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化改良文化革命文化大革命

(2021-03-30 14:17:30) 下一個

文化改良文化革命文化大革命

 

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並成為西醫醫師。鴉片戰爭後,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人生涯”,帶著美國的新文化"美式共和製"回中國進行“醫國事業”。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後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孫中山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革命宗旨為國民黨綱領建立民主共和國。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製”。但由於受到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的強大壓力與革命黨本身的渙散無力,孫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後,於1912年2月13日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讓位於袁世凱,4月1日正式解職。宣告"美式共和製"在中國行不通而讓袁世凱複辟帝製, 但在眾多追隨孫中山的有誌人士的反對聲中結束了複辟帝製,  因孫中山退位和逝世後又陷入了軍閥混戰時代。用現代利己主義者的想法, 孫中山考取醫科大學定能改變人生出人頭地,  學醫是個好專業又實用又能掙錢,  做個醫生有社會地位,  討上幾個女人, 生養一排子女, 大戶人家多實惠。孫中山怎麽這麽"傻"。這是現代"高考"改變人生的話。

"共和"為什麽在中國行不通? 中國人為什麽不想接受新的先進的文化? 在那時眾多追隨孫中山的有誌人士們尤其是有些留學生們都在思考,  同時又都在探索、學習、研究中國的出路在那裏? 先人們經探索、學習、研究後發現"舊文化"是個根源, 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封建舊文化在阻礙接受新文化。尤其是舊文化中的孔儒的三綱文化、奴隸文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文化、升官發財文化、愚民文化、守舊文化、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文化、自私自利文化、弱肉強食文化、忍耐文化等等,  再加上讀書人隻是少數有錢人,  大多數勞動人民都是文盲。而官府文人們都是用的古式文言文更讓中國的大多數人都看不懂、聽不懂,  何談理解呢? 見到官人文人就下跪磕頭, 受到剝削壓迫欺負打罵就忍、忍、忍。受窮受冤就認命。而強者總認為是天生的,  而弱者總認為是命中注定的。 

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誌》為標誌,後改名為《新青年》,遷往北京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有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

蔡元培是個很講道理的人,而且還有著西方的先進思想。且看蔡元培先生的第1段婚姻: 父母包辦婚姻,  結婚之前沒有見過,  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女性。蔡元培認為"女人並不是男人的所有物",  於是寫下《夫妻公約》,從此對夫人特別尊重。第一夫人病逝後,  蔡元培定下了“5個條件”:“第一是不纏足的女性;第二是識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麽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見不合可以離婚。”符合者再結婚。這段文字中說明了夫不為妻綱、男女平等和自由婚姻。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時 ,將新文化帶進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反清朝帝製的鬥爭,民國初年主持製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他任北大校長之初三請陳獨秀當文學長,  而陳獨秀大學沒畢業但有能力校長打破舊文化框框直接敢於使用。蔡校長在上任宣言中明確宣言,  北京大學培養學生不是為當官發財改變個人的人生的。蔡元培在上海創立愛國學社、愛國女學,愛國學社的活動引起清政府的警覺,下令偵訊。孫中山委任蔡元培為同盟會上海分會負責人。1912年1月4日,民國元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民國元年,他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並主持製定了《大學令》和《中學令》,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大學和中學校令,他強調要把中學和大學建造成健全國民的學校。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采用西方教育製度,廢止祀孔讀經,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確立起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製。魯迅被蔡元培邀請到教育部任職。蔡元培因不願與袁世凱政府合作而辭職。蔡元培與李石曾、吳玉章等發起組織華法教育會,在法國倡勤勤工儉學,希望以次組織幫助更多華人到歐洲求學,後來的周恩來、鄧小平等均是通過這個組織的幫助後順利在法國進行學習的。

蔡元培發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長,將“抱定宗旨”置於首位。蔡元培聘請《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並聘請李大釗、胡適、錢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實行“教授治校”的製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同年,蔡元培邀請著名哲學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徐悲鴻應蔡元培之邀從日本東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胡適從美國學成回國,其時胡適並未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但蔡元培為了讓胡適進入北大不惜幫其偽造學曆。蔡元培50歲時,主持教育部召開北京各高等學校代表會議,討論修改大學規程,北京大學文科提出廢年級製,采用選科製的議案,會議議決通過,決定在北大試行。北大選科製規定每周一課時,學完一年為一個單位,本科應修滿80個單位,一半必修,一半選修(理科酌量減少),修滿即可畢業,不拘年限;預科應修滿40個單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選修占四分之一。選修科目可以跨係。蔡元培更明確地指出:“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蔡元培51歲時,“一戰”剛結束,在天安門前組織集會慶祝,發表題為《勞工神聖》的演講,鮮明提出要“認識勞工的價值”,並喊出了“勞工神聖”的口號。1919年五四運動後,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廢除科,改原隸屬於科的學門為係,設立14個係,廢學長,設係主任。原來的文、理、法三科分別改稱第一、二、三院,僅作為各係所在地區的標誌(因原來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區),不代表一級機構。五四運動爆發後,蔡元培為抗議政府逮捕學生,於5月8日提交了辭呈。在他發布的《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後由於北大師生極力挽留,蔡元培答應隻做北大師生的校長。蔡元培的教育模式新穎,不拘一格,認為教育是國家興旺之根本,是國家富強之根基。教育思想靈活,兼容並包,不因學術爭議而排斥,廣泛吸收各家所長。“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他主張教育應注重學生,反對呆板僵化。他還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觀念。 蔡元培認為:教育之於社會,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領,所謂“教育指導社會,而非隨逐社會也”;二在服務,“就是學校裏養成一種人才,將來進社會做事”,或者“就是學生或教育一方麵講學問,一方麵效力社會”。

胡適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實用主義的美國教授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的《非留學篇》刊登於《甲寅雜誌》  。開始試作白話詩;提出“新文學之要點”。《文學改良芻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刊登於《新青年》。胡適提倡白話文要讓老百姓都看得懂。但胡適信仰杜威的實用主義向往美國的共和製,  堅持不問政治曾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挑起問題與主義論戰。但一戰勝利後作為戰勝國的民國乞求美國在巴黎和會上幫助中國到失去信任,  以及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五四運動中開槍鎮壓學生運動的事實,  使文化改良得不到公理,  中國還是個封建的被殖民的中國。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   魯迅的《狂人日記》它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首發於《新青年》月刊。文中的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個"血淋淋的人吃人的社會",  諷刺了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受舊文化敎育累積的醜惡陋俗文化。《阿Q正傳》它描寫了辛亥革命並未給農村帶來真正的改革,並透過農村中貧窮雇農阿Q的藝術形象,影射人性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等。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 。陳獨秀考中秀才,先後五次東渡日本求學或避難,接受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 。陳獨秀當過安徽都督府秘書長,成為安徽地區民主革命的領軍人物,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積極參加者,後來由激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翌年改名為《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新青年》編輯部隨之移至北京,由一人主編改為同人刊物,並成立編委會。北京大學也成為當時中國文化思想界最活躍的陣地。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為世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樹立了榜樣,指明了方向。陳獨秀以極大的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他明確表示:“二十世紀俄羅斯之共和,前途遠大,其影響於人類之幸福與文明,將在十八世紀法蘭西革命之上,未可以政象薄之。陳獨秀、李大釗創辦針砭時政的戰鬥性刊物《每周評論》,與《新青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每周評論》猛烈抨擊封建軍閥統治,揭露日本在中國東北和山東攫取權益的侵略行徑,號召人民奮起抗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又一塊宣傳陣地。他發表《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一文,認為18世紀法蘭西的政治革命、20世紀俄羅斯的社會革命,都是“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中國的五四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發生。陳獨秀指出:十月革命以後,“中國人也受了兩個教訓:一是無論南北,凡軍閥都不應當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動的希望。五四運動遂應運而生” 。由於反動當局壓迫,陳獨秀被迫離開北大。同年6月,因發《北京市民宣言》傳單被捕,同年9月獲釋 。為躲避反動軍閥政府的迫害,陳獨秀從北京秘密遷移上海。

李大釗中學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一生的奮鬥曆程,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曆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曆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曆史緊密相連 。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發表過《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熱情謳歌十月革命。他敏銳認識到這場革命將對20世紀世界曆史進程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從中看到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從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進而成為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再來看文化大革命中《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的口號;“破四舊”、“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標。《向舊世界宣戰》,宣布要“砸爛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接著教育改革,  學製縮短, 取消考試, 與生產勞動實踐相結合,  破除迷信, 沒有吸毒販毒妓女妓院賭博,  提倡學雷鋒做好事, 互幫互助,  揀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等等。全社會轟轟烈烈喜氣洋洋,  沒有搶擊案、沒有拐買兒童婦女、等等。然而被鄧小平複辟了。當然這並不奇怪,  中國的封建的私有的曆史有幾千年, 不可能靠幾年或幾十年就能改變的。中國從禁毒禁煙開始,  先輩們一直在努力,  不管是即刻失敗還是短暫成功,  都使中國人不斷地醒悟。禁煙被幾門鋼炮打敗了,  教育了中國人要想強大就要有鋼炮,   於是就有了北洋水師。日本人打敗了北洋水師,  中國人知道了光有鋼炮還不行,  還要有人, 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因此就有了新文化運動普及教育喚醒民眾。有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後軍閥們舊政府不高興了, 很快被武力鎮壓了。這時又警醒了人民大眾必須要用武力對付反動武裝, 就有了人民的軍隊。但馬克思隻說工人階級為無產階級最革命可取得政權,  可中國是分散的小農社會工人不多所以一直失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goo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