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華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它溶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基因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華。
“針灸是中醫裏麵的精華之精華,要好好地推廣、研究,它將來的前途很廣。有些同誌堅持努力,是有成績的,也證實了中醫政策的提出是正確的。中國醫學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它有幾千年的曆史了,要有同誌去整理它。這項工作是難做的,首先是衛生部行政領導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後可能好一些,但還沒有具體行動。我是支持的,我可以當衛生部長,也可以把這項工作做起來。不要以為我不懂醫就不能做,這不是懂不懂醫的問題,而是思想問題。”
毛澤東提出要建立中醫研究機構,並說:“這項工作,衛生部沒有人幹,我來幹。”
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曾說過“我可以當衛生部長”。國家部委有幾十個,除衛生部之外,毛澤東從沒有提出過可以當別的什麽部的部長。他為何單單提出“我可以當衛生部長”呢?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1955年4月15日,毛澤東針對中醫講了這樣一段話:“針灸是中醫裏麵的精華之精華,要好好地推廣、研究,它將來的前途很廣。有些同誌堅持努力,是有成績的,也證實了中醫政策的提出是正確的。中國醫學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它有幾千年的曆史了,要有同誌去整理它。這項工作是難做的,首先是衛生部行政領導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後可能好一些,但還沒有具體行動。我是支持的,我可以當衛生部長,也可以把這項工作做起來。不要以為我不懂醫就不能做,這不是懂不懂醫的問題,而是思想問題。”
關注中醫、重視中醫
早在江西革命根據地鬥爭時,毛澤東就將“建設較好的紅軍醫院”看成鞏固根據地的三個方法之一。這個紅軍醫院是包括中醫的,“用中西兩法治療”。這與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重視西醫、輕視中醫,甚至要廢止中醫是截然不同的。
延安時期,毛澤東在重視邊區的軍事工作、經濟工作的同時,也重視文化衛生工作,高度關注中醫。他提出邊區“每個鄉要有一個小醫務所”。
針對當時疫病流行,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在這裏管事,就應當看得見,想辦法加以解決。”怎樣解決?要發揮西醫的作用,更要發揮中醫的作用。
毛澤東說:“我們邊區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銘同誌是中醫,還有些人學的是西醫,這兩種醫生曆來就不大講統一戰線。我們大家來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統一戰線?我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作用都是要治好病。”
毛澤東:“能把娃娃養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醫我們獎勵,西醫我們也獎勵。我們提出這樣的口號:這兩種醫生要合作。”
當時邊區成立了中西醫藥研究會,為幫助研究改造中醫中藥,還通過了好幾個發展中醫的提案。當時延安生動活潑、紅紅火火的局麵,與重視預防和醫治人民的疾病,重視發揮中醫和西醫兩個方麵的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西醫的發展,很多人認為中醫藥不科學,輕視甚至排擠中醫的現象有所抬頭。
毛澤東旗幟鮮明地提出重視中醫、發展中醫。
1953年12月,毛澤東對衛生部的領導說:對中西醫的團結要加強,對中西醫要有正確的認識。
1954年6月,毛澤東又對北京醫院的院長周澤昭說:對外來的東西重視了,對自己本國的東西倒輕視了。看不起本國的東西,看不起中醫,這種思想作風是很壞的,很惡劣的。
毛澤東提出要建立中醫研究機構,並說:“這項工作,衛生部沒有人幹,我來幹。”
7月,毛澤東明確指出:“中西醫團結問題沒有做好,原因是西醫存在很大問題,主要是西醫有宗派作風。西醫傳到中國來以後,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把中醫忽視了。必須把中醫重視起來。”
這之後,全國加強了對中醫的重視和研究。
1955年12月,成立了中醫研究院,後來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成立了多所中醫學院。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毛澤東為什麽能夠那樣深切地關注中醫、重視中醫呢?
第一個原因是毛澤東提出要建立中醫研究機構,並說:“這項工作,衛生部沒有人幹,我來幹。”深刻地認識到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它溶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基因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精華。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曆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
在毛澤東眼中,中醫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中的一個突出的珍貴品,是可以讓全世界享用的一大筆重要遺產。
1953年12月,毛澤東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
1954年6月,毛澤東指出:“對中醫問題,不隻是給幾個人看好病的問題,而是文化遺產問題。”
7月,毛澤東又指出:發展中國醫藥科學,“這不僅是為了中國的問題,同時是為了世界。”中醫問題“是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獨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
據毛澤東身邊醫生徐濤回憶,毛澤東說:“我看中國有兩樣東西對世界是有貢獻的,一個是中醫中藥,一個是中國菜飯,飲食也是文化”。
毛澤東認為中國飲食文化中也包含著飲食治療的中醫內容。“我們祖先在尋找食物過程中也發現了藥物,藥食同源,許多食物中醫都可入藥,像百合、山藥、山楂、大棗,連蔥薑蒜都可以治病”。
中醫傳遞著什麽樣的傳統文化呢?從毛澤東的談話和講述中可以看到“中”“本”“預”三個方麵的內容。
第一是個“中”字。這個“中”不是從表麵上講的中國的“中”,而是從實質上講的中庸的“中”、中道的“中”、陰陽平衡的“中”。
毛澤東指出:“中國古書上這樣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意思就是強調人的整體性,和巴甫洛夫學說是一致的。中醫在幾千年前就用了新技術,如‘體育’、‘按摩’等,裏麵雖有些唯心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將其中好的提煉出來。”這就是說,中醫是醫人之醫;是不走極端,重視陰陽平衡,從整體上為人服務之醫。
第二是個“本”字。這個本是本來、本源、根本的“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本,生命以氣為本,氣絕身亡。《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素問就是本問。
毛澤東終生都重視這個本字,重視醫人醫病要把本來的情況搞清楚。毛澤東說:“醫生看病是先診斷,中醫叫望、聞、問、切,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後處方。”每一個人都是有特殊性的,“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醫人醫病,要遵循和而不同之道,做好每一個特殊的“望、聞、問、切”。
第三是個“預”字。這個“預”就是預防,醫國醫人都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會議上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就提出“應當積極地預防和醫治人民的疾病,推廣人民的醫藥衛生事業。”
1954年4月21日,毛澤東在審閱修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中醫工作的指示(草案)時,在“治療疾病”之前加上“預防疾病”。毛澤東深知中醫文化中預防疾病是第一位的,治療疾病是第二位的;預防做不好,等到疾病臨頭再去治,那是見事遲。
中醫對人民防治疾病有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古老、最偉大的醫生在中國,那就是中國曆史上的中醫,如:神農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5000多年前的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而炎帝、黃帝又是傳說中最早的中醫。那本稱為黃帝醫經的《黃帝內經》,雖不是黃帝所作,但與黃帝的傳說多少有點聯係。炎帝因農業上的貢獻被稱為神農氏,傳說他善於用草藥為人民治病,最後因嚐斷腸草丟了性命。他可以說是中醫最早的發明者、實踐者。毛澤東曾為此稱讚他。
毛澤東著名詩篇《送瘟神》,神醫華佗的名字進入其中:“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毛澤東關注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關注曆史上的中醫重視解決瘟疫問題。毛澤東稱讚曆史上的中醫,不僅因為他們為中華民族、為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為人民防病、治病崇高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能夠發揮為人民防病治病的作用,這是毛澤東關注中醫、重視中醫的第二個原因。
毛澤東是揣著為民之心的領袖,“人民”二字在他心中有比天大、比地重的分量。在延安時,毛澤東關注中醫、重視中醫已產生了重大影響。原因就是毛澤東認為中醫對人民健康、對為人民治病能發揮大作用。周恩來說:“在陝北時,西醫隻有百把人,其中許多都是小醫生,但廣大群眾需要醫生。
毛主席就號召中西醫團結,給人民治病。”
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了衛生部。毛澤東認為衛生部管的是全國人民的生老病死,任務很大。“我們的西醫少,廣大人民迫切需要,在目前是依靠中醫。”,“中醫問題,關係到幾億勞動人民防治疾病的問題”。
在毛澤東眼裏,中華民族人口的繁衍和曆史的連續性,與中醫大有關係。他說:“中國人口能達到六億,這裏麵中醫就有一部分功勞嘛。”
為人民服務,不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同身邊醫務人員談話,對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提出了批評。他認為醫生放到農村去,要像華佗、李時珍那樣在實踐中提高醫療本領。
毛澤東說:“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農村,不為農村服務,還叫什麽為人民服務。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謂尖端,高、難、深的疾病研究上,對一些多發病、常見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預防,如何改進,不管,沒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問題不是不要,隻是應該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應該放在農村,重點在農村。”
毛澤東要求“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在毛澤東關心下,城市到農村去的醫療隊多起來了,中西醫結合特別注重於用針灸、中草藥為農民防病治病的“赤腳醫生”在農村大地大批地成長起來了。
中西醫結合創造中國新醫學
毛澤東提出“我可以當衛生部長”,與他關注中醫、重視中醫,重視保護和傳承中醫傳統文化,重視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密切相關,也與他重視中西醫結合創造中國新醫學密切相關。
中西醫結合是毛澤東的一貫主張。
在井岡山時期,他就提出“用中西兩法治療”。
延安時期,他號召中西醫團結。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為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題詞:“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鬥。”正是這次會議經毛澤東同意確定了麵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和中西醫結合的三大衛生工作方針。
為什麽要中西醫結合?毛澤東認為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將其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創造中國的新醫學,不僅為了中國,同時是為了世界。中醫“強調人的整體性”,“曆史是最久的,有豐富的內容”。
中醫是在農業與手工業的基礎上產生的,“中醫的金、木、水、火、土是不合理的,西醫說大腦、小腦、細胞、細菌是科學的。”“西醫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要批判。”毛澤東認為中醫和西醫可以相互促進,如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針灸將來世界各國都要用它。有中醫的基礎,經過中西醫的結合,“我們是有條件創造自己的新醫學的”。
怎樣實現中西醫的結合?毛澤東認為中西醫之間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義。如果西醫沒有宗派作風的話,對中醫能治好病的效能,可以用科學方法把它整理起來。
毛澤東說:“掌握中醫中藥,必須要有西醫參加,也要吸收有經驗的中醫,靠單方麵是不夠的,單有西醫沒有中醫不行,有中醫沒有西醫也不行。”
毛澤東倡導中醫要進大醫院,要進醫科大學,還要出國。
毛澤東既肯定中醫學習一點西醫是好的,又提出西醫要跟中醫學習,具備兩套本領,以便中西醫結合,有統一的中國新醫學、新藥學。
毛澤東“可以當衛生部長”的這些重要思想,對創造中國新醫學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
屠呦呦團隊研究中醫藥學,發現青蒿素,在中國和世界上救了許多患者的命,得了諾貝爾獎,是一個證明。
最近,在年輕人中,悄然興起了一種新風潮,讓中年父輩們直呼看不懂,那就是,在地鐵、公交車上看《毛選》。
書在手,讀著走。他們有的是在校學生,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工作多年的公司職員、也有自由職業者。
在地鐵裏、在公交車裏,在其他公共場合,他們手捧一本《毛選》,汲取一天的能量。
他們或者閱讀電子書,更多的是閱讀紙質書,並認真做了標注。
在電商平台,《毛選》舊書也已悄然成為熱銷商品。一向追新的年輕人,對這些封麵陳舊紙張泛黃,甚至別人讀過的《毛選》表現出濃厚興趣,“我喜歡這種歲月的氣息”,“讀著上個主人標注過的書,我能感覺到他曾經熱過的心”。甚至,1977年版的毛選第5卷,很多店家賣到脫銷。
據某出版社統計數據,自2015年起,5年間《毛選》銷量逐年遞增,2020年銷量更比去年翻了一倍。
擁有一套8成新的《毛選》,是一件能讓朋友圈稱羨的事。也有人曬出了自己辛苦搜集、由三個版本拚起來的《毛選》。
在這件事上,還有人“求人不如求老”。有網友曬出來自己的姥爺所學習的毛選,在姥爺當年學習過程中的勾劃總結裏,時隔40多年,他看到姥爺那時曾經的年輕人對《毛選》的熱愛。
甚至一向喜歡自嘲為“學渣”的他們,開始借用工具或者手畫《毛選》的思維導圖,來加深自己對書本內容的認識。
他們也經常在社交平台上引用《毛選》語句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觀點,來為自己打氣。
年輕人們甚至為《毛選》製作了表情包,“正告”身邊那些“沉迷遊戲”的朋友,“少衝塔,多讀書”。
在微博上,《毛選共讀小組》、《重讀毛選》已經有100多萬的參與者,還在不斷上升。有的年輕人每天堅持分享《毛選》心得,有的人在閱讀中,對《教員》在書中的文字開始感同身受。
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稱的B站上,朗讀《毛選》的視頻上過推薦首頁。有的視頻播放量輕鬆突破百萬。而更讓網友驚喜的是,這樣的視頻,彈幕沒有關,評論沒有關。聽《毛選》,刷彈幕,成為年輕人們讀毛選的新姿勢。
在朗讀開始前的《國際歌》聲中,滿屏彈幕隨之刷起。追求“個性”與“獨立”的年輕人,在這樣的“集體”氛圍裏,聆聽《教員》的教誨。
《教員》,是年輕人們對毛澤東的親切代稱。一方麵源於青年毛澤東確實做過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員》工作,另一方麵源於年輕人自覺在毛爺爺麵前,自己是一個小學生。在網絡,一聲《教員》,就把那個身居高堂、正襟危坐的形象,變得像身邊諄諄教誨的《教員》。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讀起了《毛選》?
年輕人們各有各的說法。但歸根結底,是他們開始認真了。有人直言,“因為《教員》是對的。《教員》當年說的很多話,在近二三十年裏,我們很多人都淡忘了,甚至懷疑了。如今回想《教員》的話,發現又是正確的。《教員》毛爺爺早就給中國人民指明了方向,隻是我們自己迷失了。”
更多的人是在這個年紀,麵對紛繁的社會變化,陷入迷茫,這種迷茫進而帶來無力感。而毛選,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逐漸被他們發現,被他們視為寶藏,成為他們重新審視世界的標尺,和思想武器。
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讓國家陷於危難,除了眾誌成城艱難抗疫,還要麵對國外潑來的汙水。一直關注疫情動態的小劉坦承,當時的心情是疑惑的、灰暗的、悲觀的。他說,偶然一次在B站刷到《教員》的一段講話,讓他的心一下定了下來。
《教員》毛爺爺說:“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麵前發抖吧!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在那時,他產生了讀毛選的想法。他說,他要讓《毛選》裏的思想,成為自己的思想。
“用先進的思想武裝人”。《毛選》的普適性一直被年輕人們津津樂道,諸如:
烏幹達總統穆塞韋尼曾帶著5本《毛澤東選集》進入叢林發動群眾,5年後建立新政權就任總統;剛當選的美國總統拜登曾引用教員的“婦女能頂半邊天”;英國財政大臣引用《毛主席語錄》反駁對方觀點;法國總統馬克龍自稱“我是毛主義者”......
有趣的是,被多元文化浸染的他們讀了《毛選》之後,有人讀出了“奮鬥”,有人讀出了“團結”,還有人讀出了“佛係解決方案”。
“我不買房, 不消費,不借貸,不結婚不生孩子,不給他培養下一代勞動力,他還怎麽剝削?我就是要從我這一代,葬送資本主義的未來。 ”
曾經,物欲橫流,風口飛豬。這些即將進入社會,或者已經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發現,馬列書裏一天勞作15小時的無產者,在現代已經變成了焦慮的程序員,變成了奔波的業務員,變成了坐出腰椎病的編輯,變成了被公知輪番洗腦的受眾,變成被灌輸“996”福報論卻不敢辭職的打工者。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清醒過來,並重新讀起毛選,武裝自己的頭腦,開始自己思考。
在《知乎》,有一個擁有18854730 瀏覽量。在這個回答下打開心扉,自省自己:
“年少時,自以為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句其他人的評價,便自以為是事。那時的自己,總以為喜歡他的人,都是可笑的,被洗腦的。然而隨著自己慢慢踏入社會,慢慢被社會毒打,慢慢看了更多的曆史資料。才發現,那個可笑又愚蠢的人,是自己。”
在諸多自責幼稚、深情緬懷教員的回答裏,有一個2.6萬讚的回答,貼了《教員》各個時期的照片,最後一段話讓很多人情緒失控,瞬間淚奔。
幾十年前,毛爺爺曾經飽含期望地寫道,“六億神州盡舜堯”,“遍地英雄下夕煙”。
幾十年前,毛爺爺對年輕人充滿信心與期望:“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幾十年後,萬千青年重讀毛選,追懷《教員》音容,人潮之中有一個聲音響起,代毛爺爺回應,引發網絡上山呼海嘯般的轉發分享。
“不必時時懷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來,我離開以後,你們就是我。人民萬歲!”
年輕人們說,毛爺爺走了很久,可他終究要回家。
年輕人們說,毛爺爺一直記得我們,正如我們記得他。
毛澤東詩詞欣賞
《臨江仙 贈丁玲 》(1936.12)
作者:毛澤東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詠水仙。此詞牌有兩種形式,這裏用的是每闕首句為七個字的一種。另一種為六個字。
保全:當時是陝北蘇區首府,在陝西省西北部,現名誌丹縣。
出牢人:指丁玲。丁玲於一九三三年五月進獄,後來被軟禁在南京。三、六年九月,共產黨幫助下,她化裝逃離南京,於十一月十二日抵達保全。
毛瑟:德國毛瑟(Mauser)兄弟設計製造的槍,當時中國軍隊用得很多。
【題解】
這首字是毛澤東寫給丁玲的。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一九四年生於湖南常德,自二七年起開始發表作品,是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三二年三月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全後隻有幾天,即發起組織中國文藝協會,並擔任主席之職。毛澤東在成立大會上講了話,稱讚"這是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黃土溝來了位大作家,真是"人物一時新"了。
丁玲主動要求到前線去看看。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底,毛澤東透過軍用電報把這首詞拍給在前線的丁玲。來年二月,毛澤東親自下令任命丁玲為中央警衛團政治處副主任。
“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
1867年4月中旬的一天,倫敦通往漢堡的航線上,狂風肆作,呼嘯的海風卷起洶湧的海浪拍擊著輪船,船上的桌椅噔噔作響。馬克思緊緊靠著船舷上的欄杆站著。他暈船,但是他還是和幾個旅客聚在一起飲酒作樂、相談甚歡,他感到船上的生活是相當的有趣、相當的愉快。
這也難怪,畢竟,在倫敦“離群獨居”、閉關寫作《資本論》(第一卷)接近20年後,他終於可以滿意地將它交付出版。這一刻,如他自己形容的那樣,他“痛快得無以複加”,雖然他曾預言,這部著作甚至不會給他帶來寫作時所吸香煙的錢。
如果他能穿越到2008年10月17日的法蘭克福的一家書店——這家書店叫“卡爾·馬克思書店”,他不得不承認,被自己的這個預言打臉了。因為這天,《資本論》(第一卷)在這家書店宣告暫時脫銷。2008年9月14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前後僅半年時間,華爾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資銀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新一輪世界經濟危機由此拉開序幕。《資本論》再次成為人們尋找危機根源的指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資本論》(第一卷)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這部著作屬於“人類的記憶”。
《資本論》包含三卷,約230萬字,這是什麽概念呢?這大約相當於一個人完成了20本今天中國的社會科學類的博士學位論文。這部巨著從開始研究到完成撰寫,馬克思用了他近半生的時間!
馬克思說:“我為了為工人爭得每日8小時的工作時間,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時”,由於長期營養不良、夜間緊張工作,一種叫做“癰”的病痛複發嚴重,差一點送了馬克思的命。在1866年2月,他寫信告訴恩格斯說:“‘坐’自然談不上,這在目前對我說來自然很困難,白天哪怕隻有短暫的時間,我也還是躺著繼續苦幹”。
馬克思為什麽如此死磕於《資本論》的寫作?據1834年的統計,利物浦工人的平均壽命隻有15歲。19世紀40年代,法國工人的平均壽命不超過30歲,並且工廠中大量存在雇傭童工的情況,許多工人每天需要勞動達18小時,工人厭惡勞動、搗毀機器、遭受懲罰的狀況屢見不鮮。為什麽大多數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生活處境還是這麽的艱難?這個疑問,盤亙於中學時就立誌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馬克思心中。古典政治經濟學說依靠“看不見的手”,人們就可以過上美好生活;啟蒙運動說要實現“自由、民主、平等”;現在看來,都是別人家的美好生活。現實和理論出現了強烈的悖反!
而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的約1個半世紀後,占領華爾街運動的人們又抗議道:“我們代表99%的人口,反對那些掌握40%財富的1%的人!” HISTORY REPEATS!無怪乎《資本論》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再度熱銷!
那讓我們來聽聽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診斷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毛病吧!
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廣大工人沒有生產資料,可是每個人不都得吃飯、穿衣、養活家庭以及向往過上美好生活嘛?於是,工人就隻有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而作為少數人的資產階級,運用他們手中的資本,購買生產資料、雇傭工人,從而進行生產。對於資本家來說,一個工人沒有了、還有千千萬萬個工人,更何況還可以通過使用機器來替代工人;而對於工人來說,他們除了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之外,別無選擇。
馬克思問,工人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你每天辛苦“搬磚”的那麽多個小時中,有多少小時是為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工作,又有多少個小時是為資本家在戰鬥呢?假設,維持你和家人一天的生活隻需要付出6個小時的工作,但是你每天必須得工作10小時甚至更多,這是為什麽呢?因為多出來的4小時是在為資本家生產價值,這就是剩餘價值。於是資本家犯了狂想病,假設工人工作6個小時工資是24元,工作10小時工資也是24元,如果可能的話,資本家希望工人一天可以工作25小時、一年工作366天!這樣,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就更多了!
沒錯,經過工人的長期鬥爭,好不容易爭取來了8小時工作製,但是,工作強度的提高,使得工人變成了流水線上的卓別林。後來,資本家還給工人配上了電腦,好讓工人回家也可以繼續幹活兒。造成這種地位不平等的原因在於生產資料掌握在資本家手中,這就是所謂的生產資料私有製;而工人除了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
恩格斯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像我們麵前這本書那樣,對於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係,是我們現代社會體係所依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係在這裏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
馬克思說,工人朋友們,資本家賺取了剩餘價值,使得他們越來越富有、你們卻越來越貧困,後果是很嚴重的!為什麽呢?隻需追問一個問題:工人越來越貧困,那麽生產出來的產品誰來買呢?資本家嗎?可是資本家每天也隻能喝的下兩杯牛奶,他們生產牛奶的初衷就不是為自己飲用而生產的,而是為了追逐利潤!多出來的牛奶就隻能倒掉了,這就是為什麽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中發生資本家將過剩的牛奶倒向密西西比河的原因。
為什麽不把牛奶分給工人們呢?這時,資本家卻對工人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馬克思認為,商品生產出來還不能成為到手的利潤,要成為真金白銀,還需要商品賣得出去,按照這種工人越來越貧困的趨勢推算,商品總是會出現相對過剩的,因此,馬克思把商品出售環節稱為“驚險的跳躍”。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小女孩問她爹:“家裏為啥這麽冷啊?”她爹說“咱家沒有煤了。”小女孩又問:“為啥沒有煤?”她爹答道:“我失業了。”小女孩繼續追問“那為什麽你失業了?”她爹回答道“因為煤太多了”。
後來,資本家為了使這一跳躍不那麽驚險,發明了消費信貸,資本通過在消費領域的擴張,將原本已經分配給勞動者的、由勞動者自己爭取而來的剩餘價值又吸收了回去,勞動者好不容易分享到勞動果實,瞬間在高昂的物價和貸款利息麵前消失殆盡。
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大家一定都聽過。“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
資本為了追逐利潤,總是有能力提高生產力,馬克思說過:“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裏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
資本有它天使的一麵,也有它魔鬼的一麵。資本的天使,使人類社會能衝破落後的封建社會枷鎖,資本的魔鬼則使他成為自己的枷鎖。所以,資本主義社會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這就是馬克思給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判決書。
經過一個半世紀以後,資本主義依然存在,於是,一些人對《資本論》的科學性產生了疑問。可是,馬克思是個預言家,他預言的是資本主義的曆史趨勢和未來走向,他不是算命先生,不可能為資本主義的終日確定一個時間表。
實際上,資本主義一個半世紀以來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說引入“看得見的手”、股權分享、實行高福利。可以說《資本論》中描述的那種資本主義的喪鍾其實早已敲響,通過各種修正手段,資本主義試圖自我修複,但是,每一次修正都更加說明了資本主義社會距離《資本論》中所描述的資本主義1.0版本更加遙遠。
《資本論》的出版是人類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1871年4月25日,李卜克內西寫信告訴馬克思:“在全德國人們都在讀著根據你的《資本論》所作的關於剩餘價值和標準工作日的報告”。在馬克思誕辰100周年之時,李大釗曾經撰文說:“從前的經濟學,是以資本為本位,以資本家為本位。以後的經濟學,要以勞動為本位,以勞動者為本位了。”
《資本論》從無產者的立場解釋世界,振聾發聵!四年後,法國人民想要改變世界,1871年春天的巴黎,一場革命就要來臨。
走資派鄧小平和赫魯曉夫的確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都走了和前任不同的道路,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道路;他們的本質都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充滿好感並向往的。
但是,走資派鄧小平的高明在於他沒有做秘密報告,而是直接三七開了毛澤東,而且拉著很多老幹部一起起草了《關 於建國以來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雖然沒有明確的叫做秘密報告但有秘密限於高層的講話。
走資派鄧小平提出堅持毛澤東思想,而走資派鄧小平說的這個思想除了所謂實事求是,所謂理論聯係實際,已經丟掉了“全心 全意為人民服務”,”統一戰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造反有理” , "階級鬥爭”等一係列獨立自主的政治路線,而成了走資派鄧小平與“曲線救國”相似的被稱為“韜光養晦”實則投向西方,培養大官僚大特權階級的路線。
《曆史的驚歎—鄧小平和赫魯曉夫》
作者:付明泉
有著黑白墓碑的獨特的赫魯曉夫墓成了前蘇聯的曆史。鄧小平也已經成為中國曆史的一部分。然而多年後讓我們回頭看這兩個影響世界的政治人物,我們才發現是如此的驚歎。
斯大林死後,在蘇共20大上,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震驚了世界,更震撼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是因為“世界共產主義的領袖,蘇聯衛國戰爭的統帥”斯大林一夜 之間成了暴君,成了獨裁者。整個陣營騷動了。不論斯大林到底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講究君子做事要“光明正大”的文明古國中,赫魯曉夫的舉動是讓人鄙視的。
當時的鄧小平率領中國團參加中途離開,回來後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之後就開始了中蘇交惡,赫魯曉夫一夜之間撤走了所有蘇聯專家,中國也開始了勒緊腰帶歸還 蘇聯的債務。赫魯曉夫全麵批判了斯大林,中國對斯大林進行了三七開,即三分錯誤、七分成績。斯大林到底如何,留給後人研究。赫魯曉夫的舉動讓西方喝彩一 片,而赫魯曉夫也自認為自己遠遠超越了斯大林,實現了社會主義的真正繁榮。
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在北京和毛澤東見麵的時候,帶著髒話表達了對美國的無限崇 拜,讓毛澤東十分鄙視。毛澤東從人格和作風上真正鄙視這個光頭,鄙視這個做秘密報告的政客。毛澤東也拒絕再承認赫魯曉夫是陣營的領袖。當然,真正的中蘇交惡是從赫 魯曉夫要租借中國海港,搞聯合艦隊和長波電台開始的。
從此,毛澤東的中共和蘇聯的中央開始了誰是社會主義誰是修正主義的全麵論 戰。這也成了毛澤東晚年考慮最多的問題,誰是睡在身邊的赫魯曉夫,誰會在他身後建立赫魯曉夫試圖建立和所謂改革出的官僚特權貴族階層,建立一種貌似自由的 特權專政的控製民眾的崇拜西方的非社會主義非資本主義的不倫不類的社會模式。
赫魯曉夫對西方,本質是恐懼和羨慕的,他的政策外強中幹,虎頭蛇尾,虛張聲 勢。他搞了古巴導彈危機,在美國肯尼迪政府的強硬回擊下,悄然灰溜溜的撤退了。而柏林牆的建立,更是對西方從道義到形式的全麵失敗。赫魯曉夫試圖改革,但 最後的結果是讓蘇聯經濟停頓不前,而他粗魯的作風,更讓世界為之驚訝。他自己,也一樣成了秘密的犧牲品,他在黑海度假,被隱蔽的中央全會悄然以健康為由撤 銷了一切職務,灰溜溜的交出了全部權力。
鄧小平曾被毛澤東批判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二號人物(一號是劉少奇),毛澤東擔心的是鄧小平等人要建立一個倒向西方的、變賣資源、兼並土地,隻照顧少數權貴不顧及社會公平,隻考慮短期利益不考慮長遠戰略的“修正主義走資路線”。
毛 澤東更擔心他們成了“睡在身邊的赫魯曉夫”。
鄧小平重新上台後,在1980年也對來訪的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說出了“我們不會像赫魯曉夫對待斯大林那樣對待 毛主席”。此地無銀三百兩,說出了他和毛澤東長期的糾結。
事實上,鄧小平和赫魯曉夫的確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都走了和前任不同的道路,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道路。他們的本質都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充滿好感並向往的。
但是,鄧小平的高明在於他沒有做秘密報告,而是直接三七開了毛澤東,而且拉著很多老幹部一起起草了《關 於建國以來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沒有叫做秘密報告。
鄧小平提出堅持毛澤東思想,而他說的這個思想除了所謂實事求是,所謂理論聯係實際,已經丟掉了“全心 全意為人民服務”,”統一戰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一係列獨立自主的政治路線,而成了與“曲線救國”相似的被稱為“韜光養 晦”實則投向西方,培養大官僚大特權階級的路線。
毛澤東重視長遠的戰略,如興修水利,發展高科技國防,自力更生搞高科技產品。而 鄧小平更多傾向眼前利益,招商引資,租賃土地,出口創匯,買入利用。
對國際朋友,毛澤東更多強調是團結互助互相支援,搞長期的統一戰線,分化瓦解敵人。而 鄧小平的策略是韜光養晦,對國際朋友少支持,悶聲發大財的短視政策,這種政策必然造成對手直逼國門、朋友眾叛親離的局麵。改革精英們評論毛澤東隻會搞軍 事,不會搞其他。
其實,毛澤東是個戰略家,是個全才,他的思想他的功績偉大而深遠。鄧小平充其量是個政客,他既不是軍事家,也不是經濟領袖,更不是戰略高手,他除了和毛澤東“對著幹”外,幾乎沒有任何建樹。
改革40多年,除了腐敗全麵開花,社會兩極分化,資源損失殆盡,環境嚴重破壞以外,還有什麽功績?!
從1949年到1976年,中國爆炸了原子彈氫彈,建設 了海軍和空軍。
中國實現了消滅梅毒血吸蟲等傳染病。
中國實現了工業部門比較齊全的建設。
中國實現了和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建交。
中國實現了從百年淩辱到外強眼 看歎息的轉變。
中國實現了和美國、蘇聯的直接較量,被亞非拉國家抬入聯合國,中國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幹部,湧現了無數在本職工作上拿錢 雖少貢獻很大的勞動者。
毛澤東的晚年思想,毛澤東的上山下鄉論,老中青結合論,繼續革命論,反對官僚特權論,人民民主監督論,批判封建禮教論等等,多麽英明正 確,曆史已經證明並且將越來越證明毛澤東思想的偉大。
從1978年到今天,讓我們看看這些社會現狀,我們看到的是煤礦的死人,無 數的童工,黃賭毒黑的泛濫,是貪腐千萬還不處死的高官,是剛剛建好就倒塌的大橋大樓。
我們再看看大官僚大資本家剝奪占有農民的土地,看看各級官吏逢場作戲 的淚水漣漣,看看依然吃老本毫無創新的科學技術,看看那些商人一樣的博士導師,看看那些流氓一樣的高官酷吏……我們真的無語。
鄧小平不是赫魯曉夫,鄧小平 超過了赫魯曉夫。
同樣,毛澤東也不是斯大林,毛澤東高過了斯大林。
晚年的毛澤東對45運動的學生也隻是讓工人用大棒予以驅散,而斯大林則要狠的多;赫魯曉 夫沒有用槍炮來對付過反對派,但是鄧小平卻用槍炮代替了大棒來對六四學生。
赫魯曉夫不是一件好事也沒做,但是他沒有得到任何榮譽,更沒有 總設計師的稱號,他也沒有任何理論問世,唯一一部回憶錄,還是他口述別人代寫的。
而鄧小平則有和毛澤東平起平坐甚至被當代改革精英極力推崇的白貓黑貓論。 鄧的一百年不動搖論和他當年向華國鋒保證的“世世代代永遠高舉毛澤東旗幟”一樣,也和他當年向毛澤東保證的“永不翻案”一樣,都是絕對的、靜止的、脆弱 的、言不由衷的。這也注定他的這些說法是靠不住的,更不可能一百年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