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evevai1983
投資一段時間的人一定會和我一樣有一個疑問:為什麽不同行業之間估值差距很大?
有些行業平均10PE,有些15PE,高的有20~25PE 甚至30PE以上。 大家都賺錢憑什麽差距這麽大呢? 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企業/行業增速不同導致的。這話也不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就算未來幾年預期增速一樣估值也會大不一樣。
很多經典投資書籍也沒有直接解釋這個現象。這問題也困擾了我一段時間,最近貌似突然想通了。
首先估值體係通常分為2大類:一個是相對估值法,一個是絕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其實就是行業內公司估值對比。比如茅台和五糧液比。美的和格力比。長安和長城比。 但是通常沒人會直接把PEPB跨行業比較比如茅台和長安相比,原因就是不同行業的估值完全不一樣。
絕對估值法就是自由現金流折現。也就是公司現在的價值就是未來公司生命周期所有的自由現金流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算到今天。
絕對估值法的理念基本上已經被所有人認同。但是具體計算因為涉及到未來增速的預估和折現率的選擇所以同一個公司很多人算出來價值很不一樣。(題外話我自己算DCF折現率一律是12%。因為12%我就滿足了,是我的預期收益)
假設一個市場是相對有效的比如美股。那麽這2個估值體係應該都會得到同一個估值,也就是現在的每個企業自身的估值。這麽一想就明白了:每個行業的平均自由現金流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些公司掙10個億裏麵7個億都是自由現金流,有些公司掙10個億裏麵隻有1個億是自由現金流,那麽這2個公司的PE自然完全不一樣。雖然2個企業利潤一樣但是自由現金流高的企業自然應該享受更高的估值。通常毛利率和主營利潤率越高的企業獲取一個單位的營收需要投入的錢就越少--->自由現金流越高--->合理的PEPB更高。 這也是我認為如果隻看單一指標那麽ROIC是最佳的,實用性遠超過ROE這個指標。(海外企業年報我經常看見管理層提出的目標是ROIC達到15%,幾乎沒有看過有人提出ROE要到多少)
舉個實際例子。萬科想要增加100億營收那麽就必須花大量的錢拍地修房子。茅台想要增長100億營收需要擴大生產花的錢要少得多。所以茅台的合理估值中樞理論上應該是高於萬科的。
一個賣玻化磚的人賣了3年賺了1個億,結果發現現在流行的是更高檔的拋釉磚。如果不想被淘汰那麽必須改造生產線把之前賺的錢全部投入進去,後來賣拋釉磚3年又賺了2個億。然後發現現在流行更高端微晶石,結果又把之前賺的錢投入進入改造微晶石生產線,可能錢還不夠,還要貸款。未來又靠賣微晶石賺了3個億。你說這個企業值多少錢? 從盈利上來看增速還是很快的,但是從自由現金流來看就非常不好。市場不該給這種企業一個高的估值。
最後我們不應該簡單的比較不同行業的PEPB。不要看見一個行業PEPB很低就認為其他所有行業都沒有這個行業有投資價值。應該要理解市場給不同行業不同估值的內在原因。
以上全是我的推理+猜想,若有不對的地方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