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屠殺印第安人”的天大謊言

(2021-09-16 19:45:22) 下一個

在許多說教中,美國瘋狂屠殺印第安人成了鐵打的罪證,一個帖子言之鑿鑿地教育我們:美國原有250萬印地安人;到19世紀末隻剩24萬人,瀕臨滅絕。一句話,這是美國的罪惡。我不知這些宣傳或說教者是粗枝大葉還是別有用心,曆史並非他們說教的那樣。

有印第安人被屠殺確是曆史的真實,但與美國究竟有多大關係則是另外一個議題。舉一個也許不甚恰當的例子吧,倘若誰說共和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從而割去台灣,所有人都會嗤之以鼻,許多人必定還要跳起來。但同樣道理的事情,我們說別人何以就心安理得呢?

我們無妨以《世界通史全編》這樣的典籍文字為例:“在當時世界‘文明’的國度美國,這種種族滅絕政策,來得更加凶殘。他們一再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賞格。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馬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布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一百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五十鎊!’”

編撰這些上邊這些文字的曆史學家肯定學識淵博,不可能不記得北美13州是在1774年9月開始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才通過《獨立宣言》;1783年9月3日《巴黎協議》簽訂,才算正式有了邦聯式的美國鬆散雛形;1789年《憲法》通過後才算有了聯邦製共和國。怎麽能曆數那麽些美國尚不存在時的“美國罪行”?這顯然是一種為需要而編造的曆史,不過,怎麽著也沒理由把美國獨立前已經持續了兩個多世紀的戰爭歸罪於美國,其荒謬,無異於把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戰亂都歸罪於共和國。

還在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便已經與印第安人發生了戰鬥。當時抵達佛羅裏達的奈華斯遠征隊就被印第安人圍殲而損失慘重,頭目奈華斯被印第安人擊斃;1539年西班牙軍德索托在墨西哥灣幾乎被印第安人全殲,1000餘人僅300人生還,德索托也被擊斃;到157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灣的據點幾乎全部被印第安人夷平;法國殖民者也在北部被印第安易洛魁部落所擊敗;1622年的包哈坦戰爭中,印地安人摧毀了弗吉尼亞88個移民定居點中的80個,首府詹姆斯頓被夷平;1675年殖民者發起“大沼澤地戰役”,以200餘人傷亡的代價剿滅近千納拉幹人;而幾乎同時,“菲力普王之戰”中萬餘印第安人進攻新英格蘭,蕩平了90個移民定居點中50多個,號稱北美曆史上印第安人發動的最大戰役。在戰鬥中印第安人的傷亡大致是殖民者傷亡的一倍以上。最終殖民者隻能靠分化、收買印第安人才免於失敗,菲力普王就是被收買的印第安人殺掉的。

印第安人當然還有勝利的例子:1680年普韋布洛人就成功地把西班牙人驅逐出境,12年時間裏殖民者不敢冒犯;而1675-1678三年戰爭過後,阿布納基人甚至迫使英國殖民者簽約認輸,並保證每年納貢才得以生息。北美獨立戰爭中1780年的哈馬爾之戰,就以哈馬爾將軍損兵折將敗逃告終;1791年“聖克萊爾慘敗”,聖克萊爾以傷亡幾乎一半而告負。

印第安人在殖民者到達之前也不像我們的宣傳那樣和平安詳,這個種族有300多個部落,尚處於原始氏族公社末期。這些部落之間的殘殺從未間斷過,其野蠻與殘酷遠非舊中國可以想象。特征之一就是勝利了的部落必須把失敗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殺絕,印第安人尚未進化到需要奴隸的地步,他們更看重保持其原始江山“永不變色”;其二便是以割下的頭皮數目計算戰功,而戰功卓著者就成為部落的首領;其三即遷徙性,從無永久領地的概念,要麽放棄,要麽被別的部落奪占。前邊所敘述的殖民者賞項,不過以印第安之道還治印第安之身罷了。所不公平的,隻是武器的差異而已。

歐洲殖民者對印地安人的殺戮,前邊已有其殘酷性的記錄,不再贅述。但僅聽信殖民者殺戮的故事而故意忘記了印第安人首先開始的殺戮也是不全麵的。而且,英、法、西、俄、荷、瑞典、挪威等殖民者相互之間的戰爭,全都有印第安部落參與。例如1756-1763年法英兩國為主體的“七年之戰”,其北美戰場易洛魁部落站在英國一邊、北方其他部落在法國一邊、南方印第安部落則與西班牙一起向英國開戰。印第安最強大的兩個部落的酋長菲力普和彭提亞克,都是被印第安人自己殺害的。

不過,並非所有的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之間都以殘殺為交往記錄的,公認的美國新移民精神之源為1620年11月初抵達今馬薩諸塞荒蕪之地的“五月花號”,以該船命名的公約已經成為美國立國精神之源。美國唯一的本土節日――感恩節,便來源於紀念“五月花號”新移民與印地安部落之友好交往。所謂“感恩”,就是感謝馬薩索德印第安部落的搭救之恩。

美國獨立之時,新移民與印第安人之間也並非毫無戰事。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絕大多數印第安部落都站在英國一邊鎮壓爭取獨立的中國會議,緣由僅僅是酋長們迷戀英國殖民者贈與的商品。隻有極少數部落與起義者並肩戰鬥。例如著名的1778年7月“懷俄明慘案”,以印第安人為主的鎮壓部隊便殘忍地屠殺了近四百名擁戴獨立的和平居民;而在中部肯塔基,獨立軍幾乎完全是在與印第安人作戰,印地安人也屠殺了近千名要求獨立的和平居民,手段均為殘忍的印第安傳統方式。1782年11月,驍勇的印第安人肖尼部落殲滅獨立軍一支部隊,導致克拉克將軍率部擊潰這個部落並驅逐其到13州以外的西部。帶有紀念意味的是,這是北美獨立戰爭的最後一場陸戰,它竟然是以打敗印第安人幫助殖民者的鎮壓為結束標誌的。

北美13州獲得獨立後,英、法、西班牙發覺這是人類對殖民主義的首次勝利,它必將導致最後埋葬殖民主義。於是這三個殖民國家聯手遏止殖民地獨立的浪潮,而代替殖民者開戰的卻是印第安人。三國向他們提供的武器、金錢,他們便不斷地從西部向新生的美國進擊,充當殖民者的炮灰。前期的戰鬥是印第安人的勝利,僅1791年的“聖克萊爾慘敗”,美國軍隊便戰死637人、傷263人。1794年8月的“伐木之戰”,印第安人被擊潰,次年被迫簽署《格尼維爾和約》,割讓了從紐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廣闊土地。當然,也有印第安部落站在獨立軍一邊,隻是數量要少得多。

印第安人曆史上最傑出的軍事領袖特庫塞姆,便產生於1811-1815年的第二次英美戰爭中。這次戰爭英軍不足兩萬人,由於印第安部落紛紛加入,結果依舊是印第安人幫助英國殖民者鎮壓獨立的戰爭。1811年秋,特庫塞姆率領印第安人在蒂普卡努打敗美軍;次年他率軍攻克底特律,俘獲美軍2500人。1813年他率部與英軍共同作戰,多次擊退美軍對底特律的反攻,全殲美軍一個旅。英軍把900名美軍戰俘交給印第安人處置,印第安人將他們全部屠殺。後美軍改編後發動反攻,特庫塞姆隨英軍一起撤出底特律,在莫拉維安鎮被美軍追擊,兵敗身亡。

在東海岸戰場,英軍在羅斯將軍率領下登陸,一度攻陷華盛頓,焚毀白宮、國會大廈等全部政府建築物。在巴爾的摩的戰鬥中,美軍撤換阿姆斯特朗,門羅接任陸軍部長,率軍頑強抵抗,最終擊斃羅斯,打敗了英印聯軍。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便誕生於這次戰鬥中。

而南方的克裏特印第安人則配合英軍突襲亞拉巴馬的米姆斯堡,殘殺新移民500餘人。隨後遭美軍傑克遜部報複性反擊,從1813年11月至次年4月,共激戰6次,克裏特印第安人戰敗,被迫割地求和。8月,在英軍鼓勵下克裏特人再次進攻美軍,激戰至11月7日,美軍攻陷彭薩科拉,英印同盟徹底崩潰,西北地區和亞拉巴馬的控製權歸美國所有。

此戰不但使美國擴大了一倍,而且印第安人同老殖民主義國家的同盟最終瓦解。在美國與殖民主義戰爭勝利的鼓舞下,西半球各殖民地紛紛發動了進步的獨立戰鬥。而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積極支持一切殖民地爭取獨立的正義鬥爭。當南美各殖民地國家宣布獨立時,美國是唯一立即承認它們的國家。歐洲的俄、普、奧、法等國則組成神聖同盟,形成對美洲獨立運動的直接威脅。例如1823年10月16日和11月15日,俄國連續照會美國政府,表示決不承認美洲任何新獨立國家,同時宣布將俄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阿拉斯加)南部疆域從北緯55度擴展至51度,並嚴禁外國(其實也就是美國)船隻在此線以北廣闊海域航行。原來因覬覦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而建議與美國聯合發展的英國,在取得占領西班牙的法國承諾不出兵南美之後,突然擱置了聯合發展的建議,開始勾結神聖同盟企圖共同幹涉美洲的獨立運動。

鑒於這些嚴峻局勢,美國第五任總統門羅於1823年12月2日以國情谘文方式發表“門羅宣言”:歐洲國家不得再到美洲殖民;歐洲國家“將其製度延伸到西半球任何部分的任何企圖都是對我們的和平與安全的威脅”;美國也不幹涉歐洲的一切事物;美洲國家有權選擇完全不同於歐洲的政治製度。在美國軍事力量僅為法國的1/4、俄國的1/8情況下,對歐洲專製主義和殖民主義發出如此宣言是需要勇氣的。門羅宣言有力地阻止了歐洲老牌殖民主義者的“神聖同盟”鎮壓1810年開始的美洲殖民地獨立運動的計劃,保障了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建國。曆史已經證明,是美國人打響了人類反殖民主義的第一槍,也是殖民製度的最後終結者。美國的曆史同時也是一部反殖民史,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

門羅宣言除有力地支持了美洲獨立運動之外,也終結了印第安人與歐洲殖民主義的同盟。鑒於印第安人一貫站在殖民者一邊向美國開戰,門羅總統宣布不把印第安人納入美國體係,1824年設立“印第安人事務局”,采取驅趕他們到保留地的政策。失去英國殖民主義者這個強大盟友之後,印第安人徹底處於弱勢。

另外一種戰爭發生於印第安人與開拓西部的新移民之間。占領美國西部的主要是英、法、西三國老殖民者,他們之間以及原居住在此地域的印第安不時發生衝突甚至戰鬥。美國獨立之後,解除了英王原來禁止移民涉足西部的法令,原美國地域居民潮水般湧向西部,而歐洲又潮水般湧來新移民。鑒於美國疆域尚不達此地,它采取了“保密地”方式,有計劃地遷移東部印第安人到西部,以尚屬殖民者管理的地域換取東部印第安保留地。

如此便產生了新移民與原住印第安人、遷移印第安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爭鬥。這些爭鬥後來成為好萊塢取之不盡的“西部片”資源。1844年美國第11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就以征服西部以完成美國“天定使命”為競選主題。他上台後立即兼並得克薩斯,接著移民發動“白熊旗起義”,宣布加利福尼亞獨立;美墨戰爭以墨西哥戰敗,美國領土從密西西比擴展到太平洋東岸。其間,美國政府與印第安部落簽訂一係列條約,迫使印第安人遷移至指定地域。據統計,自美國獨立到1887年,此類條約達370個,目標隻有一個,把有利於開發的地方從印第安人手中剝奪掉,用於開發西部的需要。

從1850年開始,美國軍隊的4/5被印第安人牽製在西部地區,戰爭持續了十年之久,共發生戰鬥22次。1832年爆發的塞米諾戰爭,美軍動員了5000人加上誌願者20000人,強行遷移塞米諾人。在奧斯西奧拉的率領下,印第安人利用沼澤與叢林、河網地帶的便利與美軍作戰,使美軍損失慘重。僅1835-1842七年間,美軍就更換了8位司令。最後靠計謀擒獲奧斯西奧拉才算打完這一仗,10年間戰死達2000多人,耗資5000餘萬美元。妙不可言的是,印第安人在佛羅裏達的零星戰鬥一直持續到1939年才算徹底完結。

在伊利諾以北地區,從1832年開始就爆發了“黑鷹戰爭”。印第安酋長“黑鷹”英勇機智,神出鬼沒地打擊美軍,造成美軍傷亡慘重。最終“黑鷹”戰敗被俘,但他卻成了美國的英雄人物。一種先進的武裝直升飛機就以“黑鷹”的名字命名。他的戰術與毛澤東的遊擊戰一並列入西點軍校的必修課。那些津津樂道“西點軍校學雷鋒”的人,卻不知西點真有毛澤東的地位。他的像排在大概第35位,孫子像排在第3位。

到南北戰爭爆發時,印第安人基本上站在南方這邊,與北方軍作殊死戰鬥。1862年印第安的蘇族發動叛亂,隨後阿帕奇族也發動叛亂,這使北方軍不得不調大軍迎戰北邊的印第安人,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遭受了沉重打擊。如果印第安部落不是各自為戰,也許美國已經不複存在了。如今美軍利器阿帕奇武裝直升飛機就是以這個驍勇善戰的印第安部族命名的。

由於自從美國立國之後,大多數印第安部落都與美國為敵,先是站在殖民者那邊,後來又站在南方奴隸主那邊,引起的仇恨也是很深的。打敗南軍後,美國決心拔除這個心腹之患,變消極防衛為主動出擊討伐印第安人。美國發動的討伐戰是殘酷的,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同樣也有少數印第安部族是站在美國一邊,但他們是以加入美軍的方式,在與印第安部落作戰的中,有的美軍部隊中印第安人甚至超過半數。

1864年謝爾曼兄弟分別率軍主動討伐印第安人,後來當上總統的美國內戰英雄格蘭特甚至揚言:“有必要滅絕全體印第安人部落。”美國政府撥款一億美元,美軍使用圍剿印第安人主要食物――北美野牛――的方式,斷絕印第安人食物來源迫使其投降。到1880年,北美野牛從原來的1300萬頭降至不足1000頭,基本絕跡。此辦法確實發揮了效力,失去食物的印第安部落紛紛放棄了抵抗。

美軍還大量吸納印第安人加入軍隊,去與印第安部落作戰。克魯特印第安部落也參加美軍圍剿阿帕奇部落的戰鬥。蘇族擊斃的準將坎比成了美軍陣亡的最高軍官,到1890年美軍與印第安部落共作戰1067次。印第安部落同美國軍隊的戰爭一直持續到1890年12月29日的“傷膝河之戰”。此戰美軍陣亡25人,印第安人戰死150人。該戰事結束後,印第安人結束了最後的戰鬥。

 

 


作者:惹不得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niu' 的評論 : 曆史總是有兩方麵的,因此要實話實說。
ahniu 回複 悄悄話 靠譜。
印第安人連鐵器,馬都沒有,左派還幻想他們是天使。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ostman' 的評論 : 相對不夠發達的文明總是有其落後的一麵。美洲白人對印第安人的處理當然有許多不正義的地方,但印第安人的曆史也不是完全無辜的。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曆史事件的闡述總有人為的因數,有傾向,但最主要的是基本客觀的事實。
lostman 回複 悄悄話 更相信印第安人是殘忍野蠻的,他們自己的部落之間殺戮的更厲害,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兼聽則明。之前我對印第安人的曆史一點興趣都沒有,而看了這篇文章,我要去DC的印第安人博物館看看,不知博物館是不是也呈現此文講述的多場戰役與數字。真實呈現曆史就會違背政治正確,也許博物館當局不得不避開吧。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AR' 的評論 : 不必繼續留言和試圖進行宣傳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kuras2000' 的評論 : 謝謝認同。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kuras2000' 的評論 : 謝謝認同。
shakuras2000 回複 悄悄話 比較靠譜的數據
1.1820年西進運動結束,對印第安人第一次準確的估計是62萬。
2.印第安人19世紀末期跌倒穀底,大概25萬人。
3.現在保留地內有300萬,總人口超過500萬。
美國1894年中情局統計數據,從1775到1890,美國政府戰爭大概殺了四萬五,私人衝突打死了八千。當年美國視印第安人為野蠻人/敵人,應該不會故意縮減數據吧。
基本上印第安人主力人口都是天花幹掉的,就算1775到1890,很可能一大部分也是天花造成的。有一些記錄的大爆發,一次一個地方就死幾萬。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是啊。有時政治的宣傳是不真實的。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聽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