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李的極簡積極人生

我是李李老師,專注極簡生活和積極心理學,陪你打造屬於你的極簡積極人生。微信公眾號:極簡積極人生。
正文

你是極簡者,還是愚蠢的“最大化者”

(2018-06-18 12:16:59) 下一個

之前李李老師在喜馬拉雅電台閑聊節目中,聊到極簡的人買東西很喜歡貨比很多家,查找很多資料,精挑細選,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盡最大的努力買到最好的物品,這樣其實經常得不償失。

  那期節目播出後,後台收到很多私信,很多極簡者都說有這樣的困擾,最難受的是,買完之後,本來覺得很滿意,想可以用個幾十年了,又發現別人用的要更好,悔不當初,又想賣掉手上的,再去買更好的……如此死循環,費時費錢,很煩惱。

  其實,這樣的煩惱很普遍,已經被積極心理學家們列入實驗研究了,我們來看看吧。

  01 愚蠢的最大化者和幸福的滿足者

  心理學家巴裏·施瓦茨(Barry Schwartz)提出了“選擇的悖論”(paradox of choice):有了選擇,反而讓我們更不快樂,但是我們卻很重視選擇,而且處心積慮地要讓自己有所選擇。

  施瓦茨及他的同事發現,這種悖論最常出現在他們所謂的“最大化者”(maximizers)身上,即習慣評估所有選項的優劣,搜尋更多資訊,以求做出最佳選擇者(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追求效用最大化者”[maximize their utility])。

  其他人——施瓦茨稱之為“滿足者”(satisficers),比較能用輕鬆的態度來麵對選擇。這種人在找到好東西之前也會評估各選項的利弊優劣,但是一旦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之物,他們就不再費力搜尋。滿足者不會受選擇過多所害。平均而言,最大化者最後所做的決定,會比滿足者稍微好一些(想想看,前者得費那麽大勁搜集那麽多資料,總會有所成效),但是他們常常不滿意自己所做的決定,也較容易沮喪、焦慮。

  有一項研究,要最大化者及滿足者坐在另一名被試(其真實的身份是實驗人員)旁邊做換音造詞(anagram,即變換字母順序以形成另一詞)。滿意者比較能心無旁騖地解題,對自己的評語,自己對該研究的喜好程度,基本上不受另一位被試的表現影響。而最大化者則不同,一旦最大化者發現另一位被試解題的速度比自己快,馬上就被打敗,之後對自己的評價就會比較差,對整個研究也會產生較大的消極情緒。(旁邊另一位被試解題的速度比自己慢也並無多大助益——這是另一個負麵事件影響力大於正麵事件的實例。)

  最大化者不隻是喜歡貨比很多家,還非常喜歡跟別人比,所以他們很容易陷入各種炫耀性行為的陷阱,比如炫耀性消費。更要命的是,最大化者花的每一塊錢所得到的幸福都比滿足者少。現代人的生活處處充滿陷阱,這些陷阱很多是營銷專家及廣告商的傑作,踏進去隻會讓我們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不幸福,要警惕。

  02 如何避免踏入“最大化者”陷阱呢

  第一步,先判斷你要購買或選擇的物品的重要程度。

  如果是非常重要或非常昂貴或使用周期非常長的物品,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權衡、比較、思考。比如,買房,就要謹慎再謹慎。反之,如果不是,就適當減少選擇的時間,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買什麽牌子的紙巾,就可以快速做決定。

  第二步,選好之後,就跟滿足者們學習他們的良好心態:我擁有的,就是最適合我的,我喜歡它,我很享受擁有它的感覺,我很開心,很滿足,我要好好跟它相處,把它照顧得更好!然後,停止查找相關信息。當然,一個時期之後,如果確實覺得物品用起來感受很不好,可以再次去搜尋更好的物品。

  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依然需要不斷練習認知行為療法,如果自己練習有困難,歡迎參加李李老師的極簡積極人生培訓課。

  第三步,停止攀比。

  現在的世界,是無限的世界,什麽物品,都會有各種維度內更好的,你擁有再多,總有人擁有的比你還多。如果總愛攀比,會活得低效而疲累,幸福感很低,這是極簡積極人生理念最反對的。

  03 重點難點:如何做到停止攀比呢

      來跟我交流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