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紅樓夢時,我的體悟竟然滿滿的都是人性。
在育兒過程中,人性如同空氣,很重要,但卻最容易被忽視。
古人說“玉不琢,不成器!”,也就是說,孩子嗎,年紀小,潛力大,需要人工好好雕琢長大才能成氣候。當然人工雕鑄是離不開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淳淳教導了。
但是,以成年人曆經風雨、諳熟人情世故的思想去教導,孩子真的能成氣候嗎?
我想,要是賈寶玉現在回答這個問題,他定然會搖頭否定:“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麽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麽變出三樣了?”
估計,他的意思是:社會是個大染缸,越年長,就被世俗功利氣兒染得就越足,離“人之初,性本善”就愈遠了。“無價之寶珠”變成“魚眼睛”,可惜可歎呀!
帶著世俗功利的“魚眼睛”教導孩子,能否看得到孩子內心深處的“無價之寶珠”?一對兒高知父母對孩子期待高,不問興趣何在,隻看“別家孩子”的名牌大學和名牌專業。自己爭氣的孩子如願上了Stanford和熱門專業Computer Science。孩子畢業時卻將證書交到父母手中,說終於圓了爸爸媽媽的夢,現在該輪到自己去好萊塢圓夢了。
捧著紅燙燙印金證書的老兩口,四目相視、無言以對。
以“魚眼睛”的思想高度指導“無價之寶珠”的結果,兩手空空的還好說,誤人子弟可就有愧於社會啦!
縱觀望去,中國農村的留守兒童、美國的寄宿小留學生等都是將好好的“無價之寶珠”迅速變成乏味呆滯的“魚眼睛”的社會現象呀!
關注人性,於教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