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十字軍東征到中東戰爭延續千年

(2023-06-21 06:22:18) 下一個

十字軍東征到中東戰爭延續千年

 


從十字軍東征開始的頭一個百年裏,鬥得是你死我活,爭得是不擇手段。殺得是屍橫遍地,死的是千千萬萬。大規模的戰爭之後,小規摸的戰爭鬥爭一直不斷,直到今天的中東戰爭延續千年,有停止的跡象嗎?這種爭鬥小到每一家《教會》,教會都是私人或幾個人集資興辦的,牧師是出錢雇來的,執委之間,牧師與執委之間無不存在著矛盾。一個《上帝》又分天主教,天主教又分幾支,基督教又分若幹派如福音派等。摩門教還被稱為邪教。一個上帝噢!沒有鬥爭?

原始基督教初由耶穌四出周遊講道,大都為流傳的口傳資料或片斷雜記等。及至1世紀末至2世紀上半葉,陸續出現一些文書記錄。文書記錄主要為書信及傳記,原始基督教的活動亦有被非宗教性質的曆史文獻所記載。原始基督教的文書記錄後經輾轉傳抄和編選,被承認的各卷正典後成為《新約聖經》。尤其從中世紀後期至近代,古老修院、圖書館和考古學的發現,找到了一些聖經抄本和殘片。經籍文獻和非宗教性質的曆史文獻,為原始基督教運動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考證依據。

基督教產生後,其信徒的社會成分有自由民,也有奴隸和被釋放的奴隸,但主要以下層民眾為主。在基督教早期階段,基督教會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宗教組織。

到尼祿皇帝(54年—68年)在位時,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帝國政府的逼害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在此後的幾個世紀,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二世紀末羅馬社會上層也開始有人信教。到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時,在不少省份中已有不少基督徒擔任重要職務,擁有能左右國家事務的權力。為了得到基督徒的支持,並期望以一神論代替多神論來重建一個統一的羅馬帝國,君士坦丁於313年發布了米蘭敕令,基督教從此成為合法宗教,基督徒的人身和財產獲得了法律的保護。

這樣,羅馬人民不論貧富都可拜在基督門下。基督教會反對民族區別,因此有不少外族包括日耳曼人、哥德人都開始信奉基督教。傳統希臘羅馬神話的多神信仰仍然存活了一個多世紀,但和一神教的基督教衝突日增,在亞曆山大城在宗主教區利羅治下,驅逐了猶太教人、焚燒了亞曆山大圖書館,自稱信奉基督的暴徒更殺害了希臘哲學家希帕提婭,進一步標誌著古典哲學輝煌的時期告一段落,代之而起的是基督教神學的時代。

但一神論並沒有帶來一統的羅馬帝國,反而宗教的爭端漸多。在君士坦丁堡及帝國的東部,希臘語仍然是流通的語言,新約聖經亦是以希臘語流傳。在羅馬及帝國的西部,則以拉丁文傳教。在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亞、亞曆山大城、耶路撒冷的牧區互不統屬。在幾次的大公會議中,基督教被國教化,三位一體被確立為正統,但其他學說則被視為異端,聶斯脫利被逐出教會在中東形成東方亞述教會,阿裏烏教派亦被逐出教會。

基督教主要分成三大宗派,即天主教會、東正教會、新教會。又分為不同教派,如天主教、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東方亞述教會、新教
、密傳基督教路德宗、長老會、浸信會及行道會、基要派、福音派、靈恩派等。還有同一個上帝的摩門教,由於摩門教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義大幅度地不同於傳統的基督教信仰被視為一種異端邪說,一些廣義的摩門教宗派因著其教義比較接近於傳統基督教信仰,如基督社區等,亦與摩門教一詞保持距離。

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後,羅馬教區牧首利奧九世以“教皇”身份成為西方教會的首腦,基督教會遂分裂為希臘教會(正教)和羅馬教會(公教)。最初的天主教教階製度是規定天主教神職人員的等級和教務管理的製度,是教會法中的一項重要製度。包含教階和教權兩個階級。

1334年以前的天主教教階隻包含執事(助祭)、神父(司祭)、主教(司牧)三個等級;而教權階級則包括教皇、樞機主教、總主教、首席主教(一國教會組織之首或首都所在地的主教)、教區主教、助理主教等高等主教。他們作為天主教會的高級聖職人員輔佐教皇統治龐大的教皇國以及羅馬教會。

在第十六次大公會議康斯坦茨會議(公元1414-1418) 後,教皇瑪爾定五世的總理執事薩斯可.阿古納斯主教發布了新的天主教教階:新教階分為神父階和執事階。神父教階為:神父、主教、助理主教、教區主教、教區大主教、總主教、樞機主教七品,稱為“聖品七階”;執事教階為:初等執事、總執事、助理執事、教區總助理執事、理事執事、總理執事七品,稱為“助祭七階”。天主教全體教士不能結婚。神父能晉升主教和主教以上的聖職。執事無權晉升主教,但可晉升助祭七階中的所有聖職。樞機主教和總理執事是兩個教階的最高級。其上是整個羅馬教廷的最高領袖教皇。此教階一直延續至庇護十一世時方被廢除。

中世紀早期,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羅馬教會權力逐漸擴大,修道製度開始形成,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神學係統,為騎士階層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沒有基督教就沒有西歐中世紀騎士。宗教的發展和變遷與社會曆史的發展變遷息息相關,社會曆史變化了,宗教也隨之發生變化。中世紀初期,日耳曼民族入侵西歐為基督教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日耳曼民族在羅馬帝國後期入侵羅馬,410 年西哥特人攻下羅馬,455 年汪達爾人劫掠羅馬,476 年最後一位西羅馬皇帝也是被日耳曼人首領奧多亞克廢黜的。而其後日耳曼民族在此組建的國家則成為西歐中世紀的主要國家,基督教正是伴隨著這些國家的擴張而傳播的。日耳曼的侵入及其政權的建立對西歐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入侵和掠奪使羅馬社會經濟更加殘破,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的“蠻族”異常凶猛好鬥,他們是野蠻人,把掠奪他人財物看得比勞動創造更光榮,所到之處,給羅馬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當時的神學家傑羅姆說:“地麵上沒有一處羅馬人不在奔走逃亡”,“世界瀕於滅亡了”。羅馬滅亡後,羅馬帝國後期皇帝對基督教的控製解除,加之滅亡前期曆代羅馬皇帝對基督教的支持,奠定了羅馬公教的宗教基礎,時值社會動亂,經濟凋敝,日耳曼各國的征伐,為天主教獨立發展提供了極其優越的條件。

十字軍東征期間發生了什麽?十字軍東征又是什麽?這是西方史上最容易讓人誤解的時期之一。從1095年到1291年,在天主教會的號召下,一波又一波的基督教騎士和皇室成員前往聖地,試圖從穆斯林軍隊手中奪取聖地。

但關於十字軍東征的事實要比我們想象的複雜得多。十字軍東征不僅僅是一場運動,而是由幾十場運動組成,由數百名騎士、國王和公爵領導,並不是一心想要占領耶路撒冷。他們試圖解放耶路撒冷,但也占領了一些古老的城市,摧毀了無價的文物和文化。

根據定義,十字軍東征是基督教對被天主教會認可的穆斯林土地的入侵。當時的直接目標是保證朝聖者能夠進入聖地,自637年被拉希頓人占領以來,聖地一直處於穆斯林的控製之下。在1054年分裂後,教會還試圖重新統一基督教世界的東西方分支。然後兩個世紀的流血衝突開始了。

有九次“官方”的十字軍東征。從1095年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共經曆了九次大的十字軍東征。雖然他們的細節各不相同,包括究竟是誰在十字軍東征,他們要去哪裏,但都涉及到基督教的騎士軍隊,他們是上帝的士兵,公開宣誓,從歐洲前往聖地,從穆斯林的控製中“解放”出來。

還有幾十次較小的十字軍東征。除了九次十字軍東征之外,還有許多其他較小的十字軍東征,通常是由國王或公爵率領軍隊去解放一個特定的城市或地方。在整個歐洲,從法國到現在的土耳其,都有這樣的事發生。

在1096年發動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前,還存在所謂的人民十字軍。一支由農民、牧師、小騎士、婦女、兒童和修道士組成的軍隊,在一位名為隱士彼得的修道士的帶領下,向耶路撒冷進軍。這些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向南進軍,一路上屠殺了許多猶太人,直到兩次被塞爾柱土耳其人擊潰。在西韋托戰役中,隱士彼得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幾千人回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後他們從未接近過耶路撒冷。

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來自威尼斯、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王國的十字軍,包圍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他們殘忍地洗劫了這座城市,並進行了殘忍的殺戮、掠奪和焚燒。最初發起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教皇伊諾森三世斥責了十字軍,但仍接受了他們帶回羅馬的戰利品。

隻有少數騎士真正去了聖地,而君士坦丁堡的古希臘寶藏,要麽被摧毀,要麽被拿走。希臘天主教和羅馬天主教之間的衝突非常血腥,但它永久地鞏固了東正教和梵蒂岡之間的分裂。

基督教對耶路撒冷的控製沒有持續多久。1244年,被蒙古人趕出伊朗的warezmian帝國的殘餘,受到卡米爾繼任者的邀請,入侵防守薄弱的聖城。克瓦茲米安人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留下一片廢墟。歐洲被其他戰爭和與教皇的衝突占據了太多的注意力,隻有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憤怒到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作為回應,但他微弱的努力被成千上萬的打擊所粉碎。

十字軍東征的死亡人數無法確定,但在這200年的時間裏,大約有100萬到900萬人死亡。至於十字軍東征的影響,給教皇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權力,為造船商和商人創造了財富,並把歐洲引入了東方貿易的繁榮。他們還掃除了封建主義的殘餘,在世界各地傳播了許多歐洲文化特征,並消滅了許多顯赫的貴族家族。始於十字軍東征的歐洲擴張,繼續向新世界派遣船隻,希臘和羅馬的作品被帶回歐洲,成為文藝複興的催化劑之一。由於十字軍東征,數學、建築和曆史知識在歐洲爆發,所有這些都為現代世界奠定了基礎。

當烏爾班二世在1095年號召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它在歐洲引發了一波殘酷的反猶太主義浪潮。在萊茵蘭的猶太聚居區在十字軍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遭到襲擊,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在法國的猶太人成為有組織的目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德國官員和公民會為庇護猶太人做出努力,但十字軍的迫害所造成的影響,在十字軍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仍在繼續。

在十字軍東征結束後的近一千年裏,十字軍東征逐漸從西歐和中東的集體記憶中消失。基督教世界接受了文藝複興,然後是殖民主義的浪潮。19世紀的歐洲民族主義,使曆史學家重新發現十字軍東征是法國、英國或德國的騎士精神和英勇的英雄例子。

西方保守派經常將十字軍東征視為從異教徒手中解放聖地的嚐試,而自由派則指出,大規模屠殺發生在四麵八方。當奧巴馬總統提到十字軍東征期間的基督教暴行時,有人指責他輕視基督教,盡管基督教十字軍確實殺害了大量猶太人、穆斯林、拜占庭希臘人等,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是蘇聯,建立於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之後。後來,1922年,在蘇聯成立條約簽訂後,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1924年,蘇聯協助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於外蒙古地區建立共產主義政權蒙古人民共和國。二戰結束後,蘇聯在其占領的一些東歐國家扶植了一些共產主義國家,即所謂“東方集團”。這些國家大都與蘇聯結盟,除了自稱實行不結盟的南斯拉夫。

此外,在東亞,蘇聯亦扶植了朝鮮的金日成和北越的胡誌明分別成立兩個共產主義政權。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蘇聯的支持下由毛澤東領導下贏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亦在中國大陸地區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9年,七二六運動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奪取古巴政權。古巴之後成為西半球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之後的1969至1975年間,非洲的極左翼軍閥或政客陸續於剛果共和國、衣索比亞、安哥拉、索馬利亞、貝寧、莫三比克等國發動政變建立馬列主義政權。隨後,柬埔寨和寮國於波爾布特和凱山·豐威漢領導下也先後於1975年和1979年成為共產主義國家。1975年,北越打敗了南越。1976年,越南統一,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整個越南成為共產主義國家。1978年蘇聯扶植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建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更於隔年入侵阿富汗,於內戰中協助親蘇政權。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後,包括東德、蒙古、阿富汗、南葉門與非洲諸國在內的不少共產主義國家均走向消亡[1]。柬埔寨在1993年頒布了新的憲法,成為了一個君主立憲製國家[8]。朝鮮在2009年,最高人民會議通過新憲法修正案,刪除憲法中所有關於馬列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內容。爾後,在2013年,朝鮮勞動黨又修改“十大原則”,將有關“無產階級專政”條文刪除,被認為確立了金家世襲製。因而被質疑不再是共產主義國家,而是變相成為以金日成家族執政的君主製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