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0)
最近,拚多多的廣告鋪天蓋地,氣勢淩厲,一波又一波的大撒幣,讓人目瞪口呆。國內雙11的那種搶購熱潮,終於漫延到了美國。
朋友中議論不少,許多人揀到便宜,分享他們的收獲。
我也抵擋不住這難以抗拒的誘惑,湊熱鬧去玩了幾把,迷惑,亢奮,鬼使神差,慢慢的找不到北了。。。。
人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可沒想到,這裏真有一分價錢三分貨。你沒聽錯,便宜得離譜。
矽穀許多人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購買商品講究品牌。拚多多推出的小商品,顯然過不了他們心裏的那杆稱。
不為低價折腰,不為凡心所動----“便宜沒好貨”!,遠離蠅頭小利的誘惑。
還記得去年十月。我在朋友圈裏。發出拚多多來美國的消息。
有人這樣回應,全是垃圾,不買!
我開玩笑說,抗擊通膨,匹夫有責!於是他回答說,那就買。
拚多多的東西,真的質量很差?多是垃圾嗎?
為證實這一點,我先後在拚多多買了十多單東西。其中有鞋子,衣服,小五星,小工具,各種消耗品,配件。也買了一些10~20美元的,聖誕節用的雷射燈。行車記錄儀。五花八門。
從我開箱的結果來看,經濟實用,物有所值,質量尚可,總體還行。
除了一個能測量心跳血壓的手表,藍牙不工作;半打襪子,尺寸不對。可以90天免費退貨,或無需退貨,直接打折退款。
並不像有些人所傳說的,都是垃圾。
那一陣我有點中了“邪”,向熟人一一推薦。同事們回家告知太太。各自試著先買了些廚衛用品,七到十天收到貨後,大多數人覺得還行。於是,有人開始上癮,一傳十,十傳百。。。
前幾天,在公司碰到一位華裔高管。他跟我說,謝謝你推薦的拚多多,不錯。
我問他買了些什麽?他說,鞋子,還有些日用百貨。真是物廉價美。
說真的,國內的製鞋業的確是令人刮目相看。許多國際品牌都在中國代工,貼牌外銷。這麽多年工廠穩定發展,質量達標,而且產能過剩。記得國內電視曾經采訪過耐克的代工廠,他們的出廠價是20美元上下。
廠家自主品牌的鞋子,無需貼牌費, 沒有倉儲物流及中間人的費用,在拚多多以出廠價銷售,著實讓我們這些不在意名牌的人,眼睛一亮。
我覺得,拚多多對美國大多數中低收入的人群來說,是場及時雨。在通貨膨脹高漲的現在,對低收入的家庭有所幫助。中美脫鉤,對中國的民生產品,還得網開一麵。
可是這樣競爭,全無利潤可言,他們能撐多久呢?這銷售套路,賠本賺吆喝,同時
有傾銷之嫌,實在困惑。
可轉念一想,眼見鷸蚌相爭,漁翁就別顧著吃瓜啦。
我留意了一下,業界的一些內行人做的點評和討論。
原來打開海外新市場,是要開發成本的。獲得每個有效用戶,大約平均要花費30美元。計劃狂砸十億!他們覺得這筆費用不如直接給用戶更實惠。
記得拚多多剛開始的時候,廣告打的並不多。所以那個段時間,用戶得到的東西確實便宜得嚇人。
兩三個月以後。拚多多的廣告全麵鋪開。APP下載量迅速上升。折扣也有所調整,改為精準推送。。
還是好奇,除了華人,不知他們收獲了多少美國客戶?
拚多多是在國內迅速崛起的一個商業平台。初創時主要是麵向農村和小城市。他們在阿裏巴巴和京東的夾縫中殺出了一條血路,迅速地壯大成長。拚多多是一個獨創的商業模式,"It is a different animal".這話不假。
拚多多來美國,並沒有直接複製在國內的經驗。它們與阿裏巴巴(海外)有所不同。我曾經到阿裏巴巴的網站上看過。那裏的標價。讓人看不懂。計量單位自行其事,不合國外行情。關鍵是運費。高得嚇人。
而拚多多基本上與美國亞馬遜采購方式沒有什麽很大區別。價格比亞馬遜便宜。頭三單免運費。90天包退。一般七至十天就可以到貨。直接叫板美國電商老大亞馬遜,是條漢子唉!
一些亞馬遜的零售商,他們發現Temu與他們拿貨的價錢幾乎一致。這樣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意。不少人迅速停止了在亞馬遜上的生意。想方設法與拚多多建立商業關係。開始嚐試做帶貨直播。
大家可以看看這位電商是怎麽說的,許多事情就清楚了。視頻略長,可從第六分鍾開始看。
【本文純屬娛樂。血拚有風險,入市需小心】
它的商品基本沒品牌,質量有不行的,但我能接受。我用VISA。
你說的100美元獎勵,我沒碰到,估計是浮動的。你如果有疑慮,先買10來20元試試。
朋友說,他退貨,要求填個表,然後告訴你,貨你就留著,不必寄回,直接退款。也許會扣兩到三成費用。你試試吧。
這兩個平台,亞馬遜是要求賣家在美國鋪倉,美國發貨,他代收款,收管理費;拚多多是,出廠就買斷,以後的倉儲物流全包。
中國賣家多在深圳。他們中不少開始加入拚多多。
據悉,目前是他們市場開發期,不賺錢,有開發預算,貼10億。
等補貼用完,根據市場情況,會有變化的。
謝謝喬兄經驗介紹,周末愉快!
有競爭對我們消費者是好事,的確如此。
我前一陣改造院子,木螺絲用量不小,HD很貴。拚多多是三分之一的價。
其實近二十年,我們在美國買的許多東西已經是made in China.區別是美國品牌有監製,拚多多的沒有品牌。
其實,拚多多在國內是另一種團購玩法,讓不少人著迷。
我買東西非常小心謹慎,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兩個方麵考慮。一是怕家裏垃圾多。二是怕丟垃圾汙染環境。其實,回頭看,自己已經非常小心了,買的東西,80%還是沒有用處的垃圾。:)
Cheap有cheap的代價。
【清華大學社會學係教授李強,在一次演講當中表示,工人買不起自己生產的商品,是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工人的工資太低了,他建議應該提高工人的工資待遇,為此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當初福特汽車為了讓自己的汽車能夠賣出去,首先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工人的工資,讓他們能夠買得起自己生產的汽車。
福特汽車是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當年的老福特為整個世界做出了三大貢獻,第1個就是生產流水線,第2個是提高工人工資,第3個就是每周五天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舉措,才讓美國出現了一個既有錢又有時間的中產階級。
老福特雖然是一個企業家,但他的夢想是能夠造出人人都買得起的汽車,但當時流水線上工人的工資非常低,為此導致很多工人離職,老福特不顧投資人與管理層的反對,將日新從2美元提高到了5美元,他認為作為一家汽車企業,應該要讓自己的員工也買得起汽車,所以要首先提高工人的工資,從此之後,果然每一位福特員工都可以憑借著自己的收入買得起一輛福特汽車了。
清華教授李強認為,我們自己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導致生產過剩,一是因為工人工資太低,消費不起這些產品,第2個是因為我們出口的價格很多竟然比國內價格還要便宜,就比如說茅台,在國內3000塊錢都一瓶難求,而在國外大概隻需要1000多塊錢就能夠買到,這些方麵都很不合理。】
“和開盲盒一樣,好玩”, 說得太對了!
比如我自己裝修用的 sand block https://www.temu.com/goods.html?_bg_fs=1&goods_id=601099512824315, 這套三元,比起當地店裏一個幾元用著沒啥不同,當時買的時候就想不好也可以用兩下,但真心好用,又超便宜。
衣服套,等其他的,反正隻要想到啥,都可以買到。小孩玩的貼紙,質量,呃,貼紙而已,有啥質量的。管他,偶爾玩玩一大包到家,和開盲盒一樣,好玩。
ps: 今天下午剛看到不遠的鄰居門口有個大橘色的包裹,哈哈一笑,temu, there you go
在文學城隨便點一個Temu的廣告,就連上了。
手機下載app也行。玩法跟AMAZON 一樣。
這個話題不太好說,有點敏感。鬥膽寫出來,準備被吐槽!
謝謝來訪。
好像目前局限於美國,看他們是否能站的住,打開局麵。
看來你是購物高手,懂得購物的門道。
我自己買的都是家裏DIY的東西。以前老想阿裏巴巴什麽時候在美國鋪貨。沒想到拚多多先來了。
對了,美國人買鞋都愛挑大一碼的,跟他們學,問題不大。
放下偏見,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