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軍事民主的絕妙之筆

(2020-07-20 17:52:55) 下一個

毛澤東軍事民主的絕妙之筆


抗美援朝戰爭,是毛澤東一生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但同時又是毛澤東軍事藝術、國際戰略乃至治國方略中的絕妙之筆。很多高喊民主的"民主人士"根本不懂民主為何物?  隻知西方選舉領導人就是"民主"了。說毛澤東、共產黨是"獨裁"實在是些無知的別有用心之徒。看毛澤東在要不要出兵抗美援朝這件大事上如何運用民主的方法,   聽取各方意見後最後集中決定,  下決心出兵抗美援朝。

(2) 第一次“波折”。

 以上電報所以未能發出,是因在書記處會議上,關於出兵問題遇到第一次“波折”。根據有關情況判斷,毛澤東這個電報很有可能是在十月二日下午召開書記處會議之前起草的,原準備在書記處會議作出出兵決定後發給斯大林。但在這次會議上,多數人不讚成出兵。毛澤東隻能把這份電報擱置下來,而將多數人的意見,通過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轉告斯大林。
 
在轉告斯大林的意見中,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表示:“關於這個問題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我們將舉行一次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的主要同誌都將出席”。(《毛澤東傳》1949-1976 上卷 第118頁)這說明,毛澤東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為這個問題最終而正確的解決,留下了回旋餘地。
 
十月四日下午,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毛、朱、劉、周、任、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陳雲、張聞天、彭德懷(會議中間趕到)、高崗。列項會議的有羅榮桓、林彪、鄧小平、饒淑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李富春、胡喬木、楊尚昆。
 
派誌願軍出國同美軍作戰,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牽動全局的大事。中國共產黨麵臨著一個新的重大抉擇:出兵,或者不出兵。會議一開始,毛澤東首先讓大家講講出兵的不利情況。與會者各抒己見。多數人不讚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理由主要是中國剛剛結束戰爭,經濟十分困難,亟待恢複;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還沒有進行,土匪、特務還沒有肅清;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更沒有製空權和製海權;在一些幹部和戰士中間存在著和平厭戰思想;擔心戰爭長期拖下去,我們負擔不起,等等。聽到大家的發言後,毛澤東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機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麽說,心裏也難過。”(《毛澤東傳》 1949-1976 上卷 第118頁)
 
(3) 二下決心。
 
會議進行中間,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彭德懷趕到了會場。因林彪不願掛帥出征,毛澤東要周恩來派飛機到西安將彭接回。10月5日上午,毛澤東派人將彭從北京飯店接到中南海毛澤東辦公室。毛澤東非常重視彭德懷的態度。他們兩人進行了一次傾心的交談。彭表示擁護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策。當毛澤東把掛帥出兵的重任交給彭德懷時,彭說:“我服從中央決定。”毛澤東略帶感慨地說:“這我就放心了。現在美軍已分路向三八線冒進,我們要盡快出兵,爭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請你擺擺你的看法。”(《毛澤東傳》1949-1976 上卷 第119頁)下午政治局擴大會議,仍有兩種意見。在別人發言之後,彭德懷講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同上)會議最後作出決定,由彭率誌願軍入朝作戰。
 
從10月2日到5日,中央開了三天會議。會上充分發揚民主,毛澤東盡管有了自己的主張,仍然認真聽取各種不同意見,讓大家把出兵不利和困難方麵充分地說出來,然後再說服大家。其實,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澤東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如聶榮臻所說,毛澤東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不是毛澤東好戰,問題是美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國境線上了,不打怎麽辦?(同上)後來毛澤東對金日成講起這件事,說:“我們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這麽一翻,那麽一翻,這麽一翻,那麽一翻,恩!最後還是決定了。”(毛澤東同金日成談話記錄,1970年10月10日)這是一個何等艱難、又何等民主的決策啊!
 
(4) 第二次“波折”。
 
10月8日這一天,周恩來和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秘密飛往蘇聯,同斯大林商談抗美援朝和蘇聯給予軍事物資支援,特別是提供空軍掩護問題。盡管中國共產黨已經決定出兵,但周恩來還是帶著兩種意見,出兵或者不出兵,去同斯大林商討的。如果中國出兵,那就要求蘇聯給予武器裝備和提供空中支援。
 
雙方談得並不順利。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其中說到,蘇聯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提出的飛機、坦克、大炮等項裝備,但是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才能出動空軍。事實上,斯大林擔心如果出動蘇聯空軍在朝鮮境內同美國交戰,將對蘇美關係造成嚴重後果。這樣,在中國抗美援朝的決策過程中又出現一個“波折”。
 
(5) 三下決心。
 
對斯大林的態度,毛澤東認為需要與政治局的同誌再次討論此事,以作定奪。10月13日,毛澤東就出兵問題與彭德懷、高崗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再一次商量。大家一致認為,即使蘇聯不出空軍支援,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我們仍應出兵援朝不變。當天,毛澤東即把這個決定電告周恩來:
 
“(一)與高崗、彭德懷二同誌及其他政治局同誌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誌願空軍就可以到達。六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隻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二)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製。
 
(三)真日(即11日)菲裏波夫(即斯大林)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隻要能用租借辦法,保持二十萬萬美圓預算用於經濟、文化等項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並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
 
(四)隻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誌願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隻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
 
(五)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傳》1949-1976 上卷 第121-122頁)
 
此電可以充分看出:第一,毛澤東下了極大決心出兵抗美援朝;第二,他為初戰必勝的戰略戰術作了科學的部署;第三,毛澤東特別關注又擔心的是兩點:其一,蘇聯提供武器裝備,是用租借辦法,還是用錢買。這是關係到用於國內建設和一般軍費的資金能否保證,從而影響國內經濟是否穩定的問題。其二,蘇聯能否真正做到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之內提供空軍支援。為此,毛澤東要周恩來在莫斯科再留幾天,與蘇聯就上述問題重新商定。
 
周恩來將毛澤東此電內容通過莫洛托夫轉達斯大林。斯大林回答:蘇聯將隻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斯大林這個決定,對中國出兵作戰十分不利,但毛澤東的決心沒有動搖。
 
此時,正值平壤告急。10月15日淩晨一時,毛澤東以周恩來名義起草一份轉交金日成電報。請派人到安東接引彭德懷與金日成會麵。於10月16日,彭德懷和高崗趕到安東,召開誌願軍師以上幹部大會,宣布毛主席黨中央關於出兵抗美援朝決定。
 
作為最高決策人毛澤東,此時更加冷靜而周密地考慮和布置一切重大問題,使出兵做到萬無一失。18日,毛澤東主持中央會議,在聽取周恩來和彭德懷的匯報後,把誌願軍入朝作戰的出動時間最後敲定下來。遂於當晚21時,電令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鄧華等:“四個軍及三個炮師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十九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四時即停止,五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須切實檢查。”(毛澤東致鄧華電,手稿,1950年10月18日)
 
從10月1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國出兵,到19日晚中國人民誌願軍過鴨綠江,僅僅18天。但對毛澤東來說,卻似乎走過一個漫長的路程。在這個決策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出現在他麵前。他要對世界大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對敵我友三方的情況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麵的了解。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要能應付自如,迅速作出決斷。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說服自己的戰友和同誌。這是多麽不容易!
 
對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策,彭德懷曾作過這樣的評價:“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複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曆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毛澤東傳》1949-1976 上卷 第125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ongbing199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aiwaiyouzi'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和留言!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樓主的詳情介紹 !在這種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也隻有毛偉人有能力和魄力來決定是打還是不打,當然強將手下無弱兵,毛領導下的將士們也是非常優秀的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