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李的極簡積極人生

我是李李老師,專注極簡生活和積極心理學,陪你打造屬於你的極簡積極人生。微信公眾號:極簡積極人生。
正文

重塑極簡積極人生消費觀,跟炫耀性消費一刀兩斷

(2018-04-30 08:06:03) 下一個

01   怪現象: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幸福嗎

在喬納森《象與騎象人》一書中寫到,心理學家弗蘭克想知道人們為什麽甘心花大錢買奢侈品,雖然這些奢侈品並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健康,而他們卻不太願意把錢花在能讓自己持續幸福下去的事物上,比如,人們隻要多休假,多花時間跟家人、朋友相處,就會更幸福、更健康。另外,隻要縮短交通時間,就算住的房子小一點兒,我們也會過得比較幸福,但是人們還是寧可住大房子,將更多的時間浪費在交通上。再者,多休假,就算少賺一點兒錢,我們也會比較幸福、健康,但是人們寧願拚命賺錢,也不願休假。人們隻要購買基本、功能性的家電,汽車及手表,然後把存下來要消費的錢拿來投資,就會比較幸福,財富也可以累積下來,但是很多人尤其是美國人幾乎是賺多少花多少,有時候甚至還入不敷出,都把錢拿來消費,還常常花大錢買名牌設計師的商品。

02   都是炫耀性消費惹的禍

對以上這些行為,弗蘭克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人的炫耀性消費與非炫耀性消費的心理是不同的。

炫耀性消費指的是別人看得到的,被我們拿來當做個人身份地位象征的消費品,這些商品就像一種武器競賽,其價值並非來自其客觀資產,而來自別人對該商品的評價。如果辦公室的每個人都戴天美時手表,那麽第一個買勞力士的人馬上就獨領風騷。等到每個人都戴勞力士時,戴得起一隻200萬美元的百達翡麗的人才稱得上有身份地位,勞力士已滿足不了大家的胃口了。

炫耀性消費是一種零和遊戲:個人借由自己地位的提升來貶低別人。

我們很難說服一整群人或是屬於該亞文化的人放下這種競爭心理,回歸基本需求的消費行為。就算這群人可以因此而過得更好,他們也聽不進這種話。因為太根深蒂固了,改變需要一個長期的內外因努力。

相反,非炫耀性消費指的是其價值來自商品及活動本身,且多屬私底下消費的行為,其消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展現身份地位。起碼對美國人而言,休最長的假或交通時間最短是不會為自己贏得任何好名聲的,所以這種非炫耀性消費不在競賽之內。

03   要高薪,還是要比別人高薪

大家不妨試著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有這樣兩份工作,你願意選哪一份:第一份工作你的年薪是9萬美元;但其他同事平均年薪為7萬美元;第二份工作你的年薪是10萬美元,但其他同事平均年薪為15萬美元。很多人選擇第一份工作,但卻表示這份工作對他們來說起碼有10萬美元的價值。人的攀比心,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再試著回答第二個問題:有一家公司,一年給你兩個星期年假,但其他員工的平均年假隻有一星期;另一家公司,一年給你4個星期年假,但其他員工的平均年假卻有6個星期,請問你願意選哪家公司?大部分的人都選年休假為4個星期那份工作。休假是一種非炫耀性消費,不過隻要我們花大錢去度假,故意讓別人看到自己度假時有多大手筆,而不是在休養生息,我們馬上就可以把度假變成炫耀性消費。我們是不是都很擅長這樣做?

04   幸福實驗:體驗比實物更能讓人幸福

近來,有關“行為/擁有”效益的研究同樣也支持弗蘭克的結論。心理學家範波文(Leaf Van Boven)與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先要求被試回想一次能讓自己更快樂更享受、花費金額超過100美元的消費行為。他們要求其中一組被試回想某實物消費,要求另—組被試回想一段經驗或活動。在敘述完自己的購買行為後,他們要求被試填寫—份問卷。描述某段經驗者(比如,滑雪、聽音樂會或享用一頓大餐)在回想自己的購買行為時,覺得該購買行為確實讓自己變得更幸福,也覺得自己的錢花得比那些花錢買實物(比如,衣服、珠寶或電子用品)的人更劃算。

經過幾次類似的實驗,得出的結論也都相似,於是範波文與吉洛維奇便得出以下結論:經驗之所以比實物更能讓人幸福,部分原因是經驗帶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大部分要花100美元以上的活動都是我們跟別人一起進行的活動,但是昂貴的實物消費行為往往有部分原因是出於想讓人豔羨的心理。活動能讓我們與別人建立聯結,物質卻會加大我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

現在你知道要怎麽花錢了,不要再去跟有錢人鬥排場,也不要再浪費錢買炫耀性消費品了。行動起來吧,減少工作量,少賺點兒錢,少積聚財物,多花時間跟家人相處,多度假,多做有益身心的活動。

05   你想活成什麽樣,取決於你自己

然而很不幸,要一個人放棄原有觀念,改為接受另一種觀念就變得非常困難。受“物競天擇”的影響,很多人都會一心求勝,而其贏的策略有部分就是讓別人印象深刻,心生豔羨,以達到鶴立雞群的效果。因此,很多人在意的是名,快不快樂不重要,他們行事的目標總是定在別人的目光上,一心隻求好名,就算做別的事可以讓自己更幸福,他們也還是會受進化本能的驅使而追求名聲的。如果每個人都去追逐有限的名聲,那麽大家都會困在競賽式的零和遊戲中,在這樣的世界裏,更多財富並不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幸福。追求奢侈品是一種幸福陷阱,它是一條死巷,但人們卻誤以為這樣的行為能為自己帶來幸福。

想過什麽樣的人生,還是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我不會勸你。但如果你想告別炫耀性消費的人生,自己又覺得意誌力不夠,我非常歡迎你來參加極簡積極人生一對一私教課,通過每周一次課、每天做練習,我能很好地幫你達成目標。歡迎添加我的微信詳詢:lili2017_520。我在這裏,等你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