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56年高校工資改革前後教授級別的變動情況
1952年政務院發布了全國教育係統統一的工資標準(圖1)。
在這個標準中,1-3級是兼有正副校(院)長頭銜的教授級別;教授到11級;付教授9-13級;講師11-20級;助教19-26級。實際執行中,當時最高是2級,隻有陳垣、李達、陳寅恪三人,沒有1級的。象複旦校長陳望道,南京大學校長潘菽等也隻是3級,而助教最低是24級。52年采用的是工資分,1955年統一實行貨幣標準(圖2、3):
1956年7月國務院發布工改後的新的工資標準,高教從1級到13級,比以前的標準級數大大減少,因此教學人員也重新進行級別評定。
教授最少的提一級,多的有提六級的。助教最多可提十一級(從原來的24級到新標準最低的13級)。下麵是中央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等幾個學校一些人員級別變動情況的實例。
中央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在55年一些人員的工資級別情況:
齊白石原5級,後定文藝1級;
劉開渠原7級,定高教1級;
原來7級的吳作人、王式廓、龐薰琴、彥 涵、繆天瑞、老誌誠等都定了2級教授。
原來8級的葉淺予、李樺、喻宜萱、張洪島、江定仙、易開基等也定了2級教授。
比較突出的中央美院田世光,從54年講師15級到56年副教授5級,晉級幅度很大。工改後,工資增加的比例也很高,隻晉一級的增資超過了35%(從253元增加到345元),一般增加40%以上,有的工資增加一倍,如田世光從87元增加到177元。北師大的劉盼遂從原來9級定到2級教授,工資從165元增加到2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