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隻為放手-- 諾蘭的電影與喪子的林肯
(2017-10-14 06:14:38)
下一個
看諾蘭的新片《敦克爾克》時剛好在讀George Saunders(喬治·桑德斯)的【Lincoln in the Bardo】(林肯在中陰)。兩個毫不相幹的故事,隻是都關乎戰爭與生死。
一直喜歡諾蘭的電影,喜歡他非線性講的故事,仿佛將時空折疊出一版生死拚圖。《記憶碎片》(Memento)裏,Guy Pierce隻有十五分鍾的記憶力。那些個15分鍾便是環環相扣的迷局,讓他對愛妻之死無法釋懷,掙紮在在愛和痛之間。(據說,諾蘭剪輯過一版順敘的Memento,倒真好奇是什麽樣子的。)愛,失去,放手,都是諾蘭喜歡的話題。《盜夢空間》(Inception)裏的小李在人間地獄中徘徊,難以割舍,無法抉擇。而《星際迷航》(Interstellar)裏,即使迷失在另一個時空裏,馬修·麥康納也從未放棄尋找回家的路。在大師手裏,這些古老的話題總可以被寫出新意。即便是《敦克爾克》這樣連結局都鐵定的故事,諾蘭仍能將時間錯位交疊,讓陸海空的逃生救生之旅同時進行,精彩異常。
George Saunders 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家,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其實也很短)【Lincoln in the Bardo】之主人公是美國最受人愛戴的林肯總統。關於林肯的作品多如牛毛,前兩年根據傳記改編的斯比爾伯格的電影《林肯》就曾圈粉無數。此書描述的時間也是涉及最多的南北戰爭時期。凡此種種,如何出新?更何況林肯已被供於神壇之上,如何可以寫得走心?
其實出新還容易些,林肯已經在小說和電影裏做過大戰吸血鬼的英雄了 (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Saunders讓林肯走下神壇,讓讀者真切地感受他豐富的內心世界的手法,居然和《林肯大戰吸血鬼》一書有點異曲同工。
南北戰爭讓美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大批的年輕人戰死。正是此時,林肯最愛的小兒子病死了。他葬了愛子,痛不欲生,回到墓地一看再看。Bardo一詞來自藏文佛語,指非生非死的"中有" 或"中陰",是生命輪回中,死後到重生前的存在狀態。在小說裏,墓地裏"生活著"許多處在"中陰"的魂靈,他們不肯走向下一站,一個個在執著留戀中自欺欺人。小說便是通過這些可以短暫地依附在活人體內的魂靈,來展示林肯的內心,感受他怎樣在痛苦猶疑中,堅定必戰的決心,將他人的兒子們送給死亡。這樣的奇特寫法,有點像諾蘭的電影,也可以算作另類的時空穿越吧。
穿越時空,隻為見證愛,見證放手的艱難。
跳躍是因為我就隻會蜻蜓點水,寫深寫細太花功夫腦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