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的傳承 (時評溯源2016.08)
奧運會閉幕了,然一些值得品評的味道仍沒有消散。今天,不論勝負,隻聊傳承。
話題是由網上一個帖子引出的。對林李大戰,有人評論說:林丹這次的最大任務,就是在半決賽中盡可能消耗李宗偉的體力和精力,能多打一拍是一拍,即使輸了球,也得讓李在決賽中的威脅盡可能的小,保證中國奪金。有人反駁了:林丹既然有這等本事,消耗李做什麽,幹脆贏下來,中國的金牌不就穩拿了?為什麽要給失敗找借口?
不能說反駁的沒有道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覺得,林丹的失敗較之勝利,更是一種成功。
羽毛球男單,由於多年來超級丹史詩級的統治力,已經成了中國體育一塊不容他人染指的地盤。但是,規律不可違背,王者總會老去,33歲的林丹,裏約之旅,八成該是他的謝幕戰了,他現在最需要做的,不是贏球,而是傳承。
中國男單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王者,諶龍就是那個被命運選中的接班人。諶龍的實力有目共睹,但從出道起,就活在超級丹的陰影之下,輸贏都會被拿來比較,怎麽看都不順眼,還落得一個“軟慢”的惡名,顯然,這種狀態的球員,是無法讓人心服口服地接替王位的,很需要一個機會,為自己的破繭成蝶做注解,這次奧運,就是唯一一個這樣的機會。
如果林李大戰林丹贏了,與諶龍決戰,那麽不論輸贏,兩個人的位置都會很尷尬。林丹奪金,人們會說諶龍爛泥扶不上牆,連暮年的林丹都打不過,還能有什麽出息?況且,27歲的諶龍能不能等到四年後再正名的機會,大大是個未知數,男單後麵這些年,隻會是個群龍無首的局麵。諶龍奪金,人們會說中國內戰有什麽好講,冠軍不過是林丹看他可憐,有意送出來的,要是和外國人爭奪,還不照樣被打得灰頭土臉——如是,結局就是:林丹的王者之路,可能會有個更完美的終點,但他肩負的傳承使命,隻能徹底失敗,這,不是真正的王者願意看到的。
而李宗偉,世界排名第一,羽壇絕代雙驕的另一位,37次林李大戰的主角,馬來西亞的民族英雄,更是著名的“千年老二”,這次不僅是自己爭冠的最後機會,還肩負著為馬來西亞奪取史上奧運首金的重任,一路上來,殺紅了眼。這樣一位超級強者,正是諶龍決戰的絕佳對手,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和容讓,沒有一點一滴可以指摘的漏洞,不論什麽結果,過程都會是滿滿的含金量十足。更重要的是,諶龍贏了,沒有害怕、沒有畏縮、沒有讓壓力擊垮自己,在藍天之巔的的對決中,盡情揮灑洪荒之力,徹底終結了另一位王者一生的金牌夢想,也徹底突破了束縛心理的最後一道魔障。這樣的冠軍,他不能接替超級丹的王位,誰還可以?裏約的頒獎台,便是王者傳承的見證。
第37次林李大戰,兩人殺到了最後一刻,兩分之差分出輸贏。林丹當然有勝利的機會,我也不願說林丹故意讓球,我隻是說,林丹的失敗,也是偉大的,他隻是減少了新王登基的坎坷,卻沒有阻擋新王登基的曆程。
超級丹是偉大的,他的出現,是一種成功;他的征戰,是一種成功;他的謝幕,是一種成功;他的傳承,是一種成功;即使以後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裏,他的名字,已經被世界體育的曆史永恒銘記,這,更是一種成功。
中國,從來不缺少傳承的楷模,縱觀曆史,例子比比皆是。曹操、司馬昭的心思已經路人皆知了,為何仍要把尊享開國之君殊榮的機會讓給兒子?乾隆為什麽不把和珅抄家滅族,要留給嘉慶來做?毛主席為什麽不自己除掉四人幫,要等待華主席出手?他們的能力和經驗,其實勝過後來者無數,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如何為接班人創造立威的環境和條件,如何幫助他們盡快開創自己的新時代,體現出的,是王者之道長盛不衰的頂級智慧。
當然了,溫室裏的花朵,不經暴風驟雨,不能長成參天大樹,新王登了基,不經曆鐵馬冰河的廝殺,也同樣無法縱橫天下。真正的強者,不需要等待對手漸漸衰老,也不需要先輩的贈與和禪讓,能不能打下一片天地,終究還要靠自己,劉備傳位與阿鬥,留下的僅僅是千年的譏笑嘲諷,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歇後語。奧運會爭金奪銀,和平年代的戰爭,自是如此,世界之王的更替,動蕩時期的戰爭,更是如此。英國若沒有擊敗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等曆代海洋巨獸,曆史怎能記載日不落帝國的輝煌?美國若不是打垮了德日法西斯稱霸全球的瘋狂、磨倒了赤色蘇聯平分天下的宏願,今日的世界,又為何隻有一個超級大國?
也許有人說,體育就是純粹的體育,哪來這麽多陰謀論?這個嘛,如果陰謀能讓多數人看得懂,能讓多數人心悅誠服,所謂陰謀,便是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