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a -佩特拉古城,這座位於紅海和死海之間的城市,有著兩千多年的曆史,其先後被古羅馬、拜占庭、伊斯蘭帝國所統治。沒有人確切知道它具體何時始建的,考古學家隻能考證到公元前二世紀時它是阿拉伯人的遊牧民族納巴泰人(Nabataeans)王國的首都。由於佩特拉位於阿拉伯、埃及、敘利亞腓尼基之間的交通要塞,控製了重要的貿易通道,納巴泰人因此變得強大而富有。 滿載著阿拉伯的香、印度香料、埃及的黃金以及中國的絲綢的駱駝隊都要途經佩特拉運往各地。
公元二世紀古羅馬人接管佩特拉時,佩特拉達到了全盛時期,城中建有羅馬廣場、公共浴室、劇場等。然而隨著後來貿易路線的改變,海上運輸的興起,佩特拉的重要性大為削弱,漸漸地佩特拉在曆史的長河中衰落被遺棄,近千年裏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遊牧民族貝督因人外,鮮有人提及它的存在,直到19世紀一位瑞士探險家約翰·貝克哈特的重新發現了它。他會說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的探險家在探索尼日爾河的路上,聽說了有一座埋葬先知亞倫的死城,這引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 他把自己裝扮成穆斯林,取得當地向導的信任,牽了一頭羊表示要祭拜亞倫墓。 當他們沿著狹窄的巨石裂縫中的天然通道蜿蜒深入,走著走著忽然間看見了縫隙中陽光照射下的巨大的岩石宮殿豎立眼前,這讓他激動萬分。這就是佩特拉最著名的建築 -卡茲尼(Khazneh)宮殿。
雖然是十月,佩特拉也炎熱難忍。 從入口處要經過很長一段砂石路,直到走到了巨石峽穀(Siq)的入口裏的陰涼處才涼快一些。沿途不少騎馬的吆喝騎馬也包括在門票裏,一聽就是忽悠,天下哪有那麽多好事。 公園裏的高爾夫小車隻拉你到卡茲尼宮殿,短短五分鍾的車程單程就要20多美金,是我見過的最昂貴的公園的車費。
Petra易守難攻,明著的入口隻有Siq峽穀,看著像大號的羚羊穀,巨石如壁,色彩斑瀾,形態各異,仔細看,似乎有大鷹,猛虎,僧人,白雲,大有自然造化之神妙。因著岩石紅褐居多,Petra也稱為玫瑰之城。
雖又累又曬人已經快蔫了,當卡茲尼宮殿在巨石的夾縫中魔幻般的出現時,我們驚歎不已,一切都顯得那麽值得。 陽光照耀下的卡茲尼宮殿精美細致威嚴高貴,這個鏡頭在印第安納瓊斯的電眼裏出現過,20多年前就為之一驚,真的看到時,還是驚上加驚。
卡茲尼也被稱作“寶庫”,據說這裏是曆代佩特拉國王收藏財富的地方
不一會兒就有小販子湊上前來向我們兜售宮殿對麵的岩壁高處的網紅打卡點,30美金倆人,我堅決的搖了搖頭,後來降到10美金,我有點想投降,但被隊友拉走。 鍥而不舍的小販過了一會又來,說10美金,我剛要滿口答應,又被隊友管住,隊友堅定不移要5美金,最後人家說7美金倆人時我已經按捺不住拉開錢包了!那個地方的確是個拍照的絕佳處,但被地頭蛇霸著,看到有的遊客想往上爬,被小販子攔住。
遊完卡茲尼宮殿我又熱又累,不想再往前走了,便打道回府。 等明天再進Petra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走完Petra單程要4-5個小時,人們大多都是從主入口走到最深處的 Ad Deir 修道院再返回,這樣的話整個行程要走個十英裏,而且最後是要爬坡的,對體力絕對是個考驗。 能走到修道院那兒的都是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跟旅遊團來的大爺大媽幾乎都是到卡茲尼宮殿附近就回頭了。
到了住處熱情的老板給我們講了去Petra玩的省時省力的最佳路線,就算你有一天也是行得通的,這讓我們可以節省大量的體力和時間。除了Siq峽穀那個入口,在群山峻嶺中,古城還有一個隱秘的後山出口。可以從後山入,從siq峽穀出。
具體做法是,一大早到公園裏坐免費shuttle直接到後山 Little Petra那兒,從那裏花五塊錢再坐一個敞篷卡車拉你到Petra後麵的群山中,大約要45分鍾。下車後順著小路一直走就好了。 好處是不走回頭路,而且多是下坡路。(參看我下麵的錄像)。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趕7:30的公園shuttle,shuttle的信息在網上沒有,旅館老板也隻知道最早的那班是7:30。下了shuttle等了半個小時卡車才來,一看車上走著的十來個人都是帶著當地導遊的,隻有我倆獨行。 卡車後麵有幾排座位給遊客坐,往公園後門開的這一路那個顛啊,要開好久,大約45分鍾,屁股又被結結實實地massage了一通。
下了車隨大流走唄,其實也丟不了,隻有那麽一條可走的路。 當天天陰陰的,還時常飄著小雨。
後山的風景也美不勝收。 隻是我沒想到這次旅行會有Hiking,隻帶了平時買菜的鞋子,這一路走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腳底一打滑摔個大馬趴。
走了好久終於到了Ad Deir 修道院,這座公元二世紀修建的高寬50米的建築是Petra的最大的亮點之一,它曾被用來作為宗教聚會的場所,後來被用作基督教教堂。
路上一會兒陰一會兒雨的,陰雨中的Petra和昨日的陽光下的顏色完全不同,桔紅玫瑰色了褪去不少。
走到神廟那兒雨下得更大了。 無奈,我找了個施工棚子避雨。有個瘦小的小女孩手裏拿著個裝著幾塊彩石的盤子走過來,我讓她和我一起避雨,從兜裏拿香蕉給她吃,我倆聊起天兒來。 這小姑娘每天要從村裏走三個小時到Petra來賣小石頭,可看這那幾個不起眼的石頭估計每天也賣不掉幾個。 我倆一起照相,她把她的名字寫在小紙片上,讓我把她的照片放在網上。 一會兒又來了個小男孩和小女孩,大家拿著我的傘擺post讓我照相,好不熱鬧。我從家裏帶了幾隻漂亮的彩色圓珠筆分給了他們,孩子們很高興。 雨停了時候,孩子們要回家去了,邊跑邊和我搖手告別,真是太可愛了。 我也該前行了,起身看看陰陰的天空,心想,人生皆是緣,要是沒有這場雨我怎能和這些可愛的孩子們遇見。
Petra的岩石都顏色太漂亮了,連腳下的台階都那麽炫
我們躲雨的岩洞裏都有天然的白熊穹頂畫。
佩特拉有七百多個墓塚,而最著名的,要算是皇家墓塚群了。兩千年前的皇家墓塚群, 居高臨下,宏觀壯麗,展現皇家至高無上的威力。
其中最大規模的Urn Tomb在羅馬時代被作為法院使用,裏麵有司法辦公室的監獄。 後來也被當作拜占庭教堂使用。
那一天走了大約十英裏,大概是我這輩子走得最長的一次,雖然下雨挺煩,但如果像前一天那樣曬估計也走不下來。 去Petra一定要帶夠食物和水,裏麵很少有賣吃的地方。
Petra古城列為世界新七大奇觀之一,它不屬於某個單一的古文明,何時始建都無從可考,如果不是那個叫約翰的探險家,佩特拉的光輝燦爛,也許就會淹沒於曆史長河中,我們怎能目睹這座神秘古城絢麗多姿,鬼斧天工,流彩壯觀的風采。
“有點像科幻電影中地球人類文明結束後的場景” , 你的描述蠻到位的。
其實也沒那麽遠,飛過去也就跟回中國差不多的時間。
剛剛吃早飯,看頭條裏拍吃的都有幾萬十幾萬的hits, 邊邊走的地方多,可以考慮喔,不過估計太費力費時了。
這個地方的岩石峽穀太氣派了,讓我年前去的拉斯維加斯一個州立公園的類似景觀頓時黯然失色,小巫見大巫的,世界太奇妙!邊邊新年快樂!
這裏有張 Petra 貝都因人的照片。看眼線是不是和電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裏 Johnny Depp 很像?
https://www.alamy.com/stock-photo-a-bedouin-man-in-petra-jordan-87556120.html
貝都因人是傳統遊牧民族。所以我一開始想當然地認為他們會善待駱駝和毛驢。其實不然。
8月份,Petra 峽穀裏充滿駱駝糞的惡臭。
一問人才知道,駱駝的天然食物是草。可是貝都因人為省錢,喂它們餐館人吃剩的飯菜,使駱駝腸胃不適。
由此推想,人類從伊甸園出來,“良心就大大地壞了”。
視頻是不是自己配音都不算啥,blogger自己出鏡才會真吸眼球,那些網紅大咖們都是要奉獻一些自己的色相和隱私的才能火的,哈哈
是啊,我似乎還從沒走過這麽遠的路呢, 從早上7點出門,一直到下午三四點才回去,都快累趴了,可見人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走了“10英裏”, 大約要3萬多步了, 佩服!
視頻配了語音, 越做越好了。 誰說的不重要。 點讚。
其實毛驢走土路上山並沒有問題,可是走岩石台階蹄子打滑,看著真遭罪啊!
在 Petra 兜售騎毛驢、騎駱駝的貝都因人和公園並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公園還在 Turkemanian Tomb 山下立了牌子,讓遊客要是能自己走就不要騎毛驢。
那些貝都因男子都塗眼線。
剛看到他們,心想:”怎麽這麽眼熟?“
後來琢磨出來了,原來是腦子裏把他們和電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裏 Johnny Depp 塗眼線的樣子連起來了。
佩特拉岩石本來都多彩,底子好,不用過度裝飾就很美。
這座古城真的是絢麗多姿,鬼斧神工。人怎麽能做到呢?
那我也當了一天“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了。
我不但走完了從主入口到最深處的 Ad Deir 修道院再返回這十英裏,還加上從小鎮 Wadi Musa 旅館沿著公路走到入口處往返兩英裏,還加上徒步登山到 Turkemanian Tomb。一直走到天黑。然後在 “寶庫”看燈光秀。
我去時是8月。酷熱難當。但溫度仍低於中暑的臨界值,所以沒有感覺不適。
有貝都因人兜售騎毛驢登山到 Turkemanian Tomb。但我一是想鍛煉身體,二是看毛驢駝人爬坡樣子那麽悲慘,決定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