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親曆者談談憂鬱症 (二)- 原生家庭

(2017-08-14 11:09:19) 下一個

起個付標題,發現有很多可以說的。

很多人的心理問題甚至生理問題都是從原生家庭來的。尤其是有問題的原生家庭。

武誌紅很多年前在天涯曾有一個很紅的帖子,具體名字記不清了,大意是:天下第一大謊言: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分析了很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還是分析一下X和L的例子。

X:父早逝,自己患有先天高血壓,這兩件事一直造成他的困擾。他很早就擔憂自己是不是也會早逝。入學時他是全校成績最好的,作為學生代表作了報告。大學時母親改嫁,他變得無家可回,學校放假他就一個人呆在學校。也許他的家庭曾是溫暖的,和諧的,隻是從那時起,他再也沒有了那個根 - 那個哪怕隻是可以歇歇腳的家。他也有自己的問題,他似乎不懂得如何與好友相處,越是好友的東西,他越要搶過來,搶了以後又愧疚,再通過別的方式來補償。老公一直是他的傾聽者和支持者,不論他怎樣搶他的大學畢業分配誌願,及後來他的工作機會。一直到我們出國。去世的前兩年X對我老公說過,也許他一直在就會不一樣了。他的老婆很好,至少在外人看來是這樣,但不意味著她能理解他的一切。

L:我雖然和L不熟,但當我大致了解到他的家庭時,我便理解了。我們的父母是同一代人,文革前的大學生。他們有著莫名的清高,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知識分子紮堆的地方,麵子是第一位的,誰家越是底蘊深厚,越是下手狠。似乎不有棍棒,孩子就不成材。攀比之風盛行,提早一兩歲上學都不稀罕。他們不關心孩子在學校是不是被人欺負,快不快樂,他們關心的隻是麵子。不拿雙百回家就是丟臉。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比如大學要上的比他們的好。很不幸的是,我們往往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值,於是乎這便成了有辱家風。從L的父母不願提及L這一點上,我可以肯定比起失去一個兒子的痛,更讓他們痛的是他們的麵子被兒子丟完了。L沒有達到上清華的目標,也沒能實現從複旦畢業後去德國的願望,更沒能將自己的事業發展起來,甚至連婚都沒結果。這一定就是失敗的人生


人們都認為18歲是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可以承擔責任,長大成人。回想一下我們的18歲,也不過僅僅高中畢業,剛上大學。從自己的原生家庭到了和一群同齡人集體住宿,學習的另一個地方。或者仍然和原生家庭在一起,或打工,或閑待著。有多少人可以自己解決一切需求和困難?很少很少,人的一生都是成長的一生,不論是孩童還是老翁。如果X的喪父之痛能從母親那裏得到少許安慰,如果在我們一家出國之後,X能有別的好友傾訴。如果L的父母能少一點期望,多關心一下他快不快樂,告訴他事業失敗不是世界末日,這些悲劇應該可以避免。

其實苛責原生家庭也是一個無解的課題。因為他們的問題仍然來源於他們的原生家庭。

上麵的分析似乎不夠充分,我試著在後續裏結合其他話題在談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oe是你 回複 悄悄話 天下第一大謊言: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說得好!

我曾在孩子堆裏工作,有許多孩子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甚至恨他們。或許是因為從父母那兒得不到陪伴,或許父母沒有足夠耐心。這種連基本的耐心和陪伴,(理解等)都不願付出的父母,我很難相信他們是愛孩子的。我個人感覺如果父母的愛沒有讓孩子感受到,那便不叫愛。
土豆發芽 回複 悄悄話 可悲可歎。許多父母好像不知道孩子是獨立的人,需要尊重,需要平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