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華書香

梅蘭品格誠為貴,華嶽情懷淡是真。我是一個愛敘叨故事的人,希望你同樣喜歡我的敘叨。我從黃河岸邊走來,已經走到了美利堅美麗的密西西比河畔。讓我們一起走過吧--走過昨天,今天和明天!
正文

女兒日本行的感悟

(2025-03-28 10:45:58) 下一個

世界真小,文化無界——女兒日本行的感悟

前幾天,女兒和她的女性朋友們踏上了日本的旅程,計劃在那裏待上兩周。從她們剛剛抵達東京的那一刻起,興奮之情便溢於言表。她們不斷給我發來視頻,分享東京的熱鬧與繁華。東京的人流如織,霓虹閃爍,而她們也迅速適應了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節奏。

剛開始,她們想要打Uber出行,卻發現價格不菲,於是很快學會了如何乘坐地鐵。日本的交通係統井然有序,四通八達,而在小巷中探尋地道的居酒屋、美食店,則成了她們每日的樂趣。她們驚喜地發現,日本的餐飲價格比美國更親民,而且美食種類繁多,精致美味,令人陶醉。

一次偶然的夜晚,她們走進了一家小酒吧,點了一些地道的日本海鮮,與周圍的食客攀談起來。讓她們驚訝的是,在這個異國他鄉的小酒吧裏,聚集的竟然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法國人、泰國人、俄羅斯人……起初大家用英語交流,可聊著聊著,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中文,而出乎意料的是,這群年輕人幾乎都能流利地用中文交談!

原來,他們大多是在中國深圳工作或做生意的外國人,趁著閑暇時間來日本旅遊。更令人驚喜的是,其中一位來自法國的小夥子,竟然是中法混血,而他的母親正是我們家鄉溫州人!這個巧合讓女兒感歎,世界竟是如此之小。

她們與這群年輕人暢談良久,聊到了各自的經曆,聊到了他們在中國的生活。那些外國朋友們紛紛表示,他們不僅喜歡中國的經濟機遇,更被中國的文化、語言、美食所吸引。有些人曾在深圳、上海甚至北京工作多年,對中國的風土人情了如指掌,甚至比許多中國年輕人還要熟悉。而如今,他們在另一個國家旅行,仍然不自覺地用中文溝通,這不僅是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更是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悄然傳播的一種體現。

女兒由此感慨,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的繁榮,更體現在人們對其語言、生活方式的喜愛。那些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的外國人,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橋梁,他們帶著對中國的熱愛,繼續向世界傳遞著這份情感。而與此同時,女兒也意識到,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在傳播中華文化,也在吸收著不同國家的優秀文化,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這讓我想到自己近年來的旅程。從歐洲到美國,再到澳大利亞,我一次次遇到中文流利的外國人。他們對中國充滿了向往,充滿了友好,這讓我深感欣慰。然而,反觀一些早年出國的華人,由於當年國內經濟尚未騰飛,他們的經曆往往局限於一地,對祖國的發展了解不深,甚至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遠不及這些外國友人。

如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文化交融的時代。我們既要走出去看世界,也要讓世界走進來了解我們。年輕的一代,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傳播文化,去理解彼此。文化從來不應有界限,而世界的精彩,正是在這樣的交流與碰撞中綻放光芒。

世界很大,也很小。走出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精彩。(作者 梅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梅華好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可以消除誤解,而這恰恰是當今世界所缺乏的。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祝同胞們無論在哪裏都有幸福!
GoneWithWind2 回複 悄悄話 很棒的文化認同之旅。不少華人否認故國的一切,看著真是讓人窒息。
PeonyInJuly 回複 悄悄話 梅華好分享。 去年夏天我從巴塞羅那機場飛北京的時候, 也是遇到了幾個歐洲的商人,飛北京然後去上海。 與他們聊,得知他們這些年在中國做生意。 似乎他們對中國的現狀了解比我這個中國人都多呢。同意文化交流的力量,還有be open-minded的重要, 對於異國異族要open-minded, 對於自己的母國也一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