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拾影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個人資料
路上拾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緣無墨

(2025-07-04 13:44:44) 下一個

上小學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日子要求上自習。大概是二年級,撥亂反正初期,力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差不多,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說是上自習,不過是讓學生練大字,就是寫毛筆字。可是教室裏沒有電燈,老師讓學生每人提一盞煤油燈。煤油燈一亮,滿臉通紅,全是笑,寫不寫大字都在其次,關鍵是找到事做了,比之喝了泡饃,一個人麵對隻有十瓦的燈泡,好得不是一星半點。

使用的硯台,圓形,有重量。點水,轉圈,手把墨塊慢慢研。字還沒寫,人已入畫,小小煤油燈下。。。

照貓畫虎,睹墨流,聞墨香,橫,撇,豎,捺,優異的字可得老師的一個紅圈圈,舉著回家能邀賞,"好,過生日給你煮個雞蛋"

字寫了多少不記,煤油倒是燃了不少,下自習的路上也挑著,不為照路,隻為燃燒。不怕風吹,有棉紙糊的燈罩。一盞盞,排成一隊,搖晃晃,行走在月光皎潔的夜色裏,如同一隊小鬼去討債。。。誰到了家,隊伍裏的燈就少去一盞,最後就剩下我一個。因為我家住村外,最遠。心裏想著,會不會突然冒出個什麽東西來,“嗨”?

毛筆字,我就這點曆史。

後來,零零碎碎給自個家寫過春聯,難看不難看,反正是自己寫的,也省了父母嘮叨,“學費白交,書白念”。有一年心血來潮,別出心裁寫篆體,好多字不會寫,也沒得查,就開始扭麻花,擠粉條,瞎編一通,反正春風不識字。

再後來,跟母親拉話,她說她上高小時,用的就是這方硯台,隻是沒畢業。有一次,村裏來了個收舊貨的,母親想賣了換錢花。人不收,說不全乎。我問那一半可能去了哪裏?母親說,不知道,哪也找不著。我趕緊補上,媽,幫我把那剩下的一半硯台收好,等我回來。

但是母親沒等到我,就先走了。我轉而吩咐弟弟,一定記著把那一半硯台收好,千萬別扔了,波的一聲,出現在微信的對話框裏,"就在桌子腿的邊上",弟弟說。

去年回到家的第二天,劈頭就問,硯台在哪裏? 弟弟從屋裏拿了出來,有塑料袋包著。打開一看,洗都沒洗,灰頭土臉。看表麵是凸的,這是個蓋子,丟的那一半是研磨的主體。心想,肯定在某個被遺忘的角落。。。豎日一早,

和弟弟一起奔了老院。翻箱倒櫃,尋遍了所有犄角旮旯,終是沒有找到另外一半,哪去了,怎麽也不可能當飛盤扔了呀? 應該還在我不知曉的角落。。。

且把僅有的一半洗了幹淨,也是洗不幹淨。衝洗了一遍又一遍,流水還是黑的,也是,近墨怎能不黑?

拿給人看,人說,這不是石頭做的,可能是澄泥硯,“哦”

~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