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一個工農兵學員的校園生活
《文革》中工農兵上大學是在文革中教育改革的一大創舉並取得了成功, 前後七年時間到改革開放後被迫取消. 隨後幾十年的控訴讓人們知道的隻是負麵! 今天上大學的現狀年輕學子們體會到了, 比較一下那時候工農兵上大學是啥情況, 多了解一些並無害處!
幾十年的控訴讓人們知道的最多的是"開後門”, 當今中國的”習大大"當時的父輩己下放接受勞動再教育了, 己不在位無權了, 他被"迫害"十五歲逃出北京求助親戚無門之下去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麵壁思過一年多下決心為了自己也為當地的村民好好幹! 再有了當地的村幹部和村民把他送去北京大學深造的!
那時大多數的工農兵學員是公平公正地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才被送去上大學, 而且大部分學成後都回到原單位工作的! 因為是初次嚐試當然一定會有不完善不全麵的地方需要改正和完善! 從結果看克服了在今天上大學中的許多弊端! 底層的百姓子弟同樣有機會被送去上大學, 不用擔心沒有錢上不起大學, 畢業了每個大學都能有工作都能學以致用..........!
改革開放複辟舊教育製度的考試後的幾年裏, 上大學的待遇延續了文革中工農兵上大學的待遇! 那批人上大學不用家裏化錢, 畢業後包分配工作! 學到的知識是免費的, 在大學裏吃住都是免費的, 包分配工作後拿著工資積累了工作經驗是自己的! 長本事了羽翅硬了滿世界去闖自己的幸福生活了! 然而又滿世界地吹自己有多能耐, 共產黨又有多壞! 有意思嗎?
《轉載》一個工農兵學員的校園生活
我生長在XX農村一個貧農家庭,母親早逝,父親是生產隊普通社員,1968年春進入高中讀書,被選為學校團委書記;1971年春高中畢業,就回鄉務農,同年年底在社員大會上被選為生產大隊會計;1972年春被人民公社社員和人民公社黨委推薦到華中師範學院數學係上大學。
我肩背著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挎包, 手提一個小行李包, 裏麵裝著簡單的日常用品和幾塊錢, 在父親和村幹部及部分鄰居的歡送下到了我們村的村口, 然後步行到了公共汽車站剩公共汽車再轉車來到了華中師範學校大門口.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和著熱烈奔放的《工農兵學員之歌》的旋律,在老師和七一屆老生的歡迎下,我們跨入了華中師範學院大門。
數學係黨委召開了隆重的歡迎大 會,係主任和各科任教老師到寢室來看望新學員,晚飯後係團委舉辦新老學員籃球賽和文藝聯歡晚會,在以後的幾天裏, 院團委統一組織新學員參觀了毛主席故居和"農講所"舊址,參觀"武鋼"、"武重”和武 漢展覽館。
而後進行基礎文化考試後進行分班。新學員間的考試成績差別不大,按專業分為三、四兩個連隊,不久改為七二(一)級和七二(二)級。每連三個排,我編在四連五排,不 久改為7205班,全班28名學員。
新學員中有的來自農村, 有的來自工廠, 還有一些來自解放軍, 他們穿著軍裝有四個口袋的, 有二個口袋的, 來自工廠的和四個口袋的軍人享受原單位的工資待遇, 農村來的和解放軍戰士學校發生活費, 吃和住宿都是免費的. 年齡大一些己結婚有的己有孩子, 大部分年輕的都是末婚的.
大約30%左右的是應屆高中畢業生,10% 左右直接從華師-附中、漢陽鐵中等重點高中選拔的定向培養生,餘下為往屆高中畢業生和部分六六屆﹑六七屆初中畢業生。在校期間學校明文規定是不準談戀愛的. 從農業生產第一線入學的同學大都當過 中小學民辦教師。
各屆次的學員在一起相處十分融恰,互相都是稱呼"ㄨㄨ同誌",從日常生活到聽課、討論、做作業、體育鍛煉,從未感到有什麽群際之間的差異和隔閡。不管是年紀大的, 有的是幹部. 有的是來自城市或是大工廠, 同農村來的相互之間都一視同認友好相處. 不管誰有困難或是難解的題都會相互幫忙和相助!
1974年下半年我祖母去世,同班的同學還給我家寄去過15元錢;平日裏同組同學之間相互幫忙洗被子;我為班上編創文藝節目,有的同學出黑扳報抄稿子;同學之間還相約到外麵去玩。一起做功課, 互相之間談心交流學習心得. 就如一個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一樣!
當年大專院校均實行供給製度,工礦和部隊學員帶薪學習,其他同學按每人每月13.5元的夥食標準發一大張進餐券,另發5元錢零用。此外還可以憑學生證免費看病,到學院澡堂洗澡。
當 年大學的校園生活既緊湊又活躍。每天淩晨六點廣播起床號;六點半鍾全班集合做廣播體操,之後是晨讀;八點上課,中午午休;下午兩點上課或自學;五點半鍾以 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同學們發揮和鍛煉各自特長的第二課堂。
每當第一課堂的下課鈴聲一響,整個校園頓時沸騰了起來,大多數同學到操場跑步、打籃球,在房 前屋後的空地和馬路上打排球、羽毛球;有的值班打掃寢室、衛生間、教室、樓道和校園;有的寫字、畫畫、辦牆報;有的唱歌跳舞;我和班上另兩位同學參加數學 係管弦樂隊的排練。
每星期四上午政治學習,到大禮堂聽院長做政治報告,聽政治係、中文係、曆史係教授做儒法著作的學習輔導報告,或分組讀報和討論;每星期 六下午到本院南湖農場搞農業勞動,順便觀看將軍村的女兵操練和排練文藝節目;
星期六晚上是同學們最歡樂的時刻,早早吃過晚飯,我們就背著寢室裏的靠背椅, 三三兩兩到學院電影場占位子,談天說地,看電影。
星期天休息一天,有的在寢室忙活,有的上圖書館看書、寫文章,有的上街閑逛,有的會老鄉。
逢年過節請省歌 舞劇團、省說唱團、武漢歌舞劇院、武漢雜技團、勝利文工團、省軍區宣傳隊到學院大禮堂演出。
重大紀念日出專刊,組織院、係文藝會演,組織代表隊參加市、區 紀念活動。
我愛給專刊寫稿件,參加過1972年6月武昌區紀念毛主席民兵“三落實”指示發表十周年的肩搶操演比賽和1974年7月武漢市紀念毛主席7•16暢遊長江八周年的橫渡長江活動。
每年7月24日和8月24日放暑假,有的留校攻讀,有的回家自習和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春節放10天寒假,過完年就返校上課。
當 年數學係的課程設置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和中學教改的需要,以服務工農業生產為落腳點,注重培養學員正確的思想方法,注重專業理論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
公 共課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哲學、政治經濟學和曆史、地理。
其中哲學課除講授馬列主義哲學原理之外,還針對專業特點專門開設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和馬克思的《數學手 稿》的講座;
曆史課側重於中國數學史的講授。
專業理論課的主要教材有《中學數學研究》(兩冊)、 《數學分析》(四冊)、《高等代數》(兩冊);應用數學課的主要教材有《常用數理統計》、《畫法幾何學與機械製圖》、《農村測量》、《算法語言初步》、 《最優化數學方法》各一冊;
同時還針對數學與力學、機電及無線電的密切聯係,開設了力學、機電、無線電等課程。學習方式除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討論和 練習外,還結合本院工廠、農場﹑實驗室的生產和實驗進行對照學習,到廠校、社校掛鉤的廠礦和社隊聆聽專場講座和參加“三結合”攻關試驗。
這樣設置的好處是 既能鞏固學員所學的理論知識,也能增強其實際操作能力,使其除具備一般大學生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能勞動、會測算、製圖、測量、開拖拉機、裝收音機等,更重 要的是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臨畢業的那一學期,先由係主任和幾位與企業技術部門長期合作的老師開過幾個應用數學講座課,而後便奔赴全省各地實習。
我們小分隊共9人, 我是聯係人,教高等代數的周教授隨隊指導。
我們先到XX新華路紅星製革廠推廣優先法,並用正交式驗幫助該廠解決了皮革塗料的配方問題,接著便深入到XX縣 XX人民公社農機廠、紅蘇大隊、XX高中和農中實習,向工人、農民和一線的教師學習生產經驗和教學方法。
白天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和教學,同工廠的技術小組和生 產隊的植保小組成員一起研究技術和辦牆報,晚上批判資產階級法權、排練文藝節目、開聯歡晚會。
期間還應邀到XX縣氣象站幫助分析氣象資料,完成了XX人民公社 計劃修建的紅蘇渠工程的測量和設計任務。
我在華師數學係學習成績一般般,最多算個中等,但自認為教專科數學或工科院校的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的功底還是有的。畢業後分配到XX師範函授部,負責高師數理函授工作。
報到僅一個月,縣教育局就通知辦一期正交試驗培訓班,各公社高中數學組長、骨幹教師或函授站長40多人參加培訓,由我主講5天的理論課,XX另一位數學教師帶學員到田間講半天實踐課,在XX數學界一炮打響。
接著在本縣XX、XX兩個人民公社各辦了一個高師函授班,各有30多名初、高中數學教師參加學習。我每個星期三和星期六趕到這兩個點上各上一天課,講數理統計和最優化數學方法,很受學員歡迎。
977年初冬恢複高考時,我又被抽去給應考社會青年複習班講高中教學,之後還教過1978、1979兩屆高中畢業班數學,被遴選為全縣數學示範課教師。
1980年5月參加中國社科院全國統考,除考外語、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之外,還考曆史唯物主義與社會學、高等數學、統計學原理等,被XX省社科院錄取為社會學實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