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
在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後, 毛澤東全副精力集中到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新的戰爭規律。
從中國人民誌願軍過江那一天起,毛澤東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朝鮮戰場了。毛澤東一生中指揮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統率過幾百萬大軍同時在幾個戰場上與敵人作戰,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他有高人一籌的戰略指導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但是,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對他來說畢竟是一個新的課題。這是在一個新的戰場上——國外戰場上,同一個新的敵人——具有高度現代化裝備的美國軍隊作戰。怎樣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新勝利,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和總結新的經驗。
(1) 首戰告捷。
抗美援朝戰爭怎麽打法?
當時的朝鮮戰局十分嚴峻。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後,分三路北進。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在占領元山和平壤之後,先東西對進,打通聯係,然後向鴨綠江邊推進。
還在誌願軍出兵前夕,毛澤東和彭德懷等研究敵情後商定:利用敵人東西對進的時機,誌願軍在朝鮮半島細腰部(又稱蜂腰部)地區以北構築兩道至三道防禦陣線。如果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麵分割殲滅之;如果平壤美軍、元山南朝鮮軍兩路來攻,則打孤立較薄弱一路。在六個月內,如敵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則我軍也不打平壤元山。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具有壓倒優勢之後,再去攻平壤元山。這就是說,六個月後再談攻擊問題。
然而,誌願軍渡江後,情況發生很大變化,完全不象原設想的樣子。麥克阿瑟改變了東西對進的計劃。美軍和南朝鮮軍分為東西兩路,大舉北進,速度甚快,直向中蘇邊境逼近。原定阻敵方案已不適用。
根據敵情變化,毛澤東迅速改變作戰部署。10月21日淩晨2時30分他致電彭德懷等正式下達第一次戰役的部署。他看出麥克阿瑟在戰略判斷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即“美偽均未料到我誌願軍會參戰,故敢於分散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他斷定“此次是殲滅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毛澤東致彭德懷等電,手稿,1950年10月21日)過了一個小時,毛澤東又電告鄧華等:“現在是爭取戰機問題,是在幾天之內完成戰役部署以便幾天之後開始作戰的問題,,而不是先有一個時期部署防禦然後再談攻擊的問題。”(毛澤東致鄧華電,手稿,1950年10月21日)
初戰必勝。這對出國作戰的誌願軍來說尤其重要。第一仗能不能打勝,將決定誌願軍入朝後能不能站得住腳。在那些日子裏,毛澤東過著十分緊張的生活。據他的機要秘書回憶,有一段時間,毛澤東半個多月沒有下床,就在床上工作、吃飯,睡眠極少。他每天批閱大量材料,有來自前方的電報,有來自各方麵的情報,一個接著一個,這些電報和材料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毛澤東手裏。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毛澤東要根據各方麵的情況加以分析,很快作出決斷,指導前方作戰。
毛澤東在指導第一次戰役部署中,對於如何打開朝鮮戰局,指導方針逐步考慮成熟。他在10月23日複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朝鮮戰局,就軍事方麵來說,決定於三點。第一,目前正在部署的戰役是否能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殲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偽軍師。此戰如果是一個大勝仗,則敵人將被迫作重新部署,立即處於被動地位;如果這次突然性的作戰勝利不大,使我不得不於陣前撤退,則形勢將改為於敵有利。第二,敵人飛機殺傷我之人員、妨礙我之活動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間行軍作戰做到很熟練的程度,則我軍可以繼續進行野戰及打許多孤立據點,如此便有迫使美國和我進行外交談判之可能;如果敵人飛機對我的傷亡和妨礙大得使我無法進行有利的作戰,則在我飛機條件尚未具備的半年至一年內,我軍將處於很困難的地位。第三,如果美國再調五個至十個師來朝鮮,而在這以前我軍又未能在運動戰中及打孤立據點的作戰中殲滅幾個美軍師及幾個偽軍師,則形勢也將於我不利;如果相反,則於我有利。以上這幾點,均可於此次戰役及爾後幾個月內獲得經驗和證明。總之,我們應當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毛澤東文集》第六卷第107、108頁)
毛澤東提出的這個戰略的和戰役的指導思想,對於誌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以及以後幾次戰役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敵進甚速,而我軍主力離預定開赴地區相距尚遠情況,10月23日,毛澤東電令鄧華等13兵團領導人迅速與彭德懷會合,在彭領導下決定戰役計劃。並囑:“敵進甚急,捕捉戰機最關緊要。兩三天內敵即可能發覺是我軍而有所處置,此時如我尚無統一全軍動作的處置,即將喪失戰機。”(毛澤東致鄧華電,手稿,1950年10月23日)彭德懷等研究了敵情,抓住戰機,靈活機動殲敵已刻不容緩。10月25日上午,我誌願軍第40軍一個團將南朝鮮軍一個加強營,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術,將其大部殲滅,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打響了震驚世界的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仗。但南朝鮮軍仍不吸取教訓,繼續分兵冒進。29日,誌願軍一個軍將冒進的兩處南朝鮮軍大部殲滅,取得初戰勝利。
但麥克阿瑟對誌願軍兵力仍估計不足,滿不在乎,以為中國隻是象征性的出兵,繼續命令後續部隊向中朝邊境推進。10月底,號稱“王牌軍”的美軍第一騎兵師一個團,冒進北渡清川江到達雲山。11月1日至3日,誌願軍部隊將其大部殲滅;同時,阻擊部隊又擊潰該師另一個團,並擊斃其團長。雲山戰鬥,誌願軍首創以劣勢裝備殲滅現代化裝備之敵的先例,狠刹了一下“王牌軍”的威風。使美軍等被迫全線撤退。我軍乘勝追殲逃軍,勝利結束第一次戰役。
5月5日一時,毛澤東複電彭同意休整部隊,並提出組織第二次戰役的指導思想。第一次戰役,誌願軍經過十三個晝夜艱苦作戰,殲敵一萬五千餘人,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2) 二戰全勝,我軍取得由防禦轉入進攻的主動權。
中國人民誌願軍突然出現在朝鮮戰場上,引起美國朝野種種猜測。麥克阿瑟則把賭注壓在阻止誌願軍繼續過鴨綠江上,提出“最後的攻勢”計劃:先有空軍摧毀鴨綠江上的所有橋梁和渡口,再發動地麵攻勢。(《麥克阿瑟回憶錄》第271-272頁)
毛澤東預見到一場新的惡戰不可避免。為加強東線力量,他在11月初決心調宋時輪率領的第九兵團入朝。11月5日,電告彭德懷鄧華:“江界、長津方麵應確定由宋兵團全力擔任,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為方針。爾後該兵團即由你處直接指揮,我們不遙製。”(《毛澤東傳》1949-1976 上卷 第130頁)
在取得第一次戰役勝利並決定加強東線兵力之後,11月13日,周恩來起草了毛澤東致斯大林的電報。毛澤東審閱時加寫了一段話,說:“據我的觀察,朝鮮的戰局,是可以轉變的。現在我誌願軍十六個師在朝鮮西北戰線方麵,已給了敵人第一個打擊,已經初步地立穩了腳跟,隻要能再給該線敵人(八個師)以一個至兩個較大的打擊,就能將該線的防禦局麵改變為進攻局麵,而這是有可能的。東北戰線方麵,我誌願軍僅有兩個師,敵人(五個師)還很猖獗,現正增派八個師去,準備給敵人一個打擊,轉變該線的戰局。”(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手稿,1950年10月13日)
11月中旬,第九兵團三個軍十二個師秘密入朝,在東線迅速完成戰役集結。這使誌願軍總兵力達到九個軍三十個師38萬餘人,並在東西兩線上都占有兵力上的優勢。而這時敵人仍低估中國在朝鮮的兵力。
從11月6日起,西線之敵開始試探性進攻,以摸清誌願軍兵力和意圖。誌願軍各部隊從清川江邊節節後退,故意向敵人示弱,還故意丟棄一些破舊槍械,以誘敵深入。麥克阿瑟果然中計,命令部隊向北冒進。24日,“聯合國軍”在東西兩線同時發動全麵進攻,目標直指鴨綠江邊的朔州、碧潼和朝鮮最高首腦機關所在地江界,宣布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11月25日,西線敵軍被誘至預定戰場。誌願軍即發起第二次戰役。當晚,恰逢月圓之夜。此是誌願軍最理想的夜戰天候。誌願軍西線部隊突然發起猛攻。一個軍分三路合擊孤立地暴露在誌願軍麵前位於德川的南朝鮮軍一個師。至26日晚,全殲該師五千餘人。誌願軍另一個軍也在寧遠等地殲滅南朝鮮軍另一個師大部。
誌願軍在德川、寧遠打開缺口後,正在進攻的清川江以西之敵,大部在原地停止行動,同誌願軍形成對峙狀態。這正是穿插分割殲敵的極好時機。彭德懷等立即按照毛澤東的電令,要求高部隊分割包圍,各個殲滅西線之敵。這樣,西線戰場形成敵我交錯的戰爭奇觀。從整個戰場的態勢看,敵軍處在誌願軍南北夾擊之中;但在三所裏、龍源裏的局部戰場,誌願軍又處於敵軍的南北夾擊之中,情況十分險峻。如果此兩地失守。清川江以西以北之敵將全部南逃,第二次戰役的殲敵目標便會落空。第38軍第113師終於頂住每日上百架次飛機的輪番轟炸,擊退一次又一次坦克、炮兵、步兵的協同攻擊,使南逃北援之敵相距不足一公裏卻始終不能會合,大震了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軍威。
在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沉重打擊下,驕橫一時的麥克阿瑟被迫承認:“這支小小的軍隊,在目前情況下,事實上是在不宣而戰的戰爭中麵對著整個中國。除非積極地、迅速地采取行動,勝利的希望是渺茫的。而實力不斷地損耗,以至最後全軍覆沒,那是可以預期的。”(《杜魯門回憶錄》第2卷 第460頁)他命令東西兩線軍隊於12月3日開始向三八線總退卻。
毛澤東立即命令西線部隊向平壤挺進,相機收複平壤。12月6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收複平壤。16日,將西線之敵全部趕到三八線以南。至此,除東部沿海的襄陽外,“聯合國軍”全部被趕到三八線以南。地二次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三萬六千餘人,其中美軍二萬四千餘人。誌願軍和人民軍取得了由防禦轉入進攻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