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時工作製成中國人的渴望
中國新華網《我國約84家互聯網公司實行996工作製》大概有84家互聯網公司實行996工作製程序員不堪忍受長期無補貼加班。有人發起名為“996.ICU”的項目, 以抵製某些公司實行的996工作製。此舉立即得到很多人的響應。央廣網《沉默還是抵製?40多家互聯網公司被指實行996工作製》即使員工對這種工作方式表現出了抵製,但其中的很多人最後還是迫於無奈隻能默默接受。那麽,為什麽這些互聯網公司非要實行“996”工作製?到底算不算違法?員工又該如何維權?資本家表示,這樣的員工是“嚼舌頭”。“工作996,生病ICU”,是一種諷刺,意味著長期這樣過勞工作,最終麵臨健康的危險。在這份加班名單中,華為、阿裏巴巴、螞蟻金服、京東、58同城等等40餘家公司上榜。
《八小時工作製,是多少人的渴望啊》今天,2021-01-27 為止。“八小時工作製”這一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排行榜。相應的標簽下,截至目前2021-01-27 十時已經有1.4億閱讀,討論1.5萬。最火的一個帖子是昨日最火的一個帖子是昨日(2021-01-26)下午發布的,下麵討論的點讚數(對具體評論的表態)已經高達百萬。這個回答來自於問答社區“知乎”的一個問題:“嚴格執行八小時工作製,雙休,社會會變得怎樣?” 這個問題在知乎本身討論度不高,隻有624個回答,其中最高讚回答正是微博上最火的那個帖子的源頭,目前已經有1.9萬讚。在知乎已經算高讚回答了。
許多人看到這個帖子,都莫名地淚奔了——這不就是小時候父輩的生活嗎?難怪那一代人多才多藝,因為有時間和空間去學習鑽研啊。誰都想不到,本該是生活中正常的狀態,卻成了“打工人”難以達成的渴望。
不記得從什麽時候開始,活著的唯一目的成了賺錢養家,“人”退化成資本戰車上可隨時替換的螺絲釘,這甚至成了唯一的意義。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的飲食、社交、休閑、娛樂、學習、自我成長,統統成了可有可無的奢望。
為什麽外賣業發達?不就是因為年輕人普遍996,生命隻剩下工作和休息兩件事,休息也是為了工作。這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琢磨美食?能方便快捷地填飽肚子,不妨礙冗長而又繁重的工作或難得的休息就行了。
為什麽不願結婚、生子?工作累成狗,哪還有什麽欲望?再說,生了孩子,如果沒有老人照料,下班都快淩晨了,獨自在家的小孩怎麽辦?夫妻雙方中勢必有一人全職,這下本不寬裕的家庭就更緊張了。
為什麽必須拚命工作? 因為到處都是996,無處可逃。因為隻有拚命工作,換來的一點兒收入,才能養活一家老小。
八小時工作製、雙休之後,一切“會變得正常”。“會變得正常”,短短五個字,猶如當頭棒喝,讓人從每天不得不的掙紮中抬起頭,憧憬一下美好的未來,某種意義上也曾是我們的過去。
這個話題之所以這麽熱,不就是許多人都處於“溺水”掙紮的狀態麽?
在1995年實行雙休之前(也是八小時工作製,三班倒),曾有課題組進行了詳細的論證:當時,他們發現,大部分單位的有效工時隻占製度工時的40-60%,按當時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時算,有效工時還不到30小時。在到底是“增加一天工資”還是“不增加工資,增加一天休息”兩個選項之間,80%以上的受訪者都選擇了後者。再有,蘇聯等國的經驗都表明,適度縮短工時,一周五天工作製能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蘇聯的調查數據是8%。此外,人有空有閑了,才會消費,有助於第三產業發展。
一切好像就在夢中。後來,各種超時加班從建築業和沿海的電子廠來了; 再後來996、007成了互聯網大廠的標配; 逐漸地,996成了誰都逃脫不掉地詛咒。
這時候,有人出來洗地了。
要奮鬥啊,不奮鬥怎麽買房?
要奮鬥啊,不奮鬥怎麽發展科技?
要奮鬥啊,不奮鬥怎麽趕超美國?
誰不奮鬥了?
難道奮鬥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往死裏幹?
現在的大廠,玩的不都是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然後拿1.2個人工資那套嗎?最終勞動者創造的價值,大頭不都是被資本家給拿走了?
號稱科技巨頭的大廠們都是無底線競爭,你敢996,我就敢007,他就敢一月幹380小時才“本分”。
今天需求不足、生產過剩、服務過剩,勞動者卻沒落得一點好,不就是因為資本壟斷、無底線競爭嗎?
以我們目前的人力和受教育程度,完全可以做到三班倒/8小時工作製,讓更多的人賺錢,更多的人消費,讓更多的人成為一個正常的人,讓生活的一切都回歸正常。
那樣,貧富差距不會過大,失業人口也沒那麽多;隻不過,恐怕就沒有什麽巨富了。
“8小時工作,8小時自己支配,8 小時休息”,這不應成為奢望,而是一個健全社會的標配。????
“中國如果出現了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我們的改革就失敗了,我就成了曆史的罪人。”(《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四十九頁)
毛澤東: "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再出現資本家、企業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鴉片煙;如果那樣,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毛澤東在杭州南屏山住地同來杭州的幾位政治局委員、幾位省市領導同誌和身邊衛士長李銀橋同誌的談話: " 國慶節前我去了一次密雲水庫,告訴楊尚昆和彭真說要搞好環境建設和搞好綠化,為的是子孫後代;現在看來,搞環境建設,搞綠化,遠遠趕不上搞思想建設。為什麽要這樣講呢?中國有句俗話,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搞好綠化固然重要,但也隻能是從物質上為子孫後代造福,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因為美國的杜勒斯講他們要以什麽“法律和正義”來代替武力,又說“在這方麵極為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在這種情況下,放棄使用武力並不意味著維持現狀,而是意味著和平的轉變”。和平轉變誰呢?就是轉變我們這些社會主義國家,搞顛覆活動,內部轉到合乎他的那個思想。美國那個秩序要維持,不要動,要動我們,用和平轉變,腐蝕我們。杜勒斯搞“和平演變”,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是有其一定的社會基礎的。
仗我們是不怕打的,帝國主義要想“和平演變”我們這一代人也難;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講了。中國人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英國人說“爵位不傳三代”;到我們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會是個什麽樣子啊?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再出現資本家、企業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鴉片煙;如果那樣,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人們在戰爭年代,大體過著平均主義的生活,工作都很努力,打仗很勇敢;現在有人說平均主義出懶漢,過去22年,出了多少懶漢?我沒得看見幾個,我也不相信。法國的《快報》評論說“窮是中國躍進的動力”,“窮是動力”這句話講得很對麽!因為窮,就要幹,要革命;富了事情就不妙了,就會出問題。富了就會貪圖享受!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富國、十年強兵,後代人全忘了;中國現在不富,將來富了,家家吃肉不發愁,也一定會發生問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安石晚年曾經說過,“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曆史的經驗和教訓,我們是要認真汲取的,要防止被資產階級思想“和平演變”了;否則,我們這麽多革命烈士的鮮血不是白流了嗎?"
八小時工作製是兩百多年前西方工人爭取到的
馬克思說:八小時工作製是工人階級獲得勝利解放的必要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一切進步和謀求改善社會現實的嚐試都是失敗的。可以說在兩百年前就開始的遍及世界的國際工人運動,各國的工人階級都為贏得八小時工作製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多少血淚辛酸,又有多少反複曲折,遠非當下鼓吹九九六所能體會更是深惡痛絕的。
早在19世紀初期就出現了明確的要表達維護工人八小時工作製的會議和運動。在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代表大會, 率先提出了關於縮短工作日的決議,將八小時工作製列入工人階級的直接要求中。馬克思在這一會議中提出的這一理論。但在馬克思大會發言之前30年,也就是一八三六年,美國的部分社會進步人士就提出了每日勞動八小時,對於任何一個人都已經足夠了。這個任何人既包括資本家,也包括工人勞動。在美國南北戰爭後期,美國工人階級為了實現八小時工作製進行了一係列的鬥爭,由於當時內戰,為了保證前線的軍需物資,資本家們隻得被迫妥協。在當時,北方各州和政府都製定了八小時工作製的立法,也正是美國國內的這一舉動,極大地推動了日內瓦會議對於八小時工作製與工人工作之間的規律性聯係。也因此有人認為美國工人是最初要求並決定八小時工作製的團體。
當資本主義大生產大發展時代來臨以後,資本家通過機器工具搭配人工,進行大規模的生產。為了盡可能的壓縮成本,提高生產量,所有工廠的資本家都會以增加工人工作時間以提高自身的工業生產競爭力。為此,工人甚至被壓迫到一天工作18個小時,這樣一種慘境。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社會生產率,包括社會進步人士的奔走。這種極為特殊極端的一天工作18個小時已經逐漸縮減到12個小時。為此,各國工人在國際工人運動的帶領下不斷鬥爭,提出了最終的八小時製。一天24個小時,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八小時,分別是休息,娛樂,工作。之後的工人也進行各種罷工以爭取八小時工作製的權利,但無疑都遭到了失敗。資本家們壓榨忽悠甚至動用一切可能的經濟手段對工人進行威脅。但工人們十分團結在威脅之時依然堅持抗爭。當每每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危機尤其是經濟危機來臨之時, 社會動蕩而導致很多企業艱難度日,工人的待遇也急轉直下。很多工人為了糊口被迫加大工時,一些工人甚至放棄了八小時工作製的權利,開始尋求加班。資本家們更是忽悠說這是工人們的福報。但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各個工種開始建立自己的工會,工人們團結起來紛紛與資本家鬥爭,尋求八小時工作製的基本權利。其覆蓋的範圍也逐步擴大,觸及到了各個行業。隨後美國,法國,英國等較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社會內部的工人階級也紛紛加入謀求獲得合法八小時工作製的權利運動中。尤其是北美的工人運動最終迫使政府立法八小時工作製。
資本家的縮短工時影響生產論在100年前就是騙局,早被揭露!而當下卻奉為圭臬。同時工人階級聯合成立工會,加大自己的談判籌碼,也是能夠實現八小時工作製的核心內容。在鬥爭之時,工人階級深受壓榨甚至雇主開始拖欠工資,但正因為工人階級並沒有屈服,而是堅決鬥爭,最終贏得自己的工作時長權利。而如果像很多人一樣在農場主工廠主有條件增加工資引誘下深受動搖之人,是不會取得這一鬥爭勝利的。但是麵對工人的聯合,雇主們也開始為了維護資本家們的共同利益而聯合起來。雙方因為工作時長之間的矛盾衝突越來越大,變得不可調和也第一次十分明顯的把工人階級和資本家明確區分開來。
在《資本論》第一卷的第八章“工作日”中,馬克思就清晰地指出了資本家冷酷的本質:“作為資本家,他隻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隻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剩餘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餘勞動。”《資本論》出版於1867年,超長的工作時間在當時西方各個資本主義國家基本是常態。以美國為例,當時的工人普遍每天要工作10至11個小時,並且沒有雙休日。歐美的工人們經曆了數十年的艱苦鬥爭才奪取來了今天朝九晚五,一周雙休的工作待遇。當時的工人們打出的口號就是“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閑、八小時睡眠”的工作製。五一國際勞動節也依然是許多國家的法定假日。但在北美國家的政府就沒有向工人們妥協, 將"勞動節"改在九月分的一天。
工人們爭取八小時工作製是工人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抗爭奮鬥多年的結果。而我們是現代工人!我們想要回享受生活的權力!這也是人權。工人先輩們是“在灰蒙蒙的晨光顯示出籠罩在科克頓上空巨蟒般的濃煙之前,那些童話般的宮殿就已經燈火通明了。木屐在人行道上喀噠喀噠地響著;鈴聲急促地尖叫著;憂鬱地發狂的‘大象’被擦拭地亮晶晶的,並且上了油,以準備這一天單調的工作。沉重的活動又開始了。”之下進行抗爭的。這寥寥數語,狄更斯就勾勒出了十九世紀英國工人令人窒息的日常生活。他的這本《艱難時世》也被認為是全麵展現十九世紀英國勞資衝突的重要作品之一。十九世紀的歐美經曆了由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大發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大規模提升。大量農民湧入倫敦、巴黎、柏林、紐約等工業城市。為了在城市中獲得一席之地,他們必須沒日沒夜地工作。很多時候,工人們都必須每天工作14至16,甚至是18個小時。在這樣長時間工作的折磨下,工人們的健康狀況普遍堪憂,因為疲勞產生的工作事故更是時有發生。更為重要的是,每天超長的工作時間剝奪了工人作為人的本質。如果人們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休息,那麽人和機器又有什麽區別呢?隨著工人階級的不斷發展與壯大,社會主義運動開始在歐洲興起。工人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也要像一個人一樣有尊嚴地活著。他們開始向當時的社會發起挑戰,向資本家們發起挑戰。
莫裏茨·布羅梅就是這一批工人的代表。布羅梅於1873年出生在德國圖林根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鐵路工人,同時也是一名積極的社會民主黨人。他自己則是一名鋼鐵工人,從小受到他父親的熏陶,自然也支持社會民主主義。1903年,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他正在治療自己的肺結核。在這難得的閑暇時光裏,他決定提筆寫下自己的自傳。十九世紀的工人普遍文化水平還不高,寫下了自傳的更是鳳毛麟角。從他留下的文字裏,我們得以一窺那時工人的訴求。布羅梅在自己的自傳裏記錄了一個典型的勞動者形象:他的嶽父。他的嶽父一輩子都在圖林根的一個林場中工作,每天都要進行重體力勞動。每天從天不亮就要出門去砍樹、修剪樹枝、種樹、挖樹樁。等到太陽下山才能回家,隻為了一點微薄的工資。而在夏天,林場上無事可做時,他就必須到附近貴族的莊園中去勞作。他每個周日都必須躺在家裏休息,完全沒有餘力做其他事情。“他已經年近古稀了,卻還是要每天做這樣的工作。”布羅梅不無歎息地寫到。
1853年美國一間工廠給其女工準備的每日時刻表。在表的上方明確地寫著“由此安排,可以確保全年的日平均工作時長達到11小時”這張表上不要說雙休日,連單休日都沒有。唯一的休息就是每周六工人們可以提早一到兩個小時下班。但是布羅梅自己也知道,他屬於新一代的工人,他無法像自己的嶽父一樣生活。“新時代的工人有更多的需求!他要求享受生活的樂趣。他想要提升自己!”布羅梅寫下了自己既樸素又真誠的願望。《邁向八小時工作製》“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閑、八小時睡眠”這一口號,最早是由著名的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於1817年提出的。在工人們普遍要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那個年代,這句口號仿佛是癡人說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邁出這第一步的,是法國的工人和社會主義者。
1848年初的法國,正在七月王朝的統治之下。七月王朝本質上是一個大資產階級的保守政權,經濟政策偏向大資產階級及壟斷企業,政治外交上也保守而軟弱,沒什麽建樹。因此法國的中產階級和自由主義者一直期望可以發動革命,建立共和國。為此,他們需要團結當時逐漸壯大起來的工人階級以及社會主義者。因此,當1848年二月革命成功,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後,自然要回饋工人階級的支持。這一回饋的具體體現就是革命後不久,政府於1848年3月2日發布的政令:
“鑒於每日過長的手工勞作不光會損害工人的健康,更會影響他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傷害他們作為人的尊嚴;共和國臨時政府宣布將每日的工作時長減少一小時:在巴黎由每日11小時減少為10小時,在地方各省則由每日12小時減少為11小時。”每日工作10小時,沒有雙休日。這在現在的我們看來完全就是血汗工廠的排班表,但是對於當時的工人來說已經是一個勝利了。巴黎的街頭,工人們為此高呼“共和國萬歲!”
事實上,此前的法國根本沒有全國性的工時法案。各個城鎮,甚至各個工廠都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刻表。所以實際上政令代表的實際意義要遠遠超過其字麵上表達的“每日工作時長減少一小時”。這是法國政府在曆史上第一次發布全國性的工時法案,而十小時或十一小時工作日在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來看,絕對是一種進步。但是,這樣的進步還是遠遠不夠的。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即便英國及法國等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十九世紀中期都陸續確立了十小時工作製,工廠主們總是有辦法迫使勞工們超額勞動。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就記錄了當時英國工廠主普遍采用的伎倆:
“狡猾的工廠主在早晨6點前1刻就開工,有時還要早些,有時稍晚些,晚上6點過1刻才收工,有時稍早些,有時還要晚些。他把名義上規定的半小時早飯時間前後各侵占5分鍾,一小時午飯時間前後各侵占10分鍾。星期六下午到2點過1刻才收工,有時稍早些,有時還要晚些。這樣他就賺到:星期一至星期五:早6時前15分鍾、晚6時後15分鍾、早飯10分鍾、午飯20分鍾,即60分鍾/日,5日共計:300分鍾;星期六:早6時前15分鍾、早飯10分鍾、下午2時後15分鍾;1周共計:340分鍾。也就是說,每周多出來5小時40分鍾,每年以50個勞動周計算(除掉2周作為節日或因故停工),共為27個工作日。”
1866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一國際會議上,第一次將爭取八小時工作製寫進了決議中。這也是八小時工作製第一次成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工人們共同爭取的目標。此後,歐美各地的工人和社會主義者頻頻舉行支持八小時工作製的遊行。這在許多當時的政府官員和資本家們看來,成了工人階級貪得無厭的體現,引發了政府的強烈反彈。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工人們走上街頭,舉行支持八小時工作製的遊行。遊行進行到5月3日時,芝加哥警察開始介入並強力鎮壓,開槍打死了兩名示威人員。此後,在5月4日,工人們聚集在芝加哥的幹草市場廣場,抗議警察的暴力行徑。最終事件演變為暴力衝突,總共造成7名警察及4名遊行人員死亡。史稱幹草市場事件。
1889年7月,第二國際在巴黎會議上決定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節日也延續至今,到現在依舊是中國的法定假日。而北美國家不是五一而是九月的一天。此後,隨著工人抗爭的不斷進行,不少被迫實行八小時工作製的工廠主和資本家發現,給予工人充足的休息和娛樂時間實際上可以提高經濟的運行效率,是一件雙贏的事情。1902年,芝加哥的公會和企業主們向美國工業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他們在報告中激動地表示,自從實行了8小時工作製以來,工人們的勞動熱情和勞動效率都提高了許多,工廠的產出甚至比過去實行10小時工作製時還多。同樣的報告像雪片一樣從美國各地飄向華盛頓。1914年,福特汽車公司正式在其工廠中實行8小時工作製,兩年後,8小時工作製正式在美國以聯邦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歐美主要的工業國家普遍都是二十世紀的頭一個二十年內完成了8小時工作製的立法。
法國總工會宣傳8小時工作製的海報。左邊的畫像體現長時間的工作會導致人們家庭破裂、生活痛苦、最終墮入酗酒的深淵;右邊的畫像則表現了8小時工作製下幸福、健康、快樂的工人形象。法國於1919年確立了8小時工作製。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明文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製度。”這是全世界的勞動者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爭取到的權益。而且實踐也證明,8小時工作製不光可以保證員工的健康,也可以提升企業的效率,使勞資雙方獲得雙贏。
謝謝留言!
美國大資本家福特嚐到了八小時工作製的甜頭。
中國資本家馬雲對“996”工作製的看法是八小時工作製建立前資本家們的說法,事實上,“996”工作製要求下的工作時長已經嚴重超出《勞動法》對工時的規定。同時也是資本家先輩們的忽悠之說。
按照中國的勞動法律法規:我國的標準工時為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0小時。
八小時工作製其實最早由空想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於1817年8月提出。他還提出了一個口號,“8小時勞動, 8小時休閑, 8個小時休息”。羅伯特是八小時工作製的提出者,但真正將這一製度落實到所有人依靠的卻是廣大工人群眾和工會的持續鬥爭,八小時工作製才成為被世界廣泛接受的工時製度。
隨著工業革命快速鋪開。工廠殘酷、勞資矛盾緊張。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在西方的快速鋪開,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被卷入了這場浪潮之中。不過,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在農業時代,人們壓根兒沒有工作時間這個概念,靠天吃飯嘛,當然是有體力就上工,累了就歇歇,趕上刮風下雨幹脆休假。
一旦從農民變成工人,工作的對象從土地變為機器,這事就變了。因為與人工作一段時間需要休息不同,機器是可以持續運轉的,很多機器甚至必須盡量減少停機次數以延長使用壽命。所以,在這種“人服侍機器”的工廠裏,工人的上班時間被拉長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在當時的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
馬薩諸塞州一個鞋廠的監工說:讓一個身強力壯體格健全的18歲小夥子,在這裏的任何一架機器旁邊工作,我能夠使他在22歲時頭發變成灰白。當時的工廠之殘酷、勞資矛盾之緊張可見一斑。
1877年北美的五一大罷工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當時工人們喊出的口號正是:“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八小時工作製”的概念。那麽,這次聲勢浩大的五一大罷工是否真的給美國工人爭來了“八小時工作製”呢?這實在很難說:的確,在工人的龐大壓力下,美國政府迅速推出法案,規定企業需執行八小時工作製。但問題是這紙法令很難落到實處——與籠統的法律相比,企業主們永遠是精明而狡猾的,在法案推出後,很多工廠迅速推出了“計件工資”製度,即——你能拿到多少工資,是按完成多少工作量來結算的。在這種製度下,你可以每天隻幹八小時,但代價是能拿到的工資根本不夠養家,所以大多數工人到頭來還是得被迫“自願”加班,以便填飽肚子。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八小時工作製將永遠隻是個空想。好在後來,一個“奇跡”出現了。
第一個執行八小時工作製的工廠是1914年開張的福特汽車公司。令當時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開辦該公司的老板福特,不但嚴格遵守八小時工作製,甚至嚴令禁止工人們超時工作以換取加班費。福特甚至數次在廠區發表演講,要求工人們“有時間多陪陪老婆孩子,做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他還許諾工人少加班不會影響工資——這倒是真的,福特公司給工人的日薪是每天五美元,是當時美國其他工廠的兩倍。再到後來,福特公司招聘時甚至定了條規矩:隻要那些有家有室的男青年來做工,而不招收那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大量空餘時間的單身漢。
事實上在這個“慈善舉動”的背後,隱藏著福特作為企業家的精明算計:別忘了,福特的公司是第一家引入流水線模式生產的企業,工廠正是在他手中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式製作向流水線大生產的轉型。這個轉型意味著工廠對工人的要求發生了質變——在流水線上,每個工人必須高度集中精力,不斷完成重複動作。這個工作是相當累人而且容不得半點馬虎的,一旦有一個環節的工人因為勞累過度而出了差池,很可能意味著當天的所有產品都將報廢,這個損失,靠多剝削一點工人加班時間可是補不回來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福特有什麽辦法能讓工人集中精力呢?當然是主動要求他們嚴格遵守休息時間,以期上班時能減少差錯。
生產方式的革命,帶來工作方式的轉變,這其實才是“八小時工作製”得以鋪開的真正原因。無論是舊式工廠監工殘酷的獨白,還是福特老板感人至深的演講,在這些不同言辭的背後,是技術的鐵律在決定他們的行動。這個道理未來恐怕依然適用。國際勞工組織在1919年確立八小時工作日。作為聯合國係統曆史最悠久的專門機構之一,國際勞工組織在2019年迎來了成立100周年華誕。其最初的願景是為工人、雇主和政府建立一個基於社會正義的和平世界。過去一個世紀中,勞工組織在促進體麵勞動、保護勞工權益、保護弱勢群體和婦女權益以及消除童工現象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勞工組織最先通過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行業)工時公約》在全球確立了八小時工作日以及最低休息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8小時工作製被1919年10月國際勞工會議所承認。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也實行這一製度。國際勞工組織1946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目前擁有187個成員國。國際勞工組織1935年通過了《40小時工作周公約(1935)》(第47號),作出了40小時工作周的決議。962年國際勞工組織理事會又提出縮短工時建議書,這個建議書規定了縮短工時的一般原則:在適宜時,逐步縮短正常的工時,以便達到40小時工作周的社會標準,並在縮短工作時間的同時不減少工人的工資。同時指出,各國應根據不同經濟和社會條件以及國家慣例,逐步縮短正常工時,保證其貫徹實施。八小時工作製,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長期鬥爭的結果。百年奮鬥的成果,豈可輕易讓中國資本家馬雲們輕易摧毀?
美國勞工法規定了每天8小時工作製,多了就需要付加班費,1.5-2倍工資水平。
但是這個勞工法有exemption,就是適應性問題,經理人員屬於exempt status,具有這種status的人不適用勞工法的很多規定,所以叫exempt status,exempt from the labor law。
當然工作時間就不以8小時為限,超過了當然沒有加班費,一分錢都沒有。再有就是不許加入工會,因為工會是基於勞工法對員工的保護規定而存在的,你不受勞工法規範,也就沒有權利加入工會(實際上也是因為工會沒有權利保護你,對你沒有意義)。
具有exempt status的員工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你的工作性質不是重複性的,而且需要動腦子想問題,發現解決方法。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麽這種人不能有加班費的原因,你坐在那裏思考,我知道你是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走神兒?而顯然具有規律性勞動的人就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你在生產線工作,勞動貢獻大家都能看到。
除了經理人員具有exempt status,美國還有誰具有這個status?
所有高科技行業裏的人,除非你是高科技工廠生產線上工作的。因為你的工作性質也是具有同樣特點,你坐在辦公室一天寫10行code,並不意味比他人寫100行對公司的貢獻小,也就是你的工作無法量化。
如果你在高科技行業工作過,應該知道美國高科技公司裏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16小時,這還不是在緊張的時候,比如release的階段(22-24小時)。這都是沒有加班費的。你也容易理解為什麽在高科技行業沒有工會,因為即使成立也無法提供對員工的保護,沒意義。
日本就不提了,比美國人工作時間更長。國內996現象其實並不稀奇,也不過分,行業特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