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華書香

梅蘭品格誠為貴,華嶽情懷淡是真。我是一個愛敘叨故事的人,希望你同樣喜歡我的敘叨。我從黃河岸邊走來,已經走到了美利堅美麗的密西西比河畔。讓我們一起走過吧--走過昨天,今天和明天!
正文

愁死,鄉下人賺了美國人的錢

(2025-04-10 13:33:02) 下一個

 愁,鄉下人賺了美國人的錢       從“鄉下人”到副總統:J.D.萬斯與中美話語風波背後的複雜心理圖景

近日,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將中國人稱為“農民”(peasants),語氣之中似有貶意。這番言論迅速引發中國政府與網民的強烈反應,批評其言辭無禮、缺乏風度。然而,若將這句話放回萬斯本人的成長背景與心理軌跡中審視,也許我們可以讀出一個更複雜、更矛盾的內心世界。

J.D.萬斯出生於1984年俄亥俄州一個經濟拮據、家庭動蕩的社區。他成長於美國的“鏽帶地帶”,那是一片曾經的工業繁榮地,如今卻被全球化浪潮衝刷得幾乎麵目全非。他的母親長期深陷毒癮,父親缺位,他自小由外祖父母撫養長大,生活艱難而混亂。可以說,他是美國“草根階層”的典型代表——也正是他自己在自傳《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中所定義的“hillbilly”。

從這樣一個背景出發,萬斯通過自身奮鬥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躋身精英階層,最終成為美國副總統。這種跨階層、跨身份的飛躍,本身便是一段極具戲劇張力的勵誌故事。但也正因如此,他對“鄉下人”的身份是複雜的:既認同、也排斥;既自豪、也羞恥。

當他說出“中國人是農民,還賺美國人的錢”這句話時,表麵上似乎是一種經濟民族主義的攻擊姿態,但深層次或許更像是對自身成長背景的一種投射——那種“我們這些低賤出身的人也能翻身”的宣告,也可能隱含著對中國這個曾被視為“落後國家”的強勢崛起的一種扭曲的“認同”:你們和我一樣,出身低微,卻能成就偉業。

從這個角度看,這句話或許並非單純的貶低,更像是一種粗魯但真實的“敬意”,隻不過在政治語言中,少了修飾與克製,多了鋒芒和情緒。中國方麵當然有理由感到不快,因為作為一國副總統,這種措辭本就帶有強烈的外交冒犯意味。但如果稍加剖析,也許可以理解——這並不是一個精英傲慢的蔑視,而是一個“曾經的鄉巴佬”對另一個“正在成功的群體”的矛盾心理。

萬斯今年不過40歲,對於一個政壇新星來說,這個年齡承載著理想、野心,也未免帶著些許魯莽。他的“失言”是政治不成熟的體現,也是一種情緒化的真實表達。在一個全球語境愈發敏感的時代,這種話語往往會被放大、被誤解。但正是這種話語,也讓我們看到一個政治人物不加掩飾的內心——哪怕其中包含矛盾、衝突與不自知。

也許未來的J.D.萬斯會學會如何更好地用詞、如何在尊重與批評之間尋找平衡。但在這次風波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從美國底層走來的年輕政客,他麵對另一個“底層逆襲”的國家時所表現出的複雜心態。既是警惕,也是敬畏;既是批評,也是投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琪子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農民的翻身道情,愁死他們!
瘋老頭的副手,一臉的殺氣,就是一個流氓,他稱讚瘋老頭的語言,特惡心肉麻。
謝謝你的分享。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瞎分析啥?萬斯隻是在闡述事實。農民工不就是鄉巴佬?所有的中國人,包括農民工自己都沒有看得起農民這個稱呼,因為都知道農民在中國的低賤地位。以及誰造成的這一切。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觀察思考深刻。好文!
茵芯 回複 悄悄話 稱呼你老板是鄉巴佬,peasant, 看他怎麽反應。
Tern 回複 悄悄話 辱罵裏也能讀出來“敬意”,佩服。川粉愛屋及烏,shi上雕花的技能也是日新月異出神入化登峰造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