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大看點,也許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當然是毫無政治背景的華人企業家楊安澤。他打出了乍聽離經叛道而細思卻言之有理的所謂全民基本收入(UBI)的競選主題,在社交媒體界引發了一陣“楊旋風”,甚至讓一向最論資排輩的主流媒體也不敢完全輕視他。目前楊安澤在民調和捐款上排名第六,穩穩占據9月12號民主黨初選辯論大戰的十人大名單,把很多名氣比他大得多的老牌政客甩在了身後。我們明天期許他進一步的出色發揮。
這第二大意料之外的看點,是馬薩諸塞女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近來在民調上的急升。沃倫本來一直是美國民主黨左派的一麵旗幟,但是她在自己聲望最如日中天的2016,選擇了避免與希拉裏撞車。三年之後的今天,民主黨的總統戰車上擁擠不堪,有20位才俊各領風騷,沃倫這位昔日左派的明星似乎難以顯山露水。更何況她曾經宣稱自己有印第安人血統而又無過硬的證據,這讓她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在政見上,沃倫麵臨伯尼桑德斯這位在2016創下佳績的老將從左麵來的擠壓;從人氣上,已經70高齡的沃倫和37歲的布特哲之,38歲的陶西,44歲的楊安澤站在一起,顯得有點老態龍鍾;在民調上,奧巴馬的搭檔,前副總統拜登得到全黨穩健派的沉默而一致的支持,始終是民主黨陣營的領頭羊。
但是最近幾個月以來,沃倫的競選似乎注入了一股不顯山不露水的活力,她最近在西雅圖的競選集會吸引了一萬五千人的參與,最近的幾分民調顯示沃倫的支持率已經從第五升到了第二,接近了領頭羊拜登,有的媒體已經把她看成了贏得提名得大熱門,似乎唯一的問題就是她是否有能力擊敗特朗普了。
發生了什麽?
有美國政治圈內人默默指出,沃倫團隊近來這一係列不俗的表現,和今年年初一個原本並不占據新聞頭條的消息密切相關,題目是這樣的:
Elizabeth Warren taps Roger Lau as campaign manager
采寫這篇報道的正好是一位亞裔女記者MJ LEE, 她當然明白這個事件的在亞裔政治圈的意義,所以她寫道:這次的任命具有曆史意義:劉是第一位出任美國主要總統候選人競選經理的亞裔美國人(The appointment is also a historic one: Lau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Asian-American campaign manager for a major Amer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我們華人當然對羅傑劉這樣有成就的華人格外感興趣。可是搜遍了互聯網,我們發現羅傑劉在主流媒體上簡直是特別的低調,一篇專訪都找不到,甚至連一張正麵的大頭照都難覓蹤跡。
沃倫在接受記者采訪,羅傑劉神情專注緊隨其後。
羅傑劉和老板在幕僚會議上。
沃倫參議員在宣布任命羅傑劉的新聞中,是這樣說的:
“自從我競選公職的第一天起,羅傑就和我在一起作戰,這是發自內心的奮鬥,正是這樣的征程把我們聯係在一起。羅傑的信念是建立發自民間草根的運動,我們將依此而行”。("Roger and I have been together since my first days as a candidate for office, and it's always been a fight from the heart. It's what binds us together," Warren said in a statement provided to CNN. "Roger believes in building a grassroots operation, and that's exactly what we'll do.")
可是直接和這條新聞主角相關的隻有一句話:劉先生不發表評論(Lau could not be reached for comment)。
雖然如此低調,可是在我們搜遍網上的大街小巷之後,還是能得出一個確鑿無疑的結論:41歲的羅傑劉可謂馬薩諸塞州民主黨政治機器第一人:
他是沃倫兩次當選麻省參議員的首要功臣,也是前國務卿約翰克裏的參議員選舉和競選總統的重要幕僚。
他的同輩,民主黨政治新星,波士頓區第一位非裔女議員普萊絲麗(Ayanna Pressley)是這樣說的:“他就像我的兄弟,我20年來職業生涯所有悲歡,都有他的分享和同在”(I think the world of him. He’s been my brother,” says Pressley, who was the first black woman elected to Boston’s City Council in 2009. “He’s been there for all the joy and pain in my life the last 20 years)。
他也無私提攜後輩。波士頓第一位亞裔市議員,被《大西洋月刊》看好為未來波士頓市長的的米雪吳(Michelle Wu),在沃倫團隊中獲得第一份政治經驗,也是羅傑一手帶出來的。她感激他是亞太美國人在政治圈奮鬥的開拓者,為他的成就和突破感到無比自豪。
中間是Michelle Wu, Roger Lau
也許大部分對美國政治不關注的人,對“競選經理”這個角色不是很清楚。對此,羅傑劉的前老板,國務卿JOHN KERRY,對他的特長總結得非常到位:
“他承諾少而成就多,對細節了如指掌。從不揣測,從不狡辯。競選經理的重要職責就是預測,防止和解決問題,最好是在競選人自己意識到之前。羅傑劉天生就是解決問題的,從不怕壓力”。
“有問題,找羅傑”!
(He under-promises and over-delivers. He's meticulous about details. There's no guess-work and there's no spin," Kerry sai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uties of a campaign manager is to anticipate, prevent, and fix problems -- hopefully before the candidate knows they exist -- and Roger is a fixer to the core and immune to pressure. If there’s a problem, you call Roger.”)
羅傑劉的名聲早已超越了麻省政治圈子,據克林頓總統的Deputy Chief of Staff估計,美國全國,政治組織水平在羅傑劉這個檔次地位的,一個巴掌就能數的過來。所以在2016之前克林頓基金會如日中天的日子裏,前總統夫婦在非洲和亞洲重大活動,都要靠羅傑劉來打前站,就因為他萬無一失滴水不漏的名氣。
2009, 羅傑本來已經移師華盛頓,準備在奧巴馬班子裏大顯身手,加入了商務部長駱家輝的團隊。結果,就在這一年,服役48年的民主黨小肯尼迪參議員腦癌病逝,他的位置被共和黨新秀布朗奪走,民主黨從此失去了在參院的壓倒多數,奧巴馬總統也因此在奧巴馬保健法之後,在重大立法上七年一事無成。
在這個大背景下,羅傑劉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波士頓,從此和沃倫的名字聯在了一起,並幫助她於2013把參議員寶座從共和黨手中奪了回來。
在美國政治圈,有能力的政治機器操盤手,往往是左右兩黨共同爭奪的對象。但是羅傑劉的情況稍微複雜一點。比如我們前麵提到他的摯友,麻省議員非裔女議員普萊絲麗,是目前民主黨團出名的女“四人幫”(QUAD)之一。特朗普總統不久前曾發推讓這四位少數族裔左派議員,“從哪來回哪去”, 引發了不少少數族裔內心深處的痛。
可以想象,羅傑劉對唯特朗普總統馬首是瞻的共和黨會是一個什麽態度。
共和黨在麻省的一位政治圈內人是這樣埋怨羅傑劉的:
“羅傑劉這個人(能力是有),但是他有一個重大缺陷,那就是他不肯為共和黨效力。否則的話,如果我決定重返政壇,我第一個要請的就是他”!
楊安澤的競選團隊,好像對羅傑劉的實力也有幾分敬意。他們團隊中一位智囊在微信發表文章,這樣寫道:“WARREN的競選經理是個華裔,我們有點惺惺相惜但是不便多說話”。
關於羅傑劉的出身背景,我們能找到的有限。根據他的維基網頁(一個月前才建立的,這對於沃倫首席參謀這個級別的人物,簡直不可想象), 他父母都是廣東台山人(小編注:據調查70%的美國華人都是廣東台山人及其後裔),在上世紀70年代移民香港,並以香港為跳板移民美國。夫婦倆送外賣,在中餐館跑堂,開紀念品店,生活艱辛,苦苦培養1977生於紐約皇後區的大兒子羅傑劉。
望子成龍的劉父劉母一度充滿希望,因為小羅傑非常聰明,考入紐約最好的公立學校bronx science high school。根據正常的期許,他會像他現在的競爭對手楊安澤一樣,名牌高中畢業升入名校,畢業後或成為專業人員,或者自己創業從政,走一條金光大道。但是羅傑的履曆上是中學退學,原因是曠課。
沒有人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麽。
對羅傑劉報道最深入的,不是主流媒體,而是一家叫COMMONWEALTH的非盈利草根刊物,就此也隻采訪到了羅傑劉的弟弟ALEX, 他說哥哥在失學期混跡紐約街頭巷陌地鐵站口,行為是相當的凶悍(“a lot more brash”)。
年輕狂野的心也會有收斂的一天。後來羅傑通過自學,以同等資曆的身份考入麻省大學,專業是政治學,兼輔修中文。我們不知道他在學費上是否有些掙紮,隻知道根據報道,他在大學第一年裏,送報紙,給人做園藝,在硬紙板工廠打工,嚐盡了謀生的艱辛。
也許正是這樣特別的人生經曆,培養了他與人打交道的獨特視角和風格。沃倫在六年前的一位助手最近參加了她的一次政治機會,坐在後排才十五分鍾,就在準備離開的時候接到羅傑的短信:“看到你坐在後邊了,散會了就上台來吧,大家聚一聚”。
對細節的明察秋毫,是政治技巧,對故舊的相待如初,是人格的魅力。
羅傑劉的成就對他自己來說,有些是別人體會不到的。他在2016年一次政治集會上說:“當我在麻省起步的時候,政治圈裏的美國華人或亞裔非常少。那個時候,我很難找到一個榜樣讓自己去追尋......”。
正是這樣,羅傑的一位華人前輩Leverett Wing, 在1992年擔任一位參議員的助手,他在州立法院的過道行走的時候,另一位助手從一間辦公室探出頭來讓他利用周末的事件把立法院地毯清一遍。
在那個年代,亞裔在美國的科技界也許已經嶄露頭腳,但是在政治圈,也許隻能在清潔團隊中看到黑頭發黃皮膚的身影。
時代終於不同了,羅傑在講話中提到了一大串在政壇嶄露頭角的亞裔名字,他們都是後來者的榜樣,但是他並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
其實羅傑自己就是突破竹子天花板的典範。麻省民主黨黨主席於2013年卸任,在考慮繼任者人選的時候,他隻給兩個人打了電話,一位是非裔州長,人稱小奧巴馬的Deval Patrick, 另一位就是羅傑劉。
從被想當然地認為是州立法院清潔工,到麻省民主黨主席的熱門人選,這是華裔美國人在政壇不懈奮鬥的結果。
不過羅傑婉拒了這個邀請,他更執著於發軔於草根的政治啟蒙運動,給更多的原本毫無機會的人以新的希望。
因為他自己深知機會的來之不易。
就在他在大學校園最迷惘的時候,他發現了一份招收實習生的廣告,雇主是時任參議員,後來的總統候選人克裏。於是羅傑花掉身上僅存的40美元買了一身在商店當樣品的西裝去參加麵試,獲得了這個職位。
後來他發現,這個實習生的廣告其實是一個誤打誤撞的結果,因為政客招實習生是從不打廣告的,完全是憑熟人介紹,而那次報紙剛好有幾天的免費廣告。這個巧合促成了本文所敘述的曆史。
Ana Morales剛來美國的時候,隻是一個完全不會講英文的多米尼加小女孩。如今她年僅26,已經在2018擔任了沃倫團隊的deputy political director, 她說:“如果不是羅傑劉給我機會, 我絕對不會有今天的事業”。因為她18歲第一次在競選活動中當誌願者的時候,她的第一個導師就是羅傑劉。
羅傑劉這樣談自己的人生哲學:
人生終有盡。當你有機會的時候你會怎麽做?你可以利用你的特殊機會,完全為自己創造一個輝煌的瞬間,或者為其他人創造一個更有意義的機會?
“The ride ends for everybody at some point,” he says.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at time when you had the opportunity? Did you make it all about yourself for some fleeting moment when you were in a special room somewhere or did you make it more meaningful for someone else”?
楊安澤也是拿科技衝擊就業作為政策依據,還抨擊Amazon不交稅之不合理,但他的主張其實是為科技發展提早掃清障礙。
去本州的車輛管理局辦幾次事兒,就知道了 :-)
黨內初選時最論資排輩的。伯尼是30年的老參議員,就是因為不肯入黨,2016還是被黨內建製派壓抑了。更何況楊安澤呢?
總之,明天有好戲看了。
楊的貢獻是在社會上極大地提高了這個政策的曝光度,並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民眾解說。
年輕時狂野的人,往往有很好的從政潛質。
很詳盡的介紹和分析, 點讚!
這改變了華人封閉於自己社區的刻板印象。
但是他有華人共同的“缺點”,太低調了。而這個缺點在競選經理這個位置上,卻成了優點,因為他悶頭幹事絕不會喧賓奪主。
可見聞道有先後,如是而已,關鍵是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