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5)
2018 (59)
2020 (70)
2021 (95)
2022 (122)
北大這事做得有人情味
下麵是北大在80年、81年對一些去世教授遺屬進行生活補助的意見和通知,這事北大做得有人情味。以前在職人員去世,遺屬一般隻有一次性的撫恤金,以後的生活就靠自己了,遺屬沒工作的就靠子女贍養了,單位一般是不再管了。林漢達的遺屬就是這種情況,看下麵林的女兒反映的:
林漢達的夫人是依靠以前的積蓄生活,她感歎的“人走茶涼,人死如冰”是她的實際的感受。
曆史係向達一級教授:
副校長湯用彤一級教授:
中文係魏建功一級教授:
圖書館係劉國鈞二級教授:
曆史係齊思和二級教授:
中文係袁家驊二級教授:
所以北大對沒有收入的教授遺屬進行生活補助做得對,不知其他類似情況的職工遺屬是否也能得到補助,我隻收集到一些教授的補助表,估計一般職工就沒這待遇了,因為就是教授補助多少也不同,曾任北大副校長湯用彤的遺屬每月額比其他的高得多,而且湯用彤的兒子、兒媳那時都是教授,沒能力贍養其母?如果北大是對所有職工一視同仁就更好了。
沒看到對這個情況的政策和標準,隨意性就大了。
知道上海的一件事。一個國防科委研究所的老高工1982年過世, 子女希望單位能每月給無工作的母親每月25元, 單位隻答應20塊(部隊的統一標準),醫療仍舊按照部隊的家屬包幹製度, 結果上海市委統戰部一個詢問電話, 單位馬上答應每月30塊。
說到住房, 如果逝者住的是單位(或房管部門的平價)房子, 雖大但房租總不會太貴, 若是住的是比如上海1956年市裏同一分配的高知公寓, 那是有房貼的, 家屬沒有任何理由繼續享受這份房貼, 隻好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