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社的遊覽行程表中,本來沒有呂貝克這個城市的安排,是漂亮的女導遊員告訴大家,在距離漢堡東北約六十公裏,有一個曆史悠久的城市名叫呂貝克,呂貝克的意思就是“迷人的地方”,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文化古城。但是,如果大家有興趣願意去遊覽一番的話,每人要交六十歐元的額外費用。看著女導遊員那雙會說話的如秋波一般的眼睛,我欣然前往。
那天在從漢堡去呂貝克的火車上,乘客出奇的多,在我的座位對麵是一對德國青年情侶,兩個人衣著樸素,不言不語,緊挨著坐在一起,麵容始終呈現著靦腆的微笑,洋溢著幸福的感覺。從他們的眼睛裏,你體會到德國青年人特有的那種熱情與單純,我用英語跟那個男青年交流了幾句,得知火車上的人大多是趕去另一個城市觀看一場足球比賽,他們要為自己喜歡的球隊去加油助威。
在呂貝克車站下車之後,走出車站不遠,就看到了霍爾斯騰特爾城門,那巨大的雙圓塔建築看起來古樸而莊重,這是呂貝克的象征。
導遊員告訴我們,呂貝克城始建於十二世紀,是德國曆史上“漢薩同盟”的首府,在十六世紀,它成為北歐重要的商業中心,“漢薩同盟”是指德意誌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和政治聯盟。時至今日,呂貝克仍是海上重要的商貿中心,尤其是在北歐國家之間。除去二戰期間受到的毀損,這個古城的結構依舊保持了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的原貌,完好無損。在一九八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行走在呂貝克城,就是行走在數百年前的曆史古道上。
在呂貝克,我們參觀了建於1240年左右的市政廳和聖靈醫院,市政廳是哥特式建築,其正麵裝飾著彩色瓷磚,顯得極為巍峨壯麗。聖靈醫院是德國保存最完好的的中世紀僧侶宿舍,現被用作養老院。霍爾斯騰特爾城門之上現在是呂貝克曆史博物館,裏麵陳列的展示品具有極高的曆史研究價值。
我們還參觀了著名的聖瑪麗亞教堂,這是一座擁有40米高的中堂和125米高的雙塔磚結構建築,為德國第三大教堂,擁有世界最高的磚結構拱頂。這是人類第一次用本地燒製的磚替代天然石料建造的哥特式教堂。聖瑪麗亞教堂因此成為整個波羅的海區域眾多哥特式磚結構教堂的典範。導遊員說這座教堂的建築時間用了一百多年。走出聖瑪麗亞教堂,我回首仰望那兩座高聳入雲的尖塔,它仿佛無聲地訴說著昔日的文明和輝煌。
在瀏覽參觀了呂貝克古城之後,因為時間尚早,導遊員帶我們來到一家臨近河邊的酒吧,我們每人點了自己要喝的飲料,休憩著,等待回漢堡的火車時刻。我點了一杯黑啤酒,觀賞著窗外那條河水的清澈秀麗。幾艘木桅風帆船靜靜地停泊在河水裏,構成一副絕美的風景。我情不自禁地起身,變換角度,拍了幾張照片。我喜歡攝影,特別喜歡拍攝風景,我不喜歡有人出現在我的風景照裏。我認為人是大煞風景的動物。
登上返回漢堡的火車,向呂貝克城告別,聖瑪麗亞教堂的那一塊塊有著數百年曆史的牆磚卻總是在我眼前浮現。我突然感悟到,在人類的生存發展曆史上,或者文化發展史上,絕大多數民族始終以經濟活動為主要內容,而我們中國人卻恰恰相反,我們好像始終從事著政治活動。我這裏所說的經濟活動是特指商品貿易經濟,政治活動是特指中國農業經濟基礎之上的陰謀詭計。
其實,在二十年前就有熱衷於中西文化比較的學者意識到了這一點,把西方的這種因海洋商業貿易而發展起來的文化稱其為藍色文明。我記不清楚這些學者把中國的古代文明比喻為什麽顏色了。大概是黃色吧?
兩種不同顏色的文明,使中華民族的曆史發展方向與西方國家背道而馳,一方麵是向著更加進步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麵卻是向著更加落後更加專製更加愚昧的深淵墮落。
在西方,每一次政治上的變革都是民主基礎的一次擴大,自由精神的一次伸張。而在中國卻恰恰相反,曆代王朝的每一次動作,都是集權專製的一次加強,人民百姓自由度的一次收縮。
在商品貿易經濟活動中,人民呼喚民主的製度,公正的法律,誠信的道德,博愛的精神。在這樣的社會裏,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銀行家、藝術家、軍事家、經濟學家、法律專家等等層出不窮,人才輩出。
與此相反的是,在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的集權專製之下,沒有公正、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人的生命和財產還有尊嚴都不能得到保護,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話來表述,這是普遍奴隸製。
在普遍奴隸的社會裏,隻盛產荒淫暴虐的帝王,貪得無厭的官吏,山窮水惡的刁民,隻盛產土豪劣紳、地痞流氓、土匪強盜、不法商販、還有野心家、陰謀家和道德家。所謂的道德家其實就是裝逼犯!因為,在這種文化土壤裏,根本無道德可言。
沒有自由的人民是絕對沒有創造力的。在清末,有位另類詩人龔自珍看到朝中無才相才將,市井無才盜才偷,終於發出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聲。之所以說這位龔大詩人另類,因為他說了一句真話。在中國,從古到今,說真話這回事,比萬裏長江橫渡都困難。
有人的地方就有勞動生產,就有交易買賣。西方現代文明起源於藍色的海洋,起源於商品貿易。其實,生長在黃土地上的炎黃子孫又何嚐不知道勞作生產與交換貿易呢?我們中國人的腦子裏並不比洋人們缺一根筋少一根弦,隻是那統治中國二千年之久的儒家政治,它強製華夏子民,你必須做一個農民!
儒家政治,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之上的倫理政治。重農輕商,是中國曆代王朝的基本國策。因為任何社會基因的改變,都可能會導致社會政治結構的解體,小農經濟崩潰之處,就是儒家倫理政治的瓦解之時。然而,小農經濟所能承受的重力又是非常有限的,中國曆史上一次次的改朝換代,一次次的動蕩禍亂,都是小農經濟經受不起天災人禍的衝擊。彼時,如同末日降臨。
儒家的政治,既不能使民富,也不能使國強。在中國曆史上的兩次改革一是北宋的王安石變法,二是明朝張居正的改革,其目的都是想讓“國富兵強”,但是都以失敗告終。這是必然的結果,不觸動政治體製結構的任何經濟意義上的改革都會是這個結果,最後導致民更窮,兵更弱,國更衰。
中國的儒門教徒,一向是靠著三綱五常混飯吃的,為了這孔老二傳下來的鐵飯碗,儒棍們在中國的曆史進程當中,始終扮演著反動的角色。世界上,還從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的知識分子,是如此的反動!把儒門教徒比喻為知識分子,真是糟蹋了知識分子這個名詞!
孔老二,其實就是一個中國農民的代表!
原載微信公眾號:鬼眼天下 guiyantx
魯迅先生說:中國兩千年的曆史,就是做奴隸和連奴隸都做不成的曆史,鬼眼大俠參觀古城能聯想到中國的弊病,佩服佩服,說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