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工廠實行車間醫師製
1954年開始在全國國營和公私合營廠礦大範圍推廣的車間醫師製契合了這種需求。車間醫師製通過將車間與廠礦醫院緊密結合起來,對有效保證工人們身體健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衛生工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目標發揮了重大作用。
“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將消費的城市變成生產的城市了,人民政權才能鞏固起來,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並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
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廠礦醫療衛生部門的忙亂現象,而且可以逐步從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勞動衛生狀況”。
轉載《衛生何以服務於工業生產——新中國成立後車間醫師製引入、運作與效用》作者:李彪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公眾號
新中國成立後對工人們實行的的公費醫療製等衛生工作對工業生產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新中國成立後的毛澤東時代,麵對建設國營工業化的目標追求,保證廣大工人的身體健康進而保障工業生產的順利進行無疑是國家衛生部門的重要貢獻。對所有工人及其家屬實行免費的公費醫療是社會主義社會製度的一大福利。
舊中國醫療衛生事業非常落後,民眾的身心健康無從談起。新中國成立伊始, 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即著手建立新型醫療衛生體製,並重視對民眾衛生意識的培養。這一方麵是出於國家建設需要的考量,另一方麵也凸顯了新政權的人民性。
學界對於新中國成立初期醫療衛生事業的研究明顯呈現三個趨勢:空間上多集中於農村地區,研究內容集中於愛國衛生運動、血吸蟲病防治、除四害等全民性醫療衛生運動。研究方法上則多從社會動員視角切入醫療衛生運動。從社會動員視角詮釋全民性衛生運動中所蘊含的現代性固然十分必要,但不容忽視的是,就衛生工作的初衷來看,其服務於經濟建設的指向十分明顯,麵對新中國成立後建設先進工業化國家的目標追求以及工人階級在新政權中政治地位翻天覆地的變化,保證廣大工人的身體健康進而保障工業生產的順利進行無疑是國家衛生部門的重要工作。
1954年開始在全國國營和公私合營廠礦大範圍推廣的車間醫師製契合了這種需求。車間醫師製通過將車間與廠礦醫院緊密結合起來,對有效保證工人們身體健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衛生工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目標發揮了重大作用。對此問題學界目前還鮮有問津,本文希冀在梳理新中國成立初期車間醫師製的本土化改造及運作的基礎上,揭示其如何實現衛生為工業生產服務的目的。
車間醫師製引入中國的背景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正式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恢複和發展城市生產成為此時中國共產黨在城市工作中的首要任務。中共中央對此保持著高度清醒,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在城市工作中“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將消費的城市變成生產的城市了,人民政權才能鞏固起來,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並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則進一步強調“所謂以城市為重心,基本意思就是依靠工人階級,恢複和發展工業生產……城市中的一切其他工作……都應服從於工業的發展”。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以迅速恢複與發展生產作為城市接管和開展城市工作的根本指向,順利完成了對城市的接管,基本實現了“在城市和農村解放已有的生產力”,並開始著眼於“發展一切有益於人民的生產及其他經濟事業”。隨著 1953 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始以及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生產、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成為國家發展的首要任務。
醫療衛生對工業生產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在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以下簡稱衛生部)組成之前,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衛生部於1949年 9—10月召開了第一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明確指出“保證生產建設的有生力量,完成經濟建設的偉大任務……已經成為衛生部門必須首先解決的重大問題”。
1950 年 8 月,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了衛生工作的三大方針,即“麵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在解釋為何將“麵向工農兵”作為首要方針時,會議指出:“工人農民人數最多,又是人民民主政權的基礎和生產建設的基本力量”。
1952 年 12 月1—4日、8—13日又先後召開了第二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和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在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的總結報告中指出:“衛生運動與生產任務結合的經驗非常不夠。衛生人員在工礦衛生方麵的經驗也極缺乏,對重要性的認識也還不夠”,今後應注意“推行衛生工作必須與生產或其他中心任務相結合,譬如工礦、農村要與生產任務結合”。
1953 年 10 月,衛生部黨組在進一步檢討四年來衛生工作的經驗教訓時指出:“四年來全國衛生工作配合了國家經濟的恢複與發展”,但也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忽視了對工業衛生的領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未來工作規劃中明確指出:“為了配合國家經濟建設,保護和增進工人的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加強工業衛生工作。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基層衛生組織建設的重點應放在工礦。”
1954 年 2 月,第三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明確提出:“開展工業衛生工作是當前衛生工作首要的任務,是保護和增進工人的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國家經濟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會議決定召開第一屆全國工業衛生會議,部署工業衛生行動。為保護與增進工人的健康,減少缺勤率,提高生產率,以保證生產建設任務的順利進行。
1954 年5月,衛生部召開第一屆全國工業衛生會議,檢討了工業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點,製定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麵向生產,依靠工人,貫徹預防為主”的工業衛生方針,明確提出“推行車間醫師製等先進製度”。
為貫徹第三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和第一屆全國工業衛生會議的精神,衛生部決定在全國國營及公私合營廠礦推廣車間醫師製,作為開展工業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隨即明確要求“各廠礦醫療衛生部門應當像學習蘇聯國家經濟建設經驗那樣,認真學習和推行蘇聯的先進保健組織和保健工作經驗,認真學習研究車間醫師製這一蘇聯工業衛生的先進經驗”,因為“蘇聯工礦企業的車間醫師製這一先進的工作方法,對保護工人健康、保障生產上是有著重大的成就的”,蘇聯實行的車間醫師製,“通過車間醫師可以把職工、車間保健站、門診部和住院部密切地聯係了起來,它不僅可以減少疾病,早期發現患者,使患者適時地入院治療,並早期發現致病原因,來減少或消滅疾病,也消滅了那些因為門診部和住院部分立所造成的醫療預防方麵的間斷和隔閡,確實使醫療預防工作完整地做到了有係統、有組織、有計劃”。
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廠礦醫療衛生部門的忙亂現象,而且可以逐步從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勞動衛生狀況”。根據“中央衛生部和工業部門衛生機構的調查,不少廠礦是有條件學習和推行車間醫師製的”,所以,“迅速選擇重點廠礦醫療衛生部門,學習和推行這一先進的工作方法,是克服上述目前工業衛生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進一步貫徹預防為主的一個主要關鍵”。健康報社在 1954 年《慶祝五一勞動節》的社論中進一步呼籲各廠礦負責人對“車間醫師製這個先進的工作方法,應提高到政治原則上來認識”。衛生部也希望各廠礦“根據現有人力、條件,在短時間內逐步推行車間醫師製”。
車間醫師製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各項工作需要服務於工業生產的大背景下引入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不僅明確了城市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還進一步指出城市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恢複和發展工業生產,其餘工作都是為其服務的。新中國成立後,國民經濟迅速恢複,於 1953 年進入大規模工業建設階段,如何將衛生工作融入社會主義建設偉大目標成為衛生部門必須考慮的問題。為此,衛生部在明確衛生要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工業衛生是衛生工作的首要任務,至此,車間醫師製作為蘇聯開展工業衛生的先進經驗就被引進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