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隱史

朱樓舊夢隱敘家亡血史, 兒女悲情婉書明亡華殤。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筆法,賈事真史揭開驚天隱秘!
個人資料
xibeifengla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深得李自成欣賞的朱三太子

(2020-02-24 06:53:44) 下一個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脂批鄭重提示“作者用史筆也。宜作史筆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字字看來皆是血”“實寫幼時往事,可傷”,“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這些無一不是提示讀者:《紅樓夢》是假小說之形的真史書,《紅樓夢》布局宏大,構思精深,拙作《紅樓隱史》16開本,分為上下兩冊,天貓、淘寶、當當、京東均有售,將會為大家首度揭開明朝滅亡的曆史真相。】

 

既然李自成根本就沒有見到過太子朱慈烺,那麽《明季北略》中關於太子朱慈烺麵對李自成時的英勇無畏的慷慨陳詞自然也就完全不存在了。那麽這麽具體的事跡到底是憑空杜撰的,還是被了移花接木的張冠李戴呢?

 

仍然是錢????給出了我們真相:確實有一個崇禎皇帝的兒子在被抓後,麵對李自成不卑不亢,表現出英勇無畏的男子漢氣概,這個令人欽佩的人不是崇禎兒子裏年紀最大的太子朱慈烺,反而是年紀最小的永王朱慈炤!

 

請看《甲申傳信錄》卷九的《戾園疑跡》中的明確記載:“大行皇帝遺三子,長太子,甲申年十六歲。次永王,甲申年十二歲。次定王,甲申年始十歲。……闖犯闕時,上遣太子及二王出匿,命太子至成國公府,命定王至嘉定侯府,命永王至田皇親府。太子最後出,不及至成國府,而匿民間。永王、定王並至嘉定府。十九日闖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闖令行君臣禮,不從,遂長揖。闖曰:‘若父何在?孤必無殺意,何不出一見孤?’永王曰:‘不能麵受卿辱,自縊宮中,無他往也。’闖問:‘早來曾食乎?’王曰:‘尚未用膳。’因進飯,與之共食。是日午刻,得上崩駕信,闖謂二王曰:‘若父皇何苦自縊?即存,孤將與分治江南,不忍有弒君之名。今即自縊,非我弒也。今無傷,俟天下大定,孤將裂地而封爾,無憂也。’因發交偽權將軍劉宗敏,令善養之。二王既至宗敏所,尚衣赤,謂監視軍士曰:‘我當衣素,奈何衣紅?可取素衣來。’軍士曰:‘何來素衣?將往取宮中,可乎?’王曰:‘不可。’遂罷。二十二日,二王複入朝,闖語在廷者曰:‘我將以杞、宋之禮待之。’往來皆乘騾。  四月九日,複入朝,闖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殺我!’闖曰:‘汝無罪,姑免。’”

為了正本清源、去偽存真,錢????花費了七年時間在北京四處走訪、多方采證,曆盡辛苦終於寫成《甲申傳信錄》十卷,由於錢????身在民間,所以他對那些發生在宮廷之內、朝堂之上的事難以全麵了解,但是對於發生在朝堂和宮廷之外的京城百姓得以親曆目睹的事情,比如二王和太子的下落問題,他的如實記述就成為了非常難得的珍貴資料。

 

有了錢????的《甲申傳信錄》,後世的我們才有幸了解到了這樣的事實經過:年幼的朱慈炤的不屈服,不僅沒有激怒李自成,反而令他獲得了李自成的敬重,李自成不但親自陪同他倆吃飯,而且命令劉宗敏善待二王,還又安排二王為父親崇禎送葬,並且對臣屬們說:“我將以杞、宋之禮待之。” (杞、宋之禮,典出周武王封夏朝的後代於杞(今河南杞縣),周成王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於宋(今河南商丘),使二者承夏、殷之祧。) 這句話表明了李自成決定善待前朝後嗣的態度,但也正是李自成說的這句“我將以杞、宋之禮待之”,被人利用了以訛傳訛地製造出“李自成封太子朱慈烺為宋王”的欺世謠言。

 

麵對永王朱慈炤寧死也決不肯向他下跪的頑抗,李自成不僅絲毫不予怪罪,反而是十分欣賞年幼的朱慈炤的過人勇氣。正因為親身經曆了李自成始終寬宏、始終禮遇的態度,朱慈炤才會在他的《紅樓夢》裏寫倪二雖然是潑皮無賴,卻也是義俠豪傑,朱慈炤的這一結論的作出是出人意料的,隻有在了解了這背後的曆史淵源後,我們才能體會到他寫下的這“義俠豪傑”幾字的真實分量。

 

朱慈炤年紀雖小,卻能臨危不懼、寧死不屈,這不僅令李自成十分欣賞,亦令其他的農民軍將領們佩服尊敬,李自成敗逃出北京之時,京城一片混亂,人人自顧不暇,可是朱慈炤卻得到了素昧平生的農民軍將領毛將軍的保護,因此得以全身逃出北京,而那個在皇宮中隻知作威作福、動不動豪擲千金賄賂講師的定王朱慈炯卻無人理會,最終在混亂中死於北京的城西空苑。

 

肯定會有人質疑:永王明明比定王小一歲,錦衣衛指揮僉事王世德寫得清楚:“時,太子年十六,定王十三,永王十二”,錢????卻寫“長太子,甲申年十六歲。次永王,甲申年十二歲。次定王,甲申年始十歲。”這年齡記載的錯誤怎麽解釋?

 

其實,錢????的關於二王的年齡錯誤恰恰證實他對於此事的記述是完全真實的。

 

我為什麽會這樣說呢?

 

因為王世德雖然交代了二王的年齡,但他沒有說明一件事情,什麽事呢?就是崇禎兒子們的身高問題。

 

周後個子極為矮小,《舊京遺事》記載周後“少頎頎之美”,“頎頎”就是身材修長個子高的意思。周後參選信王妃時,也被天啟皇後嫌棄“弱小”,即使是民間普通百姓選妻還要“種賢、多子、端正、長、白”,個子高是重要指標,何況是高標準、嚴要求的皇室選婚?明朝選後妃的規矩極其嚴格:“每百人以齒序立,內監循視之曰:某稍長,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去之。凡遣歸者千人。明日,諸女分立如前,內監諦視耳、目、口、鼻、發、膚、脛、肩、背,有一不合法相去之。又使自誦籍、姓、年歲,聽其聲之稍雄、稍竄、稍濁、稍吃者皆去之。” (《紀曉嵐文集第三冊卷一·明懿安皇後別傳》)

 

不要說個子太高或太矮無法入選後妃,就是個子稍高或是稍矮的都是不合格的,且不說假造京籍的周後壓根就沒有參選信王妃的資格,就算她有資格,但憑她那過於矮小的個頭,也會在第一天就被早早淘汰,還怎麽可能連過八關?

 

可是偏偏就是這麽一個出身、戶籍、相貌、才華、以及身高一無是處的黑烏鴉反而一路挺進決賽,並且最終被特拔為信王妃,僅此一條也足以說明信王選妃的作弊之深了。

 

而周後的矮小基因最終拖累了她的孩子們,俗語說“父矬矬一個,母矬矬一窩”,崇禎朝的文淵閣大學士黃景昉在《宦夢錄》中明確說已經十五六歲的太子朱慈烺身材短小,“睿體差、短、小爾”。

 

明末沈頤仙的《遺事瑣談》中則是記載:“宮稱定王為三王子,永王年與(定王)均,而體壯大。”永王比定王小一歲,年齡相差不大,可是年小的永王與定王相比卻是身材高大健壯,這奇怪的反差就是因為定王受母親周後的遺傳也是個小矮子,而永王的母親田秀英“生而纖妍”高挑絕妍,而且是文武雙全熱愛運動,所以朱慈炤長得高大健壯,蓬萊公李方遠在《張先生傳》中也寫皇四子“豐標秀整”,是個長身玉立的美男子。

 

因為永王與定王相比身材高大許多,所以不清楚二王年齡的普通百姓們完全是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身形外觀上判斷二王的年齡大小的。《甲申傳信錄》寫:“永王,甲申年十二歲。次定王,甲申年始十歲。”這說明什麽?這說明永王的身高和年齡是完全一致的,十二歲的永王的個頭就是十二歲的男孩的正常身高,而生活優渥、營養過剩的定王則不同,已經十三歲的定王的個頭僅僅相當於正常標準的十歲男孩!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我就拿聯合國WHO2017年的統計數據作個參考,考慮到虛歲與周歲的不同,下調一歲:九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約是135厘米,十一歲男孩的平均身高約是146厘米,十二歲男孩約153厘米。也就是說:虛歲十三的定王比小他一歲的永王至少矮了11厘米,與同齡人相比則至少短了18厘米,當之無愧的矮人一頭!

 

所以,沈頤仙的《遺事瑣談》用筆可謂狡猾,明明是定王生的個子太過短小,可他卻扭曲視角寫身高標準的永王“體壯大”,讓不知內情的人看了還以為皇四子永王是個形如金剛一樣的巨無霸,不得不讓人感慨沈頤仙那熱切維護周後的拳拳之心啊!

 

如此懸殊的身高差,相信所有親眼看到站在一起的定王和永王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英武不屈的身材高大的永王是哥哥,而怯懦畏縮的個子非常矮小的定王是弟弟。

 

由此可知:令大學士感歎身材太過短小的太子朱慈烺雖然年齡上要比永王朱慈炤大四歲,但個頭不會比朱慈炤高多少,甚至可能比朱慈炤還要矮,東林黨能夠將被李自成俘獲的永王和定王二王歪曲成太子和定王二人,並將永王麵對李自成的威武不屈的英勇事跡嫁接到太子的頭上,就是利用了永王的身材高大作文章,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兄弟中年紀越大的個子越高、性格也會越成熟,因此將個高的永王朱慈炤說成是年紀最長的太子朱慈烺很容易就騙過了不知內情的普通民眾,從而實現了他們的張冠李戴,欺世盜名,計六奇和張岱的錯誤記載就都是來自東林黨散布的無恥謠言。

 

雖然周後母子們個個都是低矮短小,“少頎頎之美” ,但心機卻多,周後不但害死田妃母子四人,並成功地暗中操縱朝政,而太子能夠瞞住多疑的崇禎在婚前偷偷鬼混風流,就是年紀最小的定王也是囂張跋扈,私下用千金賄賂收買講師,《紅樓夢》中寫同父異母的賈環總是借機構陷和謀害寶玉,比如造謠寶玉強奸丫鬟金釧、比如意圖用蠟燈的熱油燙瞎寶玉的眼睛,這些何嚐不是朱慈炤在揭露太子和定王對他的歹毒暗算。

 

隻不過周後母子們的心機都用在了害人漁利上,真正的危急時刻,太子是好歹不分、執迷不悟,最終自取滅亡;定王是畏縮怯懦、隻知保命,始終龜縮在年幼的永王身後。《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裏寫:“賈政一舉目,見寶玉站在跟前,神彩飄逸,秀色奪人,看看賈環,人物委瑣,舉止荒疏”,寶玉與賈環的雲泥之別正是對現實中的永王朱慈炤和定王朱慈炯的如實描寫。

 

時窮節乃現,崇禎的三個兒子裏,竟是年紀最為幼小的朱慈炤毫無懼色、寧死不屈,從而獲得了李自成和農民軍的讚賞和尊重。而他曆經十年心血著就的千古奇書《紅樓夢》不僅薈集中華文化的千年精萃、更是為人間存留了難得的明史真相,壯哉、偉哉,生兒如此,足慰母親田秀英的在天之靈了!

 

但是,沒想到的是:朱慈炤又重複了他母親遭受的不公遭遇,朱慈炤令人欽佩的不屈言行又被別有居心的人移花接木地寫作是太子朱慈烺的事跡。但是,就算他們使盡手段把太子朱慈烺粉飾得再出色又有什麽用呢?這些無恥的謠言黨們既不能改寫朱慈烺愚蠢的自取滅亡,也不能將明亡的史實徹底湮滅,所有的這一切終將會有個水落石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