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明朝的故事,一般都會著重渲染那些所謂的直臣烈士挑戰強權的事跡,讓讀者聽眾熱血沸騰,興奮不已。嚴閣老和張居正以及魏忠賢,在他們權勢熏天炙手可熱的時候,都有人站出來向他們叫陣挑戰,大明朝的言官是中國曆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好像沒有他們不敢說的話,沒有他們不敢動的人,為民請命和舍身求法是他們形象的標簽,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脊梁”貌似有幾塊這個人群裏的骨頭。並且大明朝這道風景讓後人對明朝的政治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這是民主憲政的雛形。
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的時候也設立過宰相,了解那段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手下的宰相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每一任宰相似乎都讓朱元璋感到失望,既然你辜負了浩蕩皇恩,那你就去死吧!在殺了一係列宰相之後,朱元璋幹脆取締了這個悲催的位置,設六部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為了糾正行政失誤,仿照元朝製度,成立都察院。都察院的長官是左右都禦史,這衙門裏的工作人員統稱禦史,行政級別從二品到八品不等,這些禦史就是專業言官。言官們沒有具體官職和具體業務,參劾失職官員是他們的工作職責,朝廷對言官的政績考核,就是以他們上的參劾奏折子多少來評定。
在大明朝做言官,三年下來,不上個百八十道的參劾折子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長官認為你沒有兢兢業業地工作,自己也感覺是在碌碌無為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皇上,於是絞盡腦汁想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給同僚們打悶棍墊黑磚的事業當中去。大明朝的言官有點小小的牛逼哄哄,白天瞧誰的腦袋不順眼,晚上就悶頭寫折子,第二天上奏出去,最好是在朝堂之上高聲朗讀振聾發聵,這才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整個明朝267年,有人統計過,每個大臣至少被言官參劾過二十次。尼瑪,這是一幫整天瞎JB忙,逮誰日誰的東西!
大明朝設立都察院,言官們以參劾為己任,朝廷讓他們暢所欲言,錯了也不加罪,且嚴厲禁止被參劾的大員對言官打擊報複。但是,金有足赤,人無完人,更沒有十足的傻子,言官們所上奏折,絕大部分都是不疼不癢有驚無險之作。可不是麽,平常日子裏無冤無仇的,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麵孔,打頭碰麵怎麽也得問一聲:你吃了嗎?誰也不想把人往死處裏得罪。很多言官上奏的參劾內容,有很多是:瞧你一心撲在工作上,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了!我們大都知道這個節奏,這才是純粹的扯蛋!
我覺得明朝的言官們每天書寫參劾他人的奏折,就像今天的人們玩微博微信一樣,每天發幾條出去,早晨道個歐哈呦,晚上說聲鼓搗奶,告訴大家自己還活著,最起碼自己心裏先踏實了。如果發言的內容有點營養,把一碗雞湯熬得有滋有味,立馬有人表示關注。為了引人注目,有些黑馬語驚四座,直接挑戰成名的人物,不管挑戰的是什麽人,說的是什麽事兒,總能招來喝彩一片,雖然這活兒幹的冒險,但人家玩的就是肝顫!什麽叫富貴險中求,這就是!
既然言官們寫折子參劾他人是工作本分,大臣們也就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了,一來二去的,這事兒還成了言官與大臣之間的一個遊戲,雙方配合的很默契。有些大臣很希望經常性的被言官們參一本,在皇上麵前念叨一下自己的名字,反正也是不疼不癢無關緊要。如果在很長的時間裏,言官們連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來,這事兒就嚴重了,是不是自己的人品出問題了?怎麽這麽沒人緣呢?沒人緣倒也無所謂,誰特麽稀罕那勞什子的人緣啊!問題是,連皇上都把自己的名字給忘了,就沒前途了!誰不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好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啊?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政治鬥爭的爾虞我詐你死我活向來是中國宮廷文化的優良傳統,大明朝的謙謙君子們也不能免俗,人人懷裏都揣著兩塊磚頭上朝,一塊紅的,那是赤膽忠心給皇上看的,另一塊是黑的,與我相左直接拍過去,一點也不含糊。每當宮廷裏的政治鬥爭風雲詭譎變化莫測之時,言官們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個個別具特色都是德藝雙馨的老司機。有的言官更是皇上手裏的磚頭,想砸誰就砸誰,一砸一個準。有的言官則是朋黨派係之間爭鬥的馬前卒。
嘉靖皇帝的時候,嚴嵩執掌內閣首輔二十多年,有人以為嚴嵩是大奸之人,這是想當然了。嘉靖不是庸主,他信任嚴嵩,完全是因為嚴嵩的忠誠與謹慎。言官們對嚴嵩發起的一次次衝擊不能得逞,正是因為嚴嵩的無懈可擊。嚴嵩的最後倒台,是嘉靖和嚴嵩都老了,他們輸在了年齡上,在政治上屬於窮途末路,已經無力回天。言官們之所以保持倒嚴的攻勢,是一場政治賭博,他們要拚出一個大好前程來,他們把籌碼壓在了未來的新君身上。別以為他們真的天真無邪!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裝逼犯!
大明朝八股取士,有人說做八股文章做得好才是真的好,那才是高手中的高手,人才中的人才。其實,在大明朝的二百多年裏,八股出來的高手和人才屈指可數,說一個眾所周知的人物張居正,這是一個人才應該沒有爭議吧?張居正不僅八股文章做的好,人家臉也長得帥,最重要的是他沒有因為臉長得好看而不思進取,他始終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一心一意要實現自己的大明夢。但在他執政期間,遭到了言官們最無恥的圍攻,理由相當荒誕。張父去世,皇帝奪情,很多人欲去之而後快,言官們成了打擊張居正的急先鋒。
關於張居正,前幾年有部電視連續劇塑造過這個人物形象,扮演張居正的演員是唐國強,不好意思的說衝張居正的麵子我瞧了這部電視劇幾眼,被唐國強給惡心著了。這貨曾經扮演的諸葛亮他自己認為是得意之作,其實就惡心我一回了,這次扮演張居正,又被他惡心一回。這個事兒是我不好,不埋怨他!關於張居正,黃仁宇在他的《萬曆十五年》一書裏有精彩論述,在張居正身死的那一刻,大明朝的鍾擺停止了擺動,並踏上了走向覆亡的路程。二十年之後,當初拚命冒死參劾張居正的禦史言官鄒文標,為自己當年的德行和舉動追悔莫及,痛不欲生。但是,世間已無張居正。
大明朝的禦史言官們最精彩也最荒謬的表演在天啟和崇禎兩朝,在各種政治派係的帶動之下,言官們紛紛出籠,施展渾身解數,彼此攻擊,互相傾軋,血肉橫飛,慘不忍睹。以至於使大明朝的國家機器喪失了應有的功能,停止了運轉。東林黨人的烈士們讓後人對他們頂禮膜拜,其實,以他們得勢後的表現來看,也是一群混蛋!
東林黨人的凜然浩氣也曾經激動過我幼小的心靈,長大之後反複打量他們的德行,關於他們的是非功過每當我頗有微辭之時,總有人和我急赤白臉,我一般都擱置爭議,不裝自古以來的逼,我隻想說的是,有些人曆史不是沒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是沒有努力,隻是丫們的肚子裏實在無料!東林黨人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其實,這是中國政治哲學思想內容的嚴重匱乏造就了這群命中注定悲催的人物。
有人以為明朝的禦史製度以及言官們的表現,是大明朝政治體製先進的一個佐證,甚至可以和現代西方的民主憲政相媲美,他們把言官們的參劾他人的奏章當做“言論自由”,把言官們對於執政大臣的挑戰認為是“對權力的製約”,我以為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小時候被傻逼親過,或長大之後腦袋被驢踢過。如果說我判斷失誤,為什麽丫的每天扛著二百斤麥子走山路還不換肩膀?豬八戒背媳婦也不是這麽姿勢吧?有人說給你一個二百斤的美女你也能抗的起來,我說算了吧,二百斤的美女你自己留著吧,我就不費力氣了!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所謂的言論自由都應該有一個前提,就是思想自由。中國曆史之上隻有春秋戰國和北洋的民國兩個時期,具有在思想自由基礎上的言論自由。春秋時期有一個因言獲罪的人是少正卯吧?被孔老二給殺的,這位孔聖人手上沾過血。如果有人以為文革中的大字報和大辯論是言論自由,今天在嚴格的電影審查製度下的JB獎(金雞和百花)是思想自由的話,這人是不是吃狗屎長大的?
去看一下大明朝的禦史言官們對於國事議論的內容,就知道了他們是在堅持幾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之下的大膽口淫而已,堅持英明聖上的核心領導是必須的,這是底線,誰敢觸動這條底線一定不得好死,因為這也是整個帝國的政治底線,禦史言官們在堅守底線的陣腳上大膽口淫,別以為那不是性交。他們的本來目的仍然是爭寵,以一種自以為更加嫵媚動人的身段。但是,是否能夠得到皇帝老兒的臨幸,全在於這獨夫民賊的興致與胃口了。
大明朝設六部協助皇帝打理朝政,六部裏都有一個監察科,主事的官員叫給事中,算是半個言官,因為他隻能上奏本部門的事情,不得跨部門胡說八道。給事中有個特權,就是他認為以皇帝的名義發的敕令有不妥之處,可以將敕令退回去,聖旨也不例外。有人為此叫好,以為皇權受到了製約,大明朝太牛逼了!其實,大明朝不是牛逼,是逼牛!去看一下明朝的大臣們跟皇帝叫板的那些事情,你就會知道這是一群多麽操蛋的人。嘉靖朝的“大禮議”和萬曆朝的“爭國本”幾乎構成了這兩朝國事的主旋律,耗盡了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的才華和精力,以至於讓大明帝國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說白了,那些裝逼的大臣們關注的就是皇帝家的那點屌逼事兒,無聊至極!
明朝體製是古今中外專製獨裁的典範樣板,也是中國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期之一。朱元璋為他的子孫後代打造的是鐵桶一般牢固的朱色江山,有明一朝,皇權始終沒有旁落他人之手,即使那些看起來最牛逼的大臣和太監,他們手中的權力貌似炙手可熱不可一世,但是隻要皇帝翻雲覆雨,一巴掌拍過去,他們連條狗都做不成!有人以為大明朝的禦史言官那些唧唧歪歪的奏章是言論自由之先聲,謬也!有人以為那些為民請命舍身求法的脊梁骨們要開民主之先河,謬也!即使是那些東林黨人,無論蒙在他們身上的那層道統與正義的道德光輝再如何燦爛,也不過是大明朝廟堂之上的一群放屁狗,或狗放屁,或放狗屁!
原載微信公眾號:鬼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