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雜談

趨勢投資與價值投資的探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未來原油趨勢的預測及觀點

(2016-09-11 00:43:19) 下一個

時間:2016年2月5日  來源:阿爾法

主要觀點:

  • 2008年以後的高油價和低成本的資金泛濫的催生了美國的頁岩油革命。美國的頁岩油從2010年的幾乎0上升到了2014年的每天540多萬桶。從而造成了全球原油的過剩。
  • 頁岩油對OPEC的衝擊來自於幾個方麵,第一是世界原油的儲量一下子就變大了很多。從而使得石油似乎不那麽缺。第二是頁岩油的開發周期比較短。第三是衰減快,成本高。傳統的油田從勘探到開發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但是頁岩油最快的不到一年就可以開發出來。但頁岩油短期隻有美國才有開發前途,一是地質資源好。二是遍布全國的油氣管道,使得小型開發商的油氣很容易出售。三是政策穩定,土地歸屬明確。
  • 這次的石油大戰,應該是沙特針對美國頁岩油的。因為第一頁岩油快速開發的能力,使得沙特用閑置產能控製石油價格的能力大打折扣。同時,相對較低的油價有利於延長石油的消費高峰到來。從而使得沙特有更長的時間去利用自己的巨大的資源。第三,美國頁岩油開發使得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沒有那麽依賴,沙特在美國的戰略地位會下降。至於低油價對俄羅斯的打擊,是額外的好處。沙特從來不相信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從來不講信用。每次限產保價的時候。俄羅斯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
  • 目前的過剩,相對於1986年的上輪周期,是非常非常小的。目前每天的消耗量是9500多萬桶。在沙特,俄羅斯,美國都在曆史最高位的開采量情況下。才過剩300萬桶每天。而在1986年沙特放水前,沙特一家的閑置產能就有700萬桶。
  • 目前的油價。扣除通脹以外,應該是四十年來的最低。全球最大的十五家油氣企業的全成本平均在40美元。如果要有開發利潤,油價水平應該在60以上才有動力去做。
  • 石油的時代,在未來五年內看不到一點被替代的可能性。汽車每年的量還在增加。因為電動汽車未來五年內鬥看不到電池方麵的突破。所謂的石墨烯。更是一個概念。
  • 新能源中,太陽能和風電隻能是一個發電的補充。因為巨大的波動性使得他們不能作為基礎能源。除非儲能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傳統的電力供應無非是燃煤機組,,燃氣輪機,以及核能。核能和燃煤都慢慢受到影響。低的油氣價格有利於擴大天然氣或者LNG的銷售。
  •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是必需品而不是可選消費品。同時,石油又被賦予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在裏麵。幾大經濟發達體都是石油的淨進口國。2015年12月。美國進口700多萬桶每天。中國600多萬桶。印度和日本都是300多萬桶每天。
  • 剛性的需求,不是很過剩的產能(最近30年,陸地上幾乎沒有發現新的油田,新的大發現都是海上),20到25美元的現金操作成本,40多美元的全成本以及60美元每桶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可能出現的今年下半年頁岩油公司的倒閉潮以及產量的劇烈縮減,應該使得年底之前見到40美元每桶。所以在30美元以下,是做多石油的一個確定性比較大的機會。可選擇的工具包括期貨,ETF等。

2014年6月,油價還在115美元每桶,但到了2015年底,已經在40美元以下。2016年開始的短短20天,又急跌了將近30%,打到了13年的新低26塊多。引發下跌的除了原有的因素如原油過剩,庫存越來越多,以及和對中國經濟下滑引發的原油需求萎縮的擔心外,新的因素則包括因伊朗製裁取消而帶來得每天多達100萬桶的新供應。大行紛紛看低到20美元每桶,極端的如渣打甚至看10美元一桶。

大行看低的理由是隻有原油跌到20美元的時候,才能使得過剩產能出清,從而達到供應和需求再平衡。

一:供需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OPEC產能全開的情況下,過剩3%不到。)

根據EIA的數據,全球的石油消耗,過去幾年實際上是在上升的,以百萬桶為單位,2013年每天平均是91.28, 2014年是92.45,2015年是94.85;供給方麵的數字分別是90.86、93.26和96.54……

對於2016年的需求,最新的EIA的預測是增加140萬桶到9625萬桶,IEA預測每天增加121萬桶到9578萬桶,OPEC預測是每天增加126萬桶。EIA判斷需求增加的主要來自中國在內的非經合組織,比如中國印度等。這個觀點可能需要時間的驗證。

從供需方麵看,原油的過剩在2014年在每天100萬桶。在OPEC火力全開的2015年。過剩每天不超過260萬桶。不超過2%。但是把油價打下來75%。

二: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過剩的產能從哪裏來的?(頁岩油和巴西深海石油。)

最近20年,陸上沒有發現大油田,最重要油田發現都是在海上,比如巴西深海等。同時陸上油田每年都有產能的自然下降。造成原油過剩的原因主要是美國頁岩油技術的突破以及高油價帶來的石油投資的大幅度增加。頁岩油革命帶來的衝擊在於大家意識到石油的儲量會比以前想象的更多,同時又降低了中東對美國的重要性。這是為什麽美國可以從中東抽身的原因。

從2010年的幾乎為零開始,美國的頁岩油產量已升至2015年最高的每天約540萬桶。油價下降一年多以後,預測今年一月份的產能還有480萬桶。

油價長期過剩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高油價引發了大量的石油勘探投資增加。使得原油的產量增加。

短期看,供應的增加還包括了伊拉克南部石油產出的增加,以及沙特為打壓美國頁岩油產業而啟動全部閑置產能,伊朗解禁的產能釋放以及利比亞可能的產能恢複。

三:為什麽沙特要發動石油戰?

一直以來,沙特做為OPEC的領導,承擔著石油產量的調節者角色。油價高的時候擴大產能,油價低的時候,縮減產能。全球要實現石油供求平衡並不難,沙特削減10%的產量就能把油價維持在80美元左右。而且沙特以前為了維護油價、減產20%的事也幹過。

但是在2014年月,石油暴跌21%至四年新低的時候,沙特對於12個成員國中的大多數提出的支持減產,予以反對,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大膽的策略:繼續開采,等待更低的價格,把高成本的石油商擠出市場。從2011年到2014年中期,石油均價都在110美元/桶,而到了2016年一月,原油暴跌到26塊多每桶的13年新低。

低油價的後果是沙特的2015年財政赤字達到1100億美元。為什麽沙特要做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事情?

沙特擴張產能的第一個目的是擠垮美國的頁岩油產業,重新奪回對石油價格的控製權。還有另外一個深層的目標,那就是盡量延長石油需求高峰的到來。沙特深層的憂慮是石油的長期需求疲軟。沙特一直擔心氣候變化以及高油價會提高能源效率,鼓勵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加速如天然氣等可替代能源的轉化。這將會對石油長遠的需求帶來隱憂。低油價可能會延遲石油退出能源霸主的時間,從而使得沙特巨量的石油儲量有更光明的未來。

如果不考慮替代性能源的影響,原油市場則不再能夠被理解。“一個人必須麵對現實,”納伊米,沙特石油部長在接受《中東經濟調查》的采訪時說,“能源市場——不僅僅是石油市場——有很多東西可以決定未來的價格。全世界正進行著很多努力,無論是研究或提高效率,或使用非化石燃料。”

所以在頁岩油和加拿大油砂被打垮之前,估計石油戰會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沙特重新戰略性的獲得石油定價權。

四:沙特石油戰能不能成功?

這次的油價暴跌的狀況與30年前的危機驚人相似。上次石油大戰,沙特大獲全勝。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油價飆升到34美元每桶。超高油價引發了歐洲的經濟衰退,使得石油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同時帶動了石油勘探開發的高潮。其中就包括海上石油的開發,最高的時候有差不多100家船廠做自升式鑽井平台。當時的OPEC領頭羊沙特把產能從每日1000萬桶減少到300萬桶,但是OPEC的同伴和非OPEC國家都在偷偷擴產,使得油價一直下滑,沙特的份額越來越少。1985年11月,沙特決定放開供應,不在限產保價。結果是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國際石油價格大跌67%,美國石油產業基本關停。1985年末,美國共有近2300口鑽井,一年後僅剩不到1000口。直至2014年,美國頁岩油革命後,美國的原油生產量才回到了1970年左右的高點。從那以後,OPEC一直掌握著石油的定價權。

80年代中期危機終結後,石油市場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令油價反彈至危機前的水平。那麽,如今這一輪熊市結束後,何時會迎來油價的回暖?相比30年前的危機,如今求解答案的過程離不開一大關鍵因素——頁岩油的發展速度。

以沙特的強大的外匯儲備,以及低成本的原油生產,沙特有很大機會打贏這場戰爭。但不排除加多寶和王老吉打架,死的是和其正一樣,這次石油大戰的最後失敗者是深海石油。

五:什麽是頁岩油?

頁岩油是指以頁岩為主的頁岩層係中所含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泥頁岩孔隙和裂縫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頁岩層係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鄰層和夾層中的石油資源。

頁岩油商的開采方法是破開頁岩層,通過水力壓裂的方法來獲取其中的石油和天然氣,這種方法成本要比從傳統油井當中獲取石油高出很多。

頁岩油有四個特點,

第一是儲量大,據美國《油氣》公布的統計數字,全世界頁岩油儲量約11萬億~13萬億噸,遠遠超過石油儲量。其中美國頁岩油的開采潛能仍然是巨大的:目前美國探明油頁岩資源已知儲量約為3.34萬億噸,折合成頁岩油3036億噸,其中可采儲量在700億至1500億噸之間,即便按低位700億噸計,也等於美國常規石油可采儲量26.2億噸的26倍,相當於世界第一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356億噸的兩倍。另外,已探明可采頁岩氣資源23.4萬億立方米,為美國常規天然氣可采儲量6.93萬億立方米的3.4倍。。而石油的儲量有一半是在中東。

第二是開發周期短。在美國能源公司開啟頁岩革命之前,開發石油項目往往耗時數年時間。比如尤卡坦半島Cantarell油田項目的建設周期便長達二十年。頁岩革命之後,開發石油的步伐大大加速,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令項目周期縮短至數周,而非之前的幾年時間。以往,建設海上油井和相關基礎設施需要數十億美元,如今一口鑽井的成本僅為1000萬美元,頁岩熱潮令開發原油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雙雙減少。石油開發周期加速意味著市場更加靈活,在高油價的時候可以迅速擴大生產。在低油價的時候迅速調低產量,恢複供求平衡狀態。

第三,成本偏高。由於開采頁岩油要破開頁岩層,同時又需要大量的水去壓裂以獲取石油和天然氣,同時每口頁岩井的生命周期並不長,開發商必須不斷鑽探新井,避免油田衰敗。

第四,頁岩油是輕質低硫原油。OPEC作為生產含硫輕油、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的海灣國家,西方及北非國家及美國頁岩油是輕質低硫原油,頁岩油爆發導致全球這類原油供過於求。無論沙特和其他歐佩克國家削減多少原油產能,都無法消除輕質原油在市場中的供應過剩。

基於以上原因,沙特已下定決心與美國頁岩油企業死磕到底,要徹底遏製美國頁岩油企業的增長勢頭,從而把失去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奪回來。按照沙特石油部長納米的話來說,目前石油市場的競爭已經關係到沙特的生死存亡。

六:頁岩油什麽時候能夠被打垮?

在油價暴跌的局麵下,許多行業專家曾表示當油價低於80美元,美國頁岩油就將無利可圖,隨後這一數值一再被校正,變成了60美元,然後是低於50,甚至40。而在油價跌破35美元時,鑽油井數量已自去年高峰暴跌近2/3以後,頁岩產出卻依然居於高位。這主要歸功於頁岩油商采用了高品質法,先才最容易采的自噴式油田,同時用尖端技術在同一塊區域盡可能采取更多的原油。以應付現金流的壓力。而不是開新井。但目前現有油井產量驟減,而新井數量又屈指可數,預計美國頁岩油產量很快將出現最大降幅。

早期的頁岩油成本很高,根據一些企業公布的情況,其產出一桶石油的成本高達50-75美元。根據對15家油氣企業有關頁岩油生產的分析顯示,頁岩油的全成本約在72美元/桶左右,純生產成本的均值約在14美元左右,考慮到稅費、地租、環境成本等因素,其現金操作成本同樣在25-30美元/桶。當然削減費用,爭取供應商的優惠,會降低一些成本。

但是30美元的油價,會讓許多生產商迅速破產。1986年油價崩盤之後,就有大約25%的勘探和生產公司破產。而在本輪下跌周期內,已有超過30家小公司申請破產保護,這些公司的債務累計超過130億美元。

以目前的油價計算,北美油氣企業每周總共損失近20億美元。因此,隻有低油價持續,多達1/3的美國油氣生產商在2017年年中之前可能會麵臨破產或重組。

目前看來,沙特已經取得了部分的勝利。美國的鑽機總數下降70%,全球各大石油公司都在壓縮投資。

七:石油價格現在是什麽水平,還能跌到多低

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自1970年到現在以來的價格變化如下圖所示

由以上兩幅圖可以看出,從1970年到現在,原油價格最高曾到達140美元/桶以上的高價,最低則是1970年的1.8美元/桶。

總體上來看,石油價格在最近的這45年時間中,絕大部分時間是在10-40美元之間變動,如果按照所謂的熊市牛市劃分的話,整個1990年代可謂是石油價格的大熊市,當時石油價格從35美元左右跌下來,一直跌到17美元左右——最低的時候也曾經出現過低於10美元的情況。

我們拿最近幾天特別流行黃金兌石油和礦泉水兌石油的圖來看,就可以油價目前低到什麽位置?

1980年是石油價格一個高峰,1990年代才是石油價格的大熊市,我們要討論的是石油價格最低能到多少,那麽我們從1990年開始算起。

為更直觀對比近25年價格波動,將曆史石油價格全部按照2008年石油最高價格147美元/桶來對應,然後以美元的流動性M2為通脹的參數再進行除權(M2從1990年到2015年增長7.倍)。計算結果如下圖。

楊易君先生計算的時候,尚在2015年底,當時的石油價格最低點是34美元/桶,這個價格對應的長期石油價格為21.95美元,按照昨天的石油價格最底部27美元/桶來計算的話,當前的石油除權價格應該是16.3美元/桶。換句話說——石油處於1990年迄今25年來的絕對底部。因為1990年代是石油價格的大熊市,結合美元M2的發行量就可以理解,當前的石油價格已經處於40年來的最低點!無論是按照美元,還是按照黃金。

八:石油的成本是多少

石油的生產成本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全成本和現金成本,和純生產成本。

“全成本”,就是在一個地方出產石油之後,將其地租、稅費、利息和公司運營以及最初的勘探費用、開發費用等全部加在已經產出的石油上,算下來一桶石油價格到底應該賣多少錢;

“現金成本”,指的是在現有條件下,我再投入多少現金就能夠生產出來一桶石油?完全不考慮前期的研究、勘探費用,但是要考慮稅費、租金、分成、人員工資等,純粹計算現金的投入,算下來新出一桶石油究竟要花多少錢;

“純生產成本”,有時也被稱為“邊際成本”,是指石油企業在純粹的生產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不考慮租金、分成和稅費,隻考慮生產過程所涉及到開發、儲油、管道、材料、人工、資金利息等費用,算下來生產出來一桶石油究竟應該花多少錢。

石油價格隻有高於其全成本價格,企業才會積極的去找新的礦區,開發新的資源和技術,努力增加石油儲量;

如果石油價格高於現金成本,但低於全成本,那麽企業策略就是在已有的礦區進行開發,盡可能的維持和提高產量,但不會去開發新礦區;

如果低於現金成本而高於純粹的生產成本,那麽企業的勘探和開發活動就會完全停止,甚至會關停部分礦井,僅僅維持原有的礦井,盡可能提高產量……

如果石油價格低於一個企業的純粹的生產成本,OK,那企業就真的要停產了,絕對不會再向市場出售石油。

凱豐投資曾經分析過石油行業全球最大的15家上市公司,得出石油生產行業在2014年的石油生產成本情況大致如下:

如果就全成本來看,根據麥肯錫的數據,不考慮增加負債、不考慮勘探新的礦區和購買新的油氣資源,全球最大的15家油氣公司2014年每桶原油的全成本大概在50-60美元之間,平均數是58美元/桶—從全成本來看而要滿足投資回報率的石油價格應該在70-80美元/桶左右。

如果剔除折舊、損耗,目前15家油氣企業的石油現金成本基本上都在20美元上下,再加上稅金、產量分成(石油國所在地要分成)等稅務成本,15家最大油氣企業的石油現金操作成本是25-30美元/桶

也就是說,就當前階段來看,如果原油價格不跌破30美元/桶,這15家全球最大的油氣企業,依然還是會盡量生產石油——如果一旦跌到25美元/桶,肯定有部分企業,或者某一企業的部分礦井,肯定會開始大規模停產、減產。

下圖即為全球最大的15家已上市油氣企業2014年的石油生產成本狀況(其中,DDA表示折舊、損耗和攤銷)。

基於23家公司的數據點,我們得出了一個回歸公式,顯示頁岩油生產商的全部生產成本為65.5美元/桶,標準差為7.4美元/桶。這表明在正態分布下95%的頁岩油生產商生產成本在58.1美元/桶至72.9美元/桶之間。因此,隻有當布倫特價格達到70美元/桶時,一般的頁岩油生產商才能夠生存,但在77美元/桶的水平上部分公司會開始承壓。

顯然,目前石油價格對於石油公司和頁岩油公司來說都是不合理的虧損價格。

九:各大產油國成本

下圖就是2009年的時候,德意誌銀行對當時世界各產油國石油生產成本的評估。

按照2009年迄今石油的現金生產成本平均增長了50%的比例對以上數據進行更新之後——中東產油國的石油現金操作成本依然不足5美元,其他國家的石油現金操作成本還是在20美元左右——如果考慮到稅費、財務以及運輸成本等,石油的現金生產成本依然是在25美元左右。

不過在布倫特油價跌到27塊的時候,歐佩克的一攬子原油出貨價格已經跌到了不到23塊。

一些品質低的原油早也跌破二十。

十,各大石油國的財政預算。

對於沙特、俄羅斯和伊朗這些主要石油出口國,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部分依賴石油開采和出口的稅收,以至於這些政府的財政預算不得不在一個預測的原油價格基礎上製定。這個維持財政平衡的預測原油價格又稱財政盈虧線(Fiscal Breakeven Price),市場原油價格在這個價格以上則該國政府財政盈餘,反之則有可能出現財政赤字。根據EIA的數據,沙特的石油開采和運輸成本僅為7美元每桶,但巨額的基礎設施和外援所需的稅收將沙特的石油財政盈虧線推高到了95美元。具體各石油生產國的財政盈虧平衡價格請見下圖。

十一:油價未來會怎麽走?

關於16年的油價走勢。國際能源組織和各個投行的看法不太一致。國際能源組織看淡。但是投行嚴重看空。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署長AdamSieminski2016年1月19日在美國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稱,原油行情可能要先跌至每桶20美元,隨後才會回升至最高每桶80美元。Sieminski表示,原油企業需要覆蓋多種成本,包括現金成本,也許者述支付眼前賬單所需,這意味著油價可能需要在每桶20美元左右才行。同時,他還指出,中期成本方麵,油價需要達到每桶40-60美元,企業才能覆蓋這些中期成本。至於全周期成本,即油企勘探更多石油所需的成本,Sieminski認為,油價需要至少達到每桶50美元,甚至是每桶75-80美元才行。他強調,在某個時點,我認為油價必須回到這個全周期成本區域。

高盛認為油價可能會跌到20美元左右。邏輯是原油庫存水平“太高了,無法讓人感到安心”。隻有原油價格來到20美元每桶的現金成本附近,才能迫使產量削減,庫存下降。

摩根士丹利也認為油價可能跌至20美元。摩根的理由美元升值和需求不穩定。

渣打銀行認為沒有什麽基本麵關聯因素驅動油市走向平衡,油價走勢幾乎全部受到美元、股市等其他資產價格波動引發的金融流動的影響。”他們預計,油價可能最低跌至10美元/桶,然後市場上的多數基金經理才會承認油價跌過頭。

摩根大通預測2016年上半年美油31.5,布油31,25.2017年底,美油43.23,布油50。

油價長期受基本麵決定。但更多的時候,還會受到政治和投行的操縱。期貨部門一直是高盛最賺錢的一個部門。2008年,在供需不是很失衡的情況下,油價被炒到147美元,然後高盛唱多到200塊。同時賣了一堆衍生品給中國企業,其中包括深南電,當時被索賠了8000多萬美元。在2003年,高盛還參與了屠殺新加坡的中航油。

目前的低油價已經把委內瑞拉和俄羅斯拖入了經濟的泥沼。同時對世界經濟構成了巨大的衝擊。以前油價從來和股價沒有聯係,但現在油價和股市的相關度90%。油價漲就帶動股市漲,油價跌就引起股市跌。如果油價真跌到10美元。那將會是比2008年還大的危機。

從產能過剩情況,石油公司的現金成本,全球的需求,石油價格在40年來的絕對低位,最大的利空伊朗的解禁等開看,結合投行的一致嚴重看空言論,油價應該是在絕對的低位區間、

十二:2016年供應到底有多少?

EIA預測,OPEC在15年增長90萬桶基礎上再增長20萬桶到3119萬桶,非OPEC下降30萬桶到5776萬桶

OPEC預測2016年,OPEC3165萬桶,非OPEC的產油國每天5621萬桶,下降65萬。

但是2016年開年的大跌,對2016年的供應肯定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如果油價一直持續在30美元附近,非OPEC的產能下降肯定不是60萬桶而是幾百萬桶。美國的頁岩油生產商可能會有三分之一倒閉。美國頁岩油和加拿大油砂會下降非常大。深海石油開采業會受到嚴重影響。

雖然全球前十五大油公司的開采成本是20到25美元,但是那是平均數,很多油田的生產成本肯定不止20美元。比如大慶油田的開采成本在60到70,延長石油應該也在40以上。

中海油已經宣布下調2016年的產量約2000萬桶。俄羅斯最終也服軟,宣布願意坐下來談減產問題。阿曼稱做好減產5%到10%的準備。

相對於1985年那個時候,現在的過剩非常少。俄羅斯,沙特和美國的產油量都是在曆史峰值附件,全球都沒有什麽閑置產能,產能過剩才3%不到。而在1985年的時候,沙特一家的閑置產能就有700萬桶。(1980年左右,沙特產能是1000萬桶每日,俄羅斯和美國應該也接近1000萬桶)。

這次過剩不是那麽強烈。為什麽還能暴跌這麽多?可能有這個方麵的影響,第一個是數據傳播的透明程度,大家隨時知道美國的原油庫存程度。第二個是新能源,尤其是電動汽車對投資者心理的衝擊,特斯拉汽車的大熱。還有所謂的石墨烯汽車充一次電可以跑1000公裏的假新聞等,使得投資者對石油的未來充滿了疑慮,增加了做空者的信心。第三個是背後的政治意圖。沙特發動石油戰的時間,正是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被西方國家製裁的時候。低油價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

十三:新能源汽車真的那麽可怕嗎?石墨烯真的那麽厲害嗎?

先說石墨烯,石墨烯已經淪為中國的機構用來忽悠散戶的一個道具。從最初的深寶安在東北發現了一個天然的石墨烯礦,到隻有中國新聞出現的西班牙一家大學石墨烯獲得突破,充一次電汽車可以跑1000公裏的報告,然後就是華為手機Mate8上市前炒作的使用石墨烯電池,從而吸引注意力。還有就是石墨電池可以一分鍾充好電等等。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隻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有很多特殊的性能,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強韌的材料。但是把單層石墨烯、雙層石墨烯和多層石墨烯都叫石墨烯。

石墨烯就是碳原子,那所謂的石墨烯的原料礦就是普通的石墨礦。而那家西班牙的大學研究出來的可以跑1000公裏的汽車,隻有中國報道過。華為的石墨烯電池,隻是考慮把石墨烯粉末加入鋰電池中,可以使得電池的容量增加10%左右。但成本會提高不少。我曾經谘詢過我的老師,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他認為電池技術的突破,未來5年內是看不到的。石墨烯,在未來的幾年內,更多的是一些人的政績工程的抓手,和一些公司獲取政府補貼和圈地的工具。

汽車能跑多遠取決於汽車電池儲存的能量。汽車要跑的遠,一定要電池的能量高。充一次電跑1000公裏的汽車,他的電池的容量理論上是跑400公裏汽車的2.5倍。要提高汽車的行駛裏程。一定要增加汽車的電池容量。兩個解決方法,一個是把電池做大,一個是提高電池的密度。特斯拉的電池就比比亞迪秦的電池多,所以特斯拉就跑的遠。現在汽車的電池已經夠大,要突破隻能是提高電池的密度了。一個汽車有幾千組電池,什麽時候蘋果的手機電池的容量能翻一番,你再考慮汽車裏程的擴展。

關於充電一分鍾,十分鍾就可以充滿電的說法。汽車充電的過程就是把電能轉化成化學能的過程。而汽車行駛的時候,則是把化學能轉化成電能。有點初中物理常數的人都知道,功率=電壓X電流X時間。(漢能的汽車麵板充電來驅動汽車就是天大的笑話)。要縮短充電的時間,就要提高電壓和電流。特斯拉在專賣的充電站,充電隻需要1個小時。充電站的電壓是380伏,電流320安。而自己家裏充電的話,電壓是220V,電流是8安。需要60個小時才能充滿。如果申請拉一條備用線路,32安,380V的,12個小時可以充滿特斯拉。電力局收費300萬。專門的充電站,需要配套專門的變壓器,整個充電站的成本是幾千萬,還不包括土地。

現在也可以說,政府強製在停車場,政府辦公大樓。商場修建充電樁,深圳確實也可以看到停車場裏麵有修建。但是如果高壓電和高電流不解決,那純粹是做樣子。兩三個小時充電,隻能跑十多公裏,誰去充。國內最新的報道,電動車的大發展,其中最大的因素一個是省掉上牌費,一個是政府每輛車6萬到十萬的補貼。大家會相信政府會拿出幾百億去補貼?

起碼從個人的常識看,國內的電動車大發展是不現實的。至於國外。除了特斯拉還沒有聽說那個電動車的大賣。特斯拉一年5萬輛的銷售對應全球每年接近上億的汽車銷售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至於炒作充電樁,鋰礦,有人相信就好,但堅決不要當真。

石油消費的70%都是用來做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等。長期看,汽車的能耗肯定會下來。但是短期看,油價下跌對大排量的汽車銷售有促進,同時印度剛剛進入汽車時代。每年增長10%。中國每年的新增汽車有2000萬輛。石油的消耗短期不會有什麽下降。雖有隱憂,但還不是什麽問題。

十四。低油價的受益者和受害者。

低油價的短期受害者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

首先是油氣生產商,包括大型石油公司。對高成本的油氣生產商,如美國的頁岩油商,深海石油開發商來說,低油價很可能是致命的。

其次是石油生產大國,中東產油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安哥拉,尼日利亞等等。

然後是油氣產業的設備製造商和服務商。如NOV,Transocean,斯倫貝謝等等,

最後是油氣產業的投資者,包括債券持有人以及銀行等等

低油價的受益者

中國,印度,日本,這樣的原油需求大國。

對美國來說,低油價降低了汽油的使用成本,對消費有利。但是頁岩油的破產對美國的就業又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低油價對石油煉化行業是一個利好。低油價促進了汽油的消費。同時提高了石油提煉的利潤。這是這次為什麽philip66沒有怎麽跌的原因。

但對於中國來說,中期未必是好事。低油價打擊了供應端,使得供應端的供給短缺。石油很可能會像現在這樣暴跌一樣暴漲。隨著原油對於美國重要性的降低。美國會選擇從中東抽身,而把問題拋給中國和歐洲。這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在南海填礁建島,在巴基斯坦建港口,以及在東非吉布提建立海外軍事基地。就是為了保障自己的石油安全。未來十年,中國對外的石油依存度是70%,印度是90%,

十五:低油價下的投資機會

研究石油,主要還是為自己的投資做準備。石油產業是個上萬億的行業,石油又是現代工業的血液。同時這又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如果能踩對節奏,容易獲得超常的收益。

一般來說,在暴跌之後。油價首先會從超跌的價位反彈。比如從20多美元反彈到30多到40美元左右。

在40美元左右。油公司還是不怎麽賺錢,高成本的石油生產商還在痛苦的掙紮,有的死掉,有的繼續去產能。優秀的石油公司震蕩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從低位爬升。

隨著油價的慢慢爬升,石油公司的利潤開始出來,才會加大勘探和生產的投入。增加預算,油服公司和設備製造商才慢慢開始景氣。

一般來說,石油生產商的股價表現要比石油的價格要晚半年到一年,而油服公司和設備製造商的股價表現則要比石油公司的估計表現遲一年左右。

從邏輯上講,我們可以先賭石油價格的反彈。這裏麵的工具包括了石油期貨,石油ETF等等,控製好倉位,能有一個不錯的收益。其次在油價反彈以後,再在上遊行業中尋找標的。安全的可以選擇大的油公司。激進的可以選擇能死裏逃生的高彈性小油公司。油公司反彈以後,再在油服公司和設備製造商裏麵選擇。

第一步的選擇裏麵就包括UWTI,從邏輯上講,石油從27反彈到40美元,3倍杠杆ETF,回報可以有150%。

國內沒有投資石油期貨的直接工具。隻有華寶油氣等跟蹤石油行業的ETF,相對於油價的彈性隻有70%。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中國的三大油公司中,中海油對油價的彈性最大。

十六:低油價下中國的機會

過去18個月的低油價時期,和未來一兩年,可能是油氣曆史上少有的產業鏈重構的機會點。這次由頁岩油引發、沙特堅持的洗牌導致了諸多產油國家的經濟崩潰,同時,也使得國際油氣產業鏈百年來形成的“發達國家的寡頭聯盟”的可能解體。

油氣產業的上遊是由Exxon、BP、STAToil、道達爾等跨國石油公司組成的國際油公司(成為IOC),中遊是:Transocean,Seadrill等鑽井平台運營公司和NOV、Aker、Cameron這樣的裝備公司,中下遊是斯倫貝謝、哈裏伯頓等油服公司,最後是煉油廠(巴菲特控製的菲利普)、分銷公司以及巴菲特控製的鐵路運輸企業。

這是一個無形的國際卡特爾。IOC指定Transocean公司,Transocean指定NOV造平台,然後指定斯倫貝謝服務。而中國的油服公司、裝備公司大部分時間年入圍投標的機會都沒有。也就是這個高大上的發達國家的油氣產業聯盟,使得石油的開采成本極高,必須80-100美元才能盈利和長期開發。

目前的洗牌,也是對固有的油氣產業鏈的高定價、高成本的一種革命,是使得油氣開發更加低廉,消費者獲得長期、持續好處的一次的一次產業變革。

這個油氣產業鏈上的製高點主要是技術壁壘、資本實力和客戶關係。漂浮在南海的981鑽井船,其核心裝備其實都是來自於挪威的Aker Solutions公司。一個國家戰略性、耗資100多億元的裝備,中國隻是做了個船殼和組裝。

此輪油價下跌,很多上市公司和資本已經開始了國際布局。複星能源收購澳洲的Roc Oil資產,大陸上市公司美都、新潮實業收購美國油氣資產(近500億價值),江蘇地產實業家童錦泉收購世界第二大海洋鑽井船隊Seadrill的主要股份,以及中集來福士收購挪威鑽井船設計公司、山東海洋控股收購挪威的船隊等等。

石油戰略是國家戰略:支持俄羅斯、訪問伊朗沙特、緬甸管道、瓜達爾港,吉布提海外軍事基地等等,這也是為什麽習大大在伊朗解禁之後第一天就立即出訪OPEC的產油第一第二的中東國家。因為中國的未來石油戰略地區就是由瓜達爾港口鏈接的中東、委內瑞拉(世界第一儲油國)、墨西哥和巴西(金磚國家)。

可以預測到的結果包括可能的大量的海外油田收購,伊朗的投資換石油,技術換市場。中國軍工方麵的發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可可西裏山 回複 悄悄話 精彩好文,感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