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曉

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生活是可以緩緩的,即便看上去是在浪費時間,我情願在慢慢裏被時光雕刻,而不是急急地消耗生命的元氣。
正文

站在街頭看世界(1)

(2025-09-13 15:49:22) 下一個

去小波蘭街頭街,還是去烏克蘭街頭節。這兩鄰國,在多倫多還相鄰,連搞活動選同一天別苗頭。

出門前盤算路線圖,不喜歡問AI,自己動腦。

乘29路到Queen West,轉501有軌電車到Roncesvalles,這裏背靠安大略湖,往北開始,是小波蘭地盤。

已經封路。本來504電車經過Roncesvalles街。

前些年,我搞不清兩條以字母R開始的街,都離High Park近。

路過Cherry Bomb Cafe,兩年前來過。可是店小,靠牆硬木長凳不舒服,對玻璃牆也隻有幾個高腳圓凳。一麵牆上有輛自行車。兩年前與小C一起來,想念她了。或許是三年了。

沿著Roncesvalle街兩邊擺攤,“肖邦”餐館是“小波蘭”底蘊所在。《雲遊》裏寫肖邦的心髒是藏在姐姐鯨骨襯裙裏麵運回國安葬。

五年前深秋來,落葉滾跑的人行道,放學回家的孩子,花店門口的色彩,小店櫥窗後掛著的二三件服飾,竟有一種跨進了陝西南路的感覺。不是兩邊的房子或店鋪,而是下午暖陽下人們的安定和諧,混合了餐館飄來的食物香味。那種下班後聞到篤定,油然而生的幸福快樂。

想到陳丹燕寫過的什麽“中波”公司,在外灘的辦公樓,波蘭女秘書。

我跟廚師長說還是去烏克蘭區的咖啡館。走到Dundas West地鐵站,搭三站,到Runnymede站,Bloor West這段,是烏克蘭區大本營。

我認識的一對烏克蘭老人,常在Bloor街遇見。卡西亞的外公外婆,都不會講英文。外公隻能簡單的說每天步行去High Park。那裏是烏克蘭大本營的邊界了。

也是封路,規模比“小波蘭”要大些。平時也沒有“小烏克蘭”之稱。

Baka Gallery Cafe是我的選擇,座位多,露天座位不擠。兩杯Drip加一隻Almond 可頌,稅後$11多,付了$14。看上去是經理的很客氣,一口英式口音。

可頌按要求對切,經理多給一隻盤子。我發現現在咖啡店店員都很理解顧客不敢多攝取糖分,對於Share一隻,不會另眼相看。

終於培養出廚師長愛坐咖啡館了。三大好處:

1,出門走累了歇歇腳。上個洗手間方便,還可上個網,或我閱讀碼字,看人,聽談話。James Joyce在巴黎,從咖啡館談話收集寫作素材。我們當練習聽力也好。

2,慢生活減壓。自從我帶廚師長去咖啡館後,每次離開他心情也很好。

3,融入社區,節儉的消費方式。下餐館,兩個人至少六十起步了,避免吃餐館會多油膩。比如我們去Contra,點Drip兩杯,僅$5.45(?),我給了小費,$6.05(身邊帶著的零錢),坐外麵樹下,“孵豆芽”一個小時。鄰座有媽媽帶著小Baby,我便上去抱一下,交流幾句。

望過去一對站人行道邊的烏克蘭老人。上前攀談,他們讓我拍照分享。先生97歲,太太90歲。先生來加拿大74年,結婚57年。他們穿著民族襯衫,幹淨體麵。

我又拍了他們的背影。

烏克蘭女人的傳統圍巾也包頭。這位女士非常開心給我拍照了。

這三位少年非常大方給大家拍照,他們是走幾步便停下。真是“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但不希望是祖國戰場上的春天。

多倫多的烏克蘭社區是北美最大的烏克蘭裔聚集地。台上烏克蘭大使講話表示感謝。台下烏克蘭裔老人居多。來來往往的烏克蘭人男女老少基本都穿民族服飾。

街頭食攤雖香,烏克蘭人和波蘭人的傳統美食差不多,我還是建議回家吃。出門前煮熟了土豆。到家廚師長下廚,用一隻像烏克蘭女孩戴的花飾品的盤盛給我,1930年英國盤。

我們一直從Jane地鐵站走回家。消化可頌帶來的卡路裏。卡西亞的外公能步行,我們為什麽不行?

一萬步超過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文心。的確,如果把所有的street festival 都參加,等於山寨走萬裏路了。:)
浮世文心 回複 悄悄話 大城市生活豐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