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多多會給美國帶來什麽?
文章來源: 喬寧2023-01-26 13:13:26

最近,拚多多的廣告鋪天蓋地,氣勢淩厲,一波又一波的大撒幣,讓人目瞪口呆。國內雙11的那種搶購熱潮,終於漫延到了美國。

朋友中議論不少,許多人揀到便宜,分享他們的收獲。

我也抵擋不住這難以抗拒的誘惑,湊熱鬧去玩了幾把,迷惑,亢奮,鬼使神差,慢慢的找不到北了。。。。

人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可沒想到,這裏真有一分價錢三分貨。你沒聽錯,便宜得離譜。

矽穀許多人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購買商品講究品牌。拚多多推出的小商品,顯然過不了他們心裏的那杆稱。

不為低價折腰,不為凡心所動----“便宜沒好貨”!,遠離蠅頭小利的誘惑。

還記得去年十月。我在朋友圈裏。發出拚多多來美國的消息。

有人這樣回應,全是垃圾,不買!

我開玩笑說,抗擊通膨,匹夫有責!於是他回答說,那就買。

拚多多的東西,真的質量很差?多是垃圾嗎?

為證實這一點,我先後在拚多多買了十多單東西。其中有鞋子,衣服,小五星,小工具,各種消耗品,配件。也買了一些10~20美元的,聖誕節用的雷射燈。行車記錄儀。五花八門。

從我開箱的結果來看,經濟實用,物有所值,質量尚可,總體還行。

除了一個能測量心跳血壓的手表,藍牙不工作;半打襪子,尺寸不對。可以90天免費退貨,或無需退貨,直接打折退款。

並不像有些人所傳說的,都是垃圾。

那一陣我有點中了“邪”,向熟人一一推薦。同事們回家告知太太。各自試著先買了些廚衛用品,七到十天收到貨後,大多數人覺得還行。於是,有人開始上癮,一傳十,十傳百。。。

前幾天,在公司碰到一位華裔高管。他跟我說,謝謝你推薦的拚多多,不錯。

我問他買了些什麽?他說,鞋子,還有些日用百貨。真是物廉價美。

說真的,國內的製鞋業的確是令人刮目相看。許多國際品牌都在中國代工,貼牌外銷。這麽多年工廠穩定發展,質量達標,而且產能過剩。記得國內電視曾經采訪過耐克的代工廠,他們的出廠價是20美元上下。

廠家自主品牌的鞋子,無需貼牌費, 沒有倉儲物流及中間人的費用,在拚多多以出廠價銷售,著實讓我們這些不在意名牌的人,眼睛一亮。

我覺得,拚多多對美國大多數中低收入的人群來說,是場及時雨。在通貨膨脹高漲的現在,對低收入的家庭有所幫助。中美脫鉤,對中國的民生產品,還得網開一麵。

可是這樣競爭,全無利潤可言,他們能撐多久呢?這銷售套路,賠本賺吆喝,同時

有傾銷之嫌,實在困惑。

可轉念一想,眼見鷸蚌相爭,漁翁就別顧著吃瓜啦。

我留意了一下,業界的一些內行人做的點評和討論。

原來打開海外新市場,是要開發成本的。獲得每個有效用戶,大約平均要花費30美元。計劃狂砸十億!他們覺得這筆費用不如直接給用戶更實惠。

記得拚多多剛開始的時候,廣告打的並不多。所以那個段時間,用戶得到的東西確實便宜得嚇人。

兩三個月以後。拚多多的廣告全麵鋪開。APP下載量迅速上升。折扣也有所調整,改為精準推送。。

還是好奇,除了華人,不知他們收獲了多少美國客戶?

 拚多多是在國內迅速崛起的一個商業平台。初創時主要是麵向農村和小城市。他們在阿裏巴巴和京東的夾縫中殺出了一條血路,迅速地壯大成長。拚多多是一個獨創的商業模式,"It is a different animal".這話不假。

拚多多來美國,並沒有直接複製在國內的經驗。它們與阿裏巴巴(海外)有所不同。我曾經到阿裏巴巴的網站上看過。那裏的標價。讓人看不懂。計量單位自行其事,不合國外行情。關鍵是運費。高得嚇人。

而拚多多基本上與美國亞馬遜采購方式沒有什麽很大區別。價格比亞馬遜便宜。頭三單免運費。90天包退。一般七至十天就可以到貨。直接叫板美國電商老大亞馬遜,是條漢子唉!

一些亞馬遜的零售商,他們發現Temu與他們拿貨的價錢幾乎一致。這樣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意。不少人迅速停止了在亞馬遜上的生意。想方設法與拚多多建立商業關係。開始嚐試做帶貨直播。

大家可以看看這位電商是怎麽說的,許多事情就清楚了。視頻略長,可從第六分鍾開始看。



【本文純屬娛樂。血拚有風險,入市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