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 巍 橋 陵
車駛入黃陵縣境,我的心越發激越澎湃了。我這漂泊海外一生的遊子,到耄耋之年,終竟實現了歸宗拜祖的宏大願望。多少難眠之夜,懸想著我們華夏赫赫元祖軒轅黃帝,其巍巍功德,澤及萬代。我祖何其天縱英武神勇,殲凶慝,除奸頑,涿鹿一戰,平定賊梟蚩尤之亂,綏撫天下,肇建華夏。綿綿胤胄,屹立東方;老祖功業,高逾 五嶽。我祖天聰神慧,憂勤卓絕;在那蠻荒時代,蓽路藍縷,披山通途,營建室宇,植穀養蠶,民得安居衣食;造舟車,製書契,崇禮義,創音律瑞曆,尋病源醫理,究陰陽術數,開發明創造之風氣,為中華文明昌盛奠定始基;我泱泱中華,堪稱文明古國,洵為我老祖所賜!源遠脈長,祖德流芳;我輩胄裔,唯念念在懷,惕勵朝夕。瞻謁老祖陵寢,掬赤子之忳忳悃誠,祈老祖英靈臨鑒遊子隆願,願老祖靈氛彌華夏,胄裔睿智穎慧,百業昌隆發達;願老祖英靈常駐華夏故土,龍運昌盛,聖道洪德遠播!
車到橋山鎮一停下,我便匆匆穿過沮水河上曲折有致的長橋,經由青一色鵝卵石鋪就的橋北廣場和純用精致的花崗石鋪成的祭典廣場,無暇顧及一路的景觀,連廟前高高矗立的美輪美奐三出雙闕及兩側亭中懸掛的碩大無朋、古樸典雅的“龍鍾”、“龍鼓”也未能觀賞盡興,便迤邐進入了莊嚴、肅穆的軒轅老祖的“廟堂”。
這“軒轅廟”坐落在橋山山麓,氣勢恢宏,歇頂飛簷、廊柱明堂的大殿,與兩殿之間豎立的自古洎今、曆朝曆代、四海僑裔尊祖敬宗的長長碑廊,以及葳蕤、蓊鬱的參天古木,為幽深的廟院構成了莊重、神聖而又玄妙、飄逸的氣象,仿佛仙宮,仿佛琅環勝境,實為廟堂之奇觀。我佇立在聖廟山門內老祖黃帝親手所植的古柏下,仰視它主幹粗壯高大,枝葉繁茂,冠蓋淩雲,氣勢巍峨而磅礴。我無比地驚訝,它已五千餘歲,曆盡滄桑,猶如此挺拔、矯健、剛強,昂藏向上,難怪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世界柏樹之冠”。
在“人文初祖殿”和“軒轅殿”焚香、頂禮膜拜了供奉的軒轅老祖的神像。那是雕刻在碩大玉石上的全身肖像,雖然一是浮雕、一為鐫刻,卻都盡現了老祖超凡的神態,魁偉英武,神采奕奕,一雙明眸炯炯,深邃而蘊含,顯得何等明銳,何等智慧!那舉手投足的動作,是那樣剛健、有力,仿佛指引著我們前進。他神色威嚴中透出慈祥,依稀浮出淺淺微笑,是欣慰胄衍祀綿?是欣慰德業弘揚、千秋盛美?、、、、我欣然告慰老祖:“老祖英靈垂鑒,你老開創的中華文化先河,源遠流長,蘊積深厚,對世界文明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迄今,在五大洲有一百多個國家都建立了孔子學院,據統計已有五百多所,你的德光恩澤已遍及全球了。”
黃帝陵寢居於橋山之巔,我敬拜、瞻仰軒轅老祖廟之後,即循陵道拾級而上,沿途仰望漫山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柏群,枝繁葉茂,蓊蓊鬱鬱,遮天蔽日,雲蒸霞蔚,氣象萬千;莽莽蒼蒼,浩瀚無邊;好一個萬柏匯聚的海洋!好一個萬柏崢嶸的世界!驀然我從那幽深、渾厚中,看到了蘊蓄著蓬蓬勃勃的昂揚生氣,凝聚著雄厚的無盡力量。以故,所以傲風雪、曆滄桑,千年不衰!這力量這生氣自何而來?山表那薄薄的土層中能有多少淺力不被耗幹?乃至千年養育這漫山的古柏?、、、、驀然我醒悟了,是軒轅廟門首被譽為“柏樹之父”的 黃帝手植柏,給予的生氣,給予的力量,滿山遍野的柏樹都是他的子子孫孫啊!無怪乎滿山的柏樹全拱圍其後,構成世間“祖孫相顧”的柏樹奇觀。哦!這奇觀難道不正象征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朝拜敬祀赫赫元祖軒轅黃帝的壯觀?他給中華民族以凝聚的偉力,他給中華民族以蓬勃的生氣;他是華胄心中之神,是華胄精神之魂,奕世載德,焉有其極!——混想中,步履蹣跚,勉力攀援,方陟山巔,已曆二百七十餘級矣!
進入陵園,心事忽覺沉重起來,“龍馭升天”諸多傳說浮泛心頭。從“漢武祈仙台”下穿過,也無心觀覽,一徑走上祭祀亭,正對“黃帝陵”碑,恭恭敬敬供奉鮮花、水果、醴酒之儀,虔誠叩首,敬祈尚饗!看著黃帝高大的陵寢,我默哀許久。記得《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升天時的情景:“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和龍髯號。”鑄鼎,乃銘功業也。“鼎既成”,言黃帝治理天下大功已告成,故天帝差蒼龍下界接黃帝升天。臣民們舍不得他離去,圍著他牽衣抱足挽留,哀哀懇求。老龍不敢延誤天命,待黃帝騎穩,遂奪路騰飛。它長長的須髯盡被拔下,尾部的鱗甲也全剝落;黃帝的衣服扯破了,佩弓、腰劍拉墮於地,連長筒靴也給揪掉。人們追著瘋跑,仰天長號;揮淚成雨,滿山流淌;頓足而悲,山搖地震。山風淒厲,地籟悲鳴,萬民號咷嗚咽之聲遠播四方,上衝九霄,日月星辰黯然失光,天池、銀河激蕩傾側。一時,天昏地暗,大雨滂沱,匯合人們汪洋一片的淚水,形成浩蕩的山洪,訇訇砉砉順山傾瀉,於是在山腳出現一條蕩蕩繞山而流的河流——淚水河,今名沮水河。
悲情無已,緬懷難盡,遂建衣冠塚,葬黃帝遺下的破衫、長靴、大弓、長劍,還有老龍的須髯、鱗甲,以為龍馭升天的永久紀念。塚址選在橋山最高的方石嶺處,那是一方兀立的天工鑿成、整整齊齊的大磐石,蔚藍色,拔地而立,仿佛自天而降,黃帝常常駐蹕於此,據高俯察四方。起塚日,八方部落齊集,萬民撮土上山,在漫山的幽泣中,堆起了巍巍高陵,上覆千萬朵爛漫的山花,墓前矗立起“橋山龍馭”碑。後來,海內外族裔僑胞於清明、重陽旅旅登山祭奠,便在墓前又立起“黃帝陵”碑,以為老幼婦孺鹹知。
我趑趄蹀躞在黃陵周遭,往返打量方正厚實的陵基,托著高高穹廬形的陵寢,果如人言:“象征著天圓地方,意味著天人合一。”何謂“天人合一”?莫非天心人願一致?我思忖著,撫摩陵基磐石上錯落有致、堅硬樸實的紋路,仰望著渾圓塚頂青草如織、翠綠成茵一派氤氳蒸騰氣象,與周圍高大蓊鬱的千年古柏相映,給人以萬年長青之感,!際此,油然冒出種種疑問縈繞心頭:何以上天人間如此眷愛黃帝?黃帝究竟遺留給華胄怎樣的懿範典謨?曆代帝王將相、墨客騷人、社會名流、海外僑裔何以獨獨對黃帝老祖有如此綿綿無盡的情結?為人者,何以“慎終追遠”?如何遠紹遺緒、光大祖德?、、、、我思緒紛繁而浩緲,惘輞然踱回祭祀亭,撫柱低誦柱上的楹聯:
“奠華夏宏大業基,始祖恩德澤萬世
樹炎黃浩然正氣,民族精神炳千秋”,
“中華國脈承龍脈
黃帝英魂壯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