋,對自由的向往”,一切就是這麽簡單。
但走資派和太子黨的下海經商是得到走資派官方推行政府機構改革時以自上而下各級政府出台的各種激勵政策的積極支撐,如鼓勵幹部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帶薪進修學位、實行離職買斷補償金製度等。下海經商的幹部,都是正當盛年且下海經商前都身居要職;下海的去向基本都是私營企業和一些私人資本控股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方興未艾的高科技產業、非公有製企業;下海方式不再是過去的停薪留職,而是辭職或提前退休。
在新中國前三十年計劃經濟時代,因為國家掌控著資源的基本調配權,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整體受製於一體化的國家權力,市場和社會的活力都是有序的,對於投機倒把私有資本發展的空間更是受到擠壓的,走資派為了打破這些限製就忽悠民眾暗箱操作。以改革開放之名,走資派以市場的力量重新主導資源的配置權和分配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去發現創造財富的機會成為一種下崗經商官員的選擇。做官不再是成功人生的唯一標準,人生價值取向也不再隻是做官一條路,整個社會出現了一種一切向錢看的跡象。與此同時,政府自身的改革進程以及相應的激勵措施,助推了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與90年代初期全民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現象。
全民都在低頭向錢看,抬頭向前看,隻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上世紀80年代初,彼時的“中國第一農民企業家”禹作敏可謂語出驚人。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裏的“前”隱指“社會主義”。意思是,隻有發展經濟,才能搞好社會主義。爾後,“向錢看就是向前看”幾經輾轉變為“一切向錢看”;版權亦屢番更迭,或謂出自權威經濟學家於光遠。於是波瀾乍起,引發80年代中期一場大批判。無論當年批判指向何人何方,“一切向錢看”思維居然揮之不去,遂釀成經濟惡性發展一禍根。當年說這句話的人,也已不在人世間。老大(工人)靠了邊,老二(農民)分了田,老九(知識分子)上了天,不三不四賺了錢。改革自農村起步,農民和個體戶乃市場化最早受益者。一時之間,“腦體倒掛”怨氣衝天。“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亦出自此階段。就此而言,標語成了改革初期一本“變天帳”,反映彼時社會階層之變動。然則彼一時此一時,如今該靠邊的還靠邊,分了田的(一部分)還被征了去,“不三不四”(個體戶、民營企業)依然穿著小鞋蹣跚前行。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極易被漠視的一句口號,蓋因耳熟能詳耳。殊不知,1982年袁庚將之樹立於蛇口工業區之時,曾引起軒然大波。直至走資派鄧小平表態,爭議方才煙消雲散。標語一時風靡全國,成為改革開放響亮的口號,似乎是透露了一個國家謀求少數人先富的迫切心態。同時,它也不幸地預示了改革今後可能走入的誤區。多年後的效率與公平之爭,即發端於此。時間就是金錢,但對996長時間加班的農民工和打工仔而言,時間就是金錢也未必如此;效率就是生命,但效率有時也可能謀害生命。走資派的這個口號遮蔽的另一麵真實卻不提了。
隨著走資派操作的資本家階級形成, 走資派特色政府出台了實施《個人獨資企業法》及類似法規製度,為走資派和太子黨下海經商創業提供了製度上的保障。走資派各級特色政府對發展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對於招商引資的近乎到了《著迷》的程度。走資派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特色政府強製幹部下海的目的不管黑道白道就是要引進外資台商港商來發展各地方經濟。從而崛起了一大批新興大中型民營企業及其對於“社會資本”豐富的政府官員的特別青睞,為下海經商者提供了可成就一番事業的平台和收入甚為豐厚的中高層職位。所有這些共同將新世紀走資派官員下海經商推向了高潮。
在市場經濟初期,一些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鼓勵走資派下海,還為走資派大開方便之門,這種下海往往是留有歸路、官帽猶存的“半下海”,有人稱之為拴著保險帶、套上救生圈的走資派下海。這一方麵是為了增加政策吸引力,二是解除“勇士”們的後顧之憂。某市市委決定在走資派官員中開展“離職鍛煉、建功立業”活動。當年公務員,在“保留身份、保留職務、保留待遇”的政策承諾下,帶薪下海經商。某省人事廳出台的旨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民企人才政策”令人更為安穩無憂。該政策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可以領取工資補償,到私營企業上班。事實上,全國上下很多地方都出台了諸如此類的“經濟”下海政策。
形成了官商勾結的合法地位。官員下海經商多數是一種權力私有化、資本化的延伸形式。實際上是對國有資源的轉移和壟斷,本身並沒有給市場和地方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和機遇,隻不過是市場贏利者發生了轉移為少數人先富創造機會,實際上是與民爭利。發展經濟根本不足以成為幹部下海的理由。此類“半下海”根本不可能促進市場經濟,相反,官商勾結隻會擾亂經濟秩序、破壞市場公平,其弊遠遠大於利。
從而造成各級特色政府托市,私人企業圈錢的怪事貫穿中國特色股市之始終也。中國股市肇始,便定位於為國企融資服務,其“政策市”特點異常鮮明。2000年,經濟學家吳敬璉痛批股市黑幕,一語點醒夢中人。股市“賭場論”,頓時甚囂塵上。時至今日,中國股市幾輪牛熊,仍然難以擺脫先天基因,企業前赴後繼圈錢,股民前赴後繼入局。不無吊詭的是,隻要股票大跌,便有企業、股民、學者異口同聲籲請“救市”,莫非中國股市不是個“市場”,“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隻是說說而已?
而對於國營企業走資派特色政府寧讓爛光不如賣光賣光不如送光。國企改革之慘烈,於此可見一斑。整個國有企業改革史,從廠長負責製、承包製到賣光、送光,一言以蔽之,解套而已。時在90年代初,山東諸城市市委書記陳光一舉賣掉全市272家國有(集體)企業,人稱“陳賣光”。1996年,朱鎔基赴諸城考察,直至離開,均無表態。隨後,諸城經驗得到肯定,“一賣就靈”流行神州。不同之處,就在於“賣給誰”而已——賣給經營者,美其名曰“MBO”;賣給民營資本,則曰“國退民進”。其最終結果,便是造就今日一批叱詫風雲、風光無限的國有壟斷企業黨員資本家的產生。
做大了的走資派資本家企業在入世後,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國際競爭?這就是2001年海爾張瑞敏給出的答案。“狼論”邏輯為,入世以後就是與狼共舞的時代,而資本家不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要使資本家先變成狼。果然,國內大大小小走資派資本家的企業爭先恐後扮演“狼外婆”,來割農民工打工仔的韭菜。而這些走資派資本家隻是衝出國門廝殺者少,在國內市場上橫衝直闖者多。於是乎,在一些有狼性而無人性的企業眼裏,消費者成了可憐的羔羊。“狼與羔羊”的故事,前有“大頭娃娃”今有“結石嬰兒”,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
走資派資本家企業都在努力與國際接軌。改革四十年,“接軌說”始終流行不衰。舉凡製度、典章、服飾、生活習慣,無不以此為標杆。抬眼望去,鋪往現代化的一條條卻是軌道或寬或窄、高低不平,甚而方向相反。可見與誰接軌、如何接軌,大有文章可作。在某些人看來,接軌無非是個筐,什麽都可往裏裝: 有接軌接到第三世界的,有該接軌不接軌、不必接軌亂接軌的,更有油價這東西——國際價格上漲喊接軌,下跌時竟不接軌了。感覺不爽?還有一句話相送: 國情不同。
走資派資本家的企業都成了世界加工廠。迄今為止這是對“中國製造”最為形象的概括。2005年5月,時任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曰:“中國隻有賣出八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意在平息歐盟貿易代表對中國出口紡織品的怨氣。孰料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內引發激辯。“襯衫換飛機”式的經濟發展路徑,由此進入深層次反思階段。低成本、低價格、低工資的“中國製造”還能走多遠?這是當前中國必須麵對的難題。
走資派資本家開發商隻為富人造房。在賺錢賺到手軟的房地產界,任誌強是個異數。別人忙著悶聲發大財,就他時不時煽風點火,巴不得老百姓群起而攻之。冷靜對之,卻也有幾分道理。此言還有後半句,即“為窮人造房是政府的責任”。在一個市場化社會,此論言之有理:在開發商眼裏,房子乃貴重商品,有錢者得之;不為富人造房而為窮人造房者,那是慈善家。問題是,國內房價畸高並非有錢人競相購買(市場因素)所致,而是官商合謀的一個惡果。正因如此,房價高,百姓苦;跌,百姓亦苦。
有人認為,納稅人出錢培養的幹部辭職下海經商,不僅會給本地或本部門的工作造成被動,而且從人才培養、管理角度來看,對國家和集體造成的“隱性損失”也是巨大的。新中國前三十年的黨政機關幹部都比較看重忠孝傳統的老百姓。他們往往比較強調“知恩圖報”、“從一而終”,強調“公”高於“私”、集體優先於個體、紀律超越權利。因此,幹部下海就被視為缺乏組織紀律觀念、見利忘義、缺乏忠誠感。基於這樣幹部下海就等於由公而私,等於拋棄公共利益專營個人利益。幹部下海是一種敗德行為。又如幹部隊伍精英人才流失、官商勾結、影響市場公平、洗錢、權力期權化、權力資本化等,也是存在的。“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
美國聯邦政府高級官員離職後從事商業活動,在美國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美國政府也多次通過多種立法對高官“棄政從商”進行限製。早在1962年,美就通過了所謂《聯邦官員離職後生活法》,該法禁止聯邦高級官員在離職後1年內代表任何公司或機構與其前受雇的政府部門進行聯係或出麵遊說。如曾擔任項目經理或項目承包官的聯邦政府官員,離職1年後也不得到自己曾監管過的公司工作,特別是合同金額超過1千萬美元的項目。該法還終生禁止曾親自充分參與某個事項的前官員對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進行遊說。
中國特色的走資派資本家與國際接軌時, 對他們有利的就接軌, 不利的就不接軌了。所以走資派官員《下海經商》《官商勾結》《在商言商》隻為私人賺錢先富而己。
眾所周知,毛主席是劃時代的偉大人物,是中華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有外國元首說:“中華民族對人類的最大貢獻就是誕生了毛主席”,“像毛主席那樣的人物,在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裏隻能產生一位”。中國人永遠應當珍惜毛主席,因為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
中國老百姓講:毛主席是中國民眾的“大救星”。毛主席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是新中國的國父。在建國之初,毛主席麵對的是,經過長期戰爭,被日本鬼和蔣介石洗劫一空的爛攤子,全國人口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壽命不過35歲! 毛主席創建了世界最清廉的政府,在這個一窮二白基礎上,麵對國外封鎖和極端困難局麵,毛主席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敢於勒緊褲帶,頂住蘇美“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威脅,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
毛主席把一個任人欺淩宰割、四分五裂、滿目瘡痍的支離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變成為一個新興的、統一的、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國,而且是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成為了真正的強國,當他在天安門上宣布不再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的時候,我們能感到毛主席的激動,更能從心底感受到一個民族失落太久的尊嚴!
毛主席把幾千年來的社會醜惡現象一掃而光,沒有妓女,沒有賭博,沒有搶劫,沒有偷盜,沒有剝削壓迫,沒有吸毒販毒,沒有走私販私,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黑社會組織,沒有假貨。
毛主席創造了思想高度文明,政府清正廉潔,官員兩袖清風,無私奉獻,統一思想,民族團結,路不拾遺,門不閉戶的世界第一輝煌的奇跡!毛主席統一了中國,提高了工農的地位,並在中國建立了一個“一沒有貪官汙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私營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的政府。
毛主席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他是一大13位共產黨創始人代表之一,並且毛主席為中國共產黨注入了黨魂——毛主席思想,在領導黨同國內外黨內外的階級敵人作戰中,在長期的艱巨的複雜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中,用毛主席思想鍛煉和培養了我們的黨。事實證明,誰真正的領會了戰無不勝的毛主席思想的精髓,誰就是當今世界的王者,就所向披靡。
在毛主席思想指引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幾十個共產主義者的小組,發展成為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
毛主席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是毛主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鍛煉和培養了新中國的軍隊。他很早就作出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著名論斷,親自領導了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支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後來與朱德帶領的“南昌起義”殘餘部隊會師,繼而為軍隊注入了黨魂民魂,繼而形成軍魂,打造了人民擁護的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他領導我軍粉碎了國民黨對革命根據地的反革命圍剿,勝利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毛主席指揮一支長征後不到三萬人的軍隊,轉戰南北,通過“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徹底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武裝的蔣介石領導的八百萬軍隊。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毛主席的“兵法”軍事戰略獨步天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數不勝數,“毛主席真是用兵如神!”是世界軍事史上公認的奇跡。
毛主席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終其一生,在任何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他從來都能抓住對手,牽住敵手的鼻子。從來沒有發現他被對手,被他的敵人牽住鼻子走的情況──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家!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毛主席是世界全能冠軍級的兵家泰鬥。
美國西點軍校開設毛主席戰略思想課程;軍校的將軍說過:美軍不害怕中國軍隊現代化,而害怕中國軍隊思想毛主席化。現在仍然是美軍西點軍校教科書的《論持久戰》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就是毛主席軍事理論的代表著作。
毛主席是務實、頂尖、偉大的經濟學家。毛主席時代的經濟非但不“崩潰”,其實比世界列強發展還要快!那是一個經濟騰飛,人心齊,泰山移,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創造了世界輝煌奇跡!毛主席使中國二十多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道路,成為世界主要工業強國。
毛主席時代,中國實現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強國的曆史性跨越。毛主席去世前夕,幾乎所有西方有的中國都有了。經過28年高速發展,中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係。1980年,工業規模已超過老牌工業強國英法兩國,直逼第三把交椅的西德。GPD年均增長13%,如果按市場經濟算法將普及基礎教育、大型公用工程建設、其它社會福利計入勞動力成本,GPD增長應該在18%-20%.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國的工業總產值增長了三十倍。“文化大革命”期間,工業平均發展速度也在10%以上。其中重工業增長了90倍。鋼鐵產量從140萬噸增長到318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長到61700萬噸;水泥產量從300萬噸增長到6500萬噸;電力從70億千瓦/小時增長到2560千瓦/小時;原油產量從空白變成了10400萬噸。
毛主席使中國經過四個五年計劃的執行,在工業等方麵,完成了合理布局,一機部到八機部中央骨幹企業和地方國營、大集體、小集體企業交相輝映,軍工和民企大批掘起;在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的中西部地區完成了規模宏大的三線戰略工業基地,好一派大好形勢。毛主席建立起千萬個全民所有的國有企業,各地的重工業,大型國有企業,支柱產業,大多都是毛主席時代創造的,大慶油田,首鋼、一汽等就是千千萬萬中的光輝範例!
毛主席為中國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鑄造了輝煌!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時代的GDP增長以軍工、裝備工業、高科技產業為主,比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等,另外,大量基礎建設如水庫、軍事、大量的土地、資源、房地產及醫療、教育等設施的價值,沒有計入GDP統計,因為當時都是免費或要保密的。現在的GDP,以房地產、資源及低附加值的產業為主。如果除去賣地、賣資源的錢,數據怕要打折,而且全國土地也是毛主席時代打下來的,不然現在有賣嗎?
改革開放的起點,和毛主席時代的起點相差十萬八千裏,從財富定律可知:我們是在巨人的肩膀上起飛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裴宜理說:“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主席打下的。如果沒有毛主席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
曆史是人民寫的。人民永遠記得毛主席的豐功偉績!秋石客先生在《世界最前衛的經濟學家》寫道:“講演完了,回答了一個學生提問,他說有人說中國一流經濟學不超過五個,你怎麽看?我說按我的標準一個也沒有,因為中國的經濟學家不是馬克思的弟子就是斯密、凱恩斯、哈耶克等的二流學生,談何一流?中國超一流的倒有一個,那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解決了中國幾千年來末解決的幾億人的吃飯問題。毛主席重視國民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毛主席時代的中國既有“帝國主義封鎖”,也有“修正主義”壓迫。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毛主席堅持發展經濟,親自寫下了指導國民經濟發展的《論十大關係》,把一窮二白的舊中國,一舉改造成為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逐步走向繁榮的新中國。毛主席甚至對農民的種地也親自提出了著名的“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方針。毛主席一再向全國發出“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最高指示重視發展經濟。
毛主席提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建8萬4千座水庫、17萬公裏河堤,新增3億畝灌溉麵積,把灌溉動力從12.8萬馬力增加到7122萬馬力,根本解決了產糧區旱災問題。農業大發展,為糧食增產打下了基礎,解決了世界最大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修幾萬個水庫經濟核算要幾萬億人民幣,別人想都不敢想?當時極端困難,完全是靠人力來做,可他卻奇跡般辦到了。
化肥是糧食增產第二個要素,從無到有達到1000萬噸。中美關係改善後,毛主席就著手從國外購買化肥生產設備,1973年在全國修建十三個大型化肥廠。這些化肥廠於1977年後陸續投產,化肥的供給問題最終解決。
雜交水稻培育成功於1974年,小麥良種培育也始於那時。優良品種,解決了糧食增產最重要要素。使糧食產量提高了30%以上。因為大麵積育種需要一個過程,其推廣應用則在毛主席去世後的1979到1985年,隨著麵積逐年擴大,中國糧食總產量幾乎年年大幅增長。
正是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三個因素,保證了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是毛主席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後人隻是坐享其成罷了。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三個因素,保證了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幾千年來吃飯問題的突破是毛主席打下的基礎!而完全不是因為土地私有化(幾千年都是土地私有化,為什麽沒解決吃飯問題?)。
在科技方麵,毛主席最重視集中力量搞科技,毛主席還以極短的時間使科技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毛主席非常重視科技發展,早在建國初期,我國用四名被扣押的美國飛行員換得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回國。毛主席誠摯地說:“聽說美國人把你當成5個師呢!”毛主席伸出五個手指頭,“我看呀,對我們說來,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我現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製論,用來指導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呢!”作為一名科學家,錢老兩次接受毛主席的特殊邀請,一次是到毛主席的家中“聊天”,另一次是參加毛主席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公開請客的生日宴會。還有兩次是接受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還說:“恩來同誌考慮得很周到。我想錢學森同誌作為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將軍銜。”就這樣,錢學森穿著威嚴的天藍色將軍服,戴著莊嚴的中將軍銜,經過毛主席批準,參加了中蘇關於軍事尖端技術的談判。
後來,經過錢學森等人的努力,搞出了兩彈一星!運載火箭、核潛艇、各種噴氣式飛機,汽車、火車和輪船,衛星、導彈、原子彈樣樣俱全。大批高精尖工業設備、大型計算機、人工合成基因等,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生產了第一枚氫彈,1970年把一顆衛星進了軌道。毛主席與人民共甘苦,搞出了兩彈一星!核潛艇、各種噴氣式飛機,汽車、火車和輪船,衛星、導彈、原子彈樣樣俱全。否則我們就是弱國,就要受美帝製裁!中國“新四大發明”全部產生於毛主席時代: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胰島素,複方蒿甲醚。
從政治上,毛主席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改革家。經濟建設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成就,是和毛主席博大精深的世界頂級經濟學思想和天才的治國策略分不開的,取決於毛主席製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取決於先進的政治體製。世上沒有獨立於政治之外的經濟行為,我們無法想象美國會將愛國者導彈出售給中國,哪怕你出雙倍價錢,因為它不允許先進技術出售給“潛在的敵人”,這就是政治!毛主席發明了創新的國家體製,包括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製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製。既不同於蘇聯的一黨製,也不同於西方的多黨製,而是一種多黨合作製。
這是完全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由人民參與管理的和由人民參與監督的國家製度。政府裏有“老、中、青”三結合,“工、農、兵”三結合。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實行領導幹部、科技人員和工人參加的三結合領導製度。要說特色,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搞社會主義製度,強調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人民服務,這是5000年來沒有的。變農業國為工業國,要知識分子向勞動人民學習,這是5000年來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