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帶兒子去上第二節吉它課。當老師讓他彈上周布置的作業時,我聽出他彈得很好,比上課時彈得流暢順爾得多。單憑樂感,我知道他的音調和節奏都彈對了。我在心裏鬆了口氣,隨之而來的是更高的期盼。老師的話也印證了我這個外行的感覺:You surprised me. I didn't expect you doing so well. It seems you have natural talent and have good memory. then this time I will give you more homework. 聽老師這麽說,我心花怒放,僅僅在一個月前,我還認為這個小孩說學彈吉它就是一相情願,他不是玩音樂的料,就當抱個吉它擺個姿式打發時間吧。沒想到。。。這個小孩真是讓我越來越刮目相看了。
課程結束前,老師問他喜歡什麽樣的音樂,他可以按照他的喜好選擇一些樂曲教他彈。兒子聽了聳聳肩, I DON'T KNOW. 我說他告我說他喜歡經典的。這時他突然冒出:Japanese animation theme songs, Japanese popsong, Japanese idiot. 老師是個47歲的白人男子,模樣高大英俊,嗓音也富有磁性,感覺他應該喜歡披頭士BEATLES, 老鷹EAGLES. 而我也隻知道這些老牌的經典樂隊。我說我喜歡EAGLES, BEATLES, 教他彈一兩首他們的曲子。聽我這麽說,老師說他們的歌是他在參加樂隊表演,婚禮慶典上經常彈唱的。說完,他就即興彈唱了幾句,然後說因為前一天他一連唱了6小時,嗓音有點啞,讓我包含。我說我覺得他的聲音很APPEALING。 對我的讚揚他很受用,他表示感謝後,自信又歉和地笑納了。他讓兒子在手機上找出這樣的音樂讓他聽聽。兒子馬上找到,然後通過擴音器播放出來。一聽我嚇了一跳,兒子竟然喜歡聽這種類型的歌,這完全不是我的口味。歌是日文的,唱歌的是個日本小女生,樂曲節奏快,音調高,小女生聲音很尖,我擔心她的嗓子隨時會被唱裂。
老師認真聽完後,說: 這樂曲不是原聲吉它Acoustic guitar 彈得出來的,太過複雜。然後問兒子是否聽過這個俗語PHRASE: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解釋說“我們現在學的是原聲吉它,就要選擇學彈適合這種吉它演奏的樂曲。下麵兒子又放了Japanese idiot歌,也不是我喜歡的。但是再下一首卻回到了我喜歡的傳統:旋律平和流暢,如山中輕流的溪水,靈動卻讓人感覺寧靜。我欣喜地說“這是我喜歡的,PEACEFUL, CALM. 老師也這麽說。老師又說還有沒有其它喜歡的,兒子找到了《喀秋莎》。老師還是沒聽過,在網上播放出來的是一個高亢嘹亮的俄語男聲。我解釋說這是俄語老歌,在四五十年前的中國很流行,是屬於我父親那輩人的歌。感覺出老師對此歌不感冒,說這是紅歌,是二戰時期的歌,因為中蘇兩國交好。。。我隻管歌好不好聽,不管政治。。。
上完課回家的路上,我對他說”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用中國話說就是入鄉隨俗“,然後解釋了一番。隨後我問兒子那首很平靜的樂曲是哪來的?他說就是他玩的遊戲(原神Genshin impact)裏的配樂,遊戲是上海公司設計的,獲了大獎,配樂也獲了獎。那款遊戲在美國,中國,日本都很流行,一個月光手機上線玩的就賺了245MILLIONS dollars,一年賺了2BILLIONS。 裏麵的人物都是日本動漫形象。他因為這遊戲,才想著要學吉它,因為喜歡裏麵的動漫人物形象,才找到了嗶哩嗶哩裏的外國人學中文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他又告我:現在高中生裏很流行亞洲文化,會講中文,日本,衣服上印兩個中文日本都很時髦。他也自學了點日文,還和學校裏的日本同學朋友說了幾句。那個日本男孩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白人,日文不是很好,但在持續學習中。我又讓兒子說玩遊戲的壞處,他告我說那遊戲管不好自己就是變相賭博,遊戲免費,但玩下去,你要麽花錢,要麽花錢,有的人花了很多很多的錢。但他是沒事時才玩,有事就不玩了,也沒花錢。所以對於國內禁止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玩沒遊戲也是出於好意。畢竟小孩的自控能力差。。又說現在最流行的遊戲是美國和中國遊戲公司設計的,另一家上海遊戲公司設計的遊戲也在這裏很流行。
昨天他回家,又說課間在走廊裏時,一位高他一年級,同在高中遊泳隊裏的印度男生問他中文怎麽樣,說他打算開始學中文。我說你沒告訴他說你的中文好著呢,再曬一下你的中文屏幕手機和我用中文發送的信息。。。:)
另:和國內家裏聊天說起這些時,家人說遊戲就是電子鴉片,說這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吧,以前的輸出是單向的,現在是雙向的。
不過以美國人對音樂藝術的無知,可能會把“喀秋莎”當成婚禮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