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納罕尼河獨木獨之旅第六天,翻船指標

(2016-11-26 18:01:08) 下一個

我們營地的上麵靠河的地方是一麵巨大的石壁,石壁上有個洞口,裏麵就是著名的“瓦萊麗洞穴(Grotte Valerie)”。第一峽穀裏有兩百五十多個溶洞,其中的“瓦萊麗洞穴”最有名。它由總共兩公裏長的通道和多個大廳串成一體。其中有鍾乳石大廳,有個冰湖,有個冰瀑布。最奇特的是裏麵有一百多具大角羊的殘骸。這些羊根據同位素分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據專家分析這群羊可能是為躲避風暴而進入了這個山洞,失足掉下冰瀑被困在洞裏。現在洞口已經被鐵門鎖上,進洞需要申請特殊的許可證。事實上加拿大所有的國家公園裏的洞穴都不能隨便進。 (照片來自網絡)

 

上午去拉弗蒂溪徒步。看著幹涸的穀底,就沒有帶漁杆。走到一半開始出現清泉水,一些小水塘裏開始有魚了,有些地方魚群的數量還不少。半路又碰到BC的家庭,女士都穿得很清涼,身材很養眼。明顯是剛玩過水。我們一直走到一處號稱一線天的地方,上方的岩石隻留一條縫隙,下麵是深潭,隻能涉水而過。水最深處齊脖子。勸退了隊裏僅有的兩位女士,男士們紛紛輕裝上陣,趁機泡個冷水澡。

因為跟BC的家庭約定,等他們出發後至少一個小時我們才出發,讓他們在下麵的溫泉有足夠的獨享時間。我們不急不忙吃完午飯才出發。

出發就要過一個“二級”灘。這個灘就在我們營地的下遊。早上起來就看商業團的老頭老太太們開漂這個灘。能看得出浪相當大,而且灘很長。之所以這個灘在地圖上隻被標為二級,是因為大浪隻占據了一半河寬,另一半河寬浪並不大,能很容易避開大浪。這個灘也是我們這次行程的最後一個灘,過了這個灘就出了第一峽穀,往下就是一馬平水。以我們隊伍的救援能力,最多隻能同時救援一條船。也就是說過這個浪隻有一個翻船的名額。我們的船依舊殿後。前麵五條船有三條選擇走平路。管理阿肯的船和老盛桂軍的船選擇走大浪。我們這條船將看情況而定。如果前麵有人翻船,我們就直接救援去了。管理他們的船順利的過了大浪,停在對岸的洄水區準備救援。三條走平水的船也順利下去,停在了河這邊。老盛他們的船下去的時候太靠河右邊了,被浪衝到了石壁下的洄水裏,一時半會出不來,但還好沒有翻。翻船的名額沒人用,我們因此能幸運地漂完了整個灘,騎上了每一個大浪。漂完隻呼過癮。

過了灘不遠就是“克勞斯(Kraus)"溫泉。克勞斯夫婦從1940年開始在這裏定居,以打獵種菜為生。1960年代隨著水上飛機在這裏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進入納罕尼河。1970年有總共二十個人從河上劃船而下。克勞斯先生覺得太多了,於是就搬走了。現在這裏隻剩一個小木屋被人當做掛槳留念的地方,幾株歐防風(Garden Parsnip)提示著從前的菜園,河對岸還有一條克勞斯遺棄的木船。大夥在這裏做麵膜,泡了熱水再去泡冷水,如此反複不亦樂乎。


再往下不再有激流險灘,翻船落水的風險小了很多。前麵幾天一直穿著的幹衣或濕衣現在終於可以脫下了。這條河的主要風險是低水溫。弗吉尼亞瀑布上麵的水是刺骨的冷,連最不怕冷的老盛在那裏也隻是下水一泡馬上就上來了。瀑布以下,一直到今天第一峽穀出來,水溫在緩慢上升中,但還是很冷,不穿幹衣或濕衣落水很容易失溫。所以盡管白天最熱的時候到了近三十度,但我們的幹衣或濕衣還是不離身。現在終於解脫了。渥太華這方麵就得天獨厚。那裏周邊的水域夏天有三個月左右的暖水期,8月份正是水溫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出去盡可以光著膀子劃船泡水。

水流越來越平緩,我們時不時把船並在起隨波逐流。中間有一次有人感歎這裏劃船的悠閑,說要是有啤酒就完美了。我正好有一罐啤酒放在隨手可以拿到包裏,於是拿出來喝了個痛快。

河道最後形成了網狀。在進入網狀河道不遠我們就找了一個小溪流的出口紮營。晚上又看到了炫麗的極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果山莊主 回複 悄悄話 非常難得的經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