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一直在嚷嚷“給孩子減壓!給孩子減壓!”。我們學區減壓減得把課表都要改了。好在過來的家長火眼金星,發現冠冕堂皇的新課表背後,蘊含著令亞裔家長著急上火的內容:上課時間減少!輔導時間減少了!體育運動與正式課業衝突!
家長反饋,明明是舉著給孩子減壓的大旗,給家長添堵、給孩子增壓!
在我看來,無論支持哪一方,教孩子抗壓比給孩子亂減壓,管事頂用!
壓力會給孩子帶來各種負麵情緒,比如生氣、羞恥、後悔等等。Rising Strong(愈挫愈勇)的作者Brene Brown以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述了Rising Strong的過程。
我關注孩子的教育。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看,Rising Strong是送給的父母的,麵對著孩子失意沮喪時,能夠應用的協助孩子“愈挫愈勇”的一套科學方法。
Rising Strong就是失敗了-爬起來-再試一次!在此過程中,品味生命的智慧和圓通(wholeheartness)。
全書圍繞著“愈挫愈勇”三個過程:Reckon、Rumble、Revolution。
第一階段Reckon,我至今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翻譯。大概意思是,當遇到挫折/壓力時,我們的情緒往往是負麵的。Reckon就是要意識到這個負麵情緒,並正視負麵情緒背後的自圓其說-不真實的故事。比如,外人看來很優秀的一位名校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她立刻覺得自己很笨,感到羞愧!繼而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Reckon階段就是讓自己能夠意識到這一羞愧的負麵情緒,去探究羞愧背後的念頭-事事不如他人,並好奇地問自己,這個念頭是真的嗎?
能夠做到質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次我給一位中國民企CEO做教練輔導,他怎麽也無法辨識出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在生氣時,他不知道自己在生氣。他對自己情緒的反應是麻木的。的確,在現實生活中,麵無表情、讓人猜不透被職場認為是成熟的表現,據說剛上來的小英總統有這個本事。誰都不願意被老板或同事貼上“情緒化”的標簽。心理學家說,人是會思考的感情機器。我們會因情感-是否喜歡這個人,而找到一個自圓其說的故事。外孫的舉止在他人眼裏是非常淘氣的,可姥姥卻自圓其說:“我的外孫真厲害,不吃虧!”讓姥姥看清楚“你的外孫行為不當”,其實挺難的!你要是這樣說,姥姥絕對生你的氣。
識別自個兒情緒很重要,它是開啟自我、認識自我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Rumble,就是誠實地麵對自己杜撰的故事與現實的差距。你可以問自己:“我還要了解哪些更多的信息?當時情形的?我自己的?周邊人的?”在壓力下,人會啟動自動保護機製Flight、Freeze or Fight(逃跑、嚇傻了或者反抗)。Brene介紹的一個在rumble階段的有效方法-用15-20分鍾做個真實記錄。在日記中,你無意識的自動情緒(比如焦慮)、身體本能反應、真實想法和行動舉措一覽無遺。Brene稱這樣的日記為SFD(Shitty First Draft)。在我看來,這是用最安全的方法做情緒宣泄。但切忌,時間不能太長,太長了就沉浸於此,無法自拔。記得我2004年回國工作,年輕氣盛,日記變成為我宣泄坎坷的場所。現在翻看回味時發現,當時寫的大多是SFD。記得當時的我,合上日記便心頭一片空明。
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關於新課表討論的學區董事會會議。正方列舉新課表是那麽多老師們那麽長時間的心血。反方卻質疑課表並沒能征求家長的廣泛意見,存在很多漏洞等問題。雙方各持己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故事裏,爭論場麵激烈。此時,一位具有卓越領導力的Superintendent,在我看來,應該能夠從中抽離出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學區的Superintendent居然自己也深陷於正方激烈的情緒和自個兒故事中,不能自拔。他不顧眾多家長的反對聲浪,草率拍板執行新課表。我當時的第一感受就是他應該立刻回家寫一篇SFD。
第三階段Revolution。“這是我的責任”、“我把這個搞砸了,對不起”便是Revolution的開始。Brene說Revolution需要每日操練。但,該書對此部分的如何操作作墨稀少。作者更多地介紹了各類理論,缺乏具有指導性地具體建議,缺少詳細的指導性案例。
總之,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跌倒了,此書教給我們一些科學的方法和說法,幫助我們如何關注他們的情緒,協助他們爬起來,再試一次。若真的照此操作,我相信孩子的抗壓力會大有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